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浴火重生
1108800000063

第63章 只争朝夕——重建美好家园(1)

“5?12”大地震使东汽汉旺基地遭受了严重破坏,全厂的厂房设施和生活建筑几乎被夷为平地。昔日亲手所建的温馨可爱的家园如今变成一片废墟,所有东汽人对此绝不甘心。另起炉灶、重建家园刻不容缓。这种悲壮坚毅的理想信念,东汽从上到下早就达成强烈共识。用公司总经理张志英的话说,他们在震后的第五天就想到重建东汽,并且在指挥部紧急召开帐篷会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动议就是“马上启动灾后重建”,并立即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着手重建规划。东汽党政班子作出这样及时的重要决定,既是对国家经济建设履行自己神圣的责任,也是对东汽全体职工和受灾群众的高度负责……

撤离迫不得已、搬迁势在必行

东汽异地重建确实是形势所逼。关于这个问题,《北京周报》记者冯建华在采访后有这样的报道:

地震发生之初,围绕东汽是原址重建还是异地搬迁,社会上曾有广泛的猜测。7月17日,东汽党委副书记朱贤滨明确告诉记者,东汽异地搬迁已成定论,地址是德阳市经济开发区,根据规划要求,两年之内也就是到2010年5月之前,新东汽将全部建成。根据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提出的要求,新东汽的目标是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企业”。对于新东汽的前景,张志英总经理给出的说明则更加具体,这就是把新东汽建成“更加先进、更加安全,代表国家重大装备水平的企业”。

位于汉旺镇的东汽总部,正好建在龙门山脉上。由于处于地震带,几乎每隔两年,东汽就会遭遇一次小震。正是如此,当这次特大地震发生时,包括公司领导层在内的很多人几乎都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拿东汽党委书记何显富的话来说,就是“没感觉”,认为像往常“摇两下就完了”。

东汽的建筑大多建于建厂初期,如今已有40多年。虽然家属楼曾在20世纪80年代加固过一次,但相对于抗震要求来说,其安全性还有较大的差距。由于时有地震,加上交通不便,东汽的搬迁问题其实很早就提了出来,后来也的确有一部分业务搬到了外地。但是,由于地方利益、经济成本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东汽的整体搬迁迟迟没有实现,直至特大地震出现。有消息透露,在此期间,曾有很多地方政府包括南方沿海发达的城市,都以优惠的条件吸引东汽搬迁,但最终都因各种原因不了了之。

事实上,汉旺镇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汽的去留。如今,在拥有六万居民的汉旺镇,其中有一半是东汽的职工及其家属。而且,由于地处山区,汉旺镇人多地少,很多富余农业劳动力只能选择去东汽做工,以此谋求生存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个企业也可以给当地政府带来丰厚的利税。因此,在40余年的共处中,一家企业和一个乡镇结下了难以割舍的关系。

地震的发生,使东汽的搬迁再次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今年50岁的王远富是汉旺镇的农民,他在东汽做临时工已经六年了,一家五口人的生活主要依靠他这点微薄的打工收入。地震摧毁了王远富家的住房,所幸没有人员伤亡,现在一家只能住在临时帐篷里。这个显得过于苍老的农民说,依靠政府对于受灾群众每人每月补助300元和30斤粮食的政策,他家这段时期的基本生活完全是有保障的。但是地震之后的第二天,王远富还是来到东汽做工,工资如往常一样。“这也是没办法,总得想办法挣点钱,以后的生活还要过下去的。”王远富说,他最大的烦恼不是发生地震了,而是地震过后东汽可能要搬迁了,这样他不得不去更远的地方做工了。对于东汽的搬迁,很多如王远富这样的农民都难以接受。

在东汽抢险救援最紧张的时候,《京华时报》记者也赶到现场并就这个话题作了采访报道:

东汽的重建和复兴,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抉择是:留下还是离开。汉旺镇是东汽人艰苦创业42年的地方,这里见证了东汽人的荣耀与辉煌,东汽与汉旺早已融为一体。“我们在这里跌倒,我们就要在这里重新站起来。”一名东汽工人如是说。“东汽如果要离开汉旺镇,很可能迁至德阳,这对绵竹的就业、税收是一个重创。”绵竹市政府一名官员说。地震后,对于东汽的去留,众多的绵竹市民也很关注。毕竟,东汽的存在带动了绵竹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东汽宣传部副部长刘志前说,包括他在内,很多东汽人都有“汉旺情结”,这里毕竟是他们艰苦创业的地方,这是个艰难的抉择,但面对现实,在废墟上重建困难重重。最终,东汽作出了一个折中的选择,部分工厂原地重建,部分工厂外迁。

《时代周报》记者孙永杰对此也有相关报道:

为了生存,一片废墟前面的东汽人,不得不考虑选址重建的问题。东汽搬迁以及涉及的地方利益,一时曾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作为绵竹三大支柱企业之一的东汽,搬还是不搬,在当地曾经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至今在绵竹的论坛里,依然可以看到市民们对东汽撤离的不舍甚至是不解。“搬还是不搬,国家说了算。”6月初,四川省政府举办的绵竹专场新闻发布会上,绵竹市主要领导曾这样含糊地说。当时,东汽的相关领导接受采访时,大多选择了回避这个问题。“为什么要搬迁,要看我们作为一个三线企业的历史。”在异地重建已成事实后,东汽党委书记何显富对记者爽快地说,“所谓三线企业是20世纪60年代从政治的角度出发,向西迁移的一些东部企业。‘上山、进洞、备战’是其核心特征。汉旺镇一直就地震不断,轻微的震动几乎伴随了东汽42年的成长。所以,安全问题是异地重建的主要因素。”

选址要求很高、决策更须慎

重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和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视察东汽时就专门强调重建选址的重要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尤其要体现“新机制、新结构、新水平,把新东汽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企业”的更高要求。鉴于东汽在汉旺的生产基地、技术装备以及职工生活等配套设施在本次地震中损毁严重,龙门山断裂带又难保今后不再发生重大地震灾害,而且汉旺镇所处的山地泥石流和滑坡也很严重,对山下东汽厂区和生活区构成严重威胁。而东汽是关系国防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大型国有骨干企业,承担着国家许多重点的工程建设。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智力需求都很高,必然在生产协作、市场开拓、交通便利、信息流畅以及人才引进、队伍稳定等方面都有很高要求。这些问题都是东汽重建包括选址方面必须要慎重考虑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