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百味红楼:《红楼梦》分回欣赏
1454500000053

第53章 五十一十首怀古诗迷试猜(2)

由物到人,这首怀古诗也是咏薛宝琴的。薛宝琴在《红楼梦》中,是一位特别重要的人物,这里只概括说几点:(一)她风神超逸,才貌绝伦,“独占花中第一魁”;甚至超过了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美人。贾宝玉见到她时感叹:“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可知我‘井底之蛙’,成日家只说现在的这几个人是有一无二的,谁知不必远寻,就是本地风光,一个赛似一个。如今我又长了一层学问了。”(二)她性格豁达大度,少有伤感情调。她的芦雪庭联诗,意境较为积极。下回“真真国”女孩子的诗,就是由她引进来的。这首诗中的开阔乐观气氛,就是薛宝琴的性格之象征,好像在沉闷压抑的红楼庭院里吹进一阵清凉的风。这是因为这个薛宝琴,与所有大观园的女儿不同,不是关闭在“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红楼里,而是从小见的世面就多,跟他的父母四山五岳都走遍了。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行过万里路,还有过在海上漂迫的经历。见多识广,远在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正册”中任何一钗之上! (三)她才思敏捷,一和众姐妹接触,便一眼看出林黛玉有绝色诗才,愿与她结为良友。黛玉、湘云也对宝琴的诗才表示佩服。她的才能似乎超出了红楼第一才女贾探春。第六十二回探春和宝琴下棋,被宝琴层层围困;探春在宝琴的进攻下,难以招架。(四)刘心武指出,薛宝琴在贾府有很特殊的地位。第五十三回写宁国府除夕祭宗祠,按说薛宝琴是外姓女子,又没有嫁到贾家为媳,她是不该在场的;倘若她可以在场,那么为什么薛宝钗、邢岫烟等不去参观?但书中却写到偏只有她一个外姓女子随着贾氏诸人进入了祠堂,从容旁观。早在清代就有评家指出,这样的描写不合当时的风俗礼仪。曹雪芹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由此可见,作者曹雪芹对宝琴这个人物肯定是有重要作用的。从上述她和探春的下棋情况来看,似乎如同胡风所说,曹氏有意把眼光伸向曾经游历海外的薛宝琴身上。贾探春的大观园改革,在全局棋中,只能“做两个眼”,就是说,只有一小块地盘是活的,其余的广阔地盘却难以占领。这是暗喻用局部的改良的方法来挽救贾府面临灭亡的命运是不行了。应当走出红楼,走向外国,在那里,如同真真国女孩的诗那样,也许会有广阔的天地。估计在八十回后,雪芹在这方面会有进一步的探索,对宝琴这个人物也似有一番作为。当然,即使宝琴在振兴事业上有一番努力,也有一些成就;但到头来,洋琴也罢,宝琴也罢,也终是“明月梨花一梦”的悲剧性下场。三、《钟山怀古》的寓意:妙玉的矛盾、痛苦和血泪。谜底:妙玉给宝玉的生日贺帖。原诗: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意译:你身在槛外,不曾有过名利观念,却无缘无故被一种力量诏出凡尘;你与红尘总有一种难断的牵连吧!你的这种矛盾不被世人理解,不要埋怨别人对你的取笑吧!这首怀古诗是依据孔稚珪《北山移文》中的一则故事写成:六朝南齐的周颙,极富才学,为了故作清高而隐居于钟山。后又奉命出山,任海盐令。周颙这种欺世盗名的行为受到世人的嘲笑。孔稚珪通过这则虚构的故事,对于那些类似周颙的假清高进行讽刺。但薛小妹的这首诗的意思,似与孔稚珪的文义有异。此诗对周颙的行为,只是善意的揶揄;并寄予理解:人的思想总是矛盾的,既不想去追名逐利,而当名利来临时,又高兴地接受。联系《红楼梦》中的人物,这首怀古诗是咏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这正是妙玉出家矛盾的概括。出生于贵族书香门第的小姐妙玉,出家是为权贵恶势力的所逼。她厌恶现实世界中的腐败污龊,看不起达官贵人,洁身自好,带发修行。妙玉突出的表现是“心性高洁”,鄙视“俗人”,孤傲狷介,落落寡合。

