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1453600000012

第12章 卷四印鴻草上(1)

贈汝陽令鞠子聯同年[1]

獵獵西風落葉紛[2],桂花香裏正逢君。寒喧好向尊前敘,家世先從陌上聞。君爲汝陽望族。桃李手栽憑此日,芝蘭心契借斯文[3]。當時共奮淩雲志,鸞鶴高飛己不群。君以戊辰捷南宮。

至性無欺取友端[4],儒生風味洗寒酸。文章名世事猶易,古道照人今已難[5]。自是同岑無芥蒂[6],屢經適館授盤飧[7]。行看滿縣栽花遍[8],時題補汝陽。汝水他年頌好官[9]。

【校注】

[1]鞠子聯,汝陽人,與潘乃光于1868年(戊辰)參加會試,中進士,出爲汝陽令,而潘乃光再一次下第,故詩中既有對好友的高升的祝願,同時亦流露出淡淡的失落。汝陽:縣名,在河南,明、清爲汝寧府治所。

[2]獵獵:象聲詞。形容物體隨風飄拂的樣子。

[3]“芝蘭”句:謂自己與鞠子聯志同道合。芝蘭,皆香草。此喻優秀子弟。

[4]端:公正,正直。

[5]古道熱腸:形容熱心好義。

[6]同岑:晉郭璞《贈溫嶠詩》:“及爾嗅味,異苔同岑。”指朋友氣味相投。芥蒂:細小的梗塞物,引申爲梗塞。比喻積在心中的怨恨、不滿或不快。

[7]“屢經”句:謂爲了衣食飯碗而到處依人作幕。適館,指作幕賓或塾師。飧(sūn),晚飯。

[8]“行看”句:潘岳任河陽令時,曾下令栽桃樹,一年後滿縣遍植桃花。此後遂以栽花爲作縣令的美稱。

[9]汝水:源出河南省魯山縣大盂山,流經寶豐、襄城、郾城、上蔡、汝南,注入淮河。《大清一統志》:“汝水,自河南光州息縣東流,入經阜陽縣南注于淮。《漢書·地理志》:‘汝水東南至新蔡入淮。’”

睢州懷古

【題解】睢州,今河南省睢縣,又稱睢陽。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五·归德府》:“睢州,春秋時宋陳二國地…… 宋屬開封府,崇寧四年升拱州,建爲東輔,大觀中廢,政和四年復置,金改睢州。”唐安史之亂中,睢陽城被圍經年,名將張巡、許遠攖城拒戰,後因糧盡援絕而陷落,張巡和部將等三十六人同時遇難。篇中即詠懷其事。

治亂循環付化工[1],孤城落日咽秋風。斯文未喪生無愧[2],子畏于匡即此。厲鬼能爲死尚忠[3]。謂張睢陽。漫道聖賢心善變,可憐豪傑數多窮。行人莫問前朝事,古今往事一瞬中。

【校注】

[1]化工:指自然的造化者。漢賈誼《鵩鳥賦》:“且夫天地爲爐兮,造化爲工。”

[2]“斯文”句:孔子周游列國,在此地曾遭到圍困。《論語·子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此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3]“厲鬼”句:《新唐書·忠義傳》載:“(賊)知外援絕,圍益急。眾議東奔,巡、遠議以睢陽江、淮保障也,若棄之,賊乘勝鼓而南,江、淮必亡。且帥饑眾行,必不達。十月癸丑,賊攻城,士病不能戰。巡西向拜曰:‘孤城備竭,弗能全。臣生不報陛下,死爲鬼以癘賊。’城遂陷,與遠俱執。”至歸德郡署,適蔣峋伯、王岐山、曾祥階諸同年

