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1056100000010

第10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 (3)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要的知识性,要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社会科学的基本常识,但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不否认教学内容的实践性要求。学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一方面要通过理论学习来把握,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实践性学习来提高,这两部分内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通过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这些途径,向大学生传播丰富、正确、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引导大学生发现生活中人、事、物的美好和价值,唤起大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一种认同和感激,才能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情感认知,最终实现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互动的现实性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与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相一致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运用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去指导自己的行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把学科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仅应该包含认知、情感方面的要求,还必须包括行为方面的要求。从最终意义上说,后一方面的目标更重要,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目标行为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内化为大学生个体的动机、意识、思想和观念,然后再由大学生个体将这些意识、思想、观念外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并产生良好的行为结果。

同样,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改变不正确的道德认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其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实现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即让学生摒弃不合理、不正确的道德观念,最终实现问题行为的转化。

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目标趋同,都是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信念化,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与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相包含

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说,无论是纯理论知识还是鲜活实践材料,其本身都已普遍包含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意识教育、自律教育、敬业精神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伦理道德教育等道德教育的内容。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知识与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结合在一起,一方面可以方便学生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明确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理论、原理和思想品德基本知识、规范等教育,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侧重于知识性、理论性、系统性和逻辑性。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则主要是指导和帮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原理分析感恩、诚信行为和坚定的理想志向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解决自身存在的思想道德认识和行为问题,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直观性、现实性和形象性。

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相结合,不仅使教学内容反映出时代性、阶级性、政治性、思想性和科学性,还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有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新人。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手段与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相统一

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往往要经过认识、情感、信念、意志等反复多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地对社会各种复杂事物的是非、真伪、善恶、美丑进行知觉、辨别、分析、选择、吸收、运用,最终内化为自己的意识、思想和观念的复杂过程。因此,仅靠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品德。

随着高校教师文化层次的提高,也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更加多样。除了原来单纯的课堂讲解法,还有案例分析法、实际调查法、多媒体教学法等等。教师很难再墨守成规,采用原来的单一说教方法,而是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努力做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以学生自身的活动和探索去感悟知识进而理解知识甚至获得新的知识。

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也同样如此,仅仅依靠道德说教和劝诫的方式,不仅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还很可能造成学生的厌倦和反感。要实现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的良好效果,需要从"知、情、意、行"四方面着手,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晓之以理,提高对感恩行为、诚信行为、理想志向的认知;动之以情,激发感恩意识、诚信意识、理想信念;导之以行,养成知恩回报、磊落诚信、追求理想的行为习惯。

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在教学手段上是内在统一的,都必须依据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特点和规律,努力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使附在外表的认识教育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德行与信念,加深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激发道德情操,培养道德行为,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

(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与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相促进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丰富教学内容、精炼教学语言、优化教学手段、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及吸引力,让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产生共鸣,吸引大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精髓,并且身体力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格主题教育 (2)

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化教育教学效果,从根本上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和改变思政课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融入当前急需的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等内容,一方面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育者和自我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增强对社会现象的辨识能力,反思自身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的理解。

反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的充分学习和掌握,有助于大学生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知识分析身边的现实现象,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感恩行为、诚信行为和理想志向的科学联系,理解培养感恩意识、诚信意识和远大志向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为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动力,加强个人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互动的内容体系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根据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共设置了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主要是从大学生的生活直接入手,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崇高的人生目标,同时让他们了解生活当中的法律知识和常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三门课程,则主要是向学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精髓,并结合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深刻感受我国从贫困落后到繁荣富强的巨大变化,让学生明白,不同历史时期的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为了实现祖国的强大和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以及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因此,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熟悉掌握教材的知识点,深刻理解课程开设的社会意义。并通过认真的思考,将教材知识点与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和励志教育相结合,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渗透和引导,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知识和课堂,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与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互动的内容

选用教材版本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9年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第4版。

其一,与感恩教育相关联的内容

结合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的教学内容,通过对爱国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深刻剖析,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大学生对祖国、社会和他人的感恩之心与回报之情,大力发扬牺牲和奉献精神,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

其二,与诚信教育相关联的内容

结合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的教学内容,通过对道德、法律及其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论剖析,帮助学生深入认识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重大意义,认识到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在个人、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诚信缺失将会带来的法律责任和后果,从而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树立诚信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其三,与励志教育相关联的内容

结合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树立崇高信念)、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结语(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教学内容,通过对大学新生活的分析介绍,引导大学生认识到身上肩负的历史新使命,帮助大学生认识理想信念对自身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大学生将个人命运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到一起,牢固树立科学信仰和远大志向,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导向,积极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与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互动的内容

选用教材版本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9年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第3版。

其一,与感恩教育相关联的内容

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大学生了解中国1840年以来的历史,认识到中国近现代史的本质就是中国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赢得民族独立和解放,并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的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形成对国家、社会和他人的感恩之心、回报之意,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

其二,与诚信教育相关联的内容

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大学生通过对历史经验的学习和总结,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了解国史、国情,通过比较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政党的政治方案,懂得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中认识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一直秉承的基本原则和制胜法宝,从而增强对诚信意识的宏观认识,领悟到诚信行为对大到国家小至个人的重大意义。

其三,与励志教育相关联的内容

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大学生了解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为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了解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集中力量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从而获得精神动力,激励自己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和志向,敢于克服一切困难,担负起建设祖国的历史责任,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与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互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