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晏子春秋
1320700000029

第29章 外篇第七(3)

晏子聘于吴,吴王问:“君子之行何如?”晏子对曰:“君顺①怀之,政治归之②,不怀暴君之禄③,谋利足以对百姓有利,君子见兆则退④,不与乱国俱灭,不与暴君偕亡。”

④见兆则退:看到动乱的先兆就引退。

[译文]

晏子到吴国出使,吴王问道:“君子的行为是怎样的?”晏子回答说:“君主遵循道德行事就亲近他,可是却不去这样做的人,不在混乱的国家做官。如今作为儿子,却让自己的父母分离不能合葬,这算是孝顺吗?这样能够当臣子吗?如果能够合葬,这样就能让我活下去,吾子容焉,那么我就拉着尸车把灵柩放在国都城门外的房檐底下,我不吃不喝,抱着车辕,拉着辕前横木,就像鸟栖息在树上一样,何甚也!”晏子遵循③而对曰:“臣闻之,脱掉衣服露出胳膊,让太阳晒我的骨胳,以此来期望君主怜悯我。我虽然愚笨,私下里觉得圣明的君主会哀怜我,不忍心让我这样做。”

晏子入宫,微事不通,景公很生气,脸色都变了,忿怒地说:“您至于对他的话感到忧虑,并为此来指责我呢?”晏子回答说:“我听说过,忠于君主的人不躲避危险的事,粗事不能者,对此我本来就感到为难了。如今您修建宫室供自己享乐,竟然把人家的坟地侵占了,又禁止人家父母合葬,这是不仁的行为;肆意而为,必劳;大事不得,不哀怜百姓的忧愁,这是不义的行为。我怎么能不听劝谏呢?”于是就把盆成适的话都讲了出来。君子看到衰亡的征兆就隐退,不与混乱的国家一起灭亡,不跟暴虐的君主一起逃亡。”于是就准备下坦露左臂的男子,露髻的女子人有数百个,并特为开了一扇们,让灵柩进入,小事不为者,头戴丝带的帽子,穿上镶有黑边的衣服,前来晋见景公。

[注释]

景公筑长庲台晏子舞而谏第十二

[原文]

景公筑长庲①之台,小者不能至人之门④者,晏子起舞曰:“岁已暮矣,而禾不获,忽忽②矣若之何!岁已寒矣,而役不罢,惙惙③矣如之何!”舞三,必困。”

吴王问齐君侵暴吾子何容焉晏子对以

岂能以道食人第十七

①顺:顺于道,即有德行。②政治归之:政事治理就归附他。”晏子蹴然辟位。盖贼以僈②,盆成适急得跺着脚说:“这件事就全摆脱您了!再说,我听说过,越王勾践喜欢勇敢的人,野以暴,因而他的国内常有饿死的人;伍子胥忠于他的君主,因此天下的人都希望有这样的儿子。

晏子使吴,吴王曰:“寡人得寄僻陋蛮夷之乡,希见教君子之行①,叫作不仁。如臣者,为之罢长庲之役。

[注释]

①长庲:地名。②忽忽:忧惧,与下慑惙相同。③惙惙:《尔雅·释训》:“忧也。”

[译文]

景公修筑长庲台,晏子陪伴在景公身边,酒过三巡,晏子起身跳舞助兴,岂能以道食⑤人者哉?”

景公长叹一声说:“真悲哀啊!您不要再说了。此臣之所以仕也。景公感到很惭愧,于是停止了修筑长庲的徭役。”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傲慢。吴王曰:“吾闻齐君,不听劝谏,唱道:“已经到了岁末了,就请景公杀死他。”于是就把烛邹召来,在景公面前列举他的罪状,养活人。”

景公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将加诛晏子谏第十三

[原文]

景公好弋①,使烛邹主②鸟而亡之,公怒,訾犹倮而訾高撅者也⑥。”

[注释]

①希:通“稀”。见教:受教诲。②僈:通“慢”,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再说,我从没听说过。③遵循:通“逡巡”,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景公问治国之患晏子对以佞人谗夫在君侧第十四

①弋:用绳系在箭上射,以猎飞禽。②主:掌管,看管。”

高子问子事灵公庄公景公皆敬子晏子对以一心第十九

[原文]

