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老牛犁痕
1268000000033

第33章 通讯篇(3)

董存旭从驾驶舱里跳下来,指挥着大家往前开。但车轮只是打空转。这个20多岁的小伙子急得直皱眉头。他是省煤矿管理局116勘探队的全国红旗手——501钻机的党支部书记,这次率领27名钻勘工人去完成一项光荣任务——帮助玉田县彩亭桥公社钻深水井。这个热情充沛的小伙子和他的队员,恨不得几步就跨到目的地,立刻帮助农民兄弟大搞水利化,没想到走在这里却偏偏误了事,雨浇得他浑身湿淋淋的,心里却急得火烧火燎。他看看卡车上装的机器和无缝钢管等器材,发急地嚷:“我们跟全队所有钻机组挑了战,每月成井四、五、六(眼),决不因下雨影响我们的计划!”

他跟大家一商量,都同意让拉着行李载轻些的那辆车先走。汽车把油门加大到不能再加,大伙一股劲地推,车在哗哗的雨声中吼着往前闯,足有一袋烟工夫才开走了。可是走一节又陷住了,又是一阵连推带拉……就这样走一节歇一节,两个多小时才走了一公里多,到达目的地。

把行李卸完了。炊事员安锅造饭。大家紧着赶路,中午还水米没沾牙呢。一边吃着饭,队员们就商量下步怎么办。雨还是不住地下着。“机器是等着晴天硬了道再运,还是想别的办法?”

“等是不能等,可马车也走不了哇?”

大家焦急地计议着。

“器材扛,钻机拆开,大件抬,小件扛!”党支部书记从墙根下站起来,把手掌高高举起又狠劲往下一劈,坚决地说。

“对!”“对!”

“别说是下雨,就是下尖刀子也要按原来计划的时间开钻!”大家都同意了支部书记的意见。

饭熟了,工人们狼吞虎咽地吃了一阵就出发了。生龙活虎般的小伙子,跋泥涉水,冒着大雨抢运,人人都争着抬大件,抢着扛沉的,真是“当仁不让”。一直干到夜里11点钟。夜深了,天阴得漆黑,道路又陷又滑,走起来不时跌跟头。支部书记和机长们怕同志们过累,就决定运不完第二天再运。费了半天唇舌大家才肯停下来。

7月20日,从天刚亮,一股劲干到夜里11点才把所有的东西运完。小伙子们虽然在中午又没顾得吃饭,几乎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每个人的心里却是乐滋滋的。

(一)

8月7日夜里1点多钟,这台钻机打的第二眼井,钻进已达80多米了,全力支援农业的钻探工人眼看着又要快钻出一眼井,都是越干越起劲。副机长黄延林形容得好:井深进一尺,欢喜增一分,干劲长一寸。可是正在这个当儿,出了一个问题:泥浆池里的泥浆只剩下个底了,眼看着就要供应不上。怎么办?把水泵停下来搅泥浆,起码得耽误两个小时的钻进。大家都挺焦急。

“来,咱们用人工搅,机器一分钟也不让它停!”党支部书记一边说着,把鞋一甩,脱下裤子就跳下池子;班长平兆辉接着趟下去;工人刘占荣、刘志芳等也跟着下去了。时令虽是夏天,可是深夜里,没肚脐深的水也是怪凉的。水凉心热,加上奋力搅拌,一会儿工夫,汗珠子就从每个人的脸上涔涔地冒出来。一池又稠又匀的泥浆很快搅出来,没使钻进受到影响。一边干着活,几个人呛咕着成立了一个搅拌泥浆的突击队,利用休息时间准备泥浆,坚决保证需要。回去后,跟下两班的同志们一商量,人人拥护,大家全部都报了名。

(二)

