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1056100000019

第19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课外活动的结合 (1)

[导言]: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为什么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活动,怎样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活动,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与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章着重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外活动的思路,论证开展这一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论述思想政治课外活动的具体形式。

引言

新时期社会大环境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既提出了新挑战又创造了发展的机遇,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努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课外活动结合的依据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成长的新特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更注重自己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和独立思考。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强化着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包括自我意识、利益意识、自由意识、民主意识、责任意识、成长意识等都在不断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学习认知活动不再满足于教师单方面的灌输、讲解,他们越来越希望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来获得新知识、新观念,尤其是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更强调要通过自己的独立判断来决定接受与否。于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强,他们要参与全部教学过程,希望有表达自己独立见解和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与争辩的机会。

2.实践方式的变化促进了青年自我发展意识的更新,大学生更加注意自身能力的培养。

实践方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实践活动中智力因素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日益使人们重视自身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二是电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使之日益成为人们实践活动的主导工具,大大改变了人们关于劳动、效率、价值、生活方式等的观念,大学生获得知识、了解外部事物的能力大大增强,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内容和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三是全球互联网的建立使实践活动日益具有"交往实践"的性质,实践越来越具有多极主体性、社会交往性、综合创新性等特点,于是大学生越来越关注师生或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

实践方式的这些变化,给大学生思想成长带来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重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努力掌握知识、重视能力培养、重视提高全面素质,日益成为他们在求学、认知、自我发展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中关注的重点。

3.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促进了大学生发展自身、丰富个性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工作、消费、出行、娱乐等等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人们的工作方式日益进入了弹性工作日和家庭作业式的时代,这样的工作方式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安排自己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于是旅游、发展业余爱好、进修深造、开拓第二专业研究和第二就业领域等,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内容;信贷方式购置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品使人们能够更早、更充分地拥有自己发展个性的空间和条件;旅游、传媒的发展大大开拓了人们的眼界、加快了人们知识更新的速度,这些无疑促使人们的个性发展的要求增强,而且个性的程度大大提高,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

生活方式的这些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影响同样是深刻的,不屑于人云亦云地重复他人的观点,力图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对任何问题总是试图提出多样化的解释方式和解决方案;思想更加活跃、观念更新加快;自我实现的要求更加强烈,个性发展的模式更加多样化。

4.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促使大学生的全球意识、人类意识增强。

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为主体带动政治、文化的全方位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给人们带来的观念上的变化是十分显著的。人们日益突破了民族国家的狭隘眼界,越来越习惯于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这一点对大学生思想成长特点的影响在于,他们开始具有比较广阔的视角,不再满足于对事物仅仅从当前和局部角度进行分析或说明,而是更加习惯于追问其从全球的或人类的观点去看问题,并且从中会得出什么观点或结论。

此外,新时期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的认知特点还包括更注意观点之间的比较和对照,要求有更加宽广的知识背景,要求更加贴近现实和具有更鲜明的针对性,更民主的学习气氛和更宽松的学习环境,与个人成长、发展的关系更直接,等等。

总之,新时期思想政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这些新特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课外活动的意义

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课外活动是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对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课外活动不仅能加深、巩固和扩大课堂上所学到的间接知识,而且能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基本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从社会经济、政治实际,学生的思想实际、年龄和知识水平实际出发,避免"空对空"。课外活动使受教育者可以把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从而加深对知识理解。在已获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并能不断地发现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

第二,课外活动可以培养教育者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和活跃受教育者的精神生活。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教育性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根本属性。在课外活动中,通过进行多种形式的政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受教育者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通过参观访问,学习现实生活中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等,使受教育者对照自己,找到差距,不断提高;参加社会公益劳动,争做好人好事,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良好道德品质;课外阅读、参观、访问、讲演、竞赛等活动,还可以不断地丰富受教育者的精神生活,使其健康活泼地发展。

第三,能够使学生多渠道地获得即时信息,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课外活动不受课程、教材的束缚,它可以运用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电影、课外书籍等传播信息的工具,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吸收新的知识,获得课外的"即时信息",这样对于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加信息量,对于缩短课堂传授的"昔时信息"和科技迅猛发展之间的距离,了解世界新的动向和趋势,跟上时代脉搏,对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第四,课外活动有利于受教育者个性的形成和培养,并防止受教育者走上歧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大学生有许多课余时间自由支配,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对周围一切都感兴趣。但是,他们还未成熟,知识不足,分析辨别能力差,易受不良思想感染。如果不用有意义的健康的活动去充实他们的课余生活,他们就可能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甚至去从事有害的活动。学校在课余时间为他们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使他们避免不良影响,抵制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袭和污染,而且能够把他们旺盛的精力、浓厚的兴趣爱好,引导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满足他们多种多样的精神需求。这样,不仅使受教育者的业余时间得以利用,而且使他们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并且防止了他们从事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使其愉快而有意义地度过课余生活。

第五,课外活动是培养良好公民的一种手段。高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课外活动应从开始就培养受教育者做一名良好的社会公民。培养他们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热情赞助公共事业,爱护名誉,诚实、公正等品质。在对其进行公民训练时,受教育者还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公民的道德知识以及良好公民的知识等。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课外活动,为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道德情操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有助于满足学生的多种心理需要,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具体、生动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组织才能、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律性,以形成对学生思想、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把他们培养成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课外活动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课外活动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除了上课,仍有许多课余时间由学生自己支配,在校大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精力充沛,如果不用有意义的活动去充实他们的课余活动,他们就会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而去从事不好的活动。要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就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与"行"的统一。我国古代,课外活动这一教育形式就已经出现了。《学记》中记载:"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所谓"正业"就是指课堂教学,"居学"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外的活动,即是说,受教育者在课堂学习之外,还要进行与课堂学习有关的课外活动。邓小平在谈到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时也指出:"要恢复对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增长学生的知识和志气,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1.开展课外活动是实现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不但要通过课堂去贯彻,而且还要通过课外活动去贯彻。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切实有效地贯彻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课外活动的全过程就是运用知识,开发智力的过程,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同时发挥作用同时进展的过程。

2.开展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现阶段学生是在一个有限的空间(教室)和有限的时间(课堂)里,借助于单一的媒体(课本),通过单向的交往(师生)进行封闭式的教学与学习。封闭的教学只能导致封闭的学习,长期以来,在很多学生眼中,学习文科只需要"划划课本、背背答案"。对所学内容没有充分地感知和理解,对"国事"、"天下事"和"身边事"缺乏积极、主动的关注,由此出现了诸如学生死记硬背有余、灵活运用不足;课本知识熟悉、社会了解欠缺等问题。更主要的是对生活、社会以及对人类及个体生命发展的淡漠已成为影响学生人文精神养成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