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1452200000037

第37章 東漢碑刻成語研究(1)

成語“是一種語言的精華,是一個民族智慧的結晶,是高水準文化的具體表現。短短幾個字或一句話,卻能喚起人们的聯想,能蘊含著無窮無盡的意義,有時是用千言萬語也難以表達清楚的”。“中國古代文人,特別是詩人和詞人”,鮮有不用者(見季羨林《成語和典故》,《知識》2000年第6期。)。儘管東漢碑刻語料所處的歷史時代較早,卻已經運用了數量可觀的成語,總數達184個。成語是“人們長期以來慣用的,形式簡潔而意思精闢的定型的詞組或短語”(見《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成語”條,商務印書館2005年。)。一般地說,四個音節組成的“四字格”是成語的主要語言形式,在東漢碑刻語料中就已如此了。本章即討論東漢碑刻語料中的“四字格”成語。

語言是發展的,作為漢語詞彙體系中比較重要的語言單位的成語,當然也不能例外。研究東漢碑刻語料中的成語有益於探究漢語成語發展演變的特點和規律,無疑是漢語成語研究所不可或缺的。

§§§第一節東漢碑刻成語的語源

成語同世間的萬事萬物一樣,都有一個成長發展的過程。一般而言,成語在其發展之初大多是言語作品中的詞的自由組合,後來才由詞的自由組合逐步演變成詞的固定組合而最終成為詞的等價物——成語。所謂東漢碑刻成語的語源,是指東漢碑刻中使用的成語作為自由組合時,最初出現在哪个時代和何種作品。

東漢碑刻成語來源比較複雜。基本上可以分成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可以明確找到其最早的自由組合的。如成語“聞一知十”(童子逢盛碑)出自《論語·公冶長》:“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第二種情況是來歷不明者,即目前還沒有弄清其最初的自由組合出現的年代和文章典籍,或者已無法考知,也許其出現的東漢碑刻語境就是這個成語的初始源頭。如成語“遏漸防萌”,出自東漢碑刻《冀州從事張表碑》:“貢真絀偽,遏漸防萌。”為行文方便,我們不妨把第一種情況稱之為有源成語,把第二種情況稱之為語源不明成語。東漢碑刻共有成語184個,其中有源成語89個,語源不明成語95個。

一、東漢碑刻中的有源成語

東漢碑刻成語中,有明確的來源出處的有89個,佔東漢碑刻成語總數的48.4%,其文獻分佈情況如下所示:

1.如上表所示,東漢碑刻成語出自經部書籍的最多,共計73個,佔有源成語的82%。其作品的具體分佈情況為:

例如:

【杼柚其空】

○杼柚其空,溯流轉漕。(巴郡太守張納碑)

語出《詩經·小雅·大東》:“小東大東,杼柚其空。”杼:梭子。柚:同“軸”。梭子與軸空着。形容生產廢弛,貧無所有。

【素絲羔羊】

○兢兢業業,素絲羔羊。(衛尉衡方碑)

語出《詩經·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絲五紽。”後以“素絲羔羊”稱譽正直廉潔的官吏。

【無偏無黨】

○服竟還署,試拜尚書侍郎,無偏無黨,遵王之素,薦可黜否,出□□度。(博陵太守孔彪碑)

出自《尚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黨:偏袒。謂公正,不偏袒。

【多才多藝】

○叔子諱璜,字文博,纘脩乃祖,多才多藝,能恢家祏業,興微繼絕。(趙寬碑)

語出《尚書·金縢》:“予仁若考,能多才多藝。”又:“(姬旦)能多材多藝,能事鬼神;乃元孫不若旦多材多藝,不能事鬼神。”多才多藝指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藝。

【視民如子】

○視民如子,先教後罰,流玄默之化,奉以忠信,守以敦篤。(梁相諱汎碑)

語出《左傳·昭公三年》:“吳光新得國,而親其民,視民如子,辛苦同之,將用之也。”“視民如子”指把人民看得像兒子一樣。形容愛百姓。

【道殣相望】

○冀土荒饉,道殣相望。(鮮于璜碑)

語出《左傳·昭公二年》:“宮室茲侈,道殣相望。”殣:餓死。道殣相望謂路上餓死的人很多。

【存亡繼絕】

○振滯起舊,存亡繼絕。(衛尉衡方碑)

語出《穀梁傳·僖公十七年》:“桓公嘗有存亡繼絕之功,故君子為之諱也。”存:保存。繼:接續。“存亡繼絕”指使將亡之國得以保存,使將絕之嗣得以延續。

【雲行雨施】

○未怒而懼,不令而從,雲行雨施,□□大和,海内歸公,卿之任矣。(博陵太守孔彪碑)

○乾坤定位,山澤通氣,雲行雨施,既成萬物,《易》之義也。(西嶽華山廟碑)

