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1056900000017

第17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服务业多样化 (2)

一个典型的表现是企业事先就给定了,不需要探讨企业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企业从何而来。个人和企业之间也事先就有了"分工",从而市场和供求也是事先给定的,同样不需要探讨这种"分工"、市场和供求是怎么产生的问题。这样就无法知道完全的商业化社会是怎样从自给自足结构演进而来的。显然,它不能满足我们进一步认识经济世界的要求。其次,一旦有了纯消费者和企业的绝对分离,则专业化经济概念就变得没有意义。因为企业的生产条件主要由企业的生产函数来代表,而生产函数是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这样生产力只与企业的规模有关。这样在新古典经济学的教科书中就没有了专业化经济,专业化和分工与经济效益似乎没有任何关系。显然,这与我们对现实的感受相去甚远。而假定每个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那么,分工就不是事先给定的,企业、市场和供求也不是一开始就存在,这样与分工演化相关的经济组织问题就成为经济学的重要问题。第三,交易费用对组织的拓扑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古典经济学中没有交易费用的地位,而新兴古典经济学认为交易费用影响分工和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影响经济组织的演进。

在专业化与分工的发展中,交易费用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反向力量,从而也成为制约组织演进的力量,这就是交易费用对组织拓扑性质的意义。正是交易费用的假定结合多样化消费与专业化经济的假定、每个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的假定,就产生了专业化经济与交易费用的两难冲突。这种两难冲突可以用来解释社会的分工水平,而供给和需求则由分工水平来解释。第四,个人最优决策永远是角点解。边际分析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但它只能用来求内点解。也就是说在决策者的决策选择变量集中每个变量都必须选择。边际分析只能解决选多选少的问题,不能解决选与不选的问题。

而一个决策者的决策往往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决定做什么,其次就是怎么做得最好的问题。第一阶段显然是选与不选的问题,第二阶段才是选多选少的问题。超边际分析首先是对每一角点进行边际分析,求解各种分工结构给定时的资源配置问题,也就是各种分工结构下的相对需求和供给结构以及效用水平;然后在角点之间进行总效益费用比较,在所有角点均衡解中选择一个真实收入最大的解,构成全部均衡(或一般均衡),这是一个专业化和分工水平的形成过程,是经济组织结构的形成过程。很显然,新古典经济学的边际分析只能分析分工结构给定后的资源配置问题,而不能分析分工问题本身。

进行超边际分析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利用文定理排除那些不可能是最优的角点解。第二步,对剩下的每一个角点解用边际分析求解,求出每一个角点解的局部最大目标函数值,这就是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角点均衡解。实际上,这一步涉及很多边际分析不适用的角点解。但是,如果你假定一个角点解中所有为零的变量都不存在的话,则一个角点解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内点解。这样,对角点解的分析看起来就像是边际分析。第三步,比较各角点解的局部最大目标函数值,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整体最优解,整体最优解就是一般均衡最优解。由第二、三步可知,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每个均衡都是基于角点解,由于这些均衡包括全部均衡和局部均衡,其中后者解决的是给定分工水平的资源分配问题,同时也反映了与分工水平相应的社会经济组织形态,而前者则是众多后者中最大的一个,它决定分工的水平和结构。我们知道,新古典经济学的全部均衡只能解决资源的分配问题,故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每一个局部均衡都相当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全部均衡。可见,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全部均衡能内生分工水平,而新古典经济学的全部均衡不能内生分工水平,所以前者比后者有高得多的解释力。

1.专业化经济

专业化是指一个人所从事的专业数的多少,如果他在其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从事的专业数越少,表示专业化水平越高。一个社会专业化程度提高意味着在这社会中至少有一个人的专业化水平提高,而其他人的专业化水平不变或也增加。专业多样化是指一个社会的不同专业数的多少。专业化和专业多样化是分工的两个基本方面。

2.分工经济

假设经济社会有两个人,每个人都拥有上文所假定的生产函数和时间约束。在此情形下,分工指的是一种生产结构,其中至少有一个人只生产一种产品,而两个人的生产结构不相同。分工水平的增加指的是至少有一个人的专业化水平增加,而其他人的专业化水平不变或也增加,或者不同专业种类数的增加。

3.家政企业产生

以Coase(1937)为代表的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存在交易成本。当一笔交易通过"权威的方式"组织所花费的费用低于通过市场交易所花费的费用,那么这笔交易通过企业来组织比较有利,反之则倾向选择通过市场来达成交易。企业与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两种不同方式,企业以组织计划、内部命令的方式进行资源配置,把具有较高信息不对称风险的外部交易改在企业实体的内部进行,以达到降低公司的交易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市场则是通过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发地进行资源配置。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与价格机制两种方式是同时并存的。因为以企业的方式组织交易并不是将交易费用彻底消除,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将其"内部化",成为企业内部成本。企业一体化降低了外部交易成本,但同时要付出高额的内部监督、管理成本,因此当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交易的成本等于企业通过市场完成同样交易的成本时,企业的边界达到稳定。Coase(1937)认为,分工是企业出现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在他看来,交易费用是另一必要条件。企业与市场两者不能完全相互取代。一项交易选择何种方式进行,最终取决于经济主体的成本收益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