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國內研究概況
徐時儀在《〈朱子語類〉的文獻價值述略》一文中指出,“《朱子語類》是朱熹門人記錄的朱熹講學語錄的彙編。不僅反映了朱熹的思想演變脈絡和當時的社會生活狀況,而且反映了當時語言的使用狀况和古今漢語演變的概貌,文獻史料的可靠程度較高”,並從哲學思想、文獻學、語言學、文學、史學、文化研究等方面對《朱子語類》的文獻價值進行了探討。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編《朱子學與21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1年版,第706-731頁。綜觀國內學界對《朱子語類》的研究,亦主要是從《朱子語類》文本所體現的哲學、文學、文化教育等話題切入的,如張慧遠《〈朱子語類〉“理禪交融”思想探微》、见《學術界》,2007年第2期,第134-138頁。于述勝《從〈朱子語類〉看朱熹的教育風格》、于述勝《朱熹與南宋教育思潮》,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第32-38頁。胡昭曦《〈朱子語類〉與現代教育》、見蔡方鹿等編著《朱熹思想與現代社會》,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56-166頁。李士金《從〈朱子語類〉看朱熹的理想主義歷史觀》、见《史學月刊》,2007年第4期,第124-127頁。曹儒《從〈朱子語類〉看朱熹的教育理念》见《教育探索》,2009年第5期,第9-10頁。等。同時,在關涉文化學、哲學、倫理學,甚至法學、食貨典等工具書的編撰中,《朱子語類》也是榜上有名。正如徐時儀在《略論〈朱子語類〉在近代漢語研究上的價值》一文中所言:“歷來的學者往往偏重從哲學、文學、歷史學、文化史、思想史等角度研讀《朱子語類》,而較少涉及其語言方面的文獻史料價值。”见《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第4期,第39頁。針對這種情況,徐時儀主要考察了《朱子語類》在語言方面的史料價值,認為“《朱子語類》反映了上古漢語和近代漢語相交叉的中間狀態”,同時分析了《朱子語類》的語言特點,尤其是在漢語詞彙史、語法史研究上的價值。
從實際的研究來看,《朱子語類》雖然具有豐富的語言學價值,但學界從語言學角度對《朱子語類》的研究是不夠的。一方面源于對《朱子語類》文本的語言學價值認識不夠,對其文本材料的研究自然起步較晚。從統計結果看,對《朱子語類》詞彙進行研究的論文始於20世紀90年代,其中以袁慶述《〈朱子語類〉方言俗語詞考》见《語文研究》,1990年第4期,第29-32頁。為最早。另一方面,對《朱子語類》語言學問題的關注主要集中在語法方面,而對其詞彙問題的專題探討較少,對其詞彙系統的研究未能形成欣然之勢。具體情况如下:
(一)辭書收錄
除《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辭源》、《辭海》等綜合性大型工具書的編寫對《朱子語類》文本語料進行了充分關注外,隨着近代漢語詞彙研究的深入發展,反映宋代社會生活面貌的斷代語言詞典的編撰也提上了議事日程。龍潛庵《宋元語言詞典·序言》中說,“每一時代的語言,都有它的時代特點”,龙潛庵《宋元语言词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年版,第2頁。因此,要做好斷代語言詞典的編撰,選擇那些能反映那個時代詞彙系統和整體語言面貌的代表性文本詞彙就成了首要之急。據粗略統計,袁賓《宋語言詞典》(1997年)近400個詞條例證來自《朱子語類》。除此外,龍潛庵《宋元語言詞典》(1985年)、高文達《近代漢語詞典》(1992年)、許少峰《近代漢語大詞典》(2008年)等皆對《朱子語類》語料進行了關注。
