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
1455200000010

第10章 势篇(2)

这样,曹军士卒们都拼死作战,最后终于攻破了淳于琼的营垒,杀死了淳于琼,烧毁了袁军屯集的粮草。

乌巢粮草被烧光的消息传到官渡前线,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分裂。高览、张率所部投降了曹操。曹操乘机出击,大败袁军,歼灭袁军七万余人。袁绍、袁潭父子仓皇带领八百骑兵逃回河北。官渡之战就这样以曹胜袁败而告结束。

在“奇”“正”之变中,孙子尤其重视“奇”的运用,他指出“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认为善于出奇制胜的将帅,其战法就像天地那样变化无穷,像江河那样奔流不竭,总是能运用特殊手段,以变幻莫测、出人意料的谋略和方法战胜敌人。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联络了秦、赵、韩、魏四国,动员了全国的兵力,拜乐毅为上将,统帅五国大军,浩浩荡荡,大举进攻齐国。

当时齐国号称东方强国,土地肥沃,积蓄丰富。但执政的齐湣王目空一切,骄横自大,一心想要取代周王,自己作天子,因此连年对外进行战争。这引起了列国诸侯的不满,也使齐国内部矛盾激化。

乐毅率军在济水的西面(今山东高唐、聊城一带)大败齐军主力,接着攻占了齐国的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齐湣王逃到了莒城(今山东莒县),没过多久,就被杀掉了。他的儿子法章自立为齐王。

在半年的时间里,乐毅率军接连攻下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最后只剩下了莒城和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两座城池没有被攻破。

乐毅调右军和前军围攻莒城,调左军和后军围攻即墨。即墨守城的大夫出战身亡,即墨没了守将,军民无主,形势一片混乱。即墨人公推田单为将军,带领大家抵抗燕军。

田单是齐国国君的远房亲戚,曾在临淄当过管理市政的小官。当乐毅攻打临淄时,他随本族人逃到了安平(今山东淄博东)。路上,他见逃亡的人很多,车辆拥挤,常常互相碰撞,特别是车轴两端露在车轮以外的部分,更容易折断,引起翻车,于是他让族人把车轴露在车轮外的部分锯短,然后再用铁皮包起来。

不久,燕军攻占了安平,安平人争相逃命,许多车辆争先恐后,相互碰撞,不少车辆都因车轴折断而翻车。惟独田单家族的车辆经过改造,因而顺利地脱险,逃到了即墨,田单因此出了名。

田单被推为将军后,跟兵士们同甘共苦,亲自带头修筑城防工事,还将自己的家属和族人都编入军营,参加守城。即墨人都很钦佩田单,群情振奋,斗志昂扬,决心守住城池,抵抗燕军。

乐毅把即墨围困了三年,也没有攻下来。这时,有人嫉妒乐毅,在燕昭王面前讲乐毅的坏话,说:“乐毅智谋过人,能在半年之内,一连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为什么费了三年还攻不下莒城和即墨这两座城呢?并不是他没有能力攻下,而是他另有打算,想靠我们燕国的军威,让齐国人归服他,他自己当齐王。”

燕昭王非常信任乐毅,根本不信这话,说:“以乐毅的功劳,就是他真地做了齐王,也是完全应该的。你怎敢挑拨离间,说他的坏话呢?”于是下令把说乐毅坏话的人当场处决。

燕昭王随后派使者到齐国,真地封乐毅为齐王。乐毅诚惶诚恐,非常感激燕昭王,但死也不肯接受封王的命令。

又过了两年,燕昭王死了,太子即位,就是燕惠王。燕惠王早在做太子时,就对乐毅不满,即位以后,更对乐毅心怀疑惧。

田单乘机暗中派间谍到燕国去,散布流言说:“乐毅想借攻打齐国为名,控制军队,在齐国称王,所以故意不攻下即墨和莒城。要是燕国另派一个大将来,一定能攻下即墨和莒城。”

燕惠王本来就不信任乐毅,听到这些流言,便决定派大将骑劫到齐国去代替乐毅。乐毅知道燕惠王用意不善,不敢回燕国,就投奔赵国去了。燕军将士听说乐毅被撤换,个个愤愤不平,军心日益涣散。