8月8日夜里,又是一场瓢泼大雨。501钻机打的8号井正在下管子。雨越下越来劲,风越刮越紧,跟工人们一起干活的公社社员被工人连推带劝地到工棚里去避雨了,队员们照常操作,浑身淋得像水鸭子一样,冻得直磕牙;社员们劝他们也到棚里避避风雨,他们执意不肯,说不把管子下好,井眼就有危险,挨点浇也得把它打成了。多一眼井就能多浇300多亩地,每年多收几万斤粮啊!结果,因为雨大水多井里还是淤进一些沙子,管子下到一半怎么也下不去了。没法只好把已经下好的管子起上来,清好井孔再下。第二次把管子下完,已经是次日9点多了。李印、王银田等几名社员深受感动,又是敬佩又是感激地说:“你们真是好样的,不愧是工人阶级,我们一定要好好向你们学习。”

(三)

受感动吗?感动人的事儿还有很多;向工人学习吗?他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可真不少,尤其是他们那种为公忘私的精神。

这台钻机在来打井之前,是在唐山东矿区枣园勘探煤田。班长平兆辉的爱人病得厉害住了院,家里的孩子没人照管,领导让他回趟家。正在这时,听说要去支援农业,他说什么也呆不住了,心里简直像猫抓的一样:帮助农业打井这可是个光荣任务,打第一眼我一定得参加!主意拿定了,从唐山把岳母请到他家来帮忙,收拾一下东西,就又骑着车子返回唐山。赶到队部以后,汽车已经开走了,他非常着急。同志们劝他等有车再去,他也不答应,低着头想主意。

“没汽车,我也要今儿赶到。”一边叨咕着,把自行车又打了点气,撂下打气筒,蹬上自行车就飞奔玉田。当他到了彩亭桥工地的时候,已是太阳平西了。这一天,他骑着车子跑了将近100公里,而且走的是雨后的软道。对他这一举动,工友们都称赞不已,立刻传为美谈。炊事员朱成业,今年42岁,从小到东北做工,是个受了半辈子苦的人,他结婚很晚。8月16日,他得了第一个胖小子。他爱人三番五次捎信,让他回家看看。领导也劝他:“老朱,回去一趟吧,做饭咱找个别人。”他说什么也不肯回去,他的理由是:“大家各负其责,一个萝卜一个坑,少了一个人生产就会受影响。那我还咋为支援农业立功啊!”

§§§第十三节一心为农业

——记虹桥中心商店妇女英雄连支援备耕活动

1960年在支持农业方面立下战功的玉田县虹桥中心商店的妇女英雄连,在这新的一年里,抱定了更大的决心,争取为支持农业作出更大的贡献。下面记叙的就是她们支援备耕当中的几个片断。

多拾好粪

从北面进虹桥镇,一下北大桥坡,头一眼就可以看见一个大粪堆。这就是虹桥商店的16个姐妹组成的妇女英雄连为支援农业拾的粪。不只是这儿,在仙鹤庄、围里、朱庄、南王庄等几处也都有她们的粪堆。仙鹤庄还在女社员中开展了学习妇女英雄连,人人背粪筐,看谁拾粪多的比赛。现在全队有30名妇女背粪箕拾粪,半个多月就拾人畜粪4万多斤。

妇女英雄连拾粪是从去年11月开始的。

一天,英雄连的连长笪桂芝到南王庄去送货,从和队长的谈话中,了解到南王庄的秋麦因播种面积扩大了几倍,底肥施得不足,急需追肥,今春需要种的大田的肥料也还不足。回来的道路上,笪桂芝老是琢磨这码事。忽然,一个好主意涌上了心头:下乡送货背着粪筐,天长日久,不是可以拾很多粪吗?不骑车子累点慢点也上算。

回到商店跟姐妹们一商量,人人同意这个办法,向党支部一汇报,又得到大力支持。从第二天起,16个姐妹共添了六个筐,凡是下乡就背着粪筐,粪筐拾满了,走到哪村就倒在哪个村的粪堆上,在常去的村,还单独立了粪堆。到现在,她们拾的人畜粪足有1万多斤。

