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1453600000017

第17章 卷五印鴻草下(3)

[3]北海:孔融,漢末孔融爲北海相,時稱孔北海。融性寬容少忌,好士,喜誘益後進。及退閑職,賓客日盈其門。常歎曰:“坐上客恒滿,尊中酒不空,吾無憂矣。”與麗泉夜渡舊縣後山絕頂,殘月朦朧幾

至失路,偶成此草錄以示之[1]風吹衣袂涼,月暈秋光冷[2]。策馬上山崗,自顧怯清影。幸有同懷客,並轡相馳騁。閑談暢夜游,華燭不須秉[3]。幾見熱中者,到此清涼境。鬼火出熒熒,疏星光囧囧[4]。萬籟不聞聲,俗慮已全屏[5]。尋路勿淒迷,我意發深省。寄語延陵子[6],妙悟歸寂靜。吟興復何如,藉消長夜永[7]。

【校注】

[1]麗泉:即吳麗泉,生平不詳。舊縣:《大清一統志》:“舊縣,即今旌徳縣治,《元和郡縣志》:‘宣州旌徳縣北至州二百三十里本太平之地,以旌界闊遠,永泰中招討使表傪奏分太平置縣。’”

[2]月暈:月亮周圍的光圈。月光經雲層中冰晶的折射而產生的光現象。常被認爲是天氣變化起風的徵兆。

[3]“閑談”二句:《古詩十九首》:“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此反用其語,言其夜游天氣之昏暗。

[4]囧囧(jiǒng):窗透明。引申爲明亮。

[5]屏(bǐng):擯棄。

[6]延陵子:即延陵季子,指春秋時吳公子季札。相傳吳王壽夢有四子:諸樊 (或稱謁)、餘祭、餘眛 (一作夷昧)、季札。季札賢,壽夢欲廢長立少。季札讓不可。壽夢卒,諸樊立,與餘祭、餘眜相約,傳弟而不傳子,弟兄迭爲君,欲終致國于季札。季札離國赴延陵(一說封于延陵),終身不入吳國,故世稱延陵季子。事見《公羊傳·襄公二十九年》、《史記·吳太伯世家》。

[7]長夜永:即長夜,深夜。

留別劉恒軒太守[1]

苔岑何幸得依劉[2],話別匆匆又早秋。傳世君爲千古計,論交我欲一年留。心無收束離弦箭,事到繁難上水舟。畢竟知音殊隔膜,行蹤莫誤戒飄流。

【校注】

[1]劉恒軒:生平不詳。太守,明清時專指知府。

[2]岑:底本作“芩”,據抄本改。苔岑:晉郭璞《贈溫嶠》:“人亦有言,松竹有林。及爾臭味,異苔同岑。”後世因以“苔岑”指志同道合的朋友。依劉:指與劉恒軒相交。

致余沛堂馬敬五兩君

世事紛如一局棋,此中成敗少人知。勸君袖手留心看,要著何妨下子遲[1]。

等是浮沉宦海中,自憐來去太匆匆。他年逖聽佳消息[2],彼此前頭有順風。

【校注】

[1]下子:即下棋時落子,此暗示人生的行動。

[2]逖聽:猶逖聞。常表示恭敬。初至包頭,承金景亭統帥留綜營務,巡閱各馬隊,

喜其精警強悍爲西征勁旅,詩以志之

【題解】《清史稿·金景亭傳》:“駐纏金,平甘回馬勝福亂,晉頭品服。徙駐包頭,數請于宗棠,願西征。光緒二年,宗棠請敕淮勇出關助剿,報可。明年夏,行抵烏魯木齊,命署提督。”左宗棠平定新疆阿古柏之叛爲晚清之一重大歷史事件,詩中真實地刻畫了當時的軍隊出征情況。

