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让你的孩子更优秀
1149300000005

第5章 心态篇(4)

父母在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孩子的交往技巧。要让孩子的交往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纵观古今中外的成功者,良好的交往能力是他们不可或缺的助力。而交往能力又来自坚定的自信心。有自信才敢沟通交流,才能获得重要的信息和帮助。孩子的自信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一点一滴培育出来的。父母是孩子自信心的重要培育者。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的话,那么千万不要忽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心将有助于提升孩子的沟通能力!

启示五:防止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思想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因为家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长辈的宠爱呵护,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的思想。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孩子的行为大多从“利己”的角度出发。现代社会要求人们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具有创新精神,“自我中心”的孩子是“没有市场”的。父母必须帮助孩子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培养利他意识。

孩子的行为大多是从伙伴那里学来的。伙伴之间的交往,难免会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父母可以采用鼓励、赞许、奖励等方法,强化孩子的利他意识。

父母应该对孩子的交往进行积极的引导,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让孩子成为一个乐观活泼、乐于助人、善于交往的人。

第二、怎样改正孩子的不良心态

懦弱--当孩子被欺负时

人最不道德之处,就是不诚实和懦弱。

--[俄]马克西姆·高尔基

懦弱的孩子往往胆小怕事,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他们不是没有能力、条件和机会去成功,而是因为生性胆怯、畏首畏尾、害怕困难、害怕失败、害怕受人耻笑,几乎不敢去做任何需要担当的事情。于是,他们在无休止的犹豫和害怕之中消耗掉了自己的生命,最终一事无成,永远平庸。

懦弱的孩子也梦想成功,可他们沉浸在自己想象中的困难里,迟迟不敢迈开通向成功的第一步。其实,那些困难可能根本并不存在。他们之所以失败或达不到目标,并不是因为事情多么困难,而是被自己吓退了。他们最善于把问题想得很复杂,在思想中假设了诸多障碍,于是他们变得害怕,不敢尝试着去追求成功。所以,千万别让孩子形成怯懦的性格。

性格懦弱的孩子无法去抓住本应属于自己的机遇,也就无法获得较大的成功。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懦弱的孩子缺乏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以至于经常发生一些本不该发生的惨事。

小明今年上五年级了。他身体单薄、性格内向。学校里一个有“小霸王”之称的高年级学生经常欺侮他。小明曾经遭受过很多次的敲诈和威胁,还经常被打得鼻子、嘴巴流血。但是这个可怜的小男孩不敢告诉家长和老师,因为小霸王威胁他说:“要是敢告诉老师和家长,你以后就别想有好果子吃!”

一天,小霸王又在小明放学的路上拦住他,要他明天务必“孝敬”一条烟,否则就会放他的血。小明再也受不了了,他根本没有钱,不可能拿出一条烟来。他竟然吞下了大量安眠药,怀着无以排解的恐惧离开了人世。

孩子的性格懦弱令人揪心。但凡事业成功者,都是具有超常胆识之人。那些性格懦弱、胆小怕事的人,很难体验到成功的辉煌。父母应该注意帮助孩子规避这种不良心态,让孩子远离懦弱性格的困扰。

启示一:为孩子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

为了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父母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机会。父母可以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开拓孩子的眼界,教给孩子一定的技能,如唱歌、绘画、做手工等,使孩子对自己有信心,有勇气参加小伙伴的活动,从而避免形成懦弱性格。

启示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包办,鼓励孩子自行解决。当然,父母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处理各种事,而不是要一下子就不管不问,以避免孩子会手足无措,变得更加胆小。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和娇宠,只会使得孩子变得懦弱、任性。父母要坚定纠正孩子懦弱性格的信心,并进行得当的教育,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

启示三:鼓励孩子多与他人交往

一些孩子不喜欢多说话,也不善于争辩。在陌生人面前,或在大庭广众之中,更是如此。对于这种孩子,父母应多为孩子创造条件,为其提供大胆讲话的机会。比如,孩子不敢在陌生人面前讲话,每当客人来时,父母可以让孩子与客人多接触,并求得客人的配合,让客人有目的地发问,一回生,二回熟,逐渐改变孩子的懦弱性格。

要改变孩子的懦弱性格,父母还应不过分保护或过分严格,应该把孩子从家庭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父母要为孩子创造外出活动及与他人交往的机会,经常带孩子到公园或其他公共场所去,让他们接触外界、走向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父母还应带他们走亲访友,去各地旅游,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

