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浴火重生
1108800000061

第61章 开足马力——夺回重灾损失(1)

厄运突袭蜀中地,山河改观万民悲。东汽这个有着42年悠久历史的国家重大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也不可避免地遭受重创。5月13日以后,随着各救援队伍的陆续到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组织、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东汽的恢复重建深入展开且全速推进,并在建设等级和技术含量的提升上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川日报》记者陈碧红采访报道:

迈进2009,技术创新仍是东汽实现快速发展的灵魂。在成绵高速公路德阳入口附近,一幅巨型标语牌赫然矗立:“牢记总理嘱托,自力更生,建设美好新东汽”。视线扫过这17个大字向远处眺望,占地2600亩的东汽新基地恢弘铺展于广袤土地上,粗壮坚实的钢筋铁架正拔地而起。遭到地震毁灭性打击的东汽,在短短半年多时间内,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在新的地界上崛起。两年后,一个国际一流的崭新东汽将屹立于东方。

2008年拿下100亿在中国工业版图中位于绵竹汉旺镇的东汽举足轻重。然而“5?12”特大地震给东汽带来了毁灭性打击。600多人遇难、80%的厂房倒塌、2000余台技术装备受到不同程度破坏,直接经济损失50亿元。“恢复生产是要务”。5月19日,东汽德阳分部、风电事业部全面恢复生产;20日,灾后首批风力发电机组下线发运……截至11月,东汽的生产能力恢复到灾前的80%。12月20日,其生产的第一千台风力发电机组正式下线,标志着东汽已成功跻身世界大型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行列。

震后第七天,与中国节能发电投资有限公司签订的价值12.44亿元的风力发电机组合同,成为东汽震后的第一份订单。此后订单接连飞来,灾后东汽揽下的新订单已近60亿元。“现在公司已有充足的订单在手,尽管在地震中遭受重创,但我们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到2008年底仍完成年初制订的2180万千瓦、产值100亿元的目标,今年将达到近3000万千瓦的产出目标。”东汽总经理张志英说。

建世界最好的汽轮机厂:7月下旬,东汽汉旺生产基地灾后异地重建项目,最终选址在汉旺镇东南方向40公里处的德阳市旌阳区八角井镇。8月1日,受损最为严重、生产任务紧迫的隔板制造车间第一个破土动工。到2009年年底前,汉旺基地的生产设备将全部搬迁到这里。12月23日,在东汽新基地恢复重建指挥部办公大楼门前,一张小小的告示牌上写着当天会议安排:“今日会议安排:上午8点半,招标会议、静子大件搬迁会议;下午2点,技术交底会、招标会议……”东汽恢复重建办主任胡军说,自从新基地开工建设以来,包括前期的项目建设招标、评标和建设进度、安全质量等,每天的会议至少有七八个。

这样的忙碌是因为任务紧迫:东汽新基地项目投资近50亿元,将建成19个主要厂房,到2010年5月将全面建成投产。徒步走完新基地一圈,至少要4个小时。负责现场组织的工作人员王立民介绍,新基地的布局打破过去以分厂来划分的局限,而以生产能力来布局,使生产流程更佳、工序更顺畅。目前基地建设已开工项目23个,建筑面积达50万平方米,已完成70%以上新购设备合同签订工作。“建好后的新东汽将是世界上最好的汽轮机厂之一”。在2008年10月19日的新基地开工奠基仪式上,张志英这样描述未来。

技术创新仍是灵魂:“目前在灾后重建全速推进的同时,还需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公司的技术创新一定要具备前瞻性。”近日,在东汽召开的2009年新产品开发计划任务落实会上,张志英介绍了东汽面临的形势。为此,新产品开发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汽实现了从火电机组到核电、太阳能、风能机组等多元产品的发展,逐渐形成“多电并举”的产品格局。“多电并举”的一大好处,就是可以有效分散风险,让东汽在剧烈的市场变动中始终占据主动。“新基地建成投产后,产品结构将进一步趋于合理化,核电、风电等清洁新能源将是发展重点。”东汽生产处高级工程师张绍先透露,东汽将在复杂的金融形势下调整产业结构,在恢复重建中提档升级,包括多晶硅等项目的开发将是东汽未来发展一大趋势。