自陳州來書以志喜[1]大道不孤立,吾徒必有鄰。應求在聲氣,感通原以神。一自出門來,琴劍逐風塵[2]。根若浮萍泛[3],華吟棠棣春[4]。豈無新知己,不如舊交真。今年走歸德,僑居已逾旬。殊覺郡齋冷,岑寂不見人[5]。見報高軒過,倒屣忙致詢[6]。一朝見三益[7],快如酒飲醇。非惟笑言愜[8],良由氣味親。計日上金臺[9],同游擬鳳麟[10]。此行將射策[11],結伴四逡巡[12]。

【校注】

[1]歸德:《大清一統志》:“歸德府,在河南省治東二百八十里,南北距三百二十里,東西距四百七十里。”陳州:《大清一統志》:“陳州府,在河南省治東南三百里,東西距一百九十里,南北距二百九十里,東至歸徳府鹿邑縣界四十里。”

[2]琴劍:琴與劍。兩者爲古時文人隨身之物,以寓剛柔相濟之意。

[3]浮萍:浮生在水面上的一種草本植物。葉扁平,呈橢圓形或倒卵形,表面綠色,背面紫紅色,葉下生鬚根,花白色。此比喻飄泊無定的身世或變化無常的人世間。

[4]棠棣:《詩·小雅·常棣》篇,是一首申述兄弟應該互相友愛的詩。“常棣”也作“棠棣”。後常用以指兄弟之情。

[5]岑寂:寂寞,孤獨冷清。

[6]倒屣:形容熱情迎客。《三國志·魏書·王粲傳》:“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邕曰:‘此王公孫也,有異才,吾不如也。’”

[7]三益:謂直、諒、多聞。語本《論語·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8]愜(qiè) :快心,滿足。

[9]金臺:黃金臺,又稱燕臺。故址在今河北省易縣東南北易水南。相傳戰國燕昭王築,置千金于臺上,延請天下賢士,故名。

[10]鳳麟:鳳凰與麒麟。比喻傑出罕見的人才。

[11]射策:《太平御覽》卷六二八:“《漢書音義》曰:‘甲乙科謂作簡策難問,列置案上,任試者意投射,取而答之,謂之射策。一者爲甲,次爲乙。若錄政化得失。顯而問之。謂之對策。’”此泛指科舉應試。

[12]逡巡:徘徊不進,滯留。

金鄉阻雨[1]

道旁發樹正杖椏,盼到金鄉路未賒[2]。風力有時乘風雨,河形依舊繞寒沙。向爲黃河故道。飽嘗世味休吞棗[3],馳逐名場類嗜痂[4]。此宿微嫌孤館冷,重裘留馬晚來加。

【校注】

[1]金鄉:《山東通志·兗州府》:“金鄉縣,在府西南一百八十里,東一十二里至魚臺縣界,西四十里至曹州府之城武縣界,南三十五里至曹州府之單縣界,北四十里至濟寧州界。”

[2]賒(shē):空闊。

[3]“飽嘗”句:飽經塵世的坎坷,但並沒有出世歸隱的打算。吞棗,指傳說中的仙棗,又稱安期棗。《史記·封禪書》:“少君言上曰:‘……臣嘗游海上,見安生,安期生食巨棗,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

[4]嗜痂:《宋書·劉邕傳》:“邕所至嗜食瘡痂,以爲味似鰒魚。嘗詣孟靈休,靈休先患灸瘡,瘡痂落床上,因取食之。靈休大驚。答曰:‘性之所嗜。’”後因稱怪僻的嗜好爲“嗜痂”。

濟寧即事[1]

此邦何富庶,幾曲繞街長[2]。形勝跨南北,往來多客商。蓬根原靡定,梓誼未應忘。將訪同鄉馬戍未果。自笑離家久,他鄉即故鄉。

信步過橋頭,同人且暢游。與王岐山出屋閑步。仲宣猶有墓,太白已無樓[3]。望高情何極,尋詩境共搜。酒家何處是,山飲且歸休。

【校注】

[1]濟寧:今山東濟寧縣。《山東通志》:“濟寧州,濟水南會,泗北會,汶州居其中,故以濟寧爲名。”