田单这时已经开始了反攻的准备。他教即墨城中的居民,每次吃饭之前,都要在庭院中摆上供品,祭祀祖先,说这样做,祖宗就会保佑我们。结果引来了许多飞鸟。

田单又乘机散布说:“老天爷要派一个‘神师’降临城中,教我用兵。”随即在齐军中找了一个机灵的小兵,要他假装“神师”。以后,田单每次发布命令,都宣称得自“神师”的指示。

城外的燕军先是看见即墨上空飞鸟成群,已经有些奇怪,后来又听说老天爷给即墨派了一个“神师”来,就更加害怕了。

过了几天,田单派人到城外去散布说:“即墨人最怕燕军把俘虏的齐国人的鼻子割掉,拉到城下示众,那样即墨人会吓破胆的。”

骑劫听说后,果然照办。即墨城里的人看见被俘的同胞全被割掉了鼻子,个个义愤填膺,更坚定了守城的决心,宁可战死也不愿意落到燕军手里。

又过了几天,田单又派人到城外去散布说:“即墨人最担心的是他们在城外的祖坟,如果被燕军挖了,那该怎么办啊?”

骑劫听说后,又果然照办。即墨城里的人在城上看见燕军挖他们的祖坟,焚烧祖先的尸体,人人痛哭流涕,悲愤万分,个个摩拳擦掌,要与燕军决一死战。

田单又把精锐部队全部隐藏起来,派老弱残兵和妇女、小孩在城上巡逻守卫,使燕军误以为齐军已失去战斗能力。

同时,田单又派出使者,向骑劫请求投降。消息传开后,早已疲惫厌战的燕军将士,个个欢呼雀跃,高呼万岁,认为胜利在望,也就放松了戒备。

田单还从民间收集黄金,共二万四千两,让几位即墨富翁偷偷给骑劫送去,说:“我们就要投降了,贵国大军进城以后,请将军保全我们全家的性命和财产。”

骑劫接受了黄金,高兴得眉开眼笑,满口答应。这样,燕军上下全都只等着齐军前来投降。

田单见反攻的时机已经成熟,从城中挑选了一千多头牛,在牛身上披上土黄色的外衣,上面画满花花绿绿、稀奇古怪的花纹;在牛角上捆上锋利的尖刀,牛尾上绑上浸透了油的苇草。并事先在城墙上秘密挖出几十个洞。

一天半夜时分,田单命令把一千多头牛从洞里赶到城外,点燃绑在牛尾上的苇草。牛尾一烧着,一千多头牛痛得野性大发,向燕军营垒方向疯狂地冲去。齐军兵士随后紧跟,冲杀过去。

即墨城里的百姓,不分男女老幼,都赶来为齐军助威。他们拿着铜器和战鼓,使劲地敲打起来。一时间铜器声、战鼓声,惊天动地。

燕军从睡梦中惊醒,只见在熊熊的火光中,一群头上长着刀、尾部燃着火的怪物正发狂地奔来,吓得惊慌失措,四散奔逃。燕军死的死,伤的伤,很快溃败,骑劫在混乱中被杀。

田单率领齐军乘胜反击,不到几个月的工夫,就收复了被占领的七十多座城池。随后迎法章到临淄,正式即位为齐襄王,田单受封为武安君。

田单在极端不利的形势下,长期坚守孤城,积极创造反攻条件,巧妙运用“火牛阵”,实施夜间奇袭,击败了燕军,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出奇制胜的著名战例。

在《势篇》中孙子还强调要“示形”、“动敌”,运用谋略迷惑、调动敌人,认为这是达到出奇制胜的重要手段。他指出:“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也就是要善于调动敌人,用假象迷惑敌人,使敌人上当受骗;用利引诱敌人,使敌人前来争夺。用这样的方法去调动敌人,再伏兵待机掩击敌人。战国时,孙膑伐魏救韩之战,就是“示形”、“动敌”的著名战例。

公元前342年,魏国派大将庞涓率军攻打韩国。韩国在魏国的西南,国力比较弱小,自然抵挡不住强大的魏军,急忙派使者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召集群臣,商议对策,说:“如今魏军攻打韩国,韩国向我求援,你们看是立即发兵救援的好,还是等待一下再发兵的好?”

