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1056100000011

第11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 (4)

选用教材版本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09年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第3版。

其一,与感恩教育相关联的内容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格主题教育 (3)

结合教学内容,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内容,帮助大学生从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中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这个世界,每个人的发展都和周围的事物发生着相互的联系和作用,从而认识到个人与国家、社会和他人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认识到个人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最终将给自己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回报。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到共产主义崇高社会理想的学习,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曲折性,从而激发对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幸福,并将这种幸福感投射到对国家、社会和他人的感恩回报中。

其二,与诚信教育相关联的内容

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大学生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学习,从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中获得启发:个人的诚信意识和行为不仅仅关乎一个人,也不仅仅是此时、此地的一个偶然行为,它将通过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带动和影响他人和社会,最终给自己的将来带来巨大影响。通过对认识与实践基本理论的学习,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伟大设想等知识的学习,知道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从而感悟到作为个人始终坚持实际、实事求是、诚信为人的重要性和重大意义。

其三,与励志教育相关联的内容

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大学生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通过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基本原理的学习,认识到意识的能动作用,知道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从而激发自信,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我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到共产主义崇高社会理想的学习,认识到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性,从而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将个人目标和社会目标紧密结合,脚踏实地投身于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与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互动的内容

选用教材版本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09年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第2版。

其一,与感恩教育相关联的内容

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大学生通过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系统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的历程,感悟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迸发出对国家、人民的感激之情,从而在内心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以实际行动回报党和人民的培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二,与诚信教育相关联的内容

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大学生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系统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历史进程,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认识到无论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还是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事业中,正是因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国才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胜利,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思想路线对个人发展的指导意义,充分认识到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的发展,只有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才是稳固和具有发展前途的。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坚持实事求是、诚信为人的重大意义。

其三,与励志教育相关联的内容

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大学生通过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系统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感受我国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在实践上取得的重大发展,在理论上获得的重大突破。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了解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上已经取得的重大发展及还将面临的严峻挑战,从而牢固树立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将个人命运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坚定的信心投入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浪潮中。

结语:

如何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的互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世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深入研究。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认识的深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定会更好地与它们相结合,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一定会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促进作用。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法制教育与理性爱国教育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优良传统与特色优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其主渠道,实践也确切的证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关切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因此,如何有效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渠道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必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历久弥新的课题。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功能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的全部工作,其直接目的和专门任务,都是为了把本阶级、本社会对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变为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使人们实现从'现有'向'应有'的转变。"就当代大学生而言,能否具有"应有"的思想道德品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法制理念、理性爱国观念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法制教育、爱国理性教育的成效来看,我们的教育取得的很好的成绩,但是也暴露出相当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防微杜渐,这本身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但是,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强化法制教育和爱国理性教育,应该是我们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选择路径。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法制教育和理性爱国教育有机契合的必要性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机契合的必要性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与内容决定了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根本的目的就在于切实加强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与精神动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设置相应的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具体来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做到学法、懂法、用法和守法,是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来看,法制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中强调:"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一个最直接和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法律课程教学,从高校法律课程(非法律专业)的设置和演变发展来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在1986年,国家教委决定在高校中开设法制教育课程;1987年明确规定法律基础课作为高校的公共必修课;2005年,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该课程成为了非法律专业学生直接学习法律的主要途径。

其次,学生的法制教育现状决定了必须充分利用思政课强化法制教育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早在1986年,年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这么多青年人犯罪,无法无天,没有顾忌,一个原因是文化素质太低。所以,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如前所述,高校逐渐设立了法律课程,国家先后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普法教育,每一次普法教育中,大学生都是教育的重点。时至今日,事实告诉我们,大学生法制教育虽然取得诸多成果,但不尽如人意。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法制观念依然淡漠,法律知识欠缺,不懂得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些大学生在触犯法律是还茫然不知,在现实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听到大学生犯罪的诸多事例,而且常常是一些小事诱导出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给社会、他人和自己带来深重的灾难和无尽的悲痛。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一是学生自己对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把学习的焦点聚集在专业知识中,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不重视,甚至将法律知识边缘化,导致对法律的功能没有正确的认识,自然导致法律观念的缺失。二是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法律课程不足,当前,非法律专业的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主要课程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该课程中,仅有两章的内容介绍法律知识,而且,这两章只是在宏观上介绍法律精神,仅仅依靠这两章知识的学习,很难让学生形成正确而持久的法律思维模式。这些原因的存在,导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各种难题时,往往跨越法律的边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毫无疑问,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就现实情况来看,虽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但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强化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制观念依然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和途径。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理性爱国教育有机契合的必要性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与内容决定了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理性爱国教育

回顾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铸就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当代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重要精神保障。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是否具有理性爱国的精神与实际行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加强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就具有了特殊而重要的意义。理性爱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政治教育的重点,政治教育就是要进行政治理想、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感情等方面的教育,核心是解决对国家、社会制度和阶级等重大政治问题的立场和态度,就我国现实而言,就是要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增强学生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政治共识和深厚感情。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自然责无旁贷肩负这一历史重任。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来看,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都为这一教育目标服务。

其次,学生的理性爱国教育现状决定了必须充分利用思政课强化学生的理性爱国教育

对大学生们进行理性爱国教育,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政治意义,是完善大学生素质和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很快就将步入社会,成为建设者甚至国家的栋梁。在大学校园中培养的素质,无论对他们自身还是对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