[2]幾曲:小巷。

[3]“仲宣”二句:漢末文學家王粲字,仲宣,爲“建安七子”之一,卒後葬于濟寧。太白已無樓:案,太白樓,《大清一統志》:“太白樓,在濟寧州南城上。唐李白游任城,縣令賀知章觴白于此,後人因建樓焉。咸通間沈光有記,本朝乾隆三十年、三十六年、四十一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聖駕南巡回蹕經此,俱有御製太白樓詩。”太白樓至今仍在山東濟寧市南部舊城墻上,作者言太白已無樓,未解何意。

柬彭君幹齋

適館重留把臂緣[1],晤于粵西館。相逢意外亦欣然。尚餘結席談文字[2],別有風情付管弦。佳報同報三月後,舊交已在十年前。榕城往事猶如昨[3],努力春明且著鞭[4]。

【校注】

[1]適館:指作幕賓或塾師。把臂緣:握持手臂,表示親密之情。

[2]結席:共坐一處。席,坐臥鋪墊用具。由竹篾、葦篾或草編織成的平片狀物。

[3]榕城,桂林古稱。此外福建省福州市也稱榕城。

[4]“努力”句:謂共同努力準備參加來年的會試。著鞭,《晉書·劉琨傳》:“與范陽祖逖爲友,聞逖被用,與親故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猶言著手進行,開始做。後常用以勉人努力進取。

出蘆溝橋[1]

雙輪飛逐出都門,衣上征塵有宛痕[2]。試過蘆溝回首望,五雲深處近黃昏[3]。

【校注】

[1]蘆溝橋:《大清一統志》:“盧溝橋,在宛平縣西南三十里盧溝河上。《金史·河渠志》:‘大定二十九年以盧溝河流湍急,命建石橋。明昌三年成名曰廣利。’……《明統志》:‘盧溝橋,正徳九年七月重修,長二百餘丈,欄刻爲獅形,每早波光曉月,上下蕩漾,爲燕京八景之一,名曰盧溝曉月。’”

[2]宛(yù):通“鬱”,憂愁。

[3]五雲:指皇帝所在地,即北京城。

晚宿河北

漸覺停車晚,人家已上燈。聞歌何所戀,顧曲近猶能[1]。吟興漫馳騁[2],語音多沸騰。炕沿聊把盞,孤枕醉來憑。

【校注】

[1]顧曲:《三國志·吳書·周瑜傳》:“瑜少精意于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謡曰:‘曲有誤,周郎顧。’”後遂以“顧曲”爲欣賞音樂、戲曲之典。

[2]馳騁:指在某個領域縱橫自如,能充分發揮才能。

蔣養吾方伯邀赴天津臨行得句[1]

久識髯蘇望若仙[2],知交何常是忘年。潘江自愧分流小[3],蔣徑常開得月先[4]。有約未償遵海願,此行新結問津緣。灼棠太守曾以函約赴北塘,離京門百里。追陪已覺輖饑慰[5],且寫微憂入短篇。

【校注】

[1]蔣養吾:蔣凝學,字之純,一字養吾。湖南湘鄉人。咸豐初,在籍治鄉團。後因從羅澤南鎮壓太平軍而加布政使銜。曾歷任山西、陝西按察使、布政使。方伯: 殷周時代一方諸侯之長。後泛稱地方長官。漢以來之刺史,唐之采訪使、觀察使,明清之布政使均稱“方伯”。

[2]髯蘇:宋蘇軾的別稱,以其多髯故。《佩文韻府》:“髯蘇,鄭允端《東坡赤壁圖》詩:‘留得清風明月在,網魚謀酒付髯蘇。’”此代指蔣養吾。

[3]潘江: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上:“陸 (陸機)才如海,潘 (潘岳)才如江。”後遂以“潘江陸海”形容人詩文方面的才華橫溢。此爲作者自指。