生产家当越多越好

生产家当既包括技术资料,也包括生产设备,还包括各种在制品和原材料。焊接分厂在地震中难逃厄运,一台由国外进口的大型精密焊接设备被坍塌的楼板和墙体压了个严严实实。这台焊接设备在全国只有一台,一旦损坏仅修复调试也要一年时间,重新订购一台同样的设备也要一年时间。对这样珍贵的设备,投身恢复重建的职工更加看重和珍惜,想方设法将它抢运了出来。储运中心组织人员进入破损的厂房内清点在库产品,用叉车将能转移的箱件和产品送至安全地点进行修复、包装,并积极联系承运单位配备车辆,合理调配人员,于5月23日发出了灾后公司的第一车箱件,确保了公司急件在第一时间送到用户手中。铸造从5月22日开始在救援队与职工们的共同努力下,抢救出供应部高锰11吨、中锰6吨、硅铁12吨、微铬25吨、硅钙合金2.4吨、铬矿砂30吨、不锈钢焊条13吨、中性捣打料6吨、增碳剂2吨、除化剂8吨、涂料7吨、清渣砂1吨、铜板6吨、镍板1吨等贵重物资,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400余万元,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对企业的忠诚。为了抢救工厂重要的计量仪器,质管处组织精兵强将轮流上阵在测试大楼进行抢救,昼夜往来于德阳、汉旺之间抢运测量设备,共抢出了包括三坐标、二坐标等在内的精密仪器,还抢救出钴60射线探伤机和许多特殊仪器配件。

本次地震汉旺基地受损严重,除主机四分厂、工业透平事业部受损较小外,东汽受损设备共计2200台,其中关键设备861台,原价值超过10亿元。从5月起,东汽除200余台设备在汉旺原地恢复生产外,已累计搬迁各种设备800余台,其中许多关键数控设备已修复使用。

技术资料仍是法宝

为了抢救宝贵的数据资料,计算机处也迅速成立专门转移汉旺计算机服务器、台式机、网络设备以及恢复生产所需的设计、工艺、管理、财务等重要数据的工作小组,认真策划、精心实施,组织大家冒着余震的危险从汉旺办公大楼抢救出所有服务器、数据存储备份设备、外围设备和企业核心数据,确保了企业服务器数据信息百分之百的安全,在震后半个月就恢复了包括产品质量、人力资源、资产财务、经营管理等信息网络平台的应用,基本满足了企业办公和恢复生产的需要。与此同时,特大地震使汉旺东汽档案情报大楼遭受严重破坏,档案馆在东汽总工程师王为民的带领下,很快集结人员迅速进行档案资料抢救。大家克服余震不断、天气闷热、工作量巨大、库房面积不足等诸多困难,在短时间内对抢救出来的图纸资料进行了整理,并对生产图纸实现了复制发放,为企业的生产恢复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工艺资料抢救任务,东汽制造技术处在救援部队官兵的帮助下,迅速从汉旺基地12层大楼抢出了工艺资料。地震已使12层大楼变成一座危楼,多次强烈的余震让东汽员工一直不敢越“雷池”一步,但存放在12层大楼顶部的一批极其宝贵的资料却时刻牵动着东汽人的心。余震频频,资料一天不抢搬出来就多一天危险,就会给东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些宝贵资料凝聚着几代东汽人的智慧,是东汽恢复重建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在对汉旺12层大楼的电脑和图纸资料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制造技术处的每个职工都提心吊胆,冒着生命危险每天爬上这栋危险楼房的顶层不知多少次,大家的共同心愿就是能抢出更多的技术资料,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损失并使生产能尽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