養兵如養兒,嚴慈在所施。操之勿過蹙[1],驕惰皆失宜。平素不訓練,烏能信臨時。指臂不相使,駕馭亦奚爲[2]。淮泗多強悍,風氣實使之。西征有皖軍[3],大帥開旌旗。士馬皆飽勝,俯首聽指麾。戰克攻必取,威聲震西陲。我今始借箸[4],難保無驚疑。譬如驅市人,猶之理亂絲。因時一簡閱,操縱多離奇。熟視忽有得,善用無平陂[5]。乘勢利導耳,坦白無或欺。日久漸相習,申令乃庶幾[6]。軍事非兒戲,知人先自知。請從今日始,太阿休倒持[7]。

【校注】

[1]蹙(cù):促急;緊迫。

[2]“指臂”二句:謂如果下層軍士不聽使喚,縱然再好的指揮亦沒有用。指臂:手指與臂膀,喻軍中兵士。

[3]皖軍:金景亭,江蘇盱眙(清時屬安徽)人,其統帥之軍隊爲皖軍卓勝軍。

[4]借箸:喻代人謀劃。詳見卷三《訪邵玉樵太守》注[5]。

[5]平陂:亦作“平波”。平地與傾斜不平之地。語本《易·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後亦常指事物的變遷不定或世道的盛衰興亡。

[6]“申令”句:申令,號令,發布命令。庶幾,差不多,近似。

[7]太阿:古寶劍名。相傳爲春秋時歐冶子、干將所鑄。吳丹臣同年大有志略,非書生談兵者比,

朝夕共事致足樂也空談羞與腐儒同,切中時艱指掌中[1]。每讀君詩再三覆,一生低首兩文忠[2]。

【校注】

[1]指掌:《論語·八佾》:“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朱熹集注:“指其掌,弟子記夫子言此而自指其掌,言其明且易也。”

[2]兩文忠:指歐陽修和蘇軾,兩者皆謚文忠,爲當時文壇泰斗。此借爲稱讚吳丹臣。

望晉祠最高處

【題解】山西晉祠,始建于北魏,爲紀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叔虞封唐,子燮因晉水更國號,後人因以命祠名。酈道元《水經注》對當時的晉祠作了這樣的描述:“沼西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側有涼堂,結飛梁于水上。”

平疇萬頃接山莊[1],相與探奇到上方。塔影淩空籠舍利[2],祠前有塔相傳唐尉遲敬德所造,中藏舍利子無算。泉聲入聽雜笙簧[3]。剪桐啟宇瓜綿遠[4],懸甕分流水澤長。上有懸甕山爲晉祠泉水發源處。懶剔苔痕訪碑碣,好從山谷悟黃粱[5]。上復有呂仙祠。

【校注】

[1]平疇:平坦的田野。

[2]舍利:梵語之音譯,意譯“身骨”,指釋迦牟尼佛遺體火化後結成的堅硬珠狀物。又名舍利子。《魏書·釋老志》:“佛既謝世,香木焚屍。靈骨分碎,大小如粒,擊之不壞,焚亦不燋,或有光明神驗,胡言謂之‘舍利’。弟子收奉,置之寶瓶,竭香花,致敬慕,建宮宇,謂爲‘塔’。”後泛指佛教徒火化後的遺骸。

[3]笙簧:笙爲樂器,簧乃笙中之簧片。泛指樂音。

[4]剪桐:《呂氏春秋·重言》:“成王與唐叔虞燕居,援梧葉以爲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女。’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請曰:‘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余一人與虞戲也。’周公對曰:‘臣聞之,天子無戲言。天子言則史書之,工誦之,士稱之。’于是遂封叔虞于晉。”瓜綿,謂其歷史久遠。《詩·大雅·綿》:“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朱熹集傳:“大曰瓜,小曰瓞。瓜之近本初生者常小,其蔓不絶,至末而後大。以比周人始生于漆沮之上,而古公之時其國甚小,至文王而後大也。”

[5]黃粱:唐沈既濟《枕中記》載:盧生在邯鄲客店遇道士呂翁,生自歎窮困,翁探囊中枕授之曰:“枕此當令子榮適如意。”時主人正蒸黄粱,生夢入枕中,享盡富貴榮華。及醒,黄粱尚未熟,怪曰:“豈其夢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猶是矣。”後因以“黄粱夢”喻虛幻的事和不能實現的欲望。