父母要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多带孩子到各种集体场合。别人表示出的友好和尊重,能使孩子感到快乐,孩子也会乐于与人交往。最主要的是要让孩子和同龄伙伴多接触,父母可以有意识地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家中来玩,让孩子做小主人招待他们。平时也应注意帮助孩子结交新朋友。

启示四: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有些孩子的胆小只是表现在很小的范围内,例如,在课堂上或公共场合中总是不敢发言,老师一叫,就紧张得说不出话来。对此,最好循序渐进地训练孩子。可以要求孩子先将老师可能会提问的问题答案想好,考虑好怎样用语言来表达,然后父母充当老师向孩子提问,让孩子来回答;也可以由其他人来充当老师,让孩子来回答问题。这样反复强化后,孩子对别人的提问就会不再那么紧张。父母可以进一步教育孩子在课堂上大胆举手,让孩子明白,即使说错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人都有出错的时候。

有些孩子害怕猫、狗等动物,父母可以在家里张贴一些猫、狗等动物的图片,让孩子熟悉这些动物的特征,并对孩子讲解猫狗的生物知识和古今故事等,引发孩子的兴趣,以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如果孩子对图片上的动物不再表现出害怕的情绪,父母就可以让他们接近真实的动物了。

孤僻--“让我们一起来建立友谊”

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荒野……除了一个真心的朋友之外,没有一样药剂可以通心的。

--[英]弗兰西斯·培根

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孩子的正常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全的朋友氛围,孤独是人类不健康的情绪情感体验。战胜孤独是顺利成长的前提。在矫正孩子孤独症的时候应强调这样的观点:“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只是值得特别推崇,而且是值得永远赞扬。它是慷慨和荣誉最贤惠的母亲,是感激和仁慈的姊妹,是憎恨和贪婪的死敌;它时时刻刻都准备舍己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

性格孤僻的孩子一般都有一颗很细腻的心,用鼓励的办法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父母鼓励孩子在各方面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使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融洽。要让孤僻的孩子有最出色的表现没有捷径可走,唯有不断地支持、鼓励和坚持不懈地帮助孩子。

性格孤僻的孩子往往不喜欢交往,自我表现欲不强,不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对这类孩子应采用欣赏的方法,多亲近他们,给他们创造与别人交往、在集体场合说话的机会。

小玛丽是个内向而敏感的孩子,平时很“闷”,话也很少。

一次,母亲格利亚的同事送来两张《泰坦尼克号》的电影票,格利亚便带女儿去看。当电影演到船沉下去、女主人公冻成冰人时,母亲听到小玛丽在哭。回家的路上,小玛丽的话特别多,问得最多的就是:“妈妈,为什么别人都死了,她【女主角】冻成冰人了,却能活下来?”格利亚告诉她:“这是一种爱的力量,就像有一次我发40度的高烧,你爸爸又不在家,我就硬撑着帮你烧饭。因为我是你妈妈呀,我怕你饿着,这也是一种爱呀!”小玛丽很激动地一下子依偎到格利亚的怀里。

通过这件事,格利亚才发现小玛丽原来是想说话的,也是愿意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只是没有人引导她,没有找到她感兴趣的话题。后来,小玛丽每天放学回家,格利亚就有意识地让她讲讲学校里的事和学习上的困难等等;或在每晚睡觉前,给她讲讲故事,讨论讨论课本里的内容等。时间一长,小玛丽每天回来就和格利亚说个不停,碰到原先她根本不会讲的事,她也会凑在母亲的耳旁讲出来。慢慢地,小玛丽跟格利亚越来越亲,人也活泼多了,连老师也说她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孩子之所以孤僻,是因为他们无法找到知心的朋友。孩子的头脑和成人不同,有时候他们是不肯也不愿意和自己父母透露的。正因如此,父母就更有责任帮助他们,做孩子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帮助孩子找到他们最满意的知心朋友。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爱与温情很重要。如果父母过分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而不注重与孩子沟通,孩子就容易产生孤独的心理。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孩子没有明说出来的思想感情,要学会聆听和促使孩子说话。父母要用爱和温情去滋润孩子的心灵,让自己的孩子远离孤独的困扰。

当然,孩子孤僻离群也有孩子自身的原因。比如,孩子本身的性格特点:内向、拘谨、好独处、不爱活动等,而父母又很少让他们出去与同伴一起玩耍,这也容易形成孩子孤僻的心态。另外,环境因素也可能造成孩子的孤僻离群,如由于孩子原来所处的环境闭塞,很少见到陌生人,当突然改变环境时会觉得很不习惯。

