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走向永恒
1108900000062

第62章 矗立潮头——行业前面能领跑(2)

2009年10月,111户来自援建方江苏的企业家与绵竹市签约,118亿元投资注入产业重建,项目涉及机械加工、家纺、流通服务等多个领域,被称为东部发达地区一次成建制的产业转移。德阳市中小企业管理局局长黄琦说,灾后重建加快了德阳市落后产能的淘汰。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德阳市有选择地接受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严格环保标准要求,更倾向于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的选择和吸收。德阳市拥有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等国家重型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黄琦说,东汽、东电、二重三大企业50%的配套产品由当地中小企业提供。受益于灾后重建以及《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三大企业在灾后恢复重建中技术改造上了很高的台阶,直接拉动当地大量中小企业抓住机遇进行技术改造,并吸引了大量投资,带动了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在成都举办的西部发展博览会上,德阳市就在宽阔的7号展厅选择了淡雅的天蓝色装扮自己,其寓意简单而深刻,即昭示着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是地区未来产业的发展潮流和方向。按照德阳市经委主任蒲正的话说:把德阳建设成中国最重要、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努力打造中国西部经济强市是全市的奋斗目标。作为“5?12”地震受损巨大而又亟待恢复重建的重灾区,德阳工业的灾后重建项目多达1015个,新增投资近700亿元。而投资50亿元的东汽新基地无论从灾后重建还是新能源发展来看,都是其中能够大显身手的最重要的板块。德阳市政协主席刘哲在参加省政协座谈会发言时,对此也谈出了深刻感受:“省里特别强调提高灾区持续发展能力,对于德阳重灾区的重装、化工等产业来说,企业的重建不是简单复制,而是注重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新东汽的重生就是一个例证,体现着更高起点的发展。”

如今加快推进灾区震后的恢复重建,以东汽新基地建设为代表的产业重建热潮正在四川德阳蓬勃兴起。新一轮产业发展是以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为引领,东汽八角井基地于2010年5月12日建成投产后,将使德阳诞生世界最大的汽轮机制造企业。作为国家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全国50%以上的核电产品、40%的水电机组、30%以上的火电机组都是德阳制造,东汽坚持的“多电并举”发展战略将使德阳发电设备产量居世界第一位。2009年,东汽仅风电设备生产即带来上百亿元产值和销售收入,下一步还要将风电战略目标投向海上风机,借助联合国搭建的平台寻求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我们将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使德阳进入西部经济强市,成为世界新能源的一张名片。”这种气贯长虹的发展态势,也使德阳市委书记方小方与全市人民信心满满。在更高起点发展清洁技术与新能源产业等绿色工业,拥有东汽、东电、二重等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龙头企业,德阳的恢复重建以及在促进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潮汐、燃料电池发电等六大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中必将产生更大优势。

正是基于这种有目共睹的发展态势,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与德阳市签署了《支持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项目》合作备忘录。双方决定共同打造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路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促进处首席代表胡援东说:清洁技术与可再生能源是新兴的高新技术行业,是未来全球能源的发展趋势。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迅猛增长,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行动。此示范项目就是希望通过对区域产业集群进行前瞻性与国际性战略评估,利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及国际合作伙伴机构权威性、专业性、中立性及全球资源网络,推动产业集群资源国际合作与链接,以资本运作力量推动产业集群价值链延伸,放大产业聚集效应。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能源的第一大生产国和第二大消费国。专家预计到2020年,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可再生能源消费占全部能源消费的15%。近年来,中国也在不断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2006年,中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7年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虽然中国能源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是不会改变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是全球多边投资与技术及项目融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全球160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实施了上万个技术援助及投资促进项目。签署了备忘录的德阳市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将利用其自有资本,对德阳市具有前景的新能源以及清洁生产技术及装备制造业项目进行直接投资,加快项目培育与发展;利用其掌握的私募基金优势资源及其资本运作经验,推荐德阳新能源技术及装备制造业项目进入国际融资渠道。

据德阳市市长陈新有说,德阳市也将瞄准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前沿的领域,高起点、高水平制订德阳清洁技术与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重点促进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潮汐发电、生物质能、燃料电池等六大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行业发展。作为中国三大发电设备制造厂之一,东汽将会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抓住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灾后重建机遇,围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重大技术攻关,加强核电、风电等前沿技术研究,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德阳市也将抓住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的机遇,把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作为德阳的战略产业来培育,努力把德阳建设成为中国最重要、最具竞争力的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

