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晏子春秋
1320700000016

第16章 内篇问下第四(2)

晏子使鲁,见昭公。昭公说,曰:“天下以子大夫语寡人者众矣,今得见而羡乎所闻①。请私而无为罪。寡人闻大国之君②,盖回曲③之君也,曷为以子大夫之行,事回曲之君乎?”

晏子逡循对曰:“婴不肖,婴之族又不若婴,待婴而祀先者五百家,故婴不敢择君。”

晏子出,昭公语人曰:“晏子,仁人也。反亡君④,安危国,而不私利焉。僇⑤崔杼之尸,灭贼乱之徒,不获名焉。使齐外无诸侯之忧,内无国家之患,不伐功焉。⑥然不满,退托于族。晏子可谓仁人矣。”

[注释]

①羡乎所闻:比听到的还要好。②大国之君:指齐国君主。③回曲:邪僻。④亡君:出亡之君。按:晏子无返亡君之事。⑤僇:通“戮”,杀。⑥(zhēn):不自满。

[译文]

晏子到鲁国出使,拜见鲁昭公,昭公高兴地说:“天下把大夫您的事情告诉过我的真是不胜枚举,如今得以见到您,百闻不如一见。请允许我私下里和您谈谈,您不要怪罪。我听说齐国的君主,是邪僻的君主,为什么大夫您有如此的品德,却去侍奉邪僻的君主呢?”

晏子惶恐不安地回答说:“我没有才能啊,我家族的人能力又没有赶上我的,他们当中等着用我的俸禄祭祀祖先的有五百家,因此我不敢选择君主。”

晏子从昭公那里返回之后,昭公对人说:“晏子是仁德的人。他能够让出亡的君主返国,使危险的国家渐趋安定,可是自己却从不谋取私利。他斩戮崔抒的尸体,消灭乱臣贼子,却不图好名声。他能够使齐国外无诸侯侵扰的忧虑,内无危害国家的祸患,自己从不居功自傲。他不骄傲自满,谦逊地把供养自己的家族作为当官的托辞。晏子真可以算是仁德的人了。”

鲁昭公问鲁一国迷何也晏子对以化为一心第十三

[原文]

晏子聘于鲁,鲁昭公问焉:“吾闻之,莫三人而迷,今吾以鲁一国迷虑之,不免于乱,何也?”

晏子对曰:“君之所尊,举而富贵,入所以图身,出所以图国,及左右逼迩,皆同于君之心者也。犒①鲁国化而为一心,曾②无与二,其何暇有三?

“夫逼迩于君之侧者,距③本朝之势,国之所以治④也;左右谗谀,相与塞善,行之所以衰也;士者持禄⑤,游者养交⑥,身之所以危也。《诗》曰:‘芃芃棫朴,薪之之。济济辟王,左右趋之⑦。’此言古者圣王明君之使以善也。故外知事之情,而内得心之诚,是以不迷也。”

[注释]

①犒:当作“矫”,矫揉。②曾:乃,就。③距:通“拒”,抗拒。④治:当作“不治”。⑤持禄:保持俸禄。⑥游者:闲居的贵族。养交:为保持养身的俸禄而交结权贵。⑦芃芃,草木茂密丛杂。棫、朴,两种丛生灌木。,堆积木材,点火燃烧,用它祭祀天神。

[译文]

晏子到鲁国出使,鲁昭公问他说:“我听说过,三个人一起谋划,就不会迷惑,如今我与全国人一起谋划,鲁国仍然处于混乱,这是为什么呢?”

晏子回答说:“对您所器重的人,就提拔他使他富贵,这些人入朝当官就是为了谋取富贵,外放也是为了获得封邑。至于身边的近臣,都是跟您的想法相同的人。这样就把整个鲁国变成只有一种想法,就是不允许有另外的想法存在,更何况多种想法呢?”

在君王身边的近臣,与朝廷的势力相抗衡,这就是国家所以混乱的缘由所在。您身边的人和谗佞谄谀的人,联合起来阻塞善行,这就是善行所以衰微的缘由所在。士人只想保住俸禄,游说的人与其他诸侯建立友情,这就是您自身所以危险的缘由所在。《诗》中说:‘茂盛的柞树、棫树,砍下当作祭祀的柴草燃烧。周文王的品德多美好,左右向善的人跟着跑。’这说的是古代圣贤的君王让人向善啊。因此他们对外能知道事物的真情,对内能了解百姓内心的忠诚,因此不致受到迷惑。”

鲁昭公问安国众民晏子对以事大养小谨听节俭第十四

[原文]

晏子聘于鲁,鲁昭公问曰:“夫俨然辱临敝邑,窃甚嘉之①,寡人受贶,请问安国众民②如何?”