(二)專題研究
應該說,對《朱子語類》語言學問題的關注,集中在語法層面的研究成果較多,主要論著有:祝敏徹《〈朱子語類〉句法研究》(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1991年)、楊永龍《〈朱子語類〉完成體研究》(河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唐賢清《〈朱子語類〉副詞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劉子瑜《〈朱子語類〉述補結構研究》(商務印書館,2007年)等。近年來,將《朱子語類》作為語法研究對象的博士、碩士論文主要有:陳麗《〈朱子語類〉中的述補結構及一些相關語法現象的考察》(北京大學1997年碩士論文)、韋偉《〈朱子語類〉助動詞研究》(南京師範大學2005年碩士論文)、王樹瑛《〈朱子語類〉問句系統研究》(福建師範大學2006年博士論文)、劉文正《〈朱子語類〉量詞研究》(貴州大學2006年碩士論文)、王克荔《〈朱子語類〉介詞研究》(四川大學2007年碩士論文)、袁勤《〈朱子語類〉複音連詞研究》(四川大學2007年碩士論文)、王敬霞《〈朱子語類〉被動句研究》(北京大學2008年碩士論文)、姚曉霞《〈朱子語類〉語氣副詞研究》(山東師範大學2008年碩士論文)、崔蘭《朱子語類》詞綴時空性研究(南京師範大學2008年碩士論文)等。
其次是從《朱子語類》文獻學及文獻語言角度展開研究,有博士論文兩篇:
一是李敏辭《〈朱子語類〉的文獻學研究》(北京大學1998年博士論文)。該論文分四個部分,第一章介紹了朱熹生平與著作簡譜,分析了《朱子語類》的內容及價值,明晰了《朱子語類》的編纂始末和傳世版本;第二章分節探討了《朱子語類》中有關校勘辨偽考據之學;第三章分節探討了《朱子語類》中有關文字音韻訓詁之學;第四章是《朱子語類》詞語研究,考釋了部分方言俗語詞和有關社會文化生活的詞彙,並對《朱子語類》中的構詞法進行了考察。
二是劉傑《〈朱子語類〉文獻語言研究》(上海師範大學2010年博士論文)。該文由兩部分組成,上編為《朱子語類》文獻研究,下編為《朱子語類》詞彙研究。在具體研究過程中,充分重視不同版本材料,對通行本《朱子語類》及成書之前的幾個重要版本進行了考述,將中華本《朱子語類》分别與宋刻本《晦庵先生朱文公語錄》、朝鮮古寫本《朱子語類》異文材料進行了比較研究,并進一步探討了《朱子語類》的文獻學價值。在詞彙研究上,討論了《朱子語類》中的複音詞和多音節詞語。其中,複音詞研究從同義詞、反義詞、同素異序詞語、新詞新義與《漢語大詞典》編纂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探討;多音節詞語研究從三字格、四字格詞語入手進行了探討。
再有是對《朱子語類》文本的選注、選評及對其文本解釋學體系的研究,如:龍文玲等編著《朱子語類選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朱義祿《〈朱子語類〉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年)、張偉博《〈朱子語類〉的解釋學思想研究》(黑龍江大學2008年碩士論文)等。
與上相比,專題從詞彙層面對《朱子語類》進行研究的成果並不多見,截至目前,主要有四篇博士、碩士論文:
一是韓國姜勇仲《〈朱子語類〉詞彙研究》(北京大學2006年博士論文)。該篇論文主要從兩個方面着手:一是通過異文材料討論了《朱子語類》語言性質的複雜性;二是利用異文資料、韓國朝鮮時期的《朱子語類》注釋資料、文中自注和俗語辭書以及古人筆記、核心義素分析法等方法對部分語詞進行了考釋。在具體考釋過程中,以“漢語歷史詞彙學”為理論支撐,充分重視《朱子語類》詞彙的歷時層次和歷史演變,充分注意《朱子語類》詞彙系統,運用“概念場”理論,重點分析了“失心”類、“調養”類、“酒令”類、“文件”類、“沉默”類等同義關係概念場,以及“終日、終夜”類反義關係概念場。最後,對幾組“另類”詞群進行了舉例考釋。