即使对贾府的“老祖宗”,也不巴结逢迎。“名利何曾伴汝身?”世俗的名利和她无缘。但妙玉是一个青春少女,老天赋予她的七情六欲,与一般的少女是同等的。她人虽出家,却没有斩断尘缘。她“带发修行”,头蓄“青丝”,这正是她情缘未断的象征。

在她的心灵深处,有红尘中快乐的、友谊的和爱情的欲望。她感到在寺庙里,终日与木鱼为伴的日子太寂寞,乐意与大观园中的某些姐妹品茶,下棋,作诗;更乐意和贾宝玉这样的男性接触,并悄悄地爱上了他。这些愿望使她“无端”地被一种力量召唤着,想从,并且已经从寂寞的栊翠庵中走出来,甚至一次又一次地,转弯抹角地,遮遮掩掩地向贾宝玉表露爱情。唉!身在槛外的妙玉,心,却又时时在槛内。妙玉与红尘,“牵连大抵难休绝”啊!这种矛盾的,“云空未必空”的思想和行为,不为世人所理解,当然要受到人们的嘲笑。不要埋怨世人的嘲笑吧!人和人之间的相知是很困难的。可见,说这一首怀古诗是咏的妙玉,是不错的。但其谜底就是一物,它应当是什么样的物呢?当然是和妙玉有关的了。笔者以为,这谜底应是妙玉给宝玉的生日贺帖。书中第六十三回宝玉生日宴会之后,忽然一眼看见砚台底下压着一张纸,一查,是妙玉叫人给宝玉送来的生日贺帖,一张红粉笺子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说准确一点,谜底就是这张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的红粉笺子贺帖。怀古诗的第一句,“名利何曾伴汝身”,既是指妙玉的清高思想,也是指这张纯粹来自观音大士居住的栊翠庵的笺纸。这张笺纸上写的既是生日贺词,又含蓄着一个少女不伴任何名利的纯洁的爱意。第二句“无端被诏出凡尘”,既是指妙玉的被红尘中的某种欲望驱使到大观园中来的行为,又是指这张笺纸上的粉红色和它来到怡红园的使命。“无端”,实际上是“有因”。“诏”,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命令,是爱的召唤。第三句“牵连大抵难休绝”,既是指妙玉和世俗欲望的难以休绝的牵连,也是指这张贺帖把槛外槛内难以休绝的两个世界,牵连了起来。第四句“莫怨他人嘲笑频”也是双关,对妙玉的这种矛盾是要被嘲笑的;而作为妙玉人格化了的这张红粉色的贺帖,宝玉看见了这张神圣的贺帖时的大惊大喜,当即引起了怡红院众人的惊奇,纷纷说道:“我当谁的,这样大惊小怪,这也不值的。”看,这谜底和谜面的结合,是多么绝妙啊!然而,妙玉的这种矛盾,这一张象征爱情,象征妙玉的矛盾和凄美的粉红笺子贺帖,凝聚着妙玉内心的,未来的多少辛酸,多少血泪,多少痛苦啊(塞评:猜得对!说得有理。妙玉,你是矛盾啊)!四、《淮阴怀古》的寓意:刘姥姥和巧姐儿。谜底:刘姥姥的手杖。

原诗: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未定盖棺时。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这是写的韩信。汉朝的开国元勋韩信,在年轻贫贱时,曾遭恶少的欺辱。一次在城下钓鱼,一个漂洗绦棉的妇人可怜他饥饿,给他一碗饭吃。后来韩信封王时,召见这妇人,赠千金以谢“一饭之恩”。韩信为刘邦立下了卓著的功劳,可是到头来,却被吕后诛杀。韩信是中国传统英雄悲剧的一种典型。人的命运是难说的,要等盖了棺,才可定论。“一饭”句,指韩信不得志时的下贱状态,叫世俗人不要小看一时倒霉的人。这种人也许日后将大有作为,且能受恩知报。这诗的寓意是刘姥姥和巧姐儿。谜底:刘姥姥的手杖。刘姥姥在贫困之时,曾得到荣国府王夫人、凤姐的接济。为了报答这种“一饭之恩”,在后来贾府遭难之时,年迈的刘姥姥拄了手杖,来荣国府看望凤姐,救出了凤姐的女儿巧姐儿,将她配给自己的孙子板儿为妻,免除了灾祸,过着一种新的生活。当初,刘姥姥一贫如洗,可怜兮兮地来贾府求乞。而王夫人、凤姐,深居豪门,浑金如土,一派富贵尊荣气派。两下相比,一边是贫民窟中的下贱之辈,一边是钟鸣鼎食之家的高贵主人。然而,人的一生啊,须要盖棺才能定论。