晏子对曰:“婴闻傲大贱小③则国危,慢听④厚敛则民散。事大养小,安国之器⑤也;谨听节俭,众民之术也。”

[注释]

①窃,谦词。嘉,赞许。②安和众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③傲大贱小:对大国傲视,对小国鄙视。④慢听:处理狱讼轻率。⑤器:这里是方法、办法的意思。

[译文]

晏子到鲁国出使,鲁昭公问他说:“大夫屈尊来到敝国,我十分欣赏您,我接受您的赏赐,请问能够让国家安定、百姓众多的办法是什么?”

晏子回答说:“我听说傲视大国,鄙视小国,国家就会出于危险当中;处理讼事轻忽怠慢,赋税繁重,百姓就会流离失所。侍奉大国,扶助小国,这是安定国家的方法;谨慎处理讼事,减少赋税,是使百姓众多的办法。”

晏子使晋晋平公问先君得众若何晏子对以如美渊泽第十五

[原文]

晏子使晋,晋平公①飨之文室②,既静矣,晏以③,平公问焉,曰:“昔吾子先君④得众若何?”

晏子对曰:“君飨寡君,施及使臣,御在君侧,恐惧不知所以对。”

平公曰:“闻子大夫数矣,今乃得见,愿终闻之。”

晏子对曰:“臣闻君子如美渊泽,容之⑤,众人归之,如鱼有依,极其游泳之乐。若渊泽决竭⑥,其鱼动流。夫往者维雨乎!不可复已⑦。”

公又问曰:“请问庄公与今君孰贤?”

晏子曰:“两君之行不同,臣不敢知也。”

公曰:“王室之不正也,诸侯之专制也,是以欲闻子大夫之言也。”

对曰:“先君庄公不安静处,乐节饮食,不好钟鼓,好兵作武,与士同饥渴寒暑。君之强,过人之量,有一过不能已⑧焉,是以不免于难。今君大宫室,美台榭,以辟饥渴寒暑,畏祸敬鬼神。君之善,足以没身,不足以及子孙矣。”

[注释]

①晋平公:晋悼公之子,名彪,谥“平”。②飨,给人食物吃。文室,有纹饰的宫室。③按古代礼仪,君主飨宾,亲自敬酒献食,礼节庄严。吃完后,再举行宴会,宾客请行君臣之礼,之后才开始会谈。所以这里说“既静矣,以宴”。④吾子:对对方的尊称。⑤君子如美渊泽,容之:君子如同美好的池沼,无所不容。⑥决竭:决指决口,竭指水流尽。⑦这句意思是,雨降落下来,不可以再上天。比喻桓公已经成为过世之人,不能再生。⑧有一过不能已:一过,指庄公好色淫荡。

[译文]

晏子到晋国出使,晋平公在华丽的宫室盛宴接待他,宴会结束后,晋平公问晏子说:“过去您的先君桓公得到众人拥护的情况如何?”

晏子回答说:“您不惜用礼待我们君主的飨礼,来礼待我这个使臣,我侍奉在您的身旁,受宠惶恐得不知道该怎样回答。”

晋平公说:“我多次听闻您的大名,今天才得以相见,希望能听到您的高见。”

晏子回答说:“我听说君子就像雨水一样,深渊广泽容纳它,众人归顺他,就如同鱼儿得水有了依靠,可以自由自在的在水中畅游。如果深渊广泽溃决,水流枯竭了,里边的鱼儿就会随着水流游动,它们所归向的是水啊,不能自已。”

晋平公又问:“请问齐庄公与齐景公谁更贤德?”

晏子说:“两位君主的德行各不相同,我不敢说评判哪一个更贤德。”

晋平公说:“周王室的行为不符合礼制,诸侯专权,所以我想听听大夫您的看法。”

晏子说:“先君庄公不喜欢清闲的日子,喜欢节制饮食,不爱好礼乐歌舞,喜好用兵,崇尚武力,能和将士们并肩忍饥受渴共度寒暑。庄公强壮,有过人的力量,但是有一件过失没有能够避免,所以死于非难。如今的君王把宫室修建的富丽堂皇,楼台亭榭装饰华美,用来避免饥渴寒热的苦楚,唯恐上天降祸,所以敬奉鬼神,君主的善行,足够用来颐养天年,但是不足以用来造福他的子孙。”

晋平公问齐君德行高下晏子对以小善第十六

[原文]

晏子使于晋,晋平公问曰:“吾子之君,德行高下如何?”晏子对以“小善”。公曰:“否,吾非问小善,问子之君德行高下也。”晏子蹴然①曰:“诸侯之交,绍而相见,辞之有所隐②也。君之命③质,臣无所隐,婴之君无称④焉。”平公蹴然而辞送,再拜而反曰:“殆哉吾过!谁曰齐君不肖!直称之士⑤,正在本朝也。”