語出《周易·乾》:“時乘六龍以御天爺,雲行雨施,品物流行。”施:散佈。“雲行雨施”指雲浮動於天空,普降大雨滋潤萬物。喻廣施恩澤。

【各得其所】

○德化流行,盜賊[闕]少,五穀豐茂,百姓晏然,各得其所。(漢安長陳君閣道碑)

語出《周易·繫辭下》:“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所:處所,位置。“各得其所”指每個人或每樣事物都能得到適當的安排。

【風移俗易】

○風移俗易,莫不革心。(漢成陽令唐扶頌)

語出《禮記·樂記》:“故樂行而倫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上皆寧。”移:改變,改動。易:變換。“風移俗易”指改變舊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

【有恥且格】

○有恥且格,牧守旌功,轉左堂邑。(堂邑令費鳳碑)

語出《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何晏集解:“格,正也。”“有恥且格”謂人有知恥之心,則能自我檢點而歸於正道。

【内省不疚】

○内省不疚,兼安[闕]問物格能[闕]臨疑弗惑。(司隸從事郭究碑)

語出《論語·顏淵》:“内省不疚,夫何憂何懼?”疚:做了錯事對不起人而感到内心痛苦。“内省不疚”指自我反省後,心裏很坦然,並不感到負疚。

【誨人不倦】

○子孫承緒,履仁好義,耽樂道術,教授經業,雍徒帶眾,滋滋汲汲,誨人不倦,海内稱之曰儒術之宗。(濟陰太守孟郁脩堯廟碑)

語出《論語·述而》:“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誨人不倦”指教誨別人有耐心,不厭煩。

【無為而治】

○拜騎都尉,受命立灌陽縣,督長六載,無為而治,稽則先民,□□附容無怨曠聲。(綏民校尉熊君碑)

語出《論語·衛靈公》:“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矣。”無為:無所作為。治:治理。“無為而治”原指無所作為就能把天下治好。後指治理國家不偏重刑罰,主要以仁德感化人民。

【生榮死哀】

○生榮死哀,弈貴遺稱。(司隸從事郭究碑)

○□□興替,□□人存,生榮死哀,是為萬年。(敦煌長史武斑碑)

語出《論語·子張》:“其生也榮,其死也哀。”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常指享有盛譽的人在世時受到人們的尊敬,去世時受到人們的哀悼。

【學優則仕】

○學優則仕,歷郡五官掾功曹。(平都侯相蔣君碑)

○學優則仕,為州書佐、郡曹史、主簿、督郵、五官掾功曹、守從事。(漢故執金吾丞武榮碑)

語出《論語·子張》:“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優:有餘力。“學優則仕”指學習了還有餘力,就去做官。

【舉直錯枉】

○再奉朝娉,十辟外台,常為治中諸部從事,舉直錯枉,譚思舊制,彈饕糾貧,務鋤民穢。(巴郡太守樊敏碑)

○舉直錯枉,強御[闕]貸。(堂邑令費鳳碑)

語出《論語·為政》:“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舉:選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錯:通“措”,廢棄,放棄。枉:彎曲,比喻邪惡之人。“舉直錯枉”指起用正直賢良,罷黜奸邪佞人。

【不遠萬里】

○於是故吏茂才雲中太守漢陽[闕]胄從事[下闕]威校琰等,不遠萬里,斷制縗裳,感恩奔哀,乃與門生平原曹皇等[闕]山[闕]石[下闕]。(涼州刺史魏元丕碑)

語出《孟子·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不遠:不以為遠。“不遠萬里”即不以萬里為遠。指不怕長途跋涉的辛勞。

【膚寸而合】

○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終朝日,而澍雨霑洽。(白石神君碑)

語出《公羊傳·僖公三十一年》:“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泰山爾。”膚寸:古代長度單位。一指的寬度為寸,一膚等於四寸。“膚寸而合”形容雲氣密集。

