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法国精神
1292000000011

第11章 天堂只在那些逝去的时光里

在我们中间,谁最能容忍生活中的幸福和忧患,我认为就是受了最好教育的人。

--卢梭

卢浮宫,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岸),始建于1204年,历经7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卢浮宫占地面积(含草坪)约为45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全长680米。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分为新、老两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时期,新的建于拿破仑时代。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同时,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

)第一节 得胜的时候不换将

天堂只在那些逝去的时光里

普鲁斯特说,天堂只在那些逝去的时光里。法国人之怀旧举世无双。法国人的眼睛可能是长在脑后,他们习惯朝过去看。如果让他们和政客一样往前看,最多也只能看到退休改革的分摊金上,所以他们一听说政府搞退休金改革,法国人便纷纷上街抗议去了。因为习惯往后看,所以法国能出哲人、作家和诗人。逡巡于大学校园里的法国学生,成熟得让中国人畏惧。10岁的文科生与你交流,从不缺思想,他们深沉优雅,像是18世纪徘徊在索邦小广场上的哲学家。重思辨轻实利的法国似乎不是以国家的形式存在的,它更像是世界的拉丁区,他们做不了在校区卖羊肉串致富的勤俭营生,也当不了文化顾问去收开发区的钱。他们勤于思辨也时常囿于思辨,并因此渐渐失去了创新能力。长期以来,由于过分依赖巴黎信奉教条主义的官僚机构以及文化神经中枢的惟理传统,许多来自更广泛的群众生活的敏感与判断得不到重视,而重人文轻实践也使这个国家受累于思想者的空话连篇。

最仇视自由资本主义

法国变革很难进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西方国家中,法国人最仇视“自由资本主义”。全球舆论调查公司就自由市场经济对20个国家的人进行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法国人反对自由市场经济的占50%,只有36%的人支持自由市场经济。反对者远远超过了美英德等其他任何一个西方国家,也超过了所有亚洲国家。今天,近500万法国工人仍然在公营部门就业,这占了所有工作岗位的1/4。法国大革命给这个民族身上烙下了深深的“平等情结”,左翼知识分子在法国不但很少遭到攻击,反倒一直被视为国宝,他们往往把效率等同于不平等,因此,法国人对利润始终有疑虑,对商界领袖的诋毁也很多。

得胜的时候不换将

有一句话时常被法国人挂在嘴边:“得胜的时候不换将。”从正面理解,这叫做再接再厉、乘胜前进。从另一方面看,这句话典型地反映了法国人的守旧和保守心态。

一个中国人讲述他在80年代初到法国的时候,电视一台有一个著名新闻主播,人称PPDA(全名字母的缩写),每天晚上8点准时出现在观众面前,从黎巴嫩局势到美苏会谈,从容不迫地说新闻。那时PPDA只是30岁上下的小伙子,但看上去却像五六十岁的老头。90年代此中国人再次去法国,晚上打开电视,意外地发现,PPDA依然在那里侃侃而谈,从以巴和谈说到前南战争。到了新世纪,再在电视一台上看到已经真正上了点岁数的PPDA仍然在主播的位子上说新闻的时候,中国人已经不再奇怪了。

很美,但这不是我们原来所预想的

法国人喜欢一如既往,不喜欢“意外”。有一次一位中国留学生和法国、美国同学出去玩,但交通堵塞,不得不临时决定改道去另一个地方爬山。青山绿水之间,微风徐徐吹来,老美兴奋莫名,大叫Exciting。而法国同学则不冷不热地评论说:“很美,但这不是我们原来所预想的。”

电脑代表非人化

在法国,人们总是偏爱用笔写字,不喜欢用电脑写信。一位大学老师说:“手写的书信更能让人感到亲切,让人记忆深刻。”她的学生说:“笔代表文化,电脑代表非人化。”

