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1056100000012

第12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 (5)

从学生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两个重要的问题,其一是一些学生的爱国热情出现了弱化的态势。一些学生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思想盛行,认为爱国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自己是否生活幸福,而衡量生活幸福的唯一标准就是对金钱占有数量的多少,认为爱国只是一种政治宣传,与自己并无多少关系,不会给自己带来利益。而且一些学生认为西方发达国家才是真正美好的国度,崇洋媚外思想严重。

其原因在于在市场经济的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市场经济活动存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反映到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分散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同时,受到西方发达国家不良思想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试图实现其文化和价值取向的全球化,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造成了消极影响最突出的是美国的"使命观"。这种观点认为美利坚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着最优秀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这种思想导致弱势国家国民容易形成民族自卑感,淡化民族身份,使一些人丧失信心,对自己文化产生自卑感,在行动上自我贬抑。在今天的全球化过程中,我们的一些大学生过多受到西方强势文化的浸染,而对本民族文化怀疑、疏离、隔膜甚至产生对自己民族身份的质疑,进而在心理认同上淡化自己的民族身份,向往西方但又不是西方人,没有了民族文化之根的归属感,自然也就腐蚀了自己的爱国热情。

第二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富有爱国热情,但缺乏理性。大学生朝气蓬勃,对人生充满追求,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富有个性,思想活跃,热爱探索,对人生价值、社会发展、国家命运都具有巨大的热情。但是,大学生也容易冲动,容易片面和偏激地看待问题,抱有远大理想的同时,缺乏吃苦耐劳的毅力,容易受鼓动。他们有时能准确判断出时代发展潮流而顺应并推动时代的发展,有时却不能明辨是非,容易受到鼓动,甚至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所利用,最终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消极影响。如我们看到当我们的国家利益、民族情感受到伤害的时候,一些学生盲目地上街游行,冲动地喊出抵制×货,甚至出现打砸等违法行为,给自己和社会带来不良后果。这种缺乏理性的爱国热情和行为,把爱国主义演变为狭隘的民族主义,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国际形象。

这些问题的出现告诫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的理性爱国教育,尤其是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培育学生良好的理性爱国理念,懂得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以爱国主义为动力,促进个人成长和成才,让学生的理性爱国主义精神成为推动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源泉。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法制教育和理性爱国教育有机契合的可行性

(1)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思政课教学中法制教育与理性爱国教育的强力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从我党创立之初就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伴随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断的系统化和理论化,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党和政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2000年6月,党中央召开了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党中央召开的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江泽民同志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中心环节"、"重要政治优势"进行了深刻而精辟的阐述。此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重要文献相继出台,标志着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中心工作之一。

尤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一纲领性文件,以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为基点,全面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方法途径与要求,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在《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宏观指导,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在几年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情况有明显改善。"《意见》还指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由此可见,党和政府是何其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作用,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中重视法制教育和理性爱国教育。为切实贯彻《意见》的精神,各地党和政府,各高校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在各方面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和资金支持,为思政课教学中法制教育与理性爱国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法制教育和理性爱国教育: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应有之义。

根据05方案,现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政策》。从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看,法制教育和理性爱国教育是其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是对学生全面系统爱国主义的爱国主义教育,第七章和第八章宏观介绍了我国的法律概况,对与学生联系紧密的相关具体法律作了介绍,是高校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最直接和具体的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通过学生具体学习中国屈辱的现代史,与当代中国现实的对比中,容易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培育学生更深刻和持久的理性爱国感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详细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和美好前景,加深对党和政府的高度认同感,进而培育爱党爱国的理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则让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我党的理论,加深对党的认识,强化学生对党的归属感,凝聚人心,将个人的发展进步归结到党和国家的发展中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然灌输和培育了学生理性爱国的信念,同时,该课程中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教学内容,目的也是直接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形势政策》课程虽然每年的教学内容不断改变,但其主旨在于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国际国内大事,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发展的成就和遇到的问题,其中,理性爱国教育历来都是教学内容的一条主线,法制教育往往也是教学的重点。由此可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来看,法制教育和理性爱国教育是其中的应有内容,换句话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身就涵盖了法制教育和理性爱国教育。因此,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理性爱国教育本身就是自然结合在一起的,相应的,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理性爱国教育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应有的和必需的。

(3)师资队伍的建设发展:思政课教学中法制教育和理性爱国教育的切实保证。

《意见》明确指出:"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为落实这一精神,各地党和政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具体的措施,作出了硬性的规定。如2005年湖南省就颁发了《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湘发〔2005〕8号),要求"省教育厅要把马克思主义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加强建设,高校必须在政策和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要按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6%的比例配备;要注重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继续鼓励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组织专职教师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切实解决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开展全省性、全校性教学公开课讲评和观摩活动,强调集体备课,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要按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带头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承担部分教学任务。"

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对于取得良好的教育实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邓小平同志就强调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当前,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和强化,从事思政课教学的老师绝大部分都受到了系统的专业学习,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者相关专业的学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的比例也逐渐提高。同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法律专业教师加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队伍中,他们经历了正规的、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的学习,对法律精神和法律体系把握得比较准确,一些教师还具有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他们的加入,使得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更加合理,为大学生法律教育在师资上提供了切实的保障。这些高水平教师加入以后,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理念。我们看到,在现实中的思政课教学中,除传统的教学方法外,专题讲授、原著辅导、实践考察、撰写论文等方式,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知识竞赛、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受到了学生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学生的需要与认可:思政课教学中法制教育和理性爱国教育的现实源泉

从理论上讲,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在接受教育时不是被动的,而是具有强烈的主动性,他们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具有主观上的选择性。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程度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机制、方式,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因此,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看,学生对法制教育和理性爱国教育的需要和认可程度决定了这些教育的最终效果。

从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情况来看,他们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法制教育和理想爱国教育是迫切需要和具有浓厚兴趣的。就法制教育而言,绝大多数学生都认识到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性,渴望学到法律知识。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当我们枚举大学的犯罪案例进行教学时,学生往往受到很深的感触,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当我们介绍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治安管理处罚法》、《集会游行示威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学生能够做到认真听课,有些同学课外还认真阅读这些法律法规,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体现出明显而良好的教学效果。就理性爱国教育来讲,我们在和学生交流中发现,绝大部分同学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师的教学内容学生往往是高度认可的,尤其是我们谈到一些大学生饱含爱国激情,但非理性的爱国行为给自己、他人、社会和国家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时,学生对爱国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对爱国要具有"理性",如何在行动中表现"理性"有了相当明确的认识和感悟,教学能够取得明显的成效。故此,我们认为,法制教育和理性爱国教育满足了学生的现实需要,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与教学主体形成良性互动,确保法制教育和理性爱国教育取得实效。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法制教育和理性爱国教育的有机契合的内容体系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法制教育有机契合的内容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