觀難老泉

【題解】難老泉,在晉祠聖母殿旁。被譽爲“晉祠三絕”之一。《大清一統志》:“難老泉,在太原縣西,相近有善利泉,俱大旱不涸,隆冬不凍,溉田百餘頃。”

泉響淙淙萬慮清,溯源偶繞小橋行。飛流激碎疑噴玉,徹底空明想濯纓[2]。列代褒封追聖母[3],千年樂利付蒼生。晉陽已是膏腴地[4],活水于今尚有名[5]。

【校注】

[1]濯纓:洗濯冠纓。語本《孟子·離婁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後以此比喻超脫世俗,操守高潔。

[2]聖母:聖母殿內有宋代彩塑四十三尊,主像爲聖母端坐木製神龕內,鳳頭椅子,鳳冠蟒袍,神態端莊。侍從手中各有所奉,爲宮廷生活寫照。

[3]膏腴:謂(土地)肥沃。

[4]活水:指難老泉。

步鮑克齊大令晉祠懷古韻並呈景帥[1]

萬古此流泉,飛流勢若懸[2]。甕形餘隱隱,廟貌自年年。列祀懷先澤[3],留題愧短篇。那須勤數典,追溯漢唐前。

杞祀□殘缺[4],桐封說故侯[5]。林泉分勝迹,今古閱名流。無事此清眺[6],何人曾臥游。春來山色好,蒼翠接并州[7]。

回首西征日[8],雲山幻戰場。閑情餘翰墨,感事問穹蒼。松柏參天古,亭臺近水涼。將軍有揖客[9],賓佐快騰驤[10]。

安得高僧話,開懷豁素襟。好游吾輩事,招隱故園心。日午茶煙細,雲深石洞陰。他年如有約,鴻爪待重尋[11]。

【校注】

[1]鮑克齊:生平不詳。大令,古時對縣官的敬稱。景帥,指金景亭。參見卷五《柬金景亭提軍》注[1]

[2]“萬古”二句:晉祠正殿之右有泉,名懸甕山泉,水流峻急,其勢若懸甕空中,故云。後句“甕形餘隱隱”即指此。

[3]“列祀”句:謂在祭祀之中追懷先人的德澤。

[4]杞:古國名。公元前十一世紀周封諸侯國。相傳武王伐紂後,封夏禹後代東樓公于杞,稱杞國。公元前四四五年滅于楚。初在今河南杞縣,後遷至今山東安丘東北。《論語·八佾》:“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故後言“殘缺”。

[5]“桐封”句:按《史記·晉世家》:“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爲珪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請擇日立叔虞。成王曰:‘吾與之戲耳。’史佚曰:‘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唐柳宗元有《桐葉封弟辯》。

[6]清眺:悠閑地遠望。

[7]并州:古州名。相傳禹治洪水,劃分域內爲九州。據《周禮》、《漢書·地理志上》記載,并州爲九州之一。其地約當今河北保定和山西太原、大同一帶地區。

[8]西征:光緒三年(1877),新疆阿古柏叛,左宗棠率軍西征,金景亭等隨行。

[9]揖客:長揖不拜之客。即貴客。《史記·汲鄭列傳》:“大將軍青既益尊,姊爲皇后,然黯與亢禮。人或說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將軍,大將軍尊重益貴,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將軍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將軍聞,愈賢黯。”

[10]騰驤:飛騰,奔騰。引申爲地位上升,宦途得意。

[11]鴻爪:往事的痕迹。詳見卷一《晚泊昭平》注[3]。

晉祠即事

【題解】金景亭隨左宗棠平定新疆之叛後,班師回朝,途徑山西晉祠。詩中云“百戰功成擁入騶”即指平叛之事。

女郎池畔薦芳馨[1],祀並唐侯炳日星[2]。自是淵泉關地脈,更無亢旱仗山靈。時聞幽鳥春常好,久伏神龍水不腥。幾度捫碑心未已[3],夕陽一角暮煙青。

年來人海歎浮漚[4],此日登臨快壯游。僧入定中應合掌[5],公從高處竟回頭[6]。“高處回頭”景帥所題。九皋聲遠翔孤鶴,百戰功成擁入騶[7]。不是名山多勝迹,旌旄肯爲暫時留[8]。

