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百味红楼:《红楼梦》分回欣赏
1454500000052

第52章 五十一十首怀古诗迷试猜(1)

原著回目: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品赏要点:各诗的谜底和谜面的相似处。薛小妹,即薛宝琴,是宝钗的堂妹,《红楼梦》中的大美人;大约作者曾钟情过这样的人物,并且,因她游历多,到过西洋,见多识广,作者似有把希望寄托于她的意思,所以着力写贾母对她的宠爱,又写她的诗才。她的新编十首《怀古诗》,是红楼重要人物命运的谶言,又是谜语,“内隐十物”。对这诗谜的猜测,是《红楼梦》的重大难点。自《红楼梦》问世以来,二百余年间,即使是第一流的红学家,或知难而退不猜,或虽猜却多有失误。现将历来学者们所猜出的谜底,就笔者所见的列下:《赤壁怀古》:烧给死人的纸屋纸船(法船),灭蚊灯,手炉,锅。《交趾怀古》:洋琴,铜钟,铜喇叭,铜鼓,鸽笛。《钟山怀古》:耍猴儿,肉,傀儡,拨不倒。《淮阴怀古》:打狗棒(北俗:人死,则以饭一碗,插三秫杆,煨面为槌供之,槌名打狗棒。——张新之)兔,猪,马桶,纳宝瓶,馒头。《广陵怀古》:雪柳(北俗:以细篾条沾碎白纸如柳叶,插瓶中,送丧棒以为仪。——张新之),柳木牙签,箫,柳絮,木鱼,柳编花篮。《桃叶渡怀古》:拨灯棍,团扇,门神,油灯,镜子,蝈蝈笼,桃偶。《青冢怀古》:墨斗,墨砚,枇杷。《马嵬怀古》:胰皂,秋牡丹,杨妃冠子白芍药,汗巾,香皂,簪子。《蒲东寺怀古》:鞋拔,骰子,捻棉线用的拨棒,鞭炮,灯笼,梭子。《梅花观怀古》:泥塑兔儿爷,扇子,牡丹,砚台。真是众说纷纭。笔者觉得,上述这些谜底,虽然也有部分是和谜面是相合或相似的,但多脱离《红楼梦》的旨意,脱离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孤立地把它当作谜语来猜,这个方向似不甚正确。有的学者虽然也注意到把诗谜和书的内容、人物联系起来,但所猜的谜底准确性程度却不是很高。书上说:“暗隐俗物十件,自然新巧。”俗物,是说日常普通之物件;这物件应当是宝琴和红楼闺阁们所熟悉的,而不应是生僻奇特的。

自然新巧,是说谜面和谜底很合榫,不做作,很巧妙,有新意。而前人学者所猜的物件,大多不合这些原则。如马桶,棺材,纳宝瓶,蝈蝈笼,烧给死人的纸屋纸船之类,不像且不说它,对薛宝琴这样一位有教养的雅女来说,似不会有这样的诗谜构思。这十个谜底,既是十件普通的物品,也应是和书的内容,和重要人物的命运有紧密联系的。这一点。作者在书中已有透露:“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这并不是说这谜语真的难猜或无法猜,而是不想让书中人物当场捅破谜底,因为谜底就在她们之中,若真的猜出来了,那倒是很尴尬难堪的。笔者限于智力,对这十首诗谜,也感到实在难猜。不得已,还是硬起头皮,尽量把谜底和诗的寓意联系起来,试猜一番,作为探索,以就教于行家。总的来说,这十首怀古诗,其寓意和谜底,应是第五回的判词和曲子词的补充和延伸,是贾府及其重要人物的命运结局的一种隐喻式的谶言。现分别试探如下:一、《赤壁怀古》的寓意:贾府败落和宝黛爱情悲剧。谜底: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林黛玉的诗稿。原诗: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这诗是咏东汉末年,孙权和刘备的联军火烧赤壁,使曹操几十万大军覆灭于长江的故事。诗在书中的寓意应是贾府的败落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这首诗应是双谜底: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林黛玉的诗稿。先说谜底一: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诗的第一句“赤壁沉埋水不流”:诗的原意是说,曹操的几十万大军沉埋于赤壁山下长江之中。作为诗谜,沉埋的就是这“赤壁”。据史书记载,赤壁山原名“石头关”,因孙、刘联军火烧乌林的曹军水陆营寨而火光烛天,将南岸山崖照得一片彤赤,石头关始更名赤壁山。可见这“赤壁”,就是大顽石,就是喻贾宝玉。贾宝玉是顽石下凡。顽石,就是女娲炼成的用来补天,而又未能用的石头。《淮南子·览冥训》说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可见,这顽石是有颜色的。用“赤壁”来喻它,何其贴切!顽石下凡红尘,即成了赤石,也就是赤壁了。赤壁,其谐音也可以是“赤璧”,是有色之玉。