相国邹忌反对出兵救援韩国。他说:“魏军攻打韩国,无论谁胜谁负,两国的实力都会受到重创,这对我们齐国是有利的。因此,不如拒绝韩国求援的要求。”

大将田忌反对邹忌的意见,说:“如果我们拒绝出兵救援韩国,韩国国力不强,一定支持不了多久。一旦韩国被攻破,那魏国的实力就会大增,对我们齐国更为不利。因此,我认为应该立即出兵救援韩国。”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争执不下。齐威王征询孙膑的意见。孙膑说:“魏国攻打韩国,如果不救,韩国被攻破,对我们齐国肯定不利,所以不能不救。但是,现在魏军才刚刚开始向韩国发动进攻,韩国还没有到招架不住的时候,如果我们急急忙忙赶去救援,实际上就成了我们代替韩国同魏军作战,一旦两败俱伤,那时候韩国反而得利。因此,马上出兵也是不合适的。”

齐威王问:“那依你的意见,应该怎么办?”

孙膑回答说:“我看可以先答应韩国的请求。韩国知道我们将会出兵救援,就会竭尽全力抵抗魏军;而魏军遭到韩国的顽强抵抗,也必然会更加猛烈地向韩国发动攻势;韩国面临兵败国亡的局面,就会一心一意依靠我们;而魏军经过与韩国的拼杀,实力也已经大大消耗。到那个时候,再发兵前去,攻击疲惫不堪的魏军,拯救危难之中的韩国。这样用的力少而见到的功多,取胜容易而受益大,对齐国最为有利。”

齐威王听了,大加赞赏,采纳了孙膑的建议。

韩国得到齐国的承诺,认为援军马上就会来,信心大增,奋力抗击魏军,但却五战五败。韩国无奈,只好又派使节向齐国表示,愿意成为齐国的附属国,请齐国马上发兵救援。

公元前314年,齐威王任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领大军仍采取“围魏救赵”的办法,直接袭击魏国的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

魏惠王鉴于桂林之战的教训,再也不敢让魏军在韩国久留,急忙命令庞涓从韩国撤军,并任命太子申为上将军,率兵十万迎击齐军。

孙膑在得知庞涓已从韩国撤军的消息后,对田忌说:“魏军一向认为自己勇猛强悍,因而轻视齐军。现在庞涓急于同我军主力进行决战,一定会轻装疾进。我们正好利用庞涓这种心理,诱使魏军中计。兵法上说:‘日夜兼行,强行军百里的路程去与敌人争利,三军将领就可能被敌人俘虏;奔走五十里的路程去和敌人争利,其结果只有一半的兵力能够赶到。’庞涓现在就正在犯这个错误,我们正好可以抓住机会击败魏军。”

孙膑于是让田忌下令,大军进入魏国国境后,第一天造可供十万人吃饭用的灶,第二天减为只造可供五万人吃饭的灶,第三天再减为只造可供三万人吃饭的灶。用这样的方法迷惑庞涓,造成齐军怯战大量逃亡,兵力减少的假象,使庞涓更加轻敌,以便寻机歼灭魏军。

庞涓率大军日夜兼程赶回魏国时,齐军却不与魏军交战,掉头向东撤退。庞涓立即在后面紧紧追赶。

庞涓赶到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齐军的营盘占了很大的地方。他叫人数了数做饭的灶,知道这些灶能够供十万人做饭吃。庞涓认为这一定是齐军主力,下令继续追赶。

第二天,庞涓率领魏军赶到齐军第二次扎营的地方,又叫人数了数做饭的灶,发现只够五万人做饭用了。庞涓大为高兴,认为齐军一定士气低落,才两天的时间已经减员一半了,便下令加紧追赶。

到了第三天,庞涓在齐军第三次扎营的地方发现,齐军的灶已经只够三万人做饭用了。庞涓这才彻底地放心了,他大笑着对部下说:“我早就知道齐国人胆怯,却不知道他们胆怯到如此程度,十万大军到了魏国,才三天时间就逃散了一大半。我们现在一定要轻装前进,不然齐军主力就会溜掉,以后就找不到消灭他们的好机会了。”