【校注】

[1]女郎池:晉祠景點之一。

[2]唐侯:即周成王弟叔虞。西周時,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今山西翼城縣西有古唐城。李淵、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建立唐朝後,到此酬謝叔虞神恩,並樹碑刻銘,銘文至今尚存于晉祠內。

[3]捫(mén ):撫摸。

[4]浮漚:水面上的泡沫。因其易生易滅,常比喻變化無常的世事和短暫的生命。

[5]入定:佛教語。謂安心一處而不昏沉,了了分明而無雜念。多取趺坐式,雙掌相合。

[6]“公從”句:公,指金景亭。按,金景亭西征時,曾在晉祠停留並題“高處回頭”字。

[7]“九皋”二句:謂金景亭勝利班師,功名遠播,威勢顯赫。九皋,《詩·小雅·鹤鸣》:“鶴鳴九皋,聲聞于天。”意其功業流播之遠。騶(zōu ),騎馬車的隨從。以隨從之擁謂威勢之重。

[8]“不是”二句:謂要不是晉祠如此多的名勝古迹,回師的軍隊便不會在此停留。旌旄,軍中用以指揮的旗子。泛指軍隊。

放生池觀魚[1]

好風迎人俗慮捐,無事輒復聽鳴泉。回廊曲折如螺旋,石橋橫跨古殿前。其下有水清且漣[2],錦鱗逐隊何悠然[3]。大者游泳蘋藻牽[4],小者唼喁波光圓[5]。見人不驚洋洋焉,機心化盡全其天[6]。戲將餅餌擲橋邊,聚族爭啖若班聯[7]。受生不必皆巨川[8],佛門善地殊有緣。此樂何極仙乎仙,自愧塵世多糾纏。身外浮名任慕膻[9],譬之得魚先忘筌[10]。晉陽山水自古傳,放生池畔疊花箋[11]。捫碑手題長短篇,何如到此羨臨淵[12]。源頭活潑千萬年,豈獨今日供留連[13]。

【校注】

[1]放生池:晉祠景點之一。

[2]清且漣:謂水清澈而有細波紋。語本《詩·魏風·伐檀》:“河水清且漣猗。”

[3]錦鱗:魚的美稱。

[4]蘋藻:蘋與藻。皆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

[5]唼(shà):水鳥或魚吃食。喁(yóng ):魚口露出水面咂動貌。

[6]機心:機巧功利之心。

[7]班聯:朝班的行列。此爲行次聯接,形容密集。

[8]巨川:大河。《書·說命上》:“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唐韓愈《陪杜侍御游湘西兩寺獨宿有題》詩:“大廈棟方隆,巨川檝行剡。”宋曾鞏《侍中制》:“舜用皋陶,若股肱之承元首;商咨傅說,如舟楫之濟巨川。”後亦用爲比喻大事業的語典。

[9]慕膻:《莊子·徐無鬼》:“羊肉不慕蟻,蟻慕羊肉。羊肉,膻也。舜有膻行,百姓悅之。故三徙成都,至鄧之虛,而十有萬家。”後以“慕膻”喻因愛嗜而爭相附集。

[10]得魚忘筌:指捕得魚後,忘記了捕魚的魚笱。筌,捕魚用的竹器,魚笱一類的工具;或從草,作荃,魚草,可以餌魚,謂置香草于柴木蘆葦之中,以取魚。《莊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後以“得魚忘筌”喻目的已達到而忘記了原來的憑藉。

[11]疊花箋:謂作詩。唐王建《宮詞》:“内人對御疊花箋,繡坐移來玉案邊。”花箋,精緻華美的箋紙。

[12]羨臨淵:漢武帝及位,舉賢良文學之士前後數百,而董仲舒以賢良對策,云漢繼秦後,如朽木糞墻,欲治理國家,如不調之琴瑟,必解而更張,方可再鼓,爲政不行,必變而更化,乃可治理。並引古人言曰:“臨淵羡魚,不如退而結網。”欲得魚,必須結網。謂一事之至,必須自求。