到头来,刘姥姥和凤姐的生活情景发生了转化。因贾府的灾难而使凤姐破产,墙倒众人推,原先忠于自己的一伙狗腿子,却来迫害巧姐儿;当年不可一世的王熙凤,连自己的一个女儿也无法自救。而刘姥姥,却摆脱了贫困而能安居乐业。她不忘旧情,把巧儿救出了火坑。老年人出门手拄拐杖,这是常事。这手杖,可作为支持身体和双脚行动的有力工具,也可作为防卫恶犬伤人的武器。“壮士须防恶犬欺”,既寓曾经不可一世的王熙凤,在倒霉时女儿被原先是亲信的狗腿子们欺侮的事,又喻结实的手杖能防狗欺的功能。“三齐未定盖棺时”,除了上述寓意外,也喻行将就木的老年人,两只脚加上一根拐杖,三齐定位,有助行动。“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寓刘姥姥报恩之意甚明。也寓这小小的拐杖,你握它在手,善待于它,它会当好你的助手的。五、《广陵怀古》的寓意:秦可卿,情可倾。谜底:柳笛。原诗: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此诗是写隋炀帝杨广开凿运河,巡游扬州的史实。隋炀帝是色魔昏君。曾强逼父妾陈美人为情人,极尽淫荡。征发百余万民工开通济渠(运河)。

开成后,筑堤岸,栽植柳树。率领一二十万人的随从出游江都。他自己乘坐高四层的龙舟。江都行船,船队长二百里,拉船人八万名,满载贵人、美人和十六院嫔妃。在扬州建迷楼储美女淫乐,造“任意车”,在车中任意摧残被缚住手脚的少女。海边修龙鳞渠,沿渠建十六座宫院彻夜宣淫。晚年选江淮美女、童女纳百房,每房无数,逐房临幸。此诗很明显地讽喻导致贾府毁灭的原因之一:惊心动魄的奢侈、淫乐和腐朽。诗的首句“蝉噪鸦栖转眼过”,是说隋炀帝的风流韵事好景不长。诗的寓意是说贾府的繁荣转眼即过。也喻风流倾情的秦可卿,她的“擅风情,秉月貌”的仙姝日子,如过眼烟云。“蝉噪鸦栖”,喻情爱。阎选《临江仙》词中有:“雨停荷芰逗浓香,岸边蝉噪垂杨。物华空有旧池塘。不逢仙子,何处梦襄王。”白居易诗云:“水引春心荡,花牵醉眼迷。尘街从鼓动,烟树任鸦栖。舞急红腰软,歌迟翠黛低。”——由这可使人联想到宝玉和可卿在太虚幻境的风流事。那样的梦中倾情,真是转眼即逝。诗的第二句“隋堤风景近如何”,所谓隋堤风景,是说隋炀帝乘龙舟沿运河巡游扬州时的风流巧美艳事。近如何?以设问句表示往事已逝。这里即喻贾府败落,也喻秦可卿自杀身亡,良辰美景全化为乌有。这首诗的后两句“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隋炀帝曾被评为皇帝中的绝代风流;明朝的李贽就说他是“风流巧美,绝世无双①”。由此引起历代人们对这位风流皇帝的种种评论。这两句诗安在秦可卿身上也是很恰当的。她的“情天情海幻情身”的品格,她与宝玉的暧昧艳事,与贾珍的“天香楼约会”,闹得老仆焦大叫骂“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即是。所谓“纷纷口舌”,还暗示着:贾珍与秦可卿之事,在后面的情节里,还会有一个总爆发。贾珍这人树敌太多,在宁国府祸临之时,会有人出来检举揭发这种丑事。这首怀古诗的谜底,应是柳笛。柳笛,就是用新鲜的柳枝皮做成的小笛子。