顽石又被僧变成了美玉。贾宝玉生下来时,“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这也可称是“赤璧”。这“赤壁”既是贾宝玉和他的通灵宝玉,则“赤壁沉埋”,联系诗的第二句“徒留名姓载空舟”,就有三层寓意:是通灵宝玉的真性已经沉埋消失,剩下的只是它的空名,所以叫“假宝玉”;在曹氏原著中,通灵宝玉可能在贾宝玉出走之前就消失了,一直没有找回来;贾宝玉的离家出走。“水不流”,是譬喻。被贾府当作真正的宝玉却是一个空名,贾宝玉的命根子没有了,他本人又离家出走了,这就标志着整个贾府的生命之水滞而不流,直到最后的彻底毁灭,剩下茫茫白地。整个贾府既已彻底毁灭,而在那块大顽石上,却又“字迹分明,编述历历”,记着石头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这正如明义《题红楼梦诗》第十九首所说:“石归山下无灵气,总使能言亦枉然。”也就是“徒留名姓载空舟”了。诗的第三句:“喧阗一炬悲风冷”,是用用譬喻手法,喻贾府突然遭受变故,就像首回说的一场大火烧了葫芦庙,连同甄士隐的府第家产,全在这一炬中烧毁。通灵宝玉的消失也来得突然。四句“无限英魂在内游”:英魂,是指红楼的薄命女子。“无限”,既指数量上的无限,也说人死得冤屈无限。真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再说谜底二:林黛玉的诗稿。 “赤壁”是孙、曹相争的生命地。“赤璧”既是贾宝玉,则贾宝玉的生命就是林黛玉;林黛玉也就是“赤璧”了。“赤璧”和“黛玉”,都是有色之玉,一红一黑,互为生命,相反相成。“赤璧”既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则也是他和她的爱情之象征;而林黛玉的诗稿,正是这种象征。所以,“赤璧”,也可理解为黛玉诗稿。“林黛玉焚稿断痴情”,事见程高本《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八十回后是高鹗的续作,但也有很多学者认为,后四十回包括曹雪芹的某些残稿在内。笔者以为,“林黛玉焚稿断痴情”,是很精彩的,其悲剧气氛,令人不忍卒读,似是雪芹的原著所遗留的残稿。林黛玉的诗稿毁灭了,即“赤壁沉埋”了,即宝、黛的爱情断了,亦即两人的生命之水停而不流了;林黛玉是绛珠仙草下凡,她生前受过神瑛童子的雨露之恩,生后要把自己的全部眼泪还他。如今诗稿毁,痴情断,泪水还尽,无水可流了。诗稿毁,痴情断,生命之水停而不流,水断船空,宝黛的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连同他们一起毁灭。所谓“木石姻缘”,也就是个空名了。“喧阗一炬悲风冷”。喧阗,是声音嘈杂。这里可解为在林黛玉焚稿时的种种情景:她的对爱情的绝望呼叫,丫环紫鹃和雪雁阻止焚稿时惊慌悲悯的哭泣、言语和动作;险恶的背景和环境气氛。就在这种“喧阗”的悲剧气氛中,一火烧尽了林黛玉用毕生的心血和生命凝聚成的诗稿。真是“一弯冷月葬诗魂”。时间虽是初春,却是春寒料峭,冷风杀人。“无限英魂在内游”。这“无限”,是说林黛玉爱情的冤屈无限。“英魂”,自然是指诗稿的主人林黛玉。“在内游”,在诗稿焚烧后的烟灰、烟雾中游,在那灵河岸上的三生石畔游,在离恨天外游,在太虚幻境的薄命司里游。林黛玉的爱情冤案,决非高鹗的续书所说,是贾母、凤姐一伙用“李代桃僵”计制造的。林黛玉之死,俞平伯认为是“泪尽而亡”,这固然没错。但不会是自然的因病而亡,而是因爱情冤案的陷害而致死。有学者认为是邢夫人联合赵姨娘,跟王夫人一党争夺财产权所制造的阴谋,极有可能。总之,这第一首《赤壁怀古》的寓意和谜底,是预示贾府和宝黛爱情的毁灭。是第五回《曲子词·收尾》“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再现。这种再现,是作者“一把辛酸泪”的绵绵长流! 这里有个问题须要解释一下:十首怀古诗,书上说“内含十物”,谜底应是十个。但这第一首是双谜底,不是多出了一个吗?其实,也可以说不多。