其他還有:源於《詩經》的,萬壽無疆(蜀郡屬國辛通達李仲曾造橋碑白石神君碑)、令儀令色(童子逢盛碑)、抱布貿絲(桂陽太守周憬功勳銘)、嗚呼哀哉(從事武梁碑)、日就月將(童子逢盛碑)、遭家不造(趙寬碑)、夙夜匪解(太尉陳球碑)、夙宵在公(巴郡太守張納碑)、凡百君子(魯峻碑);源於《尚書》的,承堂弗構(魯峻碑)、兢兢業業(衛尉衡方碑)、夙夜惟寅(平都侯相蔣君碑丹陽太守郭旻碑衛尉衡方碑)、發號施憲(博陵太守孔彪碑)、舍己從人(司隸從事郭究碑)、明德惟馨(西嶽華山廟碑)、高山景行(淳于長夏承碑)等;源於《左傳》的,昭德塞違(司隸從事郭究碑)、析薪弗何(魯峻碑)、獻善去否(國三老袁良碑)、昊天不弔(浚儀令衡立碑)等;源於《周易》的,樂天知命(婁壽碑)、見機而作(老子銘)、元亨利貞(張公神碑)、眈眈虎視(竹邑侯相張壽碑)、虎視眈眈(北軍中侯郭仲奇碑)等;源於《禮記》的,先人後己(淳于長夏承碑);源於《論語》的,興滅繼絕(成陽靈臺碑)、五六六七(漢成陽令唐扶頌)、有生有死(北海相景君銘)、聞斯行諸(衛尉衡方碑)、聞一知十(童子逢盛碑)、威而不猛(安平相孫根碑)、生榮亡哀(太尉劉寬碑)、涅而不緇(吉成侯州輔碑)、無為之治(漢成陽令唐扶頌)、誨人不倦(濟陰太守孟郁脩堯廟碑)、用行舍臧(衛尉衡方碑)、溫故知新(金鄉長侯成碑)、述而不作(博陵太守孔彪碑)、有始有卒(堂邑令費鳳碑)、溫良恭儉(豫州從事尹宙碑圉令趙君碑)、慎終追遠(外黃令高彪碑)、好學不厭(婁壽碑)、發憤臨川(安平相孫根碑)、臨川不倦(從事武梁碑)、孳孳臨川(敦煌長史武斑碑)、仰高鑽堅(漢故執金吾丞武榮碑)、興微繼絕(趙寬碑)、樂以忘憂(婁壽碑)、有朋自遠(婁壽碑)等;源於《孟子》的,三過亡入(嵩高山開母廟石闕銘)、孳孳臨川(敦煌長史武斑碑)等。

2.源於史部書籍的共6個,佔有源成語的6.7%。見於《戰國策》和《史記》兩部作品中,其中《戰國策》5例,《史記》1例。即:

【扶老攜息】

○望君輿駕,扶老攜息。(桐柏淮源廟碑)

語出《戰國策·齊策四》:“孟嘗君就國於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攜:領着。“扶老攜息”謂攙扶着老人,領着小孩。形容某些歡迎、投奔等場合人們成群結隊而行的情況。

【無可奈何】

○命有悠短,無可奈何。(童子逢盛碑)

語出《戰國策·燕策三》:“太子聞之,馳往,伏屍大哭,極哀。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無可奈何”謂毫無辦法可想。

【與世無爭】

○知賤為貴,與世無爭。(婁壽碑)

語出《戰國策·楚策四》:“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與世無爭”指和世間的人沒有什麽爭執。謂人超然物外,凡事不慕名利。

【路不拾遺】【路無拾遺】

○君下車之初,□五教以博□削四凶以勝殘,乃□□□愛尚桓桓,拯馬蠲害,醜類已殫,路不拾遺,斯民以安。(博陵太守孔彪碑)

○存卹高年,路無拾遺。(漢故穀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

語出《戰國策·秦策一》:“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謂東西掉在路上,人們不會據為己有。形容社會風尚好。

【泥而不滓】

○清潔皦爾,泥而不滓。(費鳳別碑)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泥,通涅,染黑。滓,通緇,黑色。“泥而不滓”即染而不黑。比喻潔身自好,不受壞的影響。

3.源於子書的成語共計8個,佔有源成語的8.9%。其中《管子》2個,《晏子春秋》《文子》《韓非子》《墨子》《荀子》和《鬼谷子》各1個。例即:

【神怒民怨】

○神怒民怨,縣遂以衰賤,仕宦失官,踣弊不震。(殽阬君神祠碑)

語出《晏子春秋·外篇七》:“不思謗讟,不憚鬼神,神怒民痛,無悛於心。”“神怒民怨”謂天神憤怒,百姓怨恨。

【安貧樂道】

○安貧樂道,忽於時榮。(金鄉長侯成碑)

語出《文子·上仁》:“聖人安貧樂道,不以欲傷生,不以利累己,故不違義而妄取。”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後引申為人生的理想、信念、準則。“安貧樂道”指安於貧賤,樂於信奉自己所遵循的思想道德準則。

【危危累卵】

○危危累卵兮,聖朝閔憐。(析里橋郙閣頌)

語出《韓非子·十過》:“其君之危,猶累卵也。”危:危險。累:堆疊。卵:蛋。“危危累卵”比喻形勢極危險,隨時都有滅頂之災。

【令行禁止】

○初奉歲計,拜郎中,除上虞長,五化潛洞,百姓[下闕]數縣,恩信並宣,令行禁止。(荆州刺史度尚碑)

語出《管子·立政》:“令禁行,禁則止,憲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體之從心,政之所期也。”“令行禁止”謂命令一下立即執行,禁令一下立即停止。形容法令通暢而嚴明。

