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百味红楼:《红楼梦》分回欣赏
1454500000051

第51章 五十花开堪折直须折四

原著回目:芦雪庭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品赏要点:“不求大士瓶中露”诗句的真意?(洁清女士评:作者对妙玉有独特的感情。本回对妙玉宝玉的恋情,也有极精辟的阐释:含蓄,隐蔽,如“柳浪闻莺”。“宝玉是情痴,却又对黛玉忠诚,她的爱情行为是受到约束的。”“妙玉虽也渴望着爱,但她首先追求的是精神之爱。”这些评述都是非常正确的,是合乎人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的。但对宝玉的《访妙玉乞红梅》一诗,理解上是有值得商榷之处的。宝玉去栊翠庵折梅花,是因联句太少,受李纨之罚而去的。当然,他去得欣欣然,极为乐意,但毕竟是偶然事件,算不得幽会。茅盾[沈雁冰]先生虽是大家,但他的幽会之说却极为牵强。妙玉暗恋宝玉,众人都有所察觉,不然,李纨为什么单罚宝玉去求梅花。当李纨命人跟宝玉时,黛玉忙拦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宝玉一去,果然拿回梅花。这就是诗中的“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红雪、紫云,都是指梅花。妙玉这样痛快地送给宝玉梅花,是对他的特殊待遇,是表示好感和爱意,如此而已。说宝玉获得了妙玉的“全爱”,令人费解。“槎桠谁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槎桠,指梅花,比喻诗肩的瘦。谁是这梅枝般的瘦诗肩呢?当然是妙玉。又是谁怜惜这瘦诗肩呢?当然是宝玉,“衣上犹沾佛院苔”嘛!宝玉是大众情人,对丫头使女,尚有一份爱,何况是才貌双全、高雅绝情的妙玉呢!但这种怜爱是发乎情,止乎礼的,两情相通,相互理解罢了。如果因为一个“苔”字,就想到在佛院地上有什么销魂之举,就过头了。这既不合乎妙玉的清高,也不合乎宝玉的情痴,更不合乎作者“含蓄”、“精神之爱”的论断了。何况青苔不只长在地上,梅树干上也是可以长的。写诗不能太实,评诗更不能字字较真。对吗?祝兄?)——祝答:学友洁清所论极是。本文已经据此而改。即景联诗,雅制灯谜,都是极写众女之诗才,亦是“雪地红梅”之意。即景联诗,个个女子都是绝色诗人,出口成章,这是不可能的。书香门第中有聪才,也只是少数,多数亦凡人也。柏拉图有言,贵族是用金子造成的。贾宝玉有言,山川日月之精华,只钟于女儿。曹雪芹偏爱贵族,崇拜女人,于此见矣。芦雪庭联诗,诗中暗示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贾府前景,也暗示着联诗人的某种性格和命运。联诗较为积极乐观的是薛宝琴。孤芳自赏,寂寞无依的是林黛玉。薛宝钗则是适应环境,担心所依靠的大厦之倒塌。史湘云,她的诗几乎句句暗示她日后守活寡的悲剧命运(塞:几句话概括了联诗的意义)。宝玉和妙玉的精神之恋,是本书的一大奇事。写得很含蓄,妙玉的出场也极少,极隐蔽。犹西湖美景“柳浪闻莺”,所见到处是绿柳成浪,只偶尔闻听娇莺之声,却不见莺儿的影子(塞:“柳浪闻莺”,譬喻美,又贴切)。

