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1325900000004

第4章 国人暴动

(先秦)佚名

【导读】

本文选自《国语》卷一《周语上》。

西周中叶以后,戎族越来越多地骚扰周的领地。周昭王征伐南方的荆楚,结果兵败身死,自此周人渐渐在戎族的反复骚扰下疲于奔命。至周厉王之世,四境戎族肆虐,南方的荆楚一度侵袭洛水流域,威胁成周。厉王在位后期,边疆诸侯又勾结戎族叛乱。叛乱尽管被平定,但是西周军队损失惨重。王室渐感用度困窘,遂有意开发新的财政资源。厉王专利山泽之事,就发生在上述背景下。

居于都城之内的贵族、平民号称“国人”,与王室有着千丝万缕的宗法联系,对政治亦有着不小的影响。西周尽管号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周王以土地、士民分封贵族,实际上是周代向来的政治传统。在王畿之内,国人与王室共享自然资源,亦是流传久远的习俗。周厉王有意破除由来已久的惯例,独占共有的资财, 甚至增加赋税。厉王专利使国人之中的贵族颇受损失,而自然也不免波及平民。贵族和平民愤愤不平的反抗受到厉王的镇压,结果引起前者史无前例的报复举动。贵族、平民以及他们组成的军队发动反抗,围攻王宫,厉王被迫流亡外地。此后王畿地区的政治由贵族联合维持,这一段王统中绝的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共和”。

共和十四年后,贵族迎立厉王太子,是为周宣王。周宣王继续整理财政,并与戎族交战,反复拉锯。宣王之世尽管号称“中兴”,但是并未使西周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宣王晚年,形势已经十分窘迫。幽王继位后,叛乱贵族联合犬戎攻入都城,幽王被杀。自此西周王室难以立足于丰、镐故地,唯有东迁洛邑,依附东方诸侯。

厉王虐,国人谤王[厉王:周厉王,名胡。公元前878年即位。国人:国都里的平民。]。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邵公:周厉王的卿士,周朝初年大臣邵康公之后。不堪命:指无法忍受厉王的虐政。]!”王怒,得卫巫[卫巫:卫国的巫者。],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道路以目:人们在路上相遇,只能用眼睛示意打招呼。]。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弭谤:制止对自己的指责。弭,消除。],乃不敢言。” 邵公曰:“是障之也[障:本为防水的堤。意谓厉王只是用强硬手段堵住人民之口, 而没有真正消除指责。]。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壅:堵塞。], 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列士献诗:诸位士人去献诗讽谏天子。周的士据说分为上、中、下三等,有责任对天子提出规劝。],瞽献曲[瞽献曲:乐师进献乐曲。瞽,瞎子,古代乐官多由瞎子充当。],史献书[史献书:史,指掌管古代典籍的史官。献书供天子作借鉴。],师箴[师箴:少师规劝。师,少师,乐官。],瞍赋,矇诵[瞍赋,矇诵:由瞎子朗诵那些诗与规劝的文字。瞍,没有瞳孔的瞎子。矇,有瞳孔但不能视物的瞎子。],百工谏[百工:从事各种手工生产的人。],庶人传语[庶人:平民。因其无法直接接触天子,故说“传语”。], 近臣尽规[尽:通“进”。或说为“穷尽”。],亲戚补察[亲戚:王族大臣。补察:补齐过失,察其是非。],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耆、艾修之:上了年纪的人提出告诫。耆,六十岁的人。艾, 五十岁的人。], 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原:平坦的土地。隰:低下潮湿的土地。衍:低下平坦的土地。沃:有河流的土地,谓产生人类衣食资源的地方。[],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行善而备败:推行好的,防备坏的。],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其与能几何:意谓能坚持多久,也有解释为有谁拥护你呢。]?”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三年,乃流王于彘:指公元前841年,西周的贵族、平民发动“国人暴动”,周厉王仓皇逃到彘。彘,今山西霍县。]。

厉王说荣夷公,芮良夫曰[芮良夫:周大夫芮伯。]:“王室其将卑乎!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利:土地、山林、湖泽等资源的收益,专利就是指独占这些收益。],天地之所载也, 而或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胡可专也?所怒甚多,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能久乎?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无不得其极,犹日怵惕,惧怨之来也。故《颂》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蒸民,莫匪尔极。’《大雅》曰:‘陈锡载周。’是不布利而惧难乎?故能载周,以至于今。今王学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犹谓之盗, 王而行之,其归鲜矣[其归鲜矣:归附周王者就少了。]。荣公若用,周必败。”既,荣公为卿士,诸侯不享[享:贡献。],王流于彘。彘之乱,宣王在邵公之宫[宣王:厉王之子,其时正避难于邵公处。],国人围之。邵公曰:“昔吾骤谏王,王不从,是以及此难。今杀王子,王其以我为怼而怒乎[怼:恨。怒:使气。]!夫事君者险而不怼,怨而不怒,况事王乎?”乃以其子代宣王,宣王长而立之。

【延伸阅读】

财政专有制度的演变

周厉王之后的几个世纪里,国君权威更强的各诸侯国相继推行财政专有政策,以增加国用,维持更庞大的政府和军队。管仲在齐国“官山海、官天财”,由国君专有山泽的收益,以后又进一步扩展到拥有盐铁之利。财政专有政策实行后,齐国国用大增,日后“尊王攘夷”的用度多依赖于此。商鞅在秦国变法,实行“壹山泽”,将山泽之利收归国君, 又使官专营盐、铁、铜、林、苑诸业。经过商鞅的变法,秦王室收益大增,权威亦大大增强。

随着财政专有政策的施行,诸国的官制也渐渐发生变更。原来侍奉国君私人生活的官员,因为负责专利,日渐演变为重要的财政官员。其治下的官署,也发展成政府内负责督导财政、税收、手工业的庞大官署。其中秦国的此类官署称为少府,一直延续到秦兼并六国后,成为帝国时期的重要官署之一。这一制度也被后来草创于秦国故地的西汉继承。

故而在秦汉时期,财政由朝廷和宫廷的财政官分理。汉代的宫廷财政官不仅专有山泽、盐铁之利,还征收部分人头税、商业税,并负责铸造钱币,其管辖的收入一度远超于朝廷财政官之上。而宫廷财政官署开支也同样不菲,它必须应付宫廷、朝廷用度,对官员、贵族的赏赐,为应付财政危机而对朝廷官署拨款,等等。学者估计秦代少府也是实际负责帝国财政的官署,汉代宫廷财政官署收支之大,或者受到秦代制度的影响。秦代以后,朝廷官署主持的财政事务日渐增加,日渐超过了宫廷官署。随着收支和职能逐渐被移交给朝廷,少府也渐渐恢复到其往昔宫廷供奉的职能。随着君主专制的巩固,原本依附于国君的官署,渐渐发展成帝国的正规官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