因为这“通灵宝玉”和“黛玉诗稿”,如同《曲子词·枉凝眉》中的宝黛合一那样,是可以合二而一的(塞:爱情,本来就是二而一)。二、《交趾怀古》的寓意:宝琴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谜底:洋琴。原诗: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这诗是说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带兵西击氐羌,南征交趾(今越南北部),北逐匈奴。如果说,张子房对于大汉天下的奠定曾经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马援为大汉天下版图的扩大,所建的奇功,并不比张子房差。这诗是歌颂马援为东汉国家所立的伟大功劳的。这在《红楼梦》中是很特别的。曹雪芹是重女轻男的。“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书中从作诗理家,到征战沙场,都是女人第一。“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治家。”而在这里,却通过闺中薛宝琴的诗,大颂男子汉马援将军的汗马功劳。笔者认为这是曹氏借此诗反对清皇朝的统治。蔡元培先生曾认为《石头记》原本乃影射康熙朝之政治小说。虽然蔡先生用索隐法来研究《红楼梦》,在方法上有所失误。但他对《红楼梦》主题的这种肯定,是很有道理的。《红楼梦》中的批判皇权主义,实际上就是批判大清皇朝。在八十回的《红楼梦》中,曹雪芹的这一思想,是通过情节和场面,含蓄地,曲折地流露出来的;而在这首《交趾怀古》诗中,却是比较直接地表露。马援的功劳为什么比张良还要大呢?因为他是在抗击匈奴、乌桓、西羌等异族的入侵,在征服了交趾,这样的正义战争中所建成的功勋。就是说,马援是汉民族抵抗并征服异族入侵的英雄。这是相当明白地影射清朝统治的不合法性,矛头直指“康乾盛世”。 此诗的谜底,王希廉猜是“马上招军,俗名喇叭”。陈毓罴先生据此作了解释:“明代名将戚继光在《新书·号令篇》里说,喇叭是军中吹器,所以传号令者也。”笔者认为此说也颇成理。但如上所说,这十个谜底应与红楼重要人物,主要是大观园的女儿们有关,而这喇叭却很难找到它的女主人。因此笔者同意张新之的意见,断为“洋琴”,即扬琴。扬琴,始流行于东欧一些地区。明代晚期传入中国,又称蝴蝶琴、打琴、敲琴、扇面琴等。是中国乐器中唯一的世界性乐器。它的形制多样。琴体为木质、梯形。扁方共鸣箱。绷有丝弦及金属缠丝,少者8~10档,多者13~18档,每档2~4根弦。琴面设有弦马、琴弦、山口、滚珠、弦轴、挂弦钉、盖板等。演奏时用竹制双签(一称琴竹)敲击琴弦,并通过琴弦振动,使共鸣箱产生共鸣。音色清脆悦耳。清兵入关后,洋琴在国内渐渐广泛流行。《红楼梦》大观园演戏,也可能有洋琴伴奏。且看这谜底和谜面的相似处:诗的首句“铜铸金镛振纪纲”:铜铸金镛,本是指铜制的大鼓和大钟,这里是用它们洪亮的声音,来类比洋琴声音的响亮、清脆和动听。振纪纲:指音乐,古人认为具有“通万物而考治乱”,即“振纪纲”(纲纪)的功能。《乐》书曰:“凡音者,生人声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相通③。(参看《红楼》2005年第四期:祝秉权、梅玫《论明本红楼梦·上篇》)”班固《白虎通》:“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所谓“禁”,其实就是立法。洋琴传入中国之后,流行地区很广,从贵族的沙龙到民间的娱乐场所,都有它的声音。它的这种“振纪纲”的功能是应当引起人们的注意的。诗的第二句:“声传海外播戎羌”:洋琴本来就是从外国传进来的。通过它的声音,能把国内的文化传播到海外去,进行中外文化交流,自然也是它的重要功能。诗的三句:“马援自是功劳大”:洋琴的传入,它的声音通向海外,意味着中国文化的进步,意味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国力和威望的增长。这首先应当归功于像马援这样的民族英雄。诗的四句:“铁笛无烦说子房”:项羽兵败垓下,张子房曾命军士用铁笛吹奏楚歌,瓦解楚军军心。传统铁笛的功劳是不小的,但就像马援的功劳大于张良一样,洋琴似乎是更为先进的乐器。洋琴既是中国乐器中唯一的世界性乐器,可谓琴中之“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