[注释]

①蹴(cù促)然:不安貌。②有所隐:有所隐讳,应为尊者讳,有不敢言者。③命:这里指询问。④无称:没有值得称赞的。⑤直:耿直;称,举。

[译文]

晏子到晋国出使,晋平公问他说:“先生的国君,德行是高是低?”晏子回答说:“有小的善行。”平公说:“不,我不是问小的善行,问先生的国君德行是高是低呢。”晏子惶恐地说:“诸侯之间交往,初次见面,回答国君的问话,也有不便的地方。国君问的问题很诚恳,我不敢隐瞒,我们的国君没有值得称赞的。”平公恭敬地送别晏子,两次拜谢后,才返回说:“危险呀我的过错!谁说齐国的君主德行不好,敢于直言的臣子,正在我们朝廷呀!”

晋叔向问齐国若何晏子对以齐德衰民归田氏第十七

[原文]

晏子聘于晋,叔向①从之宴,相与语。

叔向曰:“齐其如何?”

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知,齐其为田氏乎!”

叔向曰:“何谓也?”

晏子曰:“公弃其民,而归于田氏。齐旧四量:豆、区、釜、钟②。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田氏三量皆登一焉③,钟乃巨矣。以家量贷,以公量收之。山木如市,弗加于山④;鱼盐蜃蛤⑤,弗加于海。”

“民参其力⑥,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公积朽蠹,而老少冻馁。国都之市,屦贱而踊贵⑦。民人痛疾,或燠休⑧之。昔者殷人诛杀不当,僇民无时。文王慈惠殷众,收恤无主,是故天下归之。无私与,维德之授⑨。今公室骄暴,而田氏慈惠,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避?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其相胡公、太姬,已在齐矣⑩。”

[注释]

①叔向:羊舌肸,又弥叔肸,字叔向,晋大夫。②四者都是古代量器名。③意思是,田氏家里的三种量(豆、区、釜)进位都比公量增加一(即都是五进位)。④弗加于山:价钱不比山上贵。⑤蜃蛤:蚌蛤。蜃,大蛤。⑥参其力:把力量分成三份。参,三,这里用作动词,分成三份。⑦屦贱而踊贵:鞋子贱,踊却很贵。意思是,由于滥施刑罚,被砍掉脚的人很多,以至连踊(专为被砍掉脚的人做的假脚)部贵了。⑧燠(yù)休:抚慰。⑨“德”是“授”的宾语。之,代词,复指前置宾语“德”。⑩箕伯等四人都是舜的后代,齐国田氏的先人。相,助。胡公,四人的后代。太姬,胡公妃。这句意思是,田氏先人的鬼神已经在齐国帮助胡公,田氏必将占有齐国。

[译文]

晏子到晋国出使,晋国大夫叔向陪他一起宴饮,互相交谈。叔向说:“齐国的情况怎么样?”

晏子回答说:“齐国如今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了,我不知道将来的情况怎么样,齐国大概会被田氏所取代吧!”

叔向说:“为什么这样说呢?”

晏子说:“齐国君主背弃了百姓,百姓都归顺了田氏。齐国本有四种量器:豆、区、釜、钟,四升为一豆,各自以四进位,一直到釜,十釜就为一钟。田氏去推行三种量器,豆、区、釜都加多一量,这样一来,钟的数量就大了。田氏拿私家的大量器借出粮食,用齐国通用的小量器收进粮食。他家山上的木材运到市场上,价格不比在山上高;鱼、盐、蚌、蛤运到市场上,价格不比在海边高。

“百姓的劳动所得分成三份,两份上缴国家,仅有一份留作自己用。国家粮仓里积藏的财物都腐烂虫蛀了,而百姓的老人孩子却挨饿受冻。国都的集市上,普通的人的鞋子价格低廉而受刖刑的人所需要的义足却价格昂贵。百姓一旦有病痛,田氏就加以抚慰。过去殷纣王诛杀无节制,百姓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周文王仁慈,广施恩惠给殷商的百姓,收容赈济无家可归的人,所以天下的人都归顺他,百姓不会偏爱某个人,只归附施行德政的人。如今齐侯的公族骄横暴虐,而田陈氏却仁慈好施,爱护百姓就如同父母爱护自己的子女,而百姓就像流水从高向低一样归顺他。齐国不能获得百姓的爱戴,又怎么能逃避灭亡的命运呢?田氏的先人箕伯、直柄、虞遂、伯戏以及祖先胡公和他的妃子大姬的神灵,早已在齐国根深蒂固了。”

[原文]

叔向曰:“虽吾公室,亦季世也。戎马不驾①,卿无军行,公乘无人②,卒列无长,庶民罢弊,宫室滋侈,道殣相望,而女富溢尤③。民闻公命,如逃寇雠。栾、郤、胥、原、孤、续、庆、伯④,降在皂隶⑤。政在家⑥门,民无所依,而君日不悛⑦,以乐惂⑧忧。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谗鼎⑨之铭曰:‘昧旦丕显,后世犹怠⑩。’况日不悛,其竜久乎?”