其做法是:用小刀割一枝粗细合适的柳条,留下没有分叉的一段,从一端的断口往后慢慢地揉捏,柳皮就会在柳骨上滑动,抽出柳骨,切齐柳皮的两端,再将一端压扁成鸭舌状,细心的刮去一节外面的绿色老皮,剩下里面薄薄的一层白色的内皮,于是,一枝柳笛就做成了。浅浅的衔在嘴里,鼓足了一口气,气流适中的那么一吹,一声清脆悠扬的笛声就在耳边回响开了。这是笔者孩提时亲自经验过的。吹笛能手用这小小的玩意儿,可以吹出各式各样美妙的乐音来。和谜面相比,是极相合的:诗的首句说,刚才还是可供蝉儿鸣、鸟儿栖的柳枝,顷刻间,变成了柳笛。第二句说,这小小的柳笛可以用它吹出美妙的乐音,把隋堤的美景展现出来。三四两句最妙:吹奏柳笛,首先用嘴唇吹风,让这风的气流,流过笛管,然后就会发出声音(号)来;吹奏时,唇和舌应当相互巧妙配合,才能吹奏出动听的音乐。可能有人会问:柳笛作谜底倒像,但这和秦可卿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网上有冰女人的诗:“柳笛是春的气息,把冰雪融化成一池春水;是春的足迹,吹绿了北国大地;是春的精灵,浓缩了淳朴的恋情;是春的旋律,吹奏出优美的乐曲,吹醒了沉睡的城市,吹醒了沉睡的山村。”江南农村有牧童在牛背上吹柳笛,专门逗引女孩子来玩。青年则常以此为求爱的乐音。可见,这小小的柳笛,是与春,与童真,与爱情联系在一起的。柳笛,情也;秦可卿,情可倾也。从小小的笛管里,可以倾泻出无限美妙的情来。这便是柳笛与秦可卿的联系。使人感到遗憾的是,这小小的柳笛所吹奏出来的“情可倾”之音,欢乐的调子转眼即过,而绵绵不绝的,则是“惹得纷纷口舌多”的悲惨之音,叹息之音,责骂之音,甚至是各式各样的、包括如今许多学者们的荒唐不经的猜测、考证之音。六、《桃叶渡怀古》的寓意和谜底:贾惜春和她的《大观园图》。原诗: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桃叶渡,位于秦淮河与青溪河的合流处,为“十里秦淮”的一个古渡口,曾是六朝时期一处著名的送别点。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就在这个渡口,和他的情人金陵姑娘桃叶依依惜别,演绎了一段风流佳话。王献之与桃叶相爱后,情深意浓,有诗:“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相连两乐事,独使我殷勤。”诗中“桃叶连桃根”一句,据《乐府诗集》梁费昶写的《行路难》:“君不见长安客舍门,娼家少女名桃根。”这桃根是桃叶的妹妹,并且是一个娼妓。王献之也同时爱着她。这样的爱情是极为短暂的,不久就是离散和永别。怀古诗第三、四句对六朝兴亡发出喟叹,深切同情王献之的妾桃叶,哀其有情人终难免一别,只有画像可兹纪念了。试解此诗的寓意和谜底:首句诗意谓:在清清的池水里,映着小草闲花。这使我们想起了林黛玉出场时的“闲静时如姣花照水”的妙句。“姣花”,是高雅美丽的花,是譬喻大家闺秀林黛玉。衰草闲花,是娇小的花,这里是譬喻贾惜春。这贾惜春是贾敬的女儿,从小失母,由贾母弄来在荣国府扶养,胆小怕事,有“冷小姐”之称。她居住在大观园中的蓼风轩(即暖香坞)。居所四面有水,有闲花小草,红蓼花深,清波风寒,一派诗情画意,正是她作画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