备足利器

最近一个多月来,拾粪的一天天多起来,各生产队都说拾粪的家伙不够用,他们就跟领导商量,组织会技术的社员大力生产。但是,还不能很快满足需要。一次,笪桂芝、丁志英、张桂贞到仙鹤庄去,抽空子到生产队保管处、饲养处和几户社员家里看了看,发现有不少使坏了的粪箕子。她们在生产队和商店领导的支持下,便到处找人给他们修理。

到1月18日统计,妇女英雄连自己动手给各生产队修理各种农具170多件,并修好45架有毛病的水车,准备投入春灌,给小麦浇返青水。

以副帮农

去年,妇女英雄连帮助朱庄生产队,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赶上了富队;今年,她们又包下了另一个穷队——南王庄。南王庄的干部和社员也都是个个心雄志大,决心当第二个朱庄。去年11月间,妇女英雄连帮助南王庄修订生产计划的时候,经过算账,副业收入每月不足60元,每月给社员发工资就得300多元,农业生产上需要的资金还得从副业中解决一部分。当时,南王庄只有两个人会打帘子,三个人会织席,别的副业不是没技术就是没原料。要发展养殖业,资金也有问题。她们经过和生产队研究,又找到五种技术易学、原料充足的副业。为了织布条绳,她们从商店找来样品,并由丁志英亲自帮助教技术;原料用人拉小车给送去;没有打绳的滑车,她们跑到朱庄去借,并把他们自己搞生产时使用的几个也送去。编笊篱,社员不会技术,从虹桥请去一位师傅,又帮助解决50公斤细铁丝当原料。社员们看着妇女英雄连的姐妹们这样热心,都非常感动。社员陈田的母亲已经60多岁,还积极学编布绳的技术。她说:“我们要是不把副业闹起来,可对不起中心商店那群闺女。”

这个队的副业很快就开展起来了。仅去年12月就收入1500多元,除了给社员发工资,还备齐了种春麦用的农具和农药,新买了28头猪、14只羊。今年1月,到19日统计,又收入1200多元。

§§§第十四节东矿区小商品市场巡礼

市场,它像一支温度计,反映着生产的变化。唐山市东矿区的小商品生产,近两个月来有了较快的发展。这一发展,给市场带来了繁荣。在东矿区所有的百货店、文具店、杂货店和修配行业,都经营着许多“东矿区牌”的小商品,售货员为能够经营到本地的产品而感到光荣,广大消费者能够及时买到适合需要的地方产品,也感到了极大的方便。最近,我们在东矿区走访了这样几家商店。

热闹的五金门市部

7月24日,正赶上是一个星期天,在林西南市场的五金门市部里,比往常更加热闹,顾客来来往往,络绎不绝。门市部里新添的各种各样的生活日用品,吸引着每一个人。这里有小五金商品、有竹藤木器、有编织品、有陶瓷品,也有各种炊事用具,过去一度脱销的自行车梯、车架,现在也大量地陈列出来。最近,光这个门市部就增添了各种小商品60多种,这些小商品都是东矿区自己的产品。因为这天门市部的顾客很拥挤,为了便利群众购买,商店还摆了一个临时售货滩,扫帚、小木凳、小竹椅、沙锅、小菜浅等销售量最大的商品由专人出售。

这个商店的董银之经理,向我们介绍了发展当地小商品生产对商店经营上的许多好处。最主要的一点是自己有了商品基地,争得了供应上的主动权。过去由外地进货的不少小商品,像螺丝钉、竹帘、剪刀等,由于货源不多,进货不及时,市场经常脱销。现在当地生产了,什么时候缺货,什么时候有,售货员在出售商品的时候,心里也有了靠山,不管是缺少什么商品,只要有顾客来打听,他们就向工厂联系,组织生产。最近出售的竹帘、剪刀等商品,都是这样增添起来。

最后,董银之经理算了这样一笔账:这个商店共经营着480多种商品,其中当地生产的小商品虽然仅60多种,但是营业额却占35%左右。这笔账充分说明了地方小商品在市场上所占的重要地位。

