书城经济世界上最有趣的经济学故事
1019200000006

第6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赋予你看透世界魔力 (2)

在16世纪,英国这场沸腾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后被经济学家称为“劣币驱逐良币效应”。而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则在于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即:贸易双方对货币的成色或真伪的了解情况并不一致,如此,劣币持有者很轻易便将手中的劣币花出去,良币的持有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便承受了损失。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在市场上是普遍存在的。在这里,与良币相比,劣币自然就成了“次品”,也就是美国俚语中“柠檬”。2002年,阿克洛夫凭借其于1970年发表的一篇名为《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的论文,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这篇论文中,“柠檬市场”指的就是次品市场。

柠檬市场也称阿克洛夫模型,是指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即在市场中,产品的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在极端情况下,市场会止步萎缩和不存在,这就是信息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当产品的卖方对产品质量比买方有更多信息时,柠檬市场会出现,低质量产品会不断驱逐高质量产品。柠檬市场效应则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往往好的商品遭受淘汰,而劣等品会逐渐占领市场,从而取代好的商品,导致市场中都是劣等品。

按照常规理解,降低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应该增加;提高商品的价格,该商品的供给量应该增加。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有时,降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并不会做出增加购买的选择,提高价格,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的现象。“二手笔记本市场模型”可以形象地解释这种现象。

假设有一个二手笔记本市场,买电脑的人和卖电脑的人对笔记本质量信息的掌握是不对称的,买家只能通过笔记本的外观、介绍和简单的性能测试来了解笔记本的质量信息,而这却是很难准确判断出笔记本的质量好坏。因此,对于买家来说,在买下二手电脑之前,并不知道哪个电脑质量好些,他只知道市场上笔记本的平均质量。

当然,买家是知道市场里面的好笔记本至少要卖6000元,不好的笔记本最少要卖2000元。那么,买电脑的人在不知道笔记本质量的前提下,只愿意根据平均质量出价,也就是4000元。但是,那些质量很好的笔记本的卖主就不愿意了,他们的笔记本将会撤出这个二手笔记本市场,市场上只留下质量低的卖家。如此反复,二手笔记本市场上的好电脑将会越来越少,最终将陷入瓦解。

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传统的市场竞争中得出的“优胜劣汰”结论便被瓦解,“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就随之发生。其实,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柠檬”市场无处不在。

比如,在学校里参加一次考试,很多人为了得到奖学金,请大家出去吃一顿不惜作弊来实现自己拿奖学金的愿望。当这样想的人多了,作弊的人数也随之增加,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整个班级或者年级取得高分的人偏多。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学校只好确定一个较高的发放奖学金的标准。结果,一部分努力学习,成绩一直优秀而没有作弊的学生却失去了评比的资格优势,没有努力的学生反而轻易跻身到候选人中。认识“柠檬”现象,很多时候可以帮助我们免受其害。

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道德风险是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

4.把梳子卖给和尚--供需法则

在销售界有这样一个经典的案例--把梳子卖给和尚。

某企业在一次培训营销人员的过程中,给营销人员出了这样一道难题--到寺庙推销梳子。在场的所有人对这样一个命题都表示怀疑。把梳子卖给和尚,怎么可能呢?和尚没有头发,根本就用不着梳子。面对这样的任务,许多人都打退堂鼓,放弃了这个训练任务,只有小李、小王、小张三人接受了这次挑战。

7天的期限很快就到了,3人回到了公司各自回报自己的销售成果。出人意料的是,3人都将梳子卖出去了。但小李只卖出10把,小王卖出了100把,而小张居然卖出了1000把。同样的条件,为什么结果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

答案很快就被销售主管公布了出来。

小李,跑了三座寺庙,受到了无数和尚的谩骂和追打,但仍然不屈不挠地向和尚推销。在第五天的时候,他猛然一开窍,跟和尚说了这样的话:头应该经常梳梳,不仅止痒,头不痒的时候也要梳,这样可以活络血脉,有益健康。结果居然真的有10个和尚买了他的梳子。

小王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把前来进香的善男信女的头发都吹乱了。小王找到住持,说:“蓬头垢面对佛是不敬的,应在每座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头。”住持认为有理。那间庙共有10个香案,于是住持买下100把梳子。

