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
1455200000012

第12章 势篇(4)

韩信起身,向刘邦作了两个揖,赞同说:“是呀,我也认为大王你比不过项羽。不过我曾在项羽手下干过,很了解他的为人。项羽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一声怒吼,千百人都怕他。但是,他不能任贤用能,驾御良将,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项羽待人,恭敬慈爱,说话客气;部下有人病了,他泪流满面,端茶送水;可是当部下立了功,应该封赏的时候,他又很悭吝犹豫,把印拿在手里,直到玩弄得磨去了棱角,还舍不得给人家。这样的仁爱也就是所谓的妇人之仁罢了。项羽虽然称霸天下,统治诸侯,但却不占据关中,而建都彭城。他又违背义帝‘先破秦入关者为王’的约定,而把自己亲近喜爱的封王。对这一点,诸侯都不满意。诸侯见他把义帝迁赶到了江南,也都在受封回去后,赶走原来的王,自己占据好的地方称王。项羽军队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残毁灭绝的,天下的怨愤很大,老百姓都不拥护他,只不过是慑于他的威力,勉强屈从罢了。项羽名义虽称霸王,实际上不得人心,因而他的强大容易削弱。现在大王你要是能够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英勇善战的人才,有哪里不能平定?将天下的城邑分封功臣,又有哪个不服?用义兵跟着想东归的士卒,谁的军队又不能击溃?而且项羽分封在秦国旧地的三个王,都是原来秦国的将领,率领秦国的弟子已经多年了,被杀死和逃亡的不可胜数。他们又欺骗部下投降诸侯,到达新安后,项羽用欺骗手段,坑杀了秦军投降士兵二十余万,惟独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脱身。秦地父老兄弟怨恨这三个人,恨之入骨。项羽现在借用威势,勉强把他们三人立为王,秦地百姓并不拥护。大王您进入武关,秋毫无犯,废除秦朝苛刻法律,和秦人约法三章,秦人没有不希望你为秦王的。按照诸侯事先的约定,你应当在关中为王,这是关中百姓都知道的。你失去应得的职位进入汉中,秦人没有不感到遗憾的。现在你率军东进,三秦一带只要发布一道文告,就能收服。”

刘邦听了韩信的一席话,喜出望外,只感叹自己与韩信相见恨晚。随即根据韩信的计策,部署各路将领准备向东进攻。

刘邦择人任势,拜韩信为大将,在韩信的帮助下终于击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

正确“择人任势”能取得战争的胜利,而不能正确“择人”,那必然会“失势”,造成战争的失败。战国时,赵孝成王就是因为错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造成长平大败,赵国四十万大军全部覆灭。

战国末期,秦昭王按照丞相范雎“远交近攻”的计谋,一面和齐国、楚国等离秦国较远的大国交好,一面不断地攻打临近秦国的小国。

公元前261年,秦昭王派大将王龁率军攻打韩国,攻克了野王(今河南沁阳),将韩国拦腰截为两段。韩国上下一片惊恐,慌忙派遣使者到秦国,愿意献出上党郡(今山西长治一带),向秦国求和。

消息传到上党(今山西长子西南),韩国的上党太守冯亭却不愿意将上党郡献给秦国。他对部下将领说:“与其把上党献给秦国,不如把上党献给赵国。赵国得到了上党,秦国一定会去争。这样一来,赵国和韩国就不得不联合起来抵抗秦国了。”

众人都赞同冯亭的这个办法。于是冯亭就派使者带着上党地图到赵国去,把上党献给了赵国。赵国马上派相国平原君赵胜率领五万人马去接收了上党。

赵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了秦国的极大不满,秦昭王命令王龁率大军攻打上党。守卫上党的赵军抵挡不住,只得退守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

赵孝成王得知秦国大举进攻的消息,连忙派遣大将廉颇率领二十多万赵军主力救援长平。

廉颇抵达长平后,与秦军多次交战,都因秦军过于强大而没有能取得胜利。廉颇不愧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老将,见进攻失利,就及时改变战略方针,转而采取守势,命令赵军退守阵地,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以逸待劳,疲惫秦军。

王龁多次向赵军挑战,廉颇只是命令赵军坚守,不与秦军交战。两军在长平一带相持了整整三年。

秦军屡次进攻长平不能取得胜利,秦昭王召丞相范雎商议。范雎说:“廉颇老成持重,久经战阵,他知道我军路远,不能持久,所以坚守不出,想等我军疲惫的时候才出击。如果不除去廉颇,恐怕难以打败赵国。”

秦昭王问:“有什么办法可以除掉廉颇呢?”