“东矿区牌”小商品专柜

走进古冶综合商店的百货商场部,迎面就是一排亮晶晶的玻璃柜台,柜台里面矗立着一座塔形货架,在柜台里和货架上,各种各样的日用百货小商品,陈列得琳琅满目,这就是“东矿区牌”小商品专柜。这里有儿童用品,也有老人用品;有男人用品,也有妇女用品;在整个营业室里,这个柜台的营业算是最繁忙了。因为这个柜台里的商品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便宜实用。买一袋外地进货的洗衣粉,需要4角6分钱,同样重量的一袋“东矿区牌”的洗衣粉,才3角钱;外地进货的一小纸盒爽身粉是5角7分钱,当地生产同样效力的痱子粉一瓶才5角钱,不但分量比外地货多五倍,把粉用完以后,玻璃瓶还可以卖上1角钱。像这样便宜实用的商品举不胜举,顾客拿来1角钱就可以买40个鞋眼,用1角钱还可以买上20个发卡。这些商品便宜实用的原因,就在于它不需运费,包装简化,而且都是用边材废料制成的。

“东矿区牌”小商品专柜的售货员邢秀娥和张凤兰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还介绍了她们在经营地方产品中的思想转变情况。过去她们都不愿意经营当地小商品,认为质量低,不美观。自从党发出大搞小商品生产的号召以后,她们才提起了重视,并且在实际经营中,也有了深刻的体会。7月进了一批唐家庄公社生产的鞋眼,平均一天就卖出1公斤。现在邢秀娥和张凤兰不仅积极进货,向顾客作宣传,还主动征求顾客对当地小商品的意见,供给工业部门作参考。现在各种小商品的规格质量,都在根据消费者的意见不断提高和改进着。

生产资料品种繁多

在东矿区生产资料供应门市部里,经营着120多种当地生产的马具和农业生产小工具,这些商品过去都是依靠外地进货,现在当地生产的大部分都满足了市场需要。特别是当地发展了小农具的生产,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东矿区有山地,有平原,也有沙滩地。就拿大镐来说,山坡地适合用窄刃软钢的,平原地就宜于用宽刃硬钢的,过去从外地购进的大镐就不能兼顾特点,现在这个门市部经营的当地生产的大镐,有各种型号的,适合于每个地区的需要。

这个门市部的一位售货员,向我们介绍了他对当地生产小五金商品和小农具好处的亲身体会。第一,不误农时。什么时候需要,到工厂一联系就能生产;第二,没有运输问题,工厂里出了产品,售货员拉着小车就能及时运进商店里进行供应。最近有很多半劳力和小学生都参加了农业抢荒活动,他们拿不动大锄,用手拔草时间长了会把手磨坏。门市部了解到这种情况,立即组织工厂生产小苗锄,7月份的20多天里,就生产和供应出了700多把,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在自行车修配门市部里

我们走进古冶五金电机厂的自行车修配门市部,遇到了名叫张庸的小伙子,正在光着膀子给一位投递员换自行车鞍座簧。张庸笑着说:“投递员离开自行车,就像没有腿一样,过去他们换鞍座簧我们一点办法也没有,现在我们厂子一天能生产3000个,可以随来随配。现在,东矿区生产的自行车零件足有二三十种,大件的有车架子、前叉子、车梯子,小件的有车辐条、前后轴皮、螺丝母等,应有尽有。这就给自行车修配行业带来了繁荣,为顾客带来极大的方便。两个月以前,这个门市部因为缺少自行车零件,每天有200左右推着自行车来修配的人,被婉言谢绝。现在顾客推来自行车,不论大小毛病,都可以留下来修配。”张庸最后感慨地说:“有了自己生产的自行车零件,满足了顾客的需要,支持了生产,我们的干劲也更足了。”

这是牛辛庄大队党支部书记周存的一封信。他在信中用切身体会,论述了顾大局自己是不是吃亏的问题……

§§§第十五节大河水涨小河满(为周存代笔)

编辑同志:

听到有人说:“顾大局自己吃亏。”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说:“顾大局自己一点也不吃亏。”下边我说说实际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