[4]蔣徑:晉陶潛《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李善注引趙岐《三輔决錄》:“蔣翊,字元卿,舍中三徑,唯羊仲、求仲從之游,皆推廉逃名不出。”此處指蔣方伯。得月,受到月光的照臨,比喻蔣氏將受到朝廷的賞識。

[5]輖 :通“朝”,早晨。明黃道周《邑侯汪彥輔制義後序》:“不揣荒陋,附諸孔邇,以慰輖饑”。

宿大城出店步月得此

彳亍何必繞店行[1],夜闌萬籟已無聲。可憐一半團圓月,孤影伶俜慘不明。

【校注】

[1]彳亍(chìchù),慢步走,走走停停。

抵北塘已二更矣,喜晤王灼棠太守,中夜話舊章[1]

【題解】王灼棠,即王之春。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初,王之春曾作爲李鴻章的部屬駐防于北塘海口,遂邀潘乃光入爲幕賓,協理軍務。

人生勿久別,別後多參商[2]。誰知同懷客[3],乃在水一方。今歲入都門,通侯時未遑[4]。何來雙鯉魚,中有尺素藏[5]。不敘相思苦,但云道路長。非怨道路長,徒勞引領望[6]。偏師張旗鼓[7],此身羈北塘。渚鴻難遠舉[8],雲鶴應翱翔[9]。感君鄭重意,命駕趣輕裝[10]。問津原有道[11],欲渡轉無梁[12]。溯洄亦已暮[13],叢葦出燈光。近村不自覺,忽復登君堂。拜見喜相問,曾否熟黃粱[14]。舊夢今已圓,雄心慰望洋[15]。餘事付歡笑,爲我羅酒漿。有酒須盡酌,沉沉入醉鄉。不然珠玉前,自顧終仿徨。

【校注】

[1]北塘:今天津北塘,晚清時北塘海口爲重要的海防口岸,爲李鴻章北洋水師駐守重鎮。

[2]參商:參星和商星。參星在西,商星在東,此出彼沒,永不相見。

[3]同懷:指志趣相合或志趣相合者。

[4]“通侯”句:通侯,爵位名。《战国策·楚策一》:“楚嘗與秦構難,戰于漢中。楚人不勝,通侯、執珪死者七十餘人,遂亡漢中。”未遑:沒有時間顧及,來不及。

[5]“何來”兩句:漢蔡邕《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此化用其句。鯉魚,代稱書信。尺素,小幅的絹帛。古人多用以寫信或文章。

[6]引領望:伸頸遠望。多以形容期望殷切。唐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朝廷之士,引頸東望,若景星鳳皇之始見也。”

[7]偏師:指主力軍以外的部分軍隊。

[8]“渚鴻”句:渚(zhǔ),海島或水中的小塊陸地。鴻,大雁。意謂島中大雁爲地勢所限,難以遠翔,此爲作者自況。

[9]雲鶴:即雲中高飛之鶴。常用以喻氣質清奇之人,婉指王灼棠。

[10]趣(cù) :督促,催促。

[11]“問津”句:《论语·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此化用其語。

[12]“欲渡”句:暗示自己雖懷抱珠玉卻乏進身之路。孟浩然《臨洞庭湖贈張丞相》:“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其表現手法爲之先聲。梁,橋。李陵《與蘇武詩》之三:“攜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13]溯洄:溯,逆水而上。洄:順流而下。《詩·秦風·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14]黃粱:黃粱夢,喻虛幻的事和不能實現的欲望。參見卷三《何原卿明府以中秋近作見示時有西安之行即次其韻贈別》注[3]。

[15]望洋:比喻看見他人偉大而慨歎自己渺小或處理一件事而慨歎力量不足。《莊子·秋水》載:秋水漲時河兩岸間不辨牛馬,河伯以天下之美爲盡在此,乃順流下至北海,于是望洋向若而歎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爲莫己若者,我之謂也。”灼棠太守以翼長領右軍,能以鎮定爲