于是庞涓丢下辎重和步兵,只带一部分精锐骑兵,马不停蹄,昼夜兼程,追赶齐军。

孙膑计算庞涓的行程,估计他将于黄昏时分到达马陵(今河北大名东南)。马陵一带道路狭窄,两旁是山,树木茂盛,地势险要,容易隐蔽部队,是一个打伏击的好地方。

孙膑决定在马陵设伏。他命令兵士砍倒路旁的树木,把道路堵住,只留下一棵最大的树,剥去一段树皮,在露出的白木上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下”七个大字。又挑选了一万名善射的弓箭手,分头埋伏于路两侧的丛林之中,吩咐说:“若是天黑以后看见火光,你们就一起放箭。”

天黑的时候,庞涓率领轻骑兵追赶齐军到了马陵。忽然前面的兵士回来报告说,前面的山道都被树木堵住了。庞涓策马上前查看,猛然看见路旁一棵独立的大树,上面有一段白木显露,还隐隐约约有字写在上面。因为天黑看不清楚,庞涓便叫人点火把来照明。在火光映照下,庞涓看清了写在树干上的那一行字,他大吃一惊,叫道:“哎呀,我又中了孙膑的诡计!”

话音刚落,道路两侧的齐军伏兵已经万箭齐发。魏军轻骑兵猝不及防,死的死,伤的伤,顿时乱成一团。这时孙膑和田忌又带领齐军大部队杀到。

庞涓智穷力竭,自知败局已定,拔剑自杀,临死之前,不禁抚剑长叹道:“终究还是成就了孙膑这小子的声名!”

齐军乘胜追击,彻底击败了魏军,并俘虏了魏军主帅太子申。

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用减灶的方法制造假象,诱使庞涓就范,使马陵之战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示形”、“动敌”的著名战例。

孙膑用减灶的方法“示形”、“动敌”,战胜了庞涓,而东汉时的虞诩却用增灶的方法吓退了羌人。

东汉安帝时,羌人经常攻打汉朝西北各郡,百姓惊慌不安,很多人南逃渡过黄河。东汉沿边郡县的官员,多数是内地人,没有守土抗战的决心,全都争着上书请求将郡县官府内迁,以躲避羌人兵祸。

赵太后听说虞诩有将帅的韬略,就任命他为西部边陲武都郡太守。虞诩受命以后,马上带领少数人马赴任。

羌人得知虞诩要赴任的消息,派了数千羌军在陈仓(今陕西宝鸡东)一带拦截虞诩。

虞诩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下令停止前进,并宣称:“我已经上书朝廷,请求派兵支援,等援兵到后,再动身出发。”

羌人听说以后,信以为真,便暂时放松拦截虞诩,分头前往邻县劫掠去了。

虞诩乘羌军兵力分散的机会,带领部下日夜兼程疾进一百余里。羌人见虞诩走了,自知上当,立即聚兵追赶。

虞诩命令部下,每人造两个灶,以后每天增加一倍。羌人见虞诩做饭的灶越来越多,弄不清虞诩究竟多少人马,以为虞诩救兵已到,便不敢继续追赶。

虞诩部下有人问虞诩:“以前孙膑用减灶的计策,击败了庞涓,而您现在却反其道而行之,每天增灶;另外,兵法上说每天行军不超过三十里,以保持体力,防备不测,而您每天急行军一百余里,这是什么道理?”

虞诩说:“用兵之道在于灵活机变。现在羌人兵多,而我军兵少,羌军见我军灶的数量日益增多,必定以为我援军已到;另外,走慢了就容易被羌军赶上,加快行军羌军便不能测知我军的底细。羌军见我军人数既多,行动又快,必然不敢追赶。孙膑有意向敌人示弱,而我是有意向敌人示强,这是由于形势不同的缘故。”

虞诩带领部下,终于到达了当时的郡府所在地赤亭(今甘肃成县西北)。他清点赤亭的军队,人数不足三千人。而这时,羌军一万余人已把赤亭团团围住。

虞诩命令部下,不许使用射程远的强弩,只许暗中使用射程近的小弩。羌军以为汉军的弓弩力量不行,射不到自己,便放心大胆地前来攻城。

这时,虞诩马上命令兵士全部使用强弩,每二十只强弩集中射一个羌兵。霎时间赤亭城上箭如雨下,射向羌军。羌军伤亡惨重,吓得纷纷后退。虞诩乘机派兵出城冲杀,又杀死了许多羌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