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百味红楼:《红楼梦》分回欣赏
1454500000054

第54章 五十一十首怀古诗迷试猜(3)

“衰草闲花映浅池”,正是这位“冷小姐”的身份、品格和她居住环境的象征性写照。也是她的作品《大观园图》中的一角图景。第二句诗喻惜春和元春、迎春、探春三姐妹总是分离的。这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她性格冷僻,独居在她的卧室兼画室中,几乎从来没有和她的三个姐姐,以及大观园中的其他姐妹接触过。二是说,她作好了《大观园图》后,便出了家,从此,她“独卧青灯古佛旁”,与亲人们永远隔离。在她的《大观园图》中,肯定有林黛玉葬花的内容。“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可怜的落花,离了树枝和树叶,听任冷风吹残,是林黛玉,也是贾惜春和众姐妹命运的象征。这就是“桃枝桃叶总分离”的喻义。第三、四句的寓意是很明显的:这幅《大观园图》,用贾母的意思说,是“行乐图”,用黛玉的意思说,是“携蝗大嚼图”,用宝钗的意思说,是用的“春秋”笔法。这三层意思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在图中,必有许多重大的事件展现,如“元妃省亲”、“黛玉葬花”、“刘姥姥游园”等等,惜春经历过的“抄检大观园”,在画上也不会少了。从繁荣到衰亡,从行乐到哭泣,从奢侈到萧条,这样,这幅图画就成了贾府由盛而衰的历史记录,并象征和预示贾府的必然灭亡。“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这是类比,也是隐喻。《大观园图》中建筑成群,梁栋多多,才女济济;而到头来,万事皆空,剩下的只有这一幅小小的《大观园图》,悬挂在这大观园中蓼风轩的空壁上。“小照”,可喻这小小的画幅,也可喻画中的人物们。七、《青冢怀古》的寓意和谜底:贾探春和她的“海棠诗社”。 原诗: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青冢怀古》是咏叹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和亲故事。

汉元帝竟宁元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请和亲。汉元帝选宫女五人,王昭君在内。因昭君天生丽质,仪态端方,光彩动人,呼韩邪当即选中,回匈奴后封为宁胡阏氏,相当于王后。据说汉元帝为未能发现和宠幸王昭君,还杀了宫廷画匠毛延寿。汉宫制度:皇帝临幸宫女,先要看画匠的画像。昭君不愿行贿画匠,画匠就把她画得不美,自然落选而深藏冷宫了。此诗在咏叹王昭君红颜薄命,充当安边的牺牲品的同时,对汉朝皇帝和朝廷官员的腐朽无能进行了批判。第一句“黑水茫茫咽不流”:黑水,非指水之黑,是“白山黑水”之意。是从高远处望山水的一种主观感觉。这一句是说昭君乘舟出塞,心中愁苦万重,茫茫江水呜咽不流。第二句,“冰弦拨尽曲中愁”:昭君出塞和亲,手弹琵琶,奏出心中无限忧愁:哀叹自己的红颜薄命,思念故土亲人永难相见,虽身许安国,心许苍生,暂熄战火,但汉室衰败,黎民受苦。第三、四句,“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如林黛玉的《五美吟·明妃》所说:“予夺权何畀画工”。汉元帝把认识美人的权力交给了画工,以图貌取人,这种制度,是昏庸愚昧至极的制度。昏君亲小人、远贤臣,满朝男士官员,安富尊荣,庸碌无能,官场腐败,诚可堪叹。当发生边患时,朝廷的一班须眉浊物,全无能为力,让一个宫廷弱女子去充当和亲的牺牲品。这班男子汉的统治者们,不为此感到羞愧吗?这与其说是“咏史”,不如说是对于男人统治的清朝盛世整个制度的嘲笑与批判。这首怀古诗的寓意和谜底:贾探春和她的“海棠诗社”。第五回贾探春的判词:“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曲子词:“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从这表明,探春的结局是很悲惨的远嫁。她远嫁时的悲剧情景,和王昭君的出塞,非常相似。极有可能是出于某种贵族大局利益的需要,把探春作为一种牺牲品而远嫁的。所以,“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探春远嫁的悲剧,是专制制度造成的。探春心中的这种埋怨与不平,是曹雪芹对专制主义,也是对“康乾盛世”的愤慨和抨击。这首怀古诗的谜面对于谜底,用的手法是隐喻和类比。探春的“海棠诗社”在发起之时,她给贾宝玉的“函启”中说:“孰谓雄才莲社,独许须眉?不教雅会东山,让余脂粉耶!”这是对我们古老民族“男尊女卑”制度的抗议。“海棠诗社”一成立,探春和她的姐妹们,挥笔写诗,旁若无人地展示自己的诗才,让那班掌握统治权力的“须眉浊物”,相形见绌。“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班集天地灵秀于一身的女儿们,虽然才高八斗,然而她们是在万恶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生活的,她们的意志,她们的爱情,没有自由,她们的命运很可悲。反映在她们的“咏白海棠诗”中,是一种被封闭了的愁苦。探春的诗第一句“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寒草重门深深闭锁着美丽的海棠花,譬喻庭院深深,闺中女儿的不自由之愁。怀古诗中的“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所喻的就是这样的思想。愁,有各式各样的形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男子汉的皇帝,失掉了江山的大苦大愁,是能够发表和倾泻的愁。“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泄处”,这是封建末世中的弱女子被重重压抑,希图挣脱而又难能挣脱的忧愁,是堵住了的江水难以流动的曲中之愁。所以,在《咏白海棠诗》中,性格豪爽的史湘云,也会深沉地呐喊:“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而林黛玉,只有无可奈何地叹息:“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薛宝钗虽然也很无奈:“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却又要自我解嘲:“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如果不是死抠字面,而从谜面和谜底的“意合”来看,这“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和《咏白海棠》诗的精神,不就是一回事吗?这“冰弦”是“音乐”的借代用法。自古以来,诗和音乐,本来就是一家人。可见,这首怀古诗的谜面和谜底,也是非常巧妙地合着榫的。八、《马嵬怀古》的寓意和谜底:花袭人和她的汗巾。原诗: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书中第二十八回,宝玉与琪官互换汗巾。琪官对宝玉说:我这里得了一件奇物,今日早起方系上,还是簇新的,聊可表我一点亲热之意。说毕撩衣,将系小衣儿一条大红汗巾子解了下来,递与宝玉,道:“这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昨日北静王给我的,今日才上身.若是别人,我断不肯相赠。二爷请把自己系的解下来,给我系着。”宝玉听说,喜不自禁,连忙接了,将自己一条松花汗巾解了下来,递与琪官。 这汗巾名叫“茜香罗”,是茜香国女国王系身之物,可真是宝贝。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但诗却又说“寂寞脂痕渍汗光”,上面不但有“脂痕”,还有“渍汗”,且让人寂寞。这该如果解释呢?原来,宝玉得了这汗巾后,在当天夜里又悄悄与袭人换了。从此,这汗巾便一直系在袭人的腰上。这袭人对宝玉原是极温柔,极亲密的。但是,自从抄检大观园后,宝玉发现了袭人在背后诬陷晴雯的事,就对她冷淡,甚至在《芙蓉诔》中骂袭人是鸠鸩(毒鸟),葹(毒草),蛊虿(毒蛇)。于是,袭人当然倍感寂寞。女人失爱寂寞,往往不注意自己的修饰,系身汗巾上面也因此留下了汗渍和脂痕。这“光”,不是汗渍脂痕之光。而是说这汗巾是珍贵的,是有光泽的丝绸织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