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走向永恒
1108900000061

第61章 矗立潮头——行业前面能领跑(1)

风物长宜放眼量,柳暗花明又一村。在震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东汽新基地已出现在德阳八角井镇,但是这并非是东汽简单意义上的恢复重建,而是在重建中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多元发展,尤其用绿色、环保、节约、和谐的发展理念和思路定位进行科学发展和重建。东汽党委书记何显富对此的理解是:东汽更要以重建发展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多电并举”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超前适应市场走向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着力加快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能源产业,积极争取参与市场竞争并在火电市场份额呈现下降趋势的情况下,奋力扛起追求企业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这面大旗。

随着人类社会对能源的大量消耗和地球能源储量的日益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开采利用正在枯竭,世界各国在面临能源危机的情况下,已纷纷将目光聚焦储量巨大的核能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上。最近德国的一项实验证明,人类可以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而不使用化石燃料,该国科学家几乎收集了散布在各地的可再生能源数据: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根据用电高峰和低谷分配计算的结果显示,德国具备足够的生物能源、风能和太阳能资源,能够支持该国的能源需求,而不必使用核能和煤炭。2008年3月5日,美国前总统布什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上说:过分依赖石油对国家经济构成实质威胁。如果不改变能源思路,将来经济增长越快,对石油的依赖就越重,油价上升势必拖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过去7年间,美国联邦政府已投资超过120亿美元,用于研发、推广替代能源。与此同时,美国私营部门也不断向新能源技术领域投资。

地球上的能源可以简单概括为除了核能以外,其余都是太阳能,它的开发才是能源产业的全部和根本所在。其实,煤炭、石油、水力、风能都是太阳能的一种存在方式。石油和煤是经几亿年前太阳能的光合作用,经历漫长历史形成而储存的太阳能;水力中也包含着太阳能,海水受阳光照射而蒸发成水蒸气,冷却凝结形成降水,最终形成水流用于发电;风能更是一种太阳能,是由于阳光照射在空气中产生温差继而引起大气对流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进行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原理就更直观了,阳光照到多晶硅片上就可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了。所以相对于历史太阳能,这些也称作当期太阳能。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有的地方几百年甚至几十年时间内,就可把地球上几十亿年储存的能源用完耗尽。现在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环境问题,环境制约越来越刚性。传统的能源消费模式对环境是不利的,而环境接纳不了这种发展。我们就是要以历史太阳能为主转向以发展当期太阳能为主,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当期太阳能不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还是清洁高效能源,是人类社会的终极能源。开发太阳能是解决未来能源的必由之路。

东汽提出的“绿色动力、造福人类”的企业宗旨和发展理念,其中就包含着减少排放和节约资源。说句实在话,以前东汽汉旺基地的各种设施的有效投入不是很充分,尤其是产能由最初设计的年产60万千瓦,发展到后来的年产2800万千瓦的水平,能源设施跟不上必然会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瓶颈。震后的新基地建设首先要高起点定位,包括能源供应也要能支撑企业今后发展的客观需求。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一流的企业都要履行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双重职责,除了要把合格优质的产品提供给用户、完成产出和销售之外,还得体现节能和环保的要求。东汽提出的“绿色动力、造福人类”的企业宗旨和发展理念中,就包含着减少排放、节约能源、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为此,在重建可行性报告里面就专门设计了一个“节能篇”,规划确定的就是这样一种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求。能源处负责人孙希广、马骋、邓小明以及返聘老专家严林、臧固香等人经过反复论证,提出的就是贯穿节约环保要求的整个能源系统建设方案。

“地上不能有架空线,所有管道进地沟。”这是东汽总经理张志英提出的一个特殊要求,也是东汽人建设新基地的一个“经典之作”。由于当初条件所限又经过不知多少次的升级扩容改造,汉旺基地地上地下遍布各种杂乱无序的能源管道,哪根管道坏了不是挖地三尺四处寻找就是越过上空随处架接,不仅维修成本和对生产造成的影响都很大,而且对企业形象和员工安全也有一定的损害。这次重建不仅新基地的所有水、气等动力管道都走地下,就是电线、电缆等网络通信线路也都整齐排设,均走地沟。这种高2.5米、宽2米的地沟可容纳轿车行驶,仅此一项工程的预算就达4000多万元,人们却觉得非常值得。它不仅规范合理地汇集了新基地庞大的公用系统,保证新区外部形象达到一流的水平,而且一次投入就考虑到了今后长远的维护便利,从而体现了东汽重建的系统化、现代化的一种新思维。