法国决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一位在纽约呆了一年后回国的法国公司经理,对美国公司采取的“雇佣和解雇的残酷做法”感到震惊。他说:“有些公司的长期雇员被解雇离开大门之前只有一个小时来清理和腾出自己的桌子,而且有一名武装警卫人员来监视他。法国决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第二节 升迁的因素

读尊著,使人渴慕四脚爬行

卢梭在当时的法国宣扬文明人生活方式上的极度不平等、种种的过度、体力的疲劳和精神的枯竭都使他们的心灵得不到安宁,进而对远去的时代深表缅怀。伏尔泰就此挖苦道:“读尊著,使人渴慕四脚爬行。然而,我已经两条腿走路60多年,不会四脚走路了。”

关系的作用

一个美国人在法国需要办一件申请,但是他在政府的各个办公室转了好多圈还是没能办成。最后他遇到了一位女职员,这位女职员开始的时候一直在向他抱怨周围的工作情况。尽管刚才碰了一鼻子的灰,美国人还是耐着性子听这个职员说话,时不时地附和几句。后来,当他起身要离开的时候,女职员神秘兮兮地对他说,她或许可以帮点忙。她四周看了看,确定旁边没有人,然后抽出一张办公信笺,在上面盖了两个章,又签上了名。事情就这样办妥了!法国女职员之所以愿意帮助这个美国人,就是因为他肯耐心地听她倾诉苦恼。这便是关系的开始,美国人已经不再被她视为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不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了。

对因特网的抵制

1989年,在泰国、香港等地大哥大已经相当普及,而直到1995年,法国几乎看不到大哥大。被称作INTERNET的国际互联网络,80年代在世界上兴起,到1996年,美国用户达800万,与法国人口相似的英国用户有200万,非英语国家的德国也有100万,但是法国当时只有20万。多年来法国为抵制INTERNET的入侵设计了国内迷你网络MINITEL,通过它也可以浏览信息、购物等,只是信息量小,速度慢,无法与国际接轨。到了1996年,INTERNET才风靡法国,MINITEL多年经营的防线一夜间被摧毁,巨额投资也付诸东流。

关于“未来观”的民意测验

法国人的保守性也反映在他们的未来观。什么是未来?一个民意测验显示,52%的法国受访人认为今天就已经是“未来”,18%的人认为5年以后是“未来”,12%的人认为10年以后才是“未来”。到了“未来”又怎样呢?93%的法国人还是打算去传统的商店里买东西,而不去网上购物;71%的人想离开城市,搬到乡下去住;63%的人希望一辈子在一家公司工作,懒得跳槽;59%的人想当打工仔,而不是去当老板……从这些民意测验结果不难看出法国人性格保守的一面,法国人似乎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另一个民意测验的题目叫做“法国人是否已经准备好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问卷中给了五类“新”生活方式作为答案供受访人选择:

在网上建立生活社区;

与儿时恋人重叙旧情;

开始与邻居热忱交往;

公开你的工资;

学会说“不”。

这项民意测验的结果是:除了4%的人不表态以外,有29%的人说“不”(其实这对自傲的法国人来说并非难事);27%的人选择重叙旧情(这对于浪漫的法国人来说自然也不难);26%的人打算和邻居交往(法国人邻里关系本来就不坏,只不过缺乏日常生活上的联系);8%的人愿意在网上建立社区(也是,法国的生活环境那么好,大概用不着去网上虚拟生存吧);但是,只有6%的人勇于公开自己的工资--原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25岁就能预知自己的归宿

一个法国的普通行政人员毕业于一个二流的商业学校,为了逃避过分安逸的生活来到了美国。他说:“25岁的时候,我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到我退休那一天,我会坐在哪里,我会做些什么。这种前途太可怕了。”

升迁的因素

资历和教育背景--尤其是否毕业于好的学校,都是法国公司决定一个人能否升迁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精明能干、年仅30岁的雇员,尽管在短短时间内就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收益,也不能提升为管理者,不能和上了年纪的、已经在公司熬了许多年头的人平起平坐。他必须在某一个固定的职位上熬够年头才有可能升职。