晏子曰:“然则子将若何?”

叔向曰:“人事毕矣,待天而已矣!晋之公族尽矣。肸闻之,公室将卑,其宗族枝叶先落,则公从之。肸之宗十一族,维羊舌氏在而已,肸又无子,公室无度,幸而得死,岂其获祀焉!”

[注释]

①戎马不驾:战马不能驾车了。古代实行车战,所以驾车要用战马。②古代乘车,君主居中,御者在左,骖乘居右。骖乘都是勇力之士,其任务是执干戈御敌,或车遇障碍时下来推车。③女富溢尤:受宠爱的女子家里更加富足。④这八姓都是晋的旧臣。⑤皂隶:卑贱的官吏。⑥家:指大夫之家。⑦不悛:不改。⑧惂:通“韬”,藏。⑨谗鼎:谗是鼎的名。⑩铭文大意是,清晨起来就致力于声名显赫,到了后代尚且会懈怠。竜:不成字。这句意思是,同一祖先的有十一族。同一祖先的叫“宗”。

[译文]

叔向说:“就连我们的晋侯公族,也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了。战马不能拉动战车,卿大夫也不能指挥军事,战车上没有打仗的士兵,士兵的队伍没有领导的人。百姓疲乏,民生凋敝,宫廷生活越来越糜烂,道路上饿死的人比比皆是,而公室却越来越富贵无比。百姓听到君主下达命令,就如同躲避贼寇仇敌一样躲开。栾郤、胥原、孤续、庆伯这些晋国功臣的后代,已经沦为贱臣,国家的大权落入大夫的手中,百姓没有生活的依托,而君主却始终不悔改,用取乐来掩藏担忧的内心。公室的衰败,指日可待!谗鼎上的铭文说:‘为了使声名显赫,天未亮就起身勤于事务,后世子孙还是会懈怠。’更不用说,君主始终不悔改,晋国能长久吗?”

晏子说:“既然这样,那您打算怎么办?”

叔向说:“我已经尽了我最大的努力了,只有等待上天的安排了!晋国的公族将要灭亡了。我听说,公室将要衰败的时候,它的宗族就像枝叶一样率先凋落,然后国家随之凋零。我的宗族有十一族,只有羊舌氏一族如今还存在,我没有贤能的儿子,国家又失去法度,我能够寿终正寝就很满足了,哪里还敢奢望得到后人的祭祀。”

叔向问齐德衰子若何晏子对以进

不失忠退不失行第十八

[原文]

叔向问晏子曰:“齐国之德衰矣,今子何若?”晏子对曰:“婴闻事明君者,竭心力以没其身,行不逮则退①,不以诬持禄②。事惰君者,优游③其身以没其世,力不能则去,不以谀持危④。且婴闻君子之事君也,进不失忠,退不失行。不苟合以隐忠,可谓不失忠;不持利以伤廉,可谓不失行。”叔向曰:“善哉!《诗》有之曰:‘进退维谷。’其此之谓欤!”

[注释]

①行不逮则退:谓安国利民,达不到目的就引退。逮,到。②不以诬持禄:不用欺骗行为白拿俸禄。③优游:即独善自身之意。④不以谀持危:不用阿谀奉承的手段去支持危亡。

[译文]

叔向问晏子说:“齐国的德义已经衰败了,如今先生怎么打算?”晏子回答说:“我听说侍奉圣明的君主,就全心全意去办事直到身死,假如治国利民达不到目的就隐退,不用欺骗行为去白拿俸禄。侍奉的是懈怠昏庸的君主,就独善其身直到身死,力量不能胜任就退去,不用阿谀奉承去坚守危亡的局面。再说,我听说君子侍奉国君,做官不失去忠心,引退不失去德行。不搞失去原则的附和从而隐没自己的忠诚,才可以谈得上不失去忠心,不贪图私利来伤害廉洁,才可谈得上不失去德行。”叔向说:“好啊!《诗经》上说:‘进退两难’,你的话就是说得就是这个意思呀!”

叔向问正士邪人之行如何晏子对以使下顺逆第十九

[原文]

叔向问晏子曰:“正士之义、邪人之行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