东汽作为国家重要的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必然有着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那就是积极参与清洁能源的体系构建。在网上有这么一组数据:目前中国有13亿人口,这一数字是50年前的两倍,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5亿。而在城市扩张的同时,沙漠也在不断蔓延,可居住区域以及耕地面积在过去的50年里缩小了将近1/2……环境再也不能承受如此重负。中国有1/3的地区经历过酸雨,七大河流中有一半被严重污染,1/4的中国居民没有清洁的饮用水,1/3的城市人不得不呼吸污浊的空气,经过环保处理的城市垃圾不到垃圾总量的20%,全球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5个在中国……在国家GDP连续多年以两位数增长的速度背后,我们不能否认为此所付出的环境代价:蓝藻、洪水、旱情、雪灾、沙尘暴、台风……

可见发展不应是盲目的,而是要在科学发展轨道上又好又快地发展。又好又快所追求的“好”,主要是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好”;又好又快所追求的“快”,主要是经济效益好且资源消耗少,环境得到保护、增长可持续的“快”。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又平又热又挤》是这么开篇的:进入21世纪之后,我们不断面临各种挑战:能源供需失衡、石油危机、失控的气候变化、人口爆炸、全球变暖,这些危机威胁着地球和全人类的生存。我们需要一场绿色能源革命,展望未来50年,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地位、环境健康、能源保障以及国家安全的关键,更在于其研发绿色能源和发展能源利用效率科技的能力。

东汽之所以一直在践行着“绿色动力、造福人类”的企业宗旨,在行业中率先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走由原来的“火电独大”到“多电并举”的发展道路,正是基于对国家可再生能源开发政策的深刻理解和认识。令人欣慰的是,当东汽以社会责任为一种奋斗目标的时候,企业往往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主动,获得了企业飞速发展的“资本”,这和芬兰早年大力进军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发制造是如此相似。近年来东汽管理者能够高瞻远瞩,把握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抓住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等难得的发展机遇,瞄准新能源开发,采取了超前、有力和可行的对策措施,使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提升态势都很明显;仍然保持着清醒头脑,知道未来的需求对企业发展的要求,尤其了解世界发达国家的知名公司正在做什么,自己与其先进水平的差距有多大,采取什么措施才能赶上世界一流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国际一流的现代技术装备制造企业。

国家灾后重建与“保增长、扩内需”政策的“两个机遇”,将为装备产业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持,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据四川省内有关资料综合分析,虽然遭受震灾与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使得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有所放缓。我国却处于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对于先进装备产品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金融危机又进一步加快了全球装备产业分工的调整,为承接国际先进装备制造业的转移和技术引进提供了难得机遇。四川省装备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且机遇要大于挑战,全省以重大技术装备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正抓住机遇、加快提升。

“5?12”汶川特大地震对四川装备制造业破坏严重,由于处于极重灾区,德阳、绵阳等地装备工业损失尤其惨重,其重建任务更重、压力更大。然而在严峻的挑战中也孕育着发展机遇。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市场化步伐加快,将为装备产业发展提供长期利好;金融危机造成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将有利于推动装备产业生产力布局优化、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灾后重建和国家“保增长、扩内需”政策的“两个机遇”将为装备产业提供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

这种群情励志的求索氛围,既来自行业内部也来自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因为灾后重建不是简单的“重建”,而是借重建之机加快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在拉动当期消费的同时,为未来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变奠定基础。东汽的所在地德阳地处川西平原,它是天府之国最富庶的土地之一,1983年建市,在党和政府与当地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现已建成一个新兴的中等发达城市。

德阳飞速发展的基础要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4年在党和国家“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大“三线”建设这一浩大的工程正式拉开序幕,德阳的重工业也正是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奠定了深厚根基。与此同时,二重、东汽、东电这三大厂带动德阳的重工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在整个地区形成了具有德阳特色的重工业网络。灾后重建为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提供了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