【興利除害】

○夫封土為社,立稷而祀,皆為百姓興利除害,以祈豊穰,《月令》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

語出《管子·君臣下》:“為民興利除害,正民之德。”《管子·治國》:“先王者,善為民除害興利,故天下之民歸之。”“興利除害”指興辦有利的事情,除去有害的事情。

【不可勝數】

○於是盟軌寮醜,縞素來赴,慘痛號咷者,不可勝數矣。(郎中馬江碑)

語出《墨子·非攻》:“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勝數。”勝:盡。“不可勝數”意即數不盡。形容極多。

【聲無細聞】

○數為從事,聲無細聞。(張遷碑)

語出《荀子·勸學篇》:“聲無小而不聞。”

【不測之謀】

○抱不測之謀,秉高世之介,屈私趨公,即仕佐上。(校官碑)

《鬼谷子·本經陰符》:“以不測之智而通心術。”測:估計。謀:謀略。“不測之謀”謂不可估計的謀略。形容高深的智謀。

4.源於集部的成語極少,僅2例,佔有源成語的2.2%。即:

【重義輕利】

○重義輕利,制戶六百。(校官碑)

語出漢桓寬《鹽鐵論·錯幣》:“文學曰:‘古者貴德而賤利,重義而輕財。’”“重義輕利”謂看重仁義而輕視財利。

【阿鄭之化】

○幼而宿衛,弱冠典城,有阿鄭之化。(西陝頌)

語出漢劉向《說苑·政理》,指子奇治東阿而使東阿大化,子產相鄭而使鄭國“内無國中之亂,外無諸侯之患”事。此偏指子奇治東阿事。

二、東漢碑刻中的語源不明成語

東漢碑刻成語中的語源不明成語,來歷不明,無直接源头可供查考。其原因可能是這些成語直接來源於口語。這些語源不明成語,有的曇花一現而不再流傳使用,成為一種言語現象;有的則繼續在書面語中使用並穩固下來,對後世語言的發展產生影響。令人遺憾的是,這些成語有相當一部分為各大辭書所失載。東漢碑刻中的語源不明成語約有95個,佔全部成語的51.6%。例如:

【誠惶誠恐】

○臣毅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上尚書。(樊毅復華下民租田口算碑)

誠:確實。惶、恐:惶恐,驚慌害怕。“誠惶誠恐”指非常驚惶、恐懼。封建時代臣子給君主奏章中所用的客套話,表示小心謹慎,惶恐不安。

【旬月之間】

○封右鄉侯,遷遼東大守,旬月之間,穢貉寧輯。(荆州刺史度尚碑)

○旬月之間,莫不解甲服罪,□□□槈。(泰山都尉孔宙碑)

“旬月之間”即十天至一個月。指較短的時日。

【行潔冰霜】

○智舍淵藪,仁隆春暖,義高秋雲,行潔冰霜,慷慨壯厲,臨[下闕]休,譽固已著矣。(荆州刺史度尚碑)

“行潔冰霜”比喻操守堅貞清白。

【文武備兼】

○直南蠻蠢迪,王師出徵,以君文武備兼,廟勝先戰,拜車騎將軍從事。(沛相楊統碑)

“文武備兼”指同時具備文才和武才,文武雙全。

【正身帥下】

○延熹五年七月遷來臨縣,正身帥下,賞恭罰否,存恤寒苦,□□□右,官朝寂靜,奸軌檢手。(成皋令任伯嗣碑)

○正身帥下,神化[闕]通。(冀州從事張表碑)

帥:表率。“正身帥下”謂端正自己的言行,為下屬作出表率。

【儋石之蓄】

○[闕]發為縣功曹,無儋石之蓄,乃[闕]潔己約[下闕]仕為[闕]史遷蕭尉紀吾浚善良隱□□情□□見懷[下闕]然乃志高蹈濯鱗,常為[闕]從[闕]昭違朝政[下闕]望有□□人諸友含哀傷悼,相與論述,[闕]以為先[闕]歿問□□者也。(浚儀令衡立碑)

儋、石:都是古代容量單位,一石十斗,二石為一儋。蓄:儲蓄。“儋石之蓄”指僅儲存一擔糧食,猶言少量的財富。

【風飛川流】

○辟司隸從事,部郡都官,耽耽鷹揚,所蒞以齊,翕然之論,風飛川流。(司隸從事郭究碑)

“風飛川流”喻層見迭出,盛行不衰。

【日不移晷】

○日不移晷,收功獻捷。(巴郡太守張納碑)

晷:日影。日不移晷,太陽的影子都沒有移動。形容時間極短。

【博學多識】

○博學多識,□□匪勞。(孔褒碑)

博學多識:學識淵博,見識豐富。

【萬里同風】

○萬里同風,艾用照明。(鮮于璜碑)

風:教化。萬里同風:比喻天下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