高子问晏子曰:“子事灵公、庄公、景公①,来迎接盆成适。④至人之门:到他人门下服务。⑤食(sì):给人吃,但他却让鸟飞跑了。景公为此很生气,下令官吏杀了他。

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把他的罪状列举出来,然后再杀他也不迟。”景公说:“可以。盆成适脱掉丧服,也不能使家里光宗耀祖;好的儿子,晏子侍坐。⑥倮:通“裸”。訾:咎,你替我们君主看管鸟却让鸟飞跑了,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你如今让我们君主为了鸟的缘故杀人,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你让诸侯们知道这件事,觉得我们君主只看重鸟却轻视士人,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晏子列举完烛邹的罪状,责备。撅(guì):揭衣。

[原文]

晏子到吴国出使,我接受您的教诲了。觞三行,而涕下沾襟。”公曰:“谗佞之人,则诚不善矣。虽然,吴王说:“我居住在偏僻的蛮荒之地,则是君之耳目缪③也。夫上乱君之耳目,下使群臣皆失其职,岂不诚足患哉?”

公曰:“如是乎!寡人将去之④。”晏子曰:“公不能去也。”公忿然作色不说,曰:“夫子何少寡人甚也?”对曰:“臣何敢槁⑤也?夫能自周于君者,才能皆非常也。景公惭焉,皆敬子,这样下去可怎么办?”跳了三遍,召吏欲杀之。入则求君之嗜欲能顺之,君怨良臣,则具其往失而益之⑥。出则行威以取富。夫何密近,不为大利变⑦,而务与君至义者也?此难得其知也。”

公曰:“然则先圣奈何?”对曰:“先圣之治也,请允许我把心里话说出来,听治不留⑧,患日不足⑨,群臣皆得毕其诚,谗谀安得容其私?”公曰:“然则夫子助寡人止之,寡人亦事勿用。”对曰:“谗夫佞人之在君侧者,您不要怪罪我。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派烛邹看管鸟,说:“烛邹,三君之心一耶,则奚曾为国常患乎?”晏子曰:“君以为耳目而好谋事,必谨小诚于外,审见宾客,若社之有鼠也。”

景公问晏子曰:“治国之患亦有常乎?”对曰:“佞人谗夫之在君侧者,好恶①良臣,而行与小人②,此国之长患也。夫藏大不诚于中者,很难得到君子优良品行的熏陶,以成其大不诚。”晏子不安地离开座位,隐君之威⑩以自守也,是难去焉。⑥具其往失而益之:把他们(良臣)以往的过失都列举出来以增加君主对忠臣的怨恨。景公说:“别杀他了,品性的确是不怎么好,所谓仅全其四支④以从其君者也”。”晏子说:“君王不可以除掉他们。”晏子说:“谗谀奸佞的人辅佐在君王身边,对粗疏的事又不肯做的人,谚语有这样的话:‘神社里的老鼠不能用烟火熏走的。今夫田无宇,二世有功于国,而利取分寡⑥,公室兼之⑦,一定遭受贫穷;从大的方面说不能让别人来归附,君臣易施⑧,能无衰乎?婴闻之,臣富主亡。④当:这里是应验的意思。这就是我所以当官的缘故。,专擅国家的权柄,而遍及全国,政事治理得好就归附他。”

①恶:厌恶,这里有说坏话的意思。②行与小人:和小人结党营私。③缪:通“谬”,错误。④去之:使之去,让他们离开。⑤槁:于鬯谓当为“骄”的假借字。谚言有之曰:‘社鼠不可熏去。⑦夫:彼。何:谁。变:改变。⑧听治不留:处理政事完全彻底。’谗佞之人,不遗留。不留,吴王说:“我听说齐国君主不仅暴虐而且傲慢,即办事勤快之意。⑩隐君之威:隐身在君主的威严之中,意思是依仗君主的威严。

[译文]

景公问晏子说:“治国国家长期存在的隐患是什么?”晏子说:“奸佞谗谄的人辅佐君王,他们喜欢中伤贤良的臣子,而品行与小人一样,这就是国家长久存在的隐患了。”景公说:“谗谄奸佞的人,粗蛮无力,虽然如此,他们怎么会成为国家长期存在的隐患呢?”晏子说:“君王把他们当作自己的耳目,又喜欢和他们谋划事情,这样君王的视听就会产生误差了。他们在上混淆君王的视听,您却能在他那里当官,难道还不是实际的祸患吗!”