这回中就有这样的妙笔。这就是宝玉折红梅的事。他的《访妙玉乞红梅》一诗,是《红楼梦》难点之一。理解宝玉折红梅的真正内涵,解透了这首诗,才算得读懂这一回,也才算得是领略到曹雪芹的笔法。原诗: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桠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对这首诗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的。一些学者认为,这诗就是说宝玉到栊翠庵折红梅的事。如果只停留在这层意思上,等于白读《红楼梦》。唐朝某女诗人有诗:“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向来人们都把折花当作追求爱情的代名词。能背诵《红楼梦》的作家沈雁冰曾认为,宝玉折红梅,就是和妙玉爱情相会。这首诗就是暗示了这件事。这个意见是对的。诗中“不求大士瓶中露,愿乞嫦娥槛外梅”二句,许多解释只求字面。笔者试来解释一下其深层喻义:大士即观音,是最神圣的女神。她的瓶中甘露乃天地日月之精华,是创造生命之灵物,是爱情的最神圣的诱惑,凡人是求之不得的啊(塞:“大士瓶中露”,这是要害,破了这一句,全诗含义即解。说是创造生命之灵物,一语中的矣!奇论。读者未必能晓其意)!然而,面对这种神圣的诱惑,作为情种情痴的贾宝玉,哪有不求之理?但人,是现实中的人,人是最不自由的生灵,人的行为是受到现实的主客观条件的严格限制的。宝玉虽是情痴,却又是对黛玉忠诚的人,他的爱情行为是受到约束的(梅如雪:爱情在责任、道义面前有时真的很无奈,但也许这正是“爱情诚可贵”之处,只有精神才可能永存)。妙玉虽也渴望着爱,但她首先追求的是精神之爱。她绝不是袭人、可卿之流。宝玉能够时时和她灵犀相通,能够隔时观赏她的芳容,闻她的体香,于她于他,这就是最大的幸福了。然而就连这一点神爱之乐,也是极不容易的啊!宝玉诗的后两句“槎桠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槎枒,是梅花,指妙玉;诗肩,是诗人,指宝玉。)(洁清女士:槎枒、诗肩,都是指妙玉。)分明暗示二人有很亲密的接触。沈雁冰“红梅折罢暗销魂”的断语,由此两句而来。但我认为这只是表明宝、妙之间的接触很亲密,并无最亲密(塞:这两句诗很有味,犹若苏轼“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词)。全诗是说宝玉和妙玉有最亲密的会见,但只是限制在灵的范围。有味的是,书中描写宝玉折来的那枝红梅的形象:“这枝梅花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花吐胭脂,香欺兰蕙……。”这隐喻好有味啊,分明是红梅越规出墙了。据此,沈雁冰“暗销魂”的断语,似又有道理(听春雨评:红梅出墙,所论极是!读《红楼梦》,要冷读,要慢读,要细细品味。“花吐胭脂,香欺兰蕙”八字,颇有“春到人间花弄色”之味)。诗无达诂。笔者认为,对这诗不妨作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除上述的解释外,还可以理解为这诗和《葬花词》一样,是一首谶言诗,是预言妙玉和宝玉在八十回后的事。笔者有文论证,雪芹原著在八十回后,当有这样的情节:黛玉早夭后,宝玉和宝钗结婚,一心思念黛玉,甚为痛苦。幸而有妙玉和他心灵相爱,给他安慰不小。这诗说的是,宝玉和宝钗成婚后的寂寞无奈,而去寻求妙玉的精神安慰。然而,就连这点可怜的精神之恋,也不容于当时的社会及贾府主子。妙玉因此受到贾府主子的残酷迫害,大约是将她卖给了娼门。生活中唯一的一线光明被无情剥夺了,宝玉只好悬崖撒手。笔者在《柳浪闻莺——八十回后的妙玉》一文中,对此有所论述。对贾宝玉的这首《访妙玉乞红梅》诗,有如下的意译:放弃了难得的赋诗宴会,来此蓬莱仙境,追求我的天堂,寻觅我的至灵。我并不奢望,也不可能,与你共筑爱巢;只求心灵相通,让梅花永远红在佛门。现实中,虽有山中高士晶莹雪,终难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只有在这,才有理解,才有永恒,才有芬芳,才有紫云!这样解释也未必能获得学者们的赞同。朗格说,艺术欣赏,乃是一种有意识的自我欺骗。唉!《红楼梦》啊!正如三毛所说,是妖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