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表明,记忆力超强的人,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若能求学深造必有所成,特别是那些相对需要有较强记忆力的学科更易创造辉煌,例如历史、地理、地质、民俗、生物学等,就是离开科研机构到社会上也易出人头地,成为名演员、艺术家、评论家或政治家。
拿破仑对于当时法国海岸所设置大炮的种类与位置,都能正确记忆,并且能轻而易举地指出部下报告中的错误。他甚至对各邮政驿站的距离也清楚记得,比当时法国的邮政大臣还厉害。拿破仑还可以记住见过的每一个士兵的名字和面容。
记忆是孩子智力潜能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一切智慧的根源在于记忆。没有记忆,人就无法学习和生活。记忆对孩子尤为重要,孩子需要依靠记忆吸取知识、运用知识。对学过的知识没有记忆就无法积累知识,也很难学懂新知识。因为孩子所学的知识都是系统的、有联系的,对前面所学的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没记住,后面的知识就很难理解和掌握。从这一点说,理解和记忆是相辅相成的,记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反过来,没有对旧知识的记忆,也很难理解新知识。
孩子记忆力的好坏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更重要的是和记忆的条件、记忆的方法有关。许多父母认为孩子记忆力欠佳是因为资质愚钝,其实大多数孩子记忆力差,只是没能掌握到记忆的规律,缺乏正确的记忆方法而已。只要父母有目的地去进行培养,孩子是能够提高记忆力的。要激活和培养孩子的记忆潜能,父母就必须全面发展孩子的各种内容的记忆。不但要有强的形象记忆,还要有强的语言、文字和情感记忆。
启示一:处理好孩子的饮食起居
良好的记忆力需要发育良好的大脑和良好的环境来养成。因此,要增强孩子的记忆力,父母应该合理科学地安排孩子的饮食结构,安排好孩子学习的环境。
饮食上,应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蛋黄、瘦肉、海鲜、豆制品等,同时,要合理搭配蔬菜、水果等。还应该控制孩子的饮水。据科学家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大量饮水时,他血液中的水分就会增多,渗透压下降,血容量增大,从而会使下丘脑合成及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这是不利于记忆活动的。因此,父母让孩子保持平衡的饮食结构,保证大脑的营养供应,控制孩子饮水量。
应该选择蓝色、灰色等色调来布置孩子的房间,这样可以让孩子的情绪趋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能够集中注意力去记忆事物。孩子房间内的东西要摆放整齐,杂乱无章容易干扰视线,影响记忆。
为孩子选择台灯,一定要注意灯泡不要太亮,而且灯光最好不要直接照射到桌面,可以使用间接照明,比如,让灯光照射到墙壁,然后再反射过来。这样,光线就比较柔和,不会刺激孩子的眼睛,有利于他集中精力学习。
启示二:教会孩子掌握记忆的规律
在记忆的过程中,识记是记忆的开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理解是保持的基本条件,再认和再现是记忆水平和质量的反映。
记忆有自身的规律,这是由遗忘规律所决定的。当记忆过程一结束,遗忘就开始了。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的。记忆刚结束,在短时间内就会遗忘很多,越往后则遗忘越少。
正是因为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所以父母要教育孩子掌握记忆的规律,针对容易遗忘的特点来进行复习。一般来说,刚学过的东西要多复习,以后的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时间可以逐渐延长。对于年级较低的孩子来说,最好间隔一天,如果孩子要准备考试,父母要强调平时经常复习,多熟悉教材,进行有意识的背诵,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效果和对记忆的信心。
启示三:使记忆产生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孩子对感兴趣的东西往往表现出很强的记忆力。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天才就是兴趣。”一个人有了强烈的兴趣,自然就会入迷,入了迷自然而然就会勤奋,最终达到忘我的程度。大量科学实验也证明,儿童记忆效果的好坏和他的情绪状态有很大关系。而真正早期教育的关键应该是助长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般的,只要孩子智力正常,就容易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
父母想要激发孩子对记忆的兴趣,首先应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温馨的氛围,让孩子在精神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记忆,这样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牢。因此,父母应该想办法诱导孩子开心地去学习。同时,父母也可以教孩子一些记忆的办法,把枯燥无味的知识进行特殊的加工,从而变成感兴趣的东西来记。
启示四:教给孩子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安排一些有利于增强记忆的刺激,培养记忆的能力。可以教导孩子一些关于记忆的窍门,如归类记忆、协同记忆、联想记忆、开头结尾记忆法、口诀记忆法、理解记忆法等等。
求知欲--智力发育的助推器
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
--[俄]苏霍姆林斯基
求知欲是人类最珍贵的品质之一。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许多大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起始于对事物的好奇和探索。牛顿正是对苹果为什么落在地上这一问题的探寻,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可以说,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是创造成功的开端和必要的条件。
求知欲,也是推动孩子带有感情色彩地去探求知识的一种内心要求,是孩子探索、了解自己未知事物的欲望,是追求知识的动力。一个求知欲强烈的人,总是用好奇的目光注视着周围的世界,从中捕捉自己感兴趣的一切事物,获取新的知识。
教育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充分满足人们的探求本能或者求知欲望。如果教育偏离了这一点,就是失败的教育;如果教师和父母不尊重和爱护儿童的探求本能和好奇心,那么这样的教育肯定是失败的。
在小学的一次自然常识课上,老师安排他的学生们去实地观察蚯蚓,让学生回来后回答蚯蚓有什么特征。经过仔细观察后,学生们回到教室,并把自己的观察说出来。
王才说:“我发现蚯蚓贴着地面的部分是毛茸茸的。”
老师点点头,说:“王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
李莹站起来发言:“老师,我把蚯蚓放在嘴里尝了一下,感觉有股咸味儿。”
老师说:“说得对,我很佩服李莹的精神。”
赵刚发言说:“老师,我用线将蚯蚓扎好后吞进喉咙。过了一会儿,我把它拉出来,它还在蠕动,说明它生命力很旺盛。”
此时,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他激动地说:“赵刚的回答完全正确!而且我还要表扬他这种勇敢的求知行为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我很钦佩你!”