范雎说:“要除掉廉颇,必须用离间计,……”

秦昭王听后,拍手称妙,便叫范雎快去实施。

范雎派人携带二十四两黄金,前往赵国的都城邯郸,收买赵孝成王身边的权臣。

没过几天,赵孝成王就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最害怕的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如果赵括当上赵军的统帅,秦军想逃都来不及。廉颇年纪太老了,不足畏惧,要不了多久他就会投降秦军的。”

赵孝成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即召见赵括,问他能不能打败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一定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杀他个片甲不留。”

赵孝成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要他去代替廉颇。

上卿蔺相如知道拜赵括为大将的事后,警告赵孝成王说:“大王因赵括有点名气便任用他,事实上,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兵书,而不懂得战场上的随机应变。”赵孝成王不听蔺相如的警告。

赵括虽然从小就跟着他父亲赵奢学习兵法,自以为天下无敌,其实他并没有学到一点真正的用兵本领,只会讲一些空道理。在辩论书本上的道理时,连赵奢也驳不倒他。然而知子莫如父,赵奢认为赵括是个只知空谈的人。赵奢的妻子曾问他其中原因,赵奢说:“战争是很危险、很复杂的事情,而赵括却把它说得那么容易。赵括不带兵打仗那就算了,如果他真当了军队的统帅,那么葬送赵国军队的,一定是他。”

当赵括受命动身之前,他的母亲向赵孝成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不要任用他的儿子做军队的统帅。赵孝成王把她召来,问她为什么赵括不能做军队的统帅。赵母回答说:“当初我嫁给他父亲时,他父亲已经是大将了,他的长辈有十几人,他的朋友有上百人。可是大王或王族赏赐的财物他都不拿回家与亲朋分享,而是全部送给部下和幕僚。每当他接到了出征的命令,就全身心投入军务,不再过问家里的事情。可是现在赵括刚当上大将,就高高在上,摆架子,显威风,弄得部下都很怕他。大王赏赐的财物,他全都拿回了家,每天打听到什么地方有便宜的房屋、田地,就赶快去买,一点不操心军务。大王您以为他像他父亲,其实他们父子的品行是不一样的。我请求大王不要任用他为大将。”

赵孝成王根本不听赵母的劝告,说:“老太太不要管这件事,我已经决定了。”

赵母无奈,就说:“假如赵括有什么差错,请准许他的家属不要被连坐治罪。”赵孝成王答应了她的请求。

公元前260年,赵括率领二十万赵军来到长平,加上廉颇原来率领的二十万赵军,共四十万大军。赵括一反廉颇的作法,撤换了廉颇原来的将领,改变了军中制度,搞得赵军上下离心,斗志消沉。他还改变了廉颇的战略防御方针,撤除了防御工事,积极准备战略进攻。

秦昭王得知赵括出任赵军主帅,心中大喜,认为全歼赵军主力的机会终于来到了。于是秘密任命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代替王龁统帅秦军,并下令:“有谁胆敢泄漏武安君为上将军的消息,立即斩首。”

这年八月,赵括认为向秦军进攻的机会已经成熟,就率领赵军主力大规模出击。两军刚一交战,白起就命令秦军假装败退。赵括以为旗开得胜,不禁大喜,立即率军追击。接着白起又故意败了几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

当赵军追到秦军营垒前,遭到了秦军主力的强力抵抗,赵军一时无法突破。这时,白起预先埋伏在营垒两侧的二万五千秦军士兵已经悄悄迂回到了赵军的背后,截断了赵军的退路,将出击的赵军与留守营垒的赵军分割为二。白起派出的五千精锐骑兵也插入了赵军营垒之间,防止留守赵军出营增援,并截断了赵军粮道。白起同时又派出小股突击队不断袭击赵军。

赵括无法攻破秦军营垒,四面又被包围,进不能进,退不能退,战不能战,只好就地构筑营垒,等待支援。

秦昭王听到赵军主力被包围的消息,便亲自赴河内(今河南黄河以北地区),征发所有十五岁以上的男丁编组成军,增援长平,担负堵截赵国援军,截断赵国粮道的任务。

九月,赵军已经断粮四十多天,饥饿难忍,以至杀人来吃。而秦军的包围圈则越缩越小。赵括组织了四支突击队,轮番突围,都没有成功。绝望之中,赵括决心孤注一掷,亲自率领赵军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仍然遭到惨败。赵括被秦军乱箭射死。

赵军见主将已死,就不再抵抗,全部向秦军投降。赵国的四十万大军,就因为一个错误的国王选择了一个错误的统帅而全部覆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