有一次,一位在某法国公司任职的美国经理想提升一个业绩突出的法国下属,却因为该员工的学历不够而不能如愿。他向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出这一建议,却被告知,该员工的工作成就不足以抹掉他辍学的事实,因此他的职位不可能马上升迁。

轻易不跳槽

一个法国妇女在美国的一家公司工作。另一家公司提出两倍高的薪酬待遇,希望把她挖走,结果被她谢绝。因为她很喜欢自己的工作,而且和同事的关系很好。她的美国同事感到不可理喻,声称如果有人开出两倍高的工资,他们一定会跳槽。

)第三节 出院的手续

陌生人与熟人的区别

一个美国妇女随她的丈夫来到法国一个小镇上居住。丈夫从小就在这个小镇上居住,他的家人现在仍然生活在这里。此前她和丈夫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这次来到小镇后,她去买日用品。

“小镇的许多商店老板都还记得我,他们热情地招呼我,跟我聊天。在有的商店里,老板没有认出我,对我就很冷淡,就像法国人平常对待陌生人一样。过了几天,我带着两岁半的小侄女阿涅斯,又去逛了一圈镇上的商店。每到一个商店,我的小侄女就会向老板骄傲的介绍,说我是她的婶婶,从美国来。于是先前对我态度冷淡的老板便得到一条非常重要的信息:哦,这是阿涅斯的婶婶,也就是皮埃尔的妻子,那么也就是艾伯特和皮埃尔特的儿媳,是布里吉特和尼农的嫂嫂。一时之间,他们找到了我在他们的‘圈子’中的合适位置,我是重要的。”

占星术

法国历来是占星大师发迹的福地,而且奇女居多。19世纪有玛丽亚·亚德莱达·勒诺曼,20世纪有绰号“太阳夫人”的热尔梅娜·索莱伊。19世纪的玛丽亚据说出身微贱、相貌丑陋,但是在18世纪下叶和19世纪上叶的巴黎却被上流社会捧为上宾。法国大革命雅各宾派如日中天的时候,她断言前去沙龙占卜的罗伯斯庇尔、马拉和圣鞠斯特很快将死于非命,血流成河,结果很快一一印证。“太阳夫人”索莱伊成名于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开始在欧洲电台、电视台把持星相节目20多年,直到1996年83岁去世。她家喻户晓的名气也有一半得自法国总统,说是在蓬皮杜时期的某次爱丽舍宫新闻发布会上,总统为搪塞记者,顺口说了句“我又不是太阳女士”,意思自己并非先知先觉,这便成了法国人的街头流行语。而当《达·芬奇密码》红遍欧洲的那段时间,法国几本名刊都曾不惜版面地溯源神秘学说,铺排民意调查。一家周刊提供数据称,法国6000来万人口里,大约有5万人从事占星术,其中1万人还拥有各类占星专科学校的毕业证书。占星业的年营业额高达上亿欧元。至少一次求助过占星术的法国人近1000万,几乎每家书店都上架占星算命的书刊,销售量动辄上10万,像伊丽莎白·泰西埃的《您的星相》第一年推出就卖了12万册,比很多戴上龚古尔文学奖红腰带的年度获奖小说都要畅销。《世界报》4年前也做过一次调查,有58%的法国人表示相信占星是一门科学。看上去似乎比中国人还要迷信,但是这并不阻碍法国成为世界强国。

古诗里的迷信

美国有一部影片叫《五月新娘》,曾在全球卖座。但在法国,却少有人看。就是因为法国人最不喜欢五月的新娘。在很久以前法国还被罗马占领的时代,一个法国古诗人的诗,成为法国人结婚的传统迷信,法国人对此深信不疑。古诗是这样写的:

处女或寡妇 都别在五月点燃结婚之火

五月的火炬

将是丧礼的火把

中国人在结婚的时候会选黄道吉日,法国人也一样,只是方法不同而已。又是古诗人在作祟,因为古诗这样写:

星期四是嫉妒的日子

星期五是花神的日子

它们分去爱神的心

出院的手续

一位导游某次接了一个中国商务团,团中有一胖子与一瘦子老闹不和。

某次,导游带领该团去红磨坊。

在红磨坊,胖子又去挑衅瘦子,瘦子不愿搭理胖子,结果胖子闷闷不乐地一个人喝酒,一不小心喝高了,开始发酒疯,躺在地上直嚷嚷“我是人,我是人”。红磨坊作为巴黎数一数二的高档娱乐场所,哪里容得下他这么胡来。于是,红磨坊的经理立刻找来了导游,请他将胖子带出去,可胖子正在兴头上,导游根本无法将他带出去。为了不影响红磨坊的正常营业,经理告诉导游,按照法国的法律,只能报警。没一会儿,警察到了,看到胖子躺在地上大声嚷嚷,便问导游他在嚷什么,导游说,他在叫“我是人”。警察说:“他说得没错啊,他是人呀。他既然没说错,那我们也不能抓他,按照法国的法律,只能通知医院了。”于是,医生赶来了,终于把胖子送进了医院。在医院,胖子被检查出患有高血压和脂肪肝。此时,胖子的酒差不多醒了,于是他要求出院,但医生告诉他:“按照法国的法律,病人未痊愈就不能出院,如果医院现在让他出院,那医院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没办法,胖子只能先待在医院里。第二天一大早,胖子穿着病号服逃出了医院,打电话联系到了导游,导游让他打的过去。于是胖子打了的过去,心想终于回到团里了。可是他刚到,警察也马上到了,又把他逮回了医院,胖子叫嚷着要出院。医院没办法,告诉他要出院,就得由医院的上级单位卫生部出具证明才能让他出院。于是导游去找卫生部,结果卫生部让他先去找外交部。来到外交部,又让他先去中国大使馆。导游绕了好大一个圈子,才拿到卫生部的证明,胖子终于得以归队。

)第四节 有谁能够统治一个有246种奶酪的国家

愚人节的起源

据说愚人节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阳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历固执地在4月1日这一天送礼品,庆祝新年。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聪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给他们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的鱼”。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18世纪初,愚人节习俗传到英国,接着又被英国的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

有谁能够统治一个有246种奶酪的国家

戴高乐总统曾说:“有谁能够统治一个有246种奶酪的国家?”他的意思是“有谁能够统治246种不一样的法国人?”法国人奇迹般的给外部世界一种文化统一的形象。在内部,法国的男男女女则保留着自己的地区身份,好像这些就是他们的民族出身。法国人对他们的土地及其地理、历史和由此产生的传统非常痴迷。

圣女贞德节

法国的圣女贞德节上,人们通常会装扮成各种各样中古时期生活在法兰西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来缅怀历史上这位英雄,缅怀自己的祖先。据说,每年参加这种扮妆游行活动的人员都有2000多。看着这个长长的扮妆游行的队伍,你仿佛穿越了一条时光隧道,来到了中古时期的法国。在这片土地上,高卢人、罗马人、法兰克人、勃艮地人、哥德人、汪达尔人等等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对于初次到访参加这个节日的人来说,看着这风格炯异、跨越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着实有些眼花缭乱。

降低失业率的办法

美国的政客与经济学家认为商业发展是增加就业机会的关键,但法国议会在1998年通过了一项计划:到2002年为止,每周工作时间从39个小时减少至35个小时,旨在将已有工作量分给更多的人,从而降低失业率。

在美国找工作

年轻的法国女郎依莎贝尔居住在未婚夫的父母家--亚特兰大。她希望找到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但是她发现自己在法国所能够得到的相关帮助根本不可能从她未婚夫的亲戚那里得到。她抱怨说:“他们的确乐意给同事和朋友打电话,向他们介绍我,但是他们却没有直接让同事和朋友给我安排一个工作。事实上我也只能得到一些姓名和电话号码这样的信息而已,除此之外,一切还必须依靠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