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雷锋1940—1962
1124600000003

第3章 红色孤儿(3)

根据材料,后来雷锋转到上车庙小学就读,然后,很短的时间就又转到了向家冲小学。在这个学校里,雷锋开始参加学校里最重要集体活动——腰鼓队。起初学校因为他个头太矮,怕影响队列的整齐,并没有选拔到他,雷锋很着急,就跟老师主动要求,后来他终于成为腰鼓队里最活跃积极分子。每次校外活动,人们看到,个子矮矮的雷锋背着一面皮鼓,却昂首阔步地挺有精神地走在队列中。

左到右彭德茂原是安庆乡的农会主任,是看着雷锋长大的见证人,是他送雷锋读书的;钟殿生是安庆乡荷叶坝小学的教导主任,他曾是雷锋的老师。

1954年,雷锋考上了清水塘完小五年级。那时的望城,方圆几十里只有一所完全小学,像雷锋这种考上高小的人,就相当于乡中的“知识分子”了。雷锋家住黄花塘附近的简家塘,离清水塘学校足有10里。每天起早摸黑,来回要步行20多里的路程。放学回到家里,烧饭、洗衣等家务都要自己动手。

由于童年经常挨饿,小小年纪雷锋就得了胃病,营养不良,身高体重都不及同龄人的标准,这样的身体状况以后一直伴随着他,并差点影响他的前程。

不久,清水塘完小和荷叶坝完小合并了,雷锋就成为了荷叶坝完小的学生,他在这里一直读到高等小学毕业。在当时,读完小学六年级,就获得高等小学的学历。

当年在清水塘完小和荷叶坝完小担任教师、校长的张仲明回忆,在1954年8月,团委在荷叶塘小学试点建立少年先锋队,表现突出的雷锋成为了当地的第一个少先队员,戴上了红领巾。脖子里戴上了红灿灿的红领巾,这让雷锋在其他的同学当中显得非常特别,因为在偏僻的农村,还有很多儿童不知道红领巾是什么东西。

1953年6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儿童组织“中国少年儿童队”名称改为“中国少年先锋队”,并于1954年6月l日正式公布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雷锋就是在1954年加入少先队的,因此,他也可以说是新中国第一代改名为“少年先锋队”的少先队员之一。

2-41955年,“六一”儿童节,雷锋参加少先队队日活动,任大鼓手。他个子小,背着大鼓走10多里路,实在吃力。辅导员多次派人帮他背鼓,他都不肯。这是雷锋(前排左一)和老师同学在长沙烈士公园过少先队日的合影。

在上小学时,雷锋有一个外号叫“浮头鱼”,这得名于雷锋开朗、活泼的性格。学校里的跳舞、学普通话、演讲比赛、打球、上台献花、政治学习等各种活动都能见到雷锋的身影,因为学校里只要有活动就少不了雷锋,同学们于是形象地用当地一种“浮头鱼”来称呼他。

雷锋是学校的文艺活动分子。这也许跟他从小跟着六叔祖走街串巷唱过皮影戏,而有了音乐和表演的天赋。在雷锋读过的几所学校里,他一直都是文艺骨干,几乎每次演出雷锋都要登台表演。

有一次雷锋就读的荷叶坝小学和推山完小举行文艺联欢,两校的学生互相赛歌,各不相让,气氛十分热烈,并要求双方再出一个节目。由于没有准备,老师都比较着急。雷锋于是拉着文娱委员凌小俐主动要求表演《小锯子》。

在当时刚刚解放,男女同学的同台表演都会引起一些善意的玩笑,但雷锋并不在意这些。果然,当这两个都是学校里倍受关注的人物一起上台后,立刻就引起大家的注意。“小锯子,亮光光,咯嚓咯嚓亮光光;你来我往忙又忙……”这是一段赞美劳动的歌,在脚踏风琴的伴奏下,全场的人都被着迷了。

还有一次,雷锋还反串过女生担任哑剧《小渔夫》的女主角。由于是反映抗日战争的,雷锋太入戏了,以至于把扮演日本兵的同学用竹篙痛打了一顿,还追到舞台下面。

雷锋喜欢动手制作一些东西,例如他就学过如何在木头上刻章,不过最有意思的还是他参加过学校组织的研制矿石收音机攻关小组,这也是他主动要求参加的,本来雷锋担负了文艺节目的排演任务,学校就没有安排他研制收音机。因为研制收音机需要经费,雷锋知道后,就很积极地到处借钱,后来他成为捐款最多的一名;在没有图纸资料和零配件的情况下,他又和伙伴一块步行60多里路,赶到长沙市参观学习。最后这个收音机成为小学在“七一”时向党的生日的献礼,由雷锋捧上大礼堂的舞台,这被小学生们当成是一个可以直接听到毛主席声音的一个“伟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