[13]留連:亦作“留聯”。留戀不捨。指沉醉逸樂之事。

行經洛陽

年年洛水自流東[1],過客棲皇一望中[2]。馬市泥深紅柿雨[3],邙山秋老白楊風[4]。當時舊治浮雲變[5],此日殘碑劫火烘[6]。惟有成周稱盛德[7],長留人口應無窮。

【校注】

[1]洛水:古水名。即今河南省洛河。

[2]棲皇:忙碌不安,奔忙不定。

[3]馬市:馬匹貿易市場。封建王朝以金帛鹽茶同邊疆少數民族換馬的互市。始于唐。玄宗時,突厥用馬匹交換金帛。宋仍唐制,多用茶葉交換馬匹。明永樂年間設遼東馬市三處;正統間,設大同馬市,中官王振裁馬價,發生兵爭,招致土木之變;嘉靖年間,又開大同、陝邊、宣鎮等處馬市。清雍正年間停止。紅柿雨:與後句“白楊風”相對,謂秋雨淋涮着樹上鮮紅成熟的柿子。

[4]邙山:即北邙山。也稱芒山、郟山、北山。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漢魏以來,爲王侯公卿歸葬之處。秋老:指深秋。

[5]浮雲變:謂世事變幻無常。詳見卷二《東光有鐵鑄觀音像,銷泐殊甚慨然有作》注[3]。

[6]劫火:佛教語。謂壞劫之末所起的大火。借指兵火。

[7]成周:古地名。即西周的東都洛邑。故址據傳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東郊。借指周公輔成王的興盛時代。

新安道中[1]

層坡曲折記山程,顛簸雙輪石有聲。未到函關先示險[2],此間依樣樹關名。城外亦有函谷碑,故云。

樹藝因時羨小民[3],雨餘風景亦生新。菜畦純綠麥苗秀,誤認殘秋作早春。

幾日西風冷意侵,路旁鮮柿已成林。新書雜染紅黃色,顆顆珊瑚樹樹金[4]。

兼程前進漸黃昏,近寨風來人語喧。何待停車問物色,鐵門佳麗半當門。

【校注】

[1]新安:縣名,屬河南省。項羽坑秦卒二十余萬人于新安城南,即此地。漢置縣,北魏天平初,置新安郡。隋初郡廢,大業初復爲新安縣。

[2]函關:函谷關的省稱。古關爲戰國秦置,在今河南靈寶縣境。因其路在谷中,深險如函,故名。漢元鼎三年移至今河南新安縣境,去故關三百里。參閱《元和郡縣志·陝州》。

[3]樹藝:種植,栽培。

[4]“新書”二句:都是渲染秋色之壯觀,連新印的書籍都染成了紅黃的秋色,路旁的鮮柿如掛滿了火紅的珊瑚和金黃的金子。

澠池懷古

【題解】澠池,在今河南省澠池縣西。戰國時爲澠池邑。秦昭王二十年與趙惠王會于澠池,即此地。篇中頌揚了藺相如在澠池之會上脅迫秦王鼓瑟、以其大智大勇維護了國家尊嚴的事迹。

古人有奇氣,懾服強鄰等兒戲。古人有奇功,扶持顛危指掌中[1]。我今驅車過澠池,當年秦趙曾在茲。瑟可鼓兮缶可擊,既同盟會莫相欺[2]。相如處此何其智,臨機應變無游移。相如遇之何其勇,理直氣壯無詭隨。顧全大局頃刻耳,苦心完璧人不知。吁嗟乎,此識此膽不經見,大智神勇動欽羨。近世無人能仿佛,談笑何從化爭戰。我欲私淑惜未能[3],設身處地今何曾。但使振作丈夫氣,壇坫終當奮袂登[4]。君命不辱臣心壯,行與先生前後稱。

【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