小张去了一座颇负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刹,对方丈说:“凡来进香者,都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回赠,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励多行善事。我有一批梳子,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三字,然后作为赠品。”方丈听罢大喜,立刻买下1000把梳子。

“好胳膊好腿不如一张好嘴”,确实,世界上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只有不会卖东西的人。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曾经说过,其实经济学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我们只需要掌握两件事即可:一个是供给,另一个是需求。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需求不是自然和主观的愿望,而是有效的需要。它包括两个条件: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及购买能力。

在把梳子卖给和尚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是会受到外在因素影响的,也就是说,如果小李、小王都能像小张那样对方丈说,或许卖出去的梳子不是10或100把。但是也是会受到购买能力的影响,因为小李去的只是小庙,购买能力不强,而小张则是去的一家深山宝刹。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供给也指有效供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生产者有出售的意愿和有供应的能力。

无论是需要或是供给,除了他们自身的意愿及能力外,还受到一个条件的影响,那就是商品的价格。如果商品的价格越高,需求量自然就会越低,而供给量越多,价格自然就会越低。

需求法则是微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法则,即在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成反比,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

由于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减少,随价格下降而增加,我们说,需求量与价格呈负相关。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这种关系对经济中大部分物品都是正确的,而且,实际上这种关系如此普遍,经济学家称之为需求法则。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但在少数情况下会出现相反的情形,即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价格越低需求量反而越小。这种事情通常是社会上具有象征地位的奢侈物品,如钻石、古董等,它们常常会因为价格的提高,需求量反而增加。

需求曲线是指表示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曲线。它表明在其他情况不变时,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产品的数量。

供给的价格弹性,在概念上与需求的价格弹性相似,只不过它衡量的是供给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更精确地说,供给的价格弹性是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供给弹性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最为有用。

5.杨振宁选择理论物理的秘密--比较优势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名字,一直与“中国诺贝尔奖第一人”的信息同印在人们的脑海里。

1954年杨振宁提出的规范场理论,后发展成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由于这一发展为理论物理做出了巨大贡献,杨振宁一直深得国际学者钦佩。

但是,理论物理研究成绩卓著的杨振宁,在芝加哥大学做实验物理研究时,工作却并不顺利,“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的笑话几乎传遍了整个校园。缺乏动手能力几乎成了他的死穴。

面对自己在研究工作上的瓶颈,杨振宁这位曾经的神童、人们眼中的天才,在苦恼中,对自己在物理研究上的优势与弱项进行了一番深入的分析。最后,他豁然开朗了。

杨振宁意识到,虽然自己在严格要求动手能力的实验物理方面没有太大优势,但在理论物理研究方面,凭借自己从小受父亲熏陶、培养而打下的坚实数学基础,如果能对构成物理学理论架构的一系列方程逐步展开研究,还是会找到突破口,最终取得一定成绩的。比较之后,他觉得自己在理论物理研究上优势更明显。

后来,在导师特勒的建议下,明确了自身优势的杨振宁转攻理论物理学,1957年因研究成果显著,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我们都听说过“田忌赛马”的故事。田忌手里的马,无论上、中、下哪一个层次,质量都要劣于齐王的马。

但田忌选择了这样的排列方式:用完全没有优势的下马对齐王完全有优势的上马,再用上、中马对付齐王的中、下马,最终取得了比赛胜利。很显然,在这场比赛中,田忌占有了比较优势。

对于杨振宁,从事理论物理研究才更具比较优势。经过理性分析,选择了能够将自己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理论物理研究,他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比较优势理论是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每个国家都应根据这个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两个国家在比较优势上是如此,推及到每一个单位和个人,亦是如此。这里有一个小笑话可以让我们理解起来更轻松。

据说比尔·盖茨非常喜欢打扫自己的花园,但最终他还是把这件事交给一个高中生来处理了。比尔·盖茨的说法是,假设每天他能编写100条程序或者打扫100平方米后花园,而高中生每天能编写1条程序或者打扫50平方米后花园,虽然看上去自己在打扫后花园上比高中生占有绝对优势,但他的比较优势还是在编写程序上,然后花几美金让高中生帮忙打扫后花园。

当每个人都能够专门地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时,生产就会变得更加有效率,从而整个社会可创造物质财富总量与其整体经济福利便会有所增加,这也从侧面体现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