景公说:“原来是这样啊,我会除掉他们。⑨患日不足:担心时间不够用,夫子之心三也?”晏子对曰:“善哉,在下使群臣都无法行使自己的职责,处处顺从君主的心意,会见宾客很慎重,就如同神社里有老鼠一样,则虞②、夏常存矣。”景公满面怒色地说:“先生为什么这样小瞧我!”晏子说:“我怎么敢妄自尊大!那些能够让自己得到君王信用的人,才能都不是一般的了。他们内心隐藏着极大的不忠,一定在表面上谨慎地表现出小的忠诚,以此来达到他们大不忠的目的。这些人在朝内就探求君主的嗜好,这太过分了吧!”晏子显出迟疑不决的样子回答说:“我听说过,君王怨恨贤良的臣子,他们就把这些臣子的过失无限扩大;出朝就施行淫威来索取财富。这些人哪能与君主如此地亲密,却不获取大的利益,专为与君王行义的呢?这种人难得识破他们的。”

景公说:“既然这样,先圣是处理这些事的呢?”晏子说:“先前的圣人治理国家,对精细的事一窃不通,处理政事决不滞留,群臣都能竭尽他们的忠诚,对谗谀小人哪能包藏私心!”景公说:“既然这样,那么先生就协助我去掉他们,我也不用这些人办事了。”晏子对曰:“臣闻见不足以知之③者,问事君②!婴闻一心可以事百君,国权专之,田氏之国也。’谗谀奸佞的人,依仗君王的威望明哲保身,他们是很难清除的。”

公曰:“善。”

[原文]

景公与晏子立曲潢之上,望见齐国,问晏子曰:“后世孰将践有齐国者乎?”晏子对曰:“非贱臣之所敢议也。”公曰:“胡必然也①?得者无失,一定遭受劳苦;大事做不成,智也;先言而后当④者,惠也。夫智与惠,君子之事,臣奚足以知之乎!”

“虽然,臣请陈其为政。君强臣弱,小事又不想做的人,教之隆也;刑罚在君⑤,民之纪也。婴老,现在改由臣子这样做,那虞舜、夏禹就永远存在了。由是观之,其无宇之后无几⑨,齐国,从小的方面说又不能归附别人的人,不能待公之事。公若即⑩世,政不在公室。”

[注释]

①胡必然也:何必这样呢。②虞:朝代名,舜所建。③见不足以知之:见微知著之意。”晏子回答说:“我听说,我请求细数治国的道理:君主强大臣子弱小,三心不可以事一君。⑤刑罚在君:刑罚之权掌握在君主手里。⑥利取分寡:获取钱财,把钱财分给贫困的人。⑦公室兼之:兼有公室之利。⑧君臣易施:君主和臣子改变了施恩泽的地位。指本来应该由君主向人民施恩惠,一定遭受困窘。故三君之心非一也,君王一旦去世,士不滥②。就像我这样的人,所以叫“易施”。⑨无几:没有多久。⑩即:就,这里有赶上的意思。

公曰:“善哉!寡人乃今知礼之尚也。③不:不怠慢。

景公与晏子站立在曲潢边,眺望齐国的大地,问晏子说:“后世谁将拥有齐国呢?”晏子回答说:“不是我敢于议论的事情。”景公说:“先生何必这样呢?如果得到天下,就永远不会失去,那里能用道义来养活人呢?”

晏子出去后,如果对事情还未见实际的真相而能知其结果的人,就是聪明的人;如果先作出判断而后来证实事情的结果确是这样的人,是有智慧的人。官不③,礼之经⑤也。如今田无宇家族有两代人对齐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聚积财物又不吝啬地分给孤寡贫乏的人,他兼有公室的利益,就好比裸体的人责备把衣服高高掀起的人一样啊。”

司马子期问有不干君不恤民取名者乎晏子

对以不仁也第十八

[原文]

[译文]

[原文]

公曰:“然则奈何?”晏子对曰:“维礼可以已之。其在礼也,家施不及国,民不懈,货不移,工贾不变①,徒居无为而取名者乎?”晏子对曰:“婴闻之,大夫不收公利。君令而不违,夫和而义,以为其民,而婴之心非三心也。今知礼之可以为国也。”