二是趙金丹《〈朱子語類〉新詞新語初探》(陝西師範大學2007年碩士論文)。作者羅列了 329個新詞新語,對部分新詞新語進行了平面描寫,分析了部分新詞新語的產生方式,考察了新詞新語研究對辭書編纂的價值。
三是肖術全《〈朱子語類〉詞語考釋及相關辭書書證辨說》(華中師範大學2008年碩士論文)。作者對在《朱子語類》中已經出現但未被現今《漢語大詞典》、《辭源》、《辭海》等辭書收錄解釋和前賢時彥考釋過的13個詞語進行了詁釋,如包罩、冒罩、蔽窒、屏疊、屏徹、撥啟、襯簟、摶摸、長連、晫見、猝乍《宋語言詞典》已收錄“冒罩”一詞,引《朱子語類》為例,第195頁。《宋元語言詞典》收錄有“卒乍”一詞,認為“卒乍”亦作“猝乍”、“卒急”,引《朱子語類輯略》為例,第559頁。、黑淬淬、黑卒卒;其次,清理出了被《漢語大詞典》、《辭源》、《古代漢語詞典》等語文辭書收錄而首引書證材料晚於《朱子語類》的80個詞條。
四是馮青《〈朱子語類〉詞語研究》(南京師範大學2010年博士論文)。作者運用多種訓詁方法,對文本中難以識讀的文化詞、方言詞和口語詞進行了訓釋。在此基礎上,作者通過研讀和核查多種版本,分析探討了中華書局1986年版尚有的多處誤校、失校,從古籍整理和辭書編纂兩方面探討了《朱子語類》詞語研究的應用價值,亦對《朱子語類》語言研究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理論探討。
(三)單篇論文
根據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等信息顯示,以《朱子語類》詞彙作為研究考釋對象的單篇論文約計20多篇,現按時間順序排列如下:袁慶述《〈朱子語類〉方言俗語詞考》,《語文研究》,1990(4);徐時儀《〈朱子語類〉詞語考釋》,《上海師範大學學報》,1991(2);徐時儀《〈朱子語類〉詞語詮釋》,《集美師專學報》,1991(3);何洪峰《釋〈朱子語類〉中帶“綽”字的詞》,《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2(2);姚振武《〈朱子語類〉語詞札記》,《古漢語研究》,1992(2);何洪峰《釋〈朱子語類〉中的“撮”“綽”——與袁慶述先生商榷》,《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4(1);徐時儀《〈朱子語類〉詞語札記》,《徽州師專學報》,1994(3);徐時儀《〈朱子語類〉口語詞探義》,《徽州社會科學》,1996(4);李敏辭《〈朱子語類〉口語詞釋義》,《長沙電力學院學報》,2004(2);李敏辭《〈朱子語類〉詞語義釋》,《衡陽師範學院學報》,2004(4);曹娜《〈朱子語類〉四字語分析》,《理論界》,2006(10);金小棟《〈朱子語類〉詞語義釋》,《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7(S2);崔蘭《〈朱子語類〉 “門限”和“石坐子”辨》,《文教資料》,2007(34);劉傑《“舞蹈”和“節拍”:〈朱子語類〉詞語札記》,《文化學刊》,2008(6);劉傑《〈朱子語類〉詞語札記(一)》,《社科縱橫》,2008(12);張海媚《〈朱子語類〉中“好看”的詞彙化及使用》,《石河子大學學報》,2009(1);盧小彥《〈朱子語類〉方言俗語札記》,《語文學刊》,2009(10);劉靜《〈朱子語類〉中表“早上”的一組詞的詞義考探》,《南陽師範學院學報》,2009(10);孫琴,唐韻《〈朱子語類〉中的“不A不B”格式考察》,《賀州學院學報》,2010(1);何先辟,蔣得德《〈朱子語類〉複音詞構詞方式研究》,《現代語文·語言研究》,2010(3);馮青《〈朱子語類〉方言詞考釋》,《漢語史研究集刊》(第十三輯),2010年6月,巴蜀書社;等等。
