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语言历史论丛(第六辑)
1508400000005

第5章 训诂学定义争论之我见(3)

词义学、语义学在现代语言学理论中,《辞海》中认为没有区别,“词义学”条下“也叫语义学,研究词语意义的学科”。《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语义学条:“既可以指自然语言中词语意义的研究,也可以指对逻辑形式系统中的符号解释的研究。”(徐烈炯)如此,词义学、语义学的争论不过是字面上的不同罢了,实际上没有什么差别!

那么,什么是语义学(或者词义学)呢?随便翻一下有关语义学的著作(此类著作、论文多得很),论述的有语义的层次,义位的结构、演变,词义和事物、概念的关系,词义的构成,词义的聚合和组合等,与训诂学上的词语考证勉强算得上有交叉的是语义的构成和义位的演变,很少。说训诂学研究的重点是语义是对的,但是说训诂学的性质归属是语义学,就未必合适。一些学者说“训诂学的性质是古汉语词义学或古汉语语义学”,基本上是属于训诂经验的认识,与当代语言学理论的实际发展并不吻合。

张永言先生说:“按照近代科学系统来说,训诂学可以说是语文学(philology)的一个部门,是主要从语义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的一门学科。”[18] 我们查一查什么叫“语文学”,《汉语大词典》:“偏重从文献和书面语的角度研究语言文字的学科。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校勘学等。广义的语言学也包括语文学。”《辞海》的解释与此相同,多了一句“现在往往将语文学包括在语言学内”,意思是说现在的学者往往不提语文学,而直接说语言学。

张永言先生又说:“它跟语文学的各个部门(如文字学、校勘学)和语言学(linguistics)的各个分科(如词汇学、音韵学、语法学、修辞学)以及其它一些人文学科(如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都有密切的联系;它要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来达到自己的研究目的。”[18]从张先生的论述,语文学似乎就是传统语言学的另一种说法,语法、修辞似乎不在语文学之内。这样,语文学的范畴就太小了。

所以我们同意白兆麟、黄建中的说法,训诂学的性质类属是汉语语言学。完整的表述应该是以版本文献所反映的古代汉语语义解读为研究重点的汉语言文字学的学科,这样也符合黄侃先生的定义。另外一个理由是国家社会科学和学位目录,没有语文学,而是汉语言文字学,算是规范说法吧。

训诂学的训诂两个字就是解释古代语言的意思,已经通行了两千多年,换成解释学,我没有看到其必要性。报刊上我读过的这类论文有几十篇,难以找到令我信服的理由。盼望有让我折服的文章出现,我一直期待着……

参考文献:

[1]黄侃述,黄焯编.文字声韵训诂笔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何仲英.训诂学引论[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3]张世禄.中国训诂学概要[M].贵阳:贵阳文通书局,1942.

[4]齐佩瑢.训诂学概论[M].北京:国立华北编译馆,1943.

[5]赵振铎.训诂学纲要[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6]陆宗达.训诂浅谈[M].北京:北京出版社,1964.

[7]陆宗达.训诂简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

[8]陆宗达,王宁.训诂方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9]陆宗达,王宁,宋永培.训诂学的知识和应用[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0.

[10]陆宗达,王宁.训诂与训诂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

[11]王宁.训诂学原理[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

[12]王宁等.训诂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3]周大璞.训诂学要略[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

[14]周大璞.训诂学初稿[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

[15]洪诚.训诂学[M].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

[16]黄典诚.训诂学概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

[17]白兆麟.简明训诂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4.

[18]张永言.训诂学简论[M].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

[19]郭在贻.训诂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20]杨端志.训诂学[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

[21]许威汉.训诂学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22]黄大荣.训诂学基础[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

[23]黄建中.训诂学教程[M].武汉:荆楚书社,1988.

[24]刘又辛,李茂康.训诂学新论[M].成都:巴蜀书社,1989.

[25]程俊英,梁永昌.应用训诂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6]刘成德.简明训诂学[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

[27]冯浩菲.中国训诂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

[28]孙雍长.训诂原理[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29]黎千驹.训诂方法与实践[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0]华星白.训诂释例[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31]郭芹纳.训诂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2]宋金兰.训诂学新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出版社,2001.

[33]毛远明.训诂学新编[M].成都:巴蜀书社,2002.

[34]苏宝荣,武建宇.训诂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5.

[35]邓志瑗.训诂学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6]汪耀楠.注释学纲要[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1.

[37]王力.新训诂学[C].开明书店二十周年纪念文集.上海:开明书店,1947.

[38]张世禄.训诂学与文法学[J].学术杂志(三),1940.

[39]殷孟伦.略谈训诂学这门科学的对象和任务[J].文史哲,1957(6).

[40]梅琼林.20世纪文化训诂学的理论省察[J].福建论坛,2003(3).

[41]周光庆.中国训诂学断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1).

[42]周光庆.二十世纪训诂研究的得失[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2).

[43]赵诚.训诂学回顾与展望[J].古汉语研究,1998(4).

[44]刘文清.训诂学新体系之建构:从当前训诂学研究之回顾与反思谈起[J].台湾大学文史哲学报,2005(5).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四川成都 610101)

On the Argue of Definition of XUNGU (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Old Chinese Texts)

Liu Zhicheng

(College of Letters and Science,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101)

Abstract: By investigating the definition of XUNGU from dozens of prevalent teaching materials and influent articles, we have explored the differences of various definitions with the analyzing method of conceptual logic and tried to explain the reasons causing the differences and elaborate authors personal point on the definition of XUNGU. In conclusion, we take that XUNGU is a subjec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haracter that focuses on the semantic meaning of ancient Chinese reflected by the versions of literature document.

Key words: XUNGU(训诂: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Old Chinese Texts); definition of XUNGU; the argue of XUNG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