孩子的挫折经历也可能是造成其孤僻离群的另一个原因,在与人交往中屡次遭到拒绝后,孩子会产生挫折感,因而寻求自我保护而不愿与他人交往。

孤僻离群的心态将给孩子带来一些心理问题,使得孩子难于应付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而变得自卑和羞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父母应正视孩子的孤僻,采取措施纠正孩子孤僻离群的坏习惯。

启示一:保持与孩子的亲密度

父母要对孩子感兴趣。如果父母对孩子及孩子的活动表现出有真实的兴趣,那么你和孩子之间不但打开了通路,还会使他们感到自己是重要的。

因此,父母应给孩子留出彼此接触的时间。在孩子的生活中,有时需要母亲或父亲,特别是母亲在他身边听他讲话,当孩子经历着内心的恐慌、创伤或有失落情绪时,他们特别需要温情的安慰,孩子也很想知道他们的父母在分享他们的好消息或愉快时的心情。应使孩子感到你不是由于忙或急着做其他的事,而无暇听他们说话。不要让他们觉得自己是无足轻重的,是被轻视的。而要让他们明白,父母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

启示二:与孩子认真沟通

父母听孩子讲话时应该专心。一个好的聆听者,必须集中注意力,选择一天不忙的时间和安静的地点,听孩子说话。在这个时间,不要做家务活,用眼睛注视着孩子,表示是真心在与他接触,每天都要为孩子提供与他们单独接触的机会,哪怕只用几分钟,可以对孩子说:“我们一起散会儿步”,或者说:“让我们到小房间单独聊会天吧”。

耐心地鼓励孩子谈话。开始和孩子交谈时,需要向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为了使孩子的谈话持续下去,要用一些鼓励的词,如“嗯”、“我懂了”,也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孩子。在结束谈话之前,尽量不要打断孩子的话,让孩子详述某一问题的情景,尽量描述它的细节。

与孩子沟通,是父母帮助孩子对自己内心活动和感受的比较深入理解的过程。过程中,通过父母的词语对孩子的叙述加以解释和说明,可以帮助他们弄清楚自己所表示的意思。在解释时,要多运用词汇,尽可能帮助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准确、清楚地表达出来。

启示三: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人生活在社会上,都是需要朋友的,尤其是知心朋友,平时可以互诉衷肠,在困难时可以互相鼓舞。

每个孩子都希望有几个思想上、学习上或者生活中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够经常从朋友那里获得鼓励、信任和支持。在与周围的人相处时,朋友的肯定态度总是多于否定的态度,孩子就会感到与人有一种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情感。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学习知识、了解社会、探索人生和事业的发展时期,与同龄伙伴交往并建立友谊是正常的心理需要。过于封闭自己、不爱与人交往、在同学中人缘不好,都会影响到孩子的交往能力,使孩子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甚至变得害怕与人往来,变得孤独冷漠。父母有责任指导孩子获得更多的朋友,结下更融洽的人缘。

抑郁--“请从我的身边走开”

浑身刻板死沉、满面阴惨抑郁的人,不论其生相如何,衣饰如何,都是天上人间最坏的人。

--[英]查尔斯·狄更斯

当人们遇到不开心的事,都会感到情绪低落,长时间的压抑会使人处于抑郁不安的状态。抑郁是人面临挫折时产生的一种低落消极的情绪反应,通常的表现是沮丧、悲观、忧郁,对外部的一切事物失去兴趣,表情淡漠,对人不热情,认为没有什么东西值得自己再付出努力,对任何事物都看得十分暗淡而无希望。孩子在抑郁的状态下,常常会伴随持续的睡眠紊乱、沮丧、没有食欲等,甚至有可能发展成“抑郁性精神病”。有相关调查显示,全国大约有47%的青少年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

一段时间以来,8岁的真真有点反常,不仅食欲明显下降了,有时还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或者无缘无故地流眼泪,也不像从前那样亲近妈妈了。有经验的人告诉真真的妈妈说,真真很可能是最近发生了什么事,心理上产生了创伤。真真的妈妈觉得孩子才八九岁,心理还不成熟,哪里会有什么心理或精神创伤啊?何况她自己也询问过真真,但真真矢口否认,就是说“没事”。

后来,真真的妈妈才得知真正的原因。原来真真的一个非常要好的同学刚刚在一次意外中死去了。就是这件事极大地刺激了真真,导致她产生了抑郁心理。

父母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能自己克服他们碰到的所有问题,能度过困惑时期,从中恢复过来并汲取教训或把它忘掉。如果这些问题在孩子的心中淤积过久,就很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