整暇一切,不辭勞怨賦贈[1]撥悶新開酒一樽,時來毀譽不須論。風霜自煉長松慣,壁壘遠依細柳屯[2]。時鎮帥爲周晉武軍門。寶劍有光珍出匣,芳蘭無恙忌當門[3]。廉勤內省何憂懼[4],留得箴銘座右存[5]。李伯相批諭屢以廉勤見勖。

運甓年來尚惜陰[6],如君智勇果深沉。雌黃不辨憑多口[7],水火能調見苦心。一視同仁惟部曲[8],十分豁達見胸襟。海波不起蛇龍靜[9],兵法何須講縱擒[10]。

【校注】

[1]灼棠太守:即王之春。參見卷二《王灼棠刺史同客保陽醉後以舊作見示喜步其韻不自計工拙也》注[3]。右軍,周制,天子有三軍,稱中軍、左軍、右軍。亦泛指右翼部隊。翼長,軍營中高級武職,內、外營翼長,爲正三品。

[2]細柳屯:漢周亞夫为將軍,屯軍細柳。後世称軍營紀律嚴明者为細柳營。此處以周亞夫代指當時作者與王之春所屬統師周晉武。

[3]寶劍二句:謂寶劍的鋒芒應珍藏于匣子之中,君子之才略不要輕易顯露。芳蘭,蘭花。古人常以喻君子。

[4]“內省”句:意謂祇要廉潔勤謹,反省之時就會無所憂懼。《論語·顏淵》:“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5]箴銘:文體名。箴是規戒性的韻文;銘在古代常刻在器物上或碑石上,兼用于規戒、褒贊。泛指規戒之言。

[6]運甓:比喻刻苦自勵。《晉書·陶侃傳》:“侃在州無事,輒朝運百甓于齋外,暮運于齋內。人問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過爾優逸,恐不堪事。’其勵志勤力,皆此類也。”

[7]雌黃:善惡,是非。《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吕向注:“雌黄,善惡也。”

[8]部曲:古代軍隊編制單位,後借指軍隊。參見卷三《蓮花池謁唐義渠中丞承賜以從征圖記賦此志謝》注[11]。

[9]蛇龍:蛇與龍,傳說爲造成洪水者。

[10]縱擒:相傳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長孟獲,又七次釋放,終于使孟獲心悅誠服。《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亮至南中,所在戰捷。聞孟獲者,爲夷、漢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觀于營陳之間,問曰:‘此軍何如?’獲對曰:‘向者不知虛實,故敗。今蒙賜觀看營陳,若祇如此,即定易勝耳。’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禽,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後比喻善于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苦雨

入夏多霪雨[1],應難破寂寥。泯深常沒道,屋漏已連宵。好夢隨心幻,露愁仗酒消。海風偏有力,何苦作驚潮[2]。

【校注】

[1]霪雨:綿綿細雨。

[2]“海風”二句:言海風勁烈,吹起巨大的浪潮。驚潮:洶湧澎湃的浪潮。

同錢秉卿司馬黃幼吾直守登炮臺觀潮[1]

腥風撲面來,已知潮有信。振衣上炮臺,目力窮微瞬。海舳浮連天[2],絡繹隨潮進。初如一綫分,濤頭渺難認。旋如萬馬奔,飛騰陷敵陣。風水相吐吞,魚龍共追趁。子午應兩時[3],亦復如月閏。天險誠可恃,畿東稱重鎮。北塘爲東海口。方今海波恬[4],谷王亦效順[5]。萬里極重洋,懷柔誰啟釁[6]。居安不忘危,所望在英俊。夷務未有艾[7],勿負黃金印[8]。時海防諸帥俱能實心整頓故及之。

【校注】

[1]錢秉卿、黃幼吾:人名,生平不詳。司馬,官名。參見卷一《次李聽松司馬韻即頌其德》注[1]。直守:軍中武職。

[2]舳(zhú) :船尾持舵的部位。此泛指船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