縱觀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對《朱子語類》詞彙的研究中,以詞語考釋為主,主要集中在對文本中的新詞新語、方言俗語、口語詞、四字語等進行探討,考釋詞條有限,相對于龐大的230萬字的《朱子語類》詞彙系統而言,這種探討都是不夠的,不足以全面體現《朱子語類》詞彙系統特徵和展現南宋語言的實際,從而充分反映漢語史的發展規律。蔡方鹿說:“朱熹的思想,不僅對他之後的七百多年間的中國文化結構、政治生活、倫理思想、價值取向、思維方式、風俗習慣、理想人格等方面都產生了十分重大的影響,而且遠播海外,對日本、韓國以及越南等東南亞各國的思想文化都產生了深刻深遠的影響。” 蔡方鹿《朱熹與中國文化》,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頁。可見,系統研究《朱子語類》詞彙體系,不但有助於漢語史的構建,亦將有助於深入解讀朱熹思想,以進一步促進朱子學和南宋理學的研究。
§§§第四节《朱子語類》詞彙研究目的
針對國內外學界對《朱子語類》文本的探討重思想文化領域,而在語言學領域尤其在詞彙系統層面上研究關注不夠的現實狀況,我們選擇《朱子語類》詞彙系統進行研究,重點考察其中的俗語詞、新詞以及特色詞。具體言之,本選題力圖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其一,以《朱子語類》部分俗語詞考釋為切入口,描寫南宋文人口語的實際面貌;
其二,考釋《朱子語類》文本中的部分新詞,展現南宋社會生活的實際;
其三,從《朱子語類》特色語料出發,探討其中獨具特色的理學詞和宗教詞;
其四,探討《朱子語類》詞彙研究在語言學、朱子學等方面的研究價值,彌補學界在朱子學、理學等研究中重思想溯源和文化闡釋而忽視其文本詞彙解讀的缺陷。
總之,我們從《朱子語類》詞彙研究出發,搜集整理《朱子語類》文本中所蘊含的俚俗用語、新詞新義以及反映宋代理學文化的理學詞等,明晰其詞彙系統的具體表現形式。通過此研究,進一步促進宋代語言研究,為構建更加翔實完備的漢語詞彙史提供依據,為大型語文辭書編纂修訂提供文本參照;同時,將有助於彌補朱子學研究中重思想溯源和文化闡釋而忽視文本詞彙解讀的缺陷,亦將為進一步解讀和傳承理學等傳統文化提供文本借鑒,並為該領域的文化學、歷史學、文獻學等相關學科研究提供參考。
§§§第五节《朱子語類》詞彙研究方法
要做好專書詞彙研究,方法的選擇尤其重要,這就要求我們從文本實際語料特色出發,根據文本所反映出的詞彙面貌特點,確定適合該材料的切實可行的研究方法。《朱子語類》文本語料時代可靠,文本內容真實,用語特色鮮明,包羅了眾多的方俗語詞,產生了豐富的新詞新義,包含了大量的特色詞彙,彙集了豐富的口語表達,本研究將對其中的俗語詞、新詞、特色詞等進行部分考釋。在具體的詞語考釋中,繼承傳統訓詁學研究方法,並充分運用郭紹愚《近代漢語研究概要》一書中就近代漢語詞語考釋所提出的方法,即“認字辨音”、“參照前人的詮釋”、“排比歸納”、“因聲求義”、“參證方言”、“推求語源”等。郭紹愚《近代漢語研究概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87-296頁。總的說來,本研究根據《朱子語類》文本的語料特徵,主要採用以下一些研究方法:
一靜態描寫與綜合歸納
王力先生指出:“普通語言學還有這樣一個原理:語言的歷史發展也是系統的。從一個時代變到另一個時代,是一個新的系統代替一個舊的系統。它不是零零碎碎地變的。所以我們研究語言史決不能零敲碎打,而必須對整個語言系統進行全面的審查。”王力《我的治學經驗》,《中国高等教育》,1984年第8期,第15页。這就需要我們在充分熟悉研究文本的基礎上,對其詞彙系統進行全面清理和分類考察,進而通過綜合歸納的方法分析探討該詞彙系統特徵。可見,對《朱子語類》詞彙系統進行研究,靜態描寫與綜合歸納方法的運用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