同学们不禁都热烈地鼓起掌来。
可见,孩子的确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的。如果父母都能像那位教师一样善于鼓励与引导孩子,必将大大促进孩子知识的增长。求知欲,是孩子智力发育的内在动力。
父母应当细心地观察孩子,积极启发、引导孩子的求知欲,重视从小培养孩子旺盛的求知欲,使孩子具备努力驱动自己求知的动力,从而自觉地、发自内心地去探求知识的宝库。
启示一:做孩子的榜样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孩子也会在有意无意间去模仿父母的行为。因此,父母想要培养孩子的求知欲,自己必须先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示范。父母应当积极乐观,对生活的一切充满热情,通过自己的言行让孩子对周围的世界产生求知的欲望。言传身教,正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捷径!
启示二:尽力开阔孩子的眼界
父母要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可以从开阔孩子的眼界开始,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孩子,去感受变幻莫测的自然风光,欣赏五光十色的艺术品,观察扑朔迷离的社会生活。引导孩子去认识世界、感知世界,唤起孩子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启示三:引领孩子走进书的世界
书籍,是知识的海洋,是孩子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的窗口。父母可以引起孩子最大的阅读的兴趣,教导孩子在书籍中获取新的知识。但在引导孩子通过这个窗口认识世界时,应有选择地为孩子挑选出符合他们兴趣爱好的书籍,以培养孩子对书的兴趣。千万不要操之过急,否则只能起到反效果,使孩子产生对书的厌恶,还可能挫伤孩子的求知欲望。
对于供孩子阅读的书籍,父母应当适宜地加以选择,剔除掉那些有害无益的“毒物”,避免孩子获得不良的认知,影响到其自身的发展。
第二、怎样避免孩子荒废学业
马虎--“谁拿走了我的分数?”
认真是成功的秘诀,马虎是失败的伴侣。
--童第周
建筑工人一时马虎大意,失足从楼上摔下来,失去了一腿,造成了自己的身体残疾;车间工人心不在焉,使得自己的一只手卷入了机器;司机粗心大意,撞伤了行人;医生手术结束后一时疏忽,手术刀留在了患者的腹腔里……不难发现,生活中的许多悲剧都是由马虎大意引起的。
马虎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很多成年人都有这种毛病,而一部分孩子更是“马虎大王”。
孩子的马虎,在做功课和考试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很多家长为此忧心不已:“孩子为什么会这样马虎?考试时难题做对了,简单的题目倒做错了。无论我怎样提醒他,也不见效。怎样才能帮他改掉这个毛病呢?”
马虎粗心已成了众多孩子学习上的通病,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使得父母担忧万分。
小光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得了59分,拿到成绩单后,小光哭着回了家。爸爸见自己的女儿哭着进了家门,急忙问:“小光,你怎么了?有人欺负你了?”
小光看着爸爸,眼泪流个不停:“爸爸,我考试不及格,才59分!可是很多题我都会做啊,怎么就错了呢?!”
爸爸又问:“那为什么你会的题也做错了呢?”
小光说:“因为我又马虎了。”
由于马虎而考试吃亏的孩子不在少数。在考试时,本来试题全都会做,但就是得不了满分,原因就是“马虎”了。或者题在演算时做对了,而最终落在卷子上的数字却填错了。高考时,由于这关键的区区一分,许多孩子与本应轻松考上的重点大学失之交臂,甚至名落孙山。总而言之,马虎大意大大阻碍了孩子的学习和成才。
在学习上的马虎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在生活中的马虎大意就可能会危及孩子的人身安全,如在马路边嬉戏玩耍,一不小心就跑到了马路上,那就可能将会酿成惨剧。
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帮助孩子戒除马虎,让孩子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养成谨慎认真的习惯,为孩子的成功提供强大的助力。
启示一:分析孩子马虎的根源
总的说来,孩子马虎有多方面的原因。要帮助孩子克服马虎的坏习惯,首先要找到孩子马虎的根源在哪里。孩子马虎的原因主要是态度问题、性格问题、熟练程度的问题、习惯问题、考试焦虑问题等。
父母应当针对各种不同的情况,对症下药,找出孩子在哪些方面容易马虎,有意识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纠正,使孩子尽快改掉马虎的毛病。
启示二:积极引导孩子克服马虎
有的孩子刚上学时,学习态度还是很认真的。但一两年后,他们的作业和考试就会经常出现错误。其实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不外乎是学的知识不难,孩子产生了轻视心理,或者是学习的目标不明确。有些孩子常说,谁谁只考了多少分。言下之意是他自己考得还不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