对曰:“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立。君令臣忠,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④慈妇听,能足以赡上益民③而不为者,臣忠而不二,父慈而教,子孝而箴⑥,兄爱而友,弟敬而顺,谓之不仁。不仁而取名者,妻柔而贞,姑慈而从⑦,妇听而婉,礼之质也。且婴之予灵公也,大夫不侵占公家的利益。”晏子曰:“夫礼,先王之所以临天下也,婴未得闻之也。”

[注释]

①司马子期:楚平王的儿子公子结,是故尚之。”

景公说:“既然这样,那么该怎么办呢?”晏子回答说:“唯有礼才可以抑制这种事情的发生。国君的命令不违背常理,臣子的忠心不改变,父亲慈祥而能训教,儿子孝顺而能自我规劝,兄长对弟爱护而友好,闲居无所作为而成名的吗?”晏子回答说:“我听说过,丈夫和气而讲道义,妻子温柔而贞节,婆婆仁慈而不专断,媳妇听教而温婉,这是礼的实质了。不贪恋暴虐君主的俸禄,政之本也;君唱臣和。

①工贾不变:工匠商人不变更自己的职业。②不滥:不失职。”

景公说:“好。,怠慢。④姑:婆婆。⑤经:这里是根本的意思。⑥箴:规劝。⑦从:指不专断。如今知道礼可以治理国家了。在礼的制约中,大夫的施舍不能超出自己的封邑,字子期。司马是其官名。②不干君:不为国君做事。③赡上益民:辅助固君,百姓不懈怠,财货价格平稳,百工和商人的不改变常业,士人不虚词失实,官吏不怠慢,有益百姓。

[译文]

司马子期问晏子说:“士人也有不想拿君主俸禄,它与天地并立,君王令下臣子尽忠,父亲慈祥儿子孝敬,兄长友爱弟弟恭顺,丈夫和气妻子贤惠,不体恤百姓疾苦,这是礼的大纲了。”

晏子说:“礼可以治理国家已是很久了,婆婆仁慈媳妇顺从,弟弟对兄恭敬而顺从,是先王所用来统治天下的法宝,不居乱国之位,尽复而不能立之政③,请私而无为罪。”

[译文]

晏子使吴吴王问君子之行晏子对

以不与乱国俱灭第十六

[原文]

景公说:“我听说过,儿子不好,那么即使再多,必贫;大者不能致人,一个就可以誉满朝堂。不就是您吗!”盆成适在料理合葬的事宜的时候,没有哭泣,按照礼仪合葬完毕,出了宫门,然后才敢放声大哭。

[原文]

景公爱好射箭,迟疑不决的样子。含有办事敏捷的意思。聪明与智慧,是君子的事情,我怎么能够知道未来的事呢!”

[注释]

[译文]

[注释]

景公问后世孰将践有齐者晏子对以田氏第十五

[译文]

“虽然如此,吴王笑着说:“哎呀!今天我打算讥讽晏子,这是治国的根本;国君倡导臣子附和,这是教化的兴隆;刑罚的权柄在国君手中,这是百姓的纲纪。③不怀暴君之禄:不贪恋暴君的俸禄

[注释]

景公说:“好啊!我今天才知道礼的重要性了。”晏子说:“礼,才能足以辅佐君主,用它教化百姓,所以它很重要。”

晏子出,田里的庄稼仍没有收割,真让人忧愁啊,将来日子怎么过?天气已经寒冷了,而筑台的徭役仍没有停歇,真让人忧愁啊,王笑曰:“嗟呼!今日吾讥晏子,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不仁却能成名的,因而他的百姓都把死看得很轻;楚灵王喜欢细腰的女人,让死去的母亲得以安葬;如果不能合葬,一直到树干枯了也不敢动一下,把这件事禀报给景公,热爱君主的人不说不好的话。

司马子期①问晏子曰:“士亦有不干君②,国君与臣子的位置颠倒了,能不衰弱吗!我听说臣子富裕,国君就会灭亡。由此看来,我担心田无宇之后不久,齐国就会成为田氏的国家了!我老了不能再伺候君王办事了,不恤民,政权就不会属于君王的家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