“可以说东汽所有产品的努力方向都与低碳减排相关,因为灾后重建带来的产能变化,金融危机导致的市场变局……都与东汽重建发展密切相关。”灾后面对世人的关心和公众的目光,东汽总经理张志英接受《四川日报》记者陈碧红的专访时谈了这一感想。他说:灾后重建一年多来,东汽始终保持高速运转。在2009年火电继续受压的局面下,东汽仍然拿到订单260亿元,其中核电、风电销量尤为突出。张志英认为:从目前的市场订单分布来看,东汽已完成了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生产销售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所有订单中,风电占了40%以上的比重,首次超过了火电,加上核电的投入产出,“三足鼎立”的市场局面已经形成。现在看来,震后所接的订单对东汽的重建速度和规模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东汽人从一开始就很清楚,客户给订单即使是体现关心和支持也不可能要破铜烂铁,价格与质量方面的要求更不会降低,企业还得按市场当前的最高标准来组织生产,其中包括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的重要考虑。

东汽目前既要生产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高发电效率的高端火电机组,也得生产以风电、核电为代表的清洁高效能源设备。八角井基地关于风电、核电的各种实验室、研究中心有的已建成,有的正在规划之中,这些都是汉旺基地所没有的。应该说,借助灾后重建机遇,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东汽已经延伸了产品产业链,实现了加快结构调整的目标。目前,东汽风电产品就达到了一倍左右的增速,出口也占到全部产值的30%。面对国内风电制造行业存在一哄而上,新能源产业似乎有着过剩的情况,张志英认为,虽然全国目前风电总装厂有100多家,但真正比较成熟的很少,订单还是集中在三四家企业。更准确地说,风电厂家的产能过剩还是低水平设备的产能过剩,这个问题只有用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来解决,企业还得通过技术、成本、服务及后期的品质保证来竞争。太阳能产业与风电不同,多晶硅生产主要是“标定产能”过剩,包括东汽在内的实际产量并未达到满负荷生产。2007年前后,多晶硅材料价格一路飙高,一度被称为“疯狂的多晶硅”。如今多晶硅材料的价格已经回归理性,产量也有调整。东汽已大跨度涉足多晶硅开发领域,2009年产出700余吨,但经济效益并不理想而亟待调整升级。

根据哥本哈根会议向世界透露出的重要信息和市场变局,东汽作为低碳经济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应如何理解哥本哈根会议带来的新商机?张志英认为:低碳经济是未来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太阳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市场需求广阔。对此,东汽肯定要审时度势、乘势而上,风电方面要进一步上规模、上水平并提高市场占有率,太阳能发电方面将积极研发光热发电端的相关设备,火电方面积极推进高效清洁燃烧甚至煤电一体化方面的研究。目前,多晶硅开发已经通过投资尝试延伸产品产业链,未来也可以考虑投资产业链后端的电厂,并通过这种方式参与到低碳减排交易中去。

2010年“两会”期间,低碳经济成为与会人员热议的话题,来自汶川地震灾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有感受,地震灾区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推进产业发展“低碳化”,使灾区长远发展更科学和更具活力。德阳市是四川的工业重镇,在地震中受灾严重的东汽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震后迅速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社会的影响不亚于一场大地震。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传统的火力发电机组的市场需求有所下降,但东汽震后接到的巨额订单却有增无减。东汽从建厂至今,结构调整也是贯穿企业发展的一条主线。从“火电独大”到“四电并举”,再到“多电并举”,东汽通过外引内联及时介入了核电、气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和海水淡化等领域,以思维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产业创新带动产品创新,走出了一条布局合理、管理到位、内涵丰富、产品齐全并符合低碳时代要求的新能源发展道路。德阳也是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震后的德阳更得加强产业的恢复重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德阳市市长、全国人大代表陈新有认为,树立了“东汽精神”的东汽凤凰涅槃,已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全国人大代表、东方电气集团董事长王计认为,作为一家大型发电设备制造企业,研发生产更加高效清洁的发电设备,理应成为新东汽建设和未来发展的“指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