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挫折教育: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爱
1539000000025

第25章 给孩子战胜挫折的力量(1)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还小,经不起挫折,所以就一味放纵和满足孩子,从不让孩子受苦,于是,孩子就变得弱不禁风、胆小怕事,甚至出现心理问题。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生活有顺境有逆境,有苦有乐,要让孩子逐步形成正确看待挫折的态度,学会战胜挫折。

每个人难免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和毛病,成长中的孩子更容易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所以,父母要鼓励孩子挑战自我,挑战自己就是直面自己、解剖自己,就是磨练自己。当孩子在不断训练下,做出一些挑战自己的事情时,父母应该给予孩子鼓励和称赞,让他感受到挑战自己的乐趣,让他从内心勇敢起来。这样,孩子就会越来越勇敢,就会获得战胜挫折的力量,从而让自己百折不挠、不向困难屈服。

培养孩子的耐挫力

父母只有让孩子从小就经受一定的耐挫力锻炼,从中接受教育,才能学会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挫折。

耐挫力是指一个人从挫折中恢复愉快心情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耐挫力就是受到挫折后的恢复能力和百折不挠、不向困难屈服的精神,也是获取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一个人的耐挫力强,他就能够勇敢、乐观地去战胜挫折,反之,他就只能在挫折面前懦弱、悲观,无所适从,被挫折打败。

面对同样的挫折情境,不同的孩子,就会产生不同的挫折判断和反应。乐观、积极、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孩子能很快地从挫折中解脱出来,而悲观、消极、心理素质差的孩子则可能很长时间都沉浸在挫折的泥潭中不能自拔,甚至会走上极端的道路。

今天的孩子耐挫力都很弱,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非常不利,父母只有让孩子从小就经受一定的耐挫力锻炼,从中接受教育,才能学会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挫折。

2007年6月25日午饭过后,父母上班去了,18岁的晓军通过互联网查询出了自己的高考分数,只有498分,成绩不理想,与先前估计的560分相去深远。于是,当天下午,他非常不理智地选择用一根绳索结束了生命。父母下班回家后,瘫坐在地。

第二天上午,在市殡仪馆举行遗体告别时,晓军的母亲在亲友的搀扶下几度晕厥。而就在前一天的中午,他们一家还一起有说有笑地吃饭。

晓军是市重点中学的高三理科生,参加了今年的高考。25日是高考成绩公布的第一天。“下午父母上班去了,孩子到亲戚家上网查分,考了不到500分,距离他的期望有一段距离。没想到等父亲下班回家,就出了这事。”家人的朋友很痛心地说,晓军这样做,很可能是因为成绩不理想,觉得愧对家人。

对此,晓军的班主任感到不可思议,她说,晓军的成绩处在上游,数学和英语成绩都很不错,为人也很开朗热情。这孩子平时很听话,还是数学课代表。也能感觉到家人很疼爱他,高考结束后他的父亲就专门给他买了MP3,还说如果考得好奖励电脑。

晓军的离去令人唏嘘,他的一位同学小赵今年的成绩也不好,没能实现自己一类本科的梦想,为此他也痛苦烦躁过,但最终能保持清醒头脑分析问题出在哪里,“只有找准问题所在,才知道应该怎样面对现实。”他说。

某心理咨询专家说:“因考分不理想,一些心理素质脆弱的孩子会选择极端路线,在这个‘非常时期’,父母首先应该坚强起来,密切留意孩子的情绪波动。孩子情绪波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没能为父母带来荣光的内疚,有对自己前途感到渺茫和失望等。父母应该减少因颜面扫地而引发对孩子的抱怨和责骂,要降低自己的心理期待。同时,应该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失败。告诉孩子,高考并不是过独木桥,人生的机会其实还有很多。”

有心的父母可以关注一下,每年高考后,都有很多关于高考生因成绩不理想而走上极端的报道。其实,这些孩子是典型的耐挫力弱,或者是根本就没有耐挫力,从而经受不住一点挫折的打击。

关于孩子耐挫力的培养,儿童教育家认为,从小培养孩子的耐挫力,对于孩子将来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而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父母放下对孩子的溺爱,在教育孩子时坚持“半糖主义”,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人生不会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时要学会自己面对。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都有专门的耐挫教育,而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我国的教育界暂时还没有把耐挫教育带进课堂。所以,这就需要父母从小培养孩子抗击挫折的能力。

孩子的耐挫力弱,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他就很难迎接生活的挑战。心理学家指出,培养孩子的耐挫力,对他们的一生都会有益。由此可见,对现代家庭来说,让孩子品尝一点生活的磨难,增强他的耐挫力,这对孩子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如何提高孩子的耐挫力是摆在父母面前的重大课题,那么父母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耐挫力呢?

挫折教育建议:

1.培养孩子乐观的态度。

培养孩子良好的耐挫力的关键之一就是培养孩子乐观的态度。父母应该教育孩子乐观地对待每一次得失成败,以“胜败乃兵家常事”的豁达态度去对待生活中暂时的困难、失败与挫折。只要有了乐观的态度,就会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就会点燃奋起直追的激情。这样,孩子就会勇敢地面对和接受生活中的一切挫折、困难、失败和逆境,并勇于战胜它们。

2.体察孩子的情绪并及时疏导。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还小,经不起挫折,所以就一味放纵和满足孩子,从不让孩子受苦,于是,孩子就变得弱不禁风、胆小怕事,甚至出现心理问题。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生活有顺境有逆境,有苦有乐,要让孩子逐步形成正确看待挫折的态度,学会战胜挫折。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遇到困难与挫折时,父母要及时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挫折,帮孩子分析遭受挫折的原因,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使孩子的情绪得以缓解,避免孩子产生绝望的心理,失去自信,萌生退缩感。不可否认,孩子遭受挫折后如果能得到及时的情绪疏导,孩子就会坦然面对挫折,渐渐增强耐挫力。

3.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往。

孩子与同伴交往,可以使他经历一些挫折,比如观点不一致、处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能让孩子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和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往往会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能让他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有效帮助孩子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耐挫力。

4.让孩子明白付出才有回报。

父母要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任何美好的东西都来之不易,要付出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比如,在生活中,当孩子对某个玩具特别感兴趣时,当孩子想考一个好成绩时,告诉他这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才能换回来。这样,孩子才会明白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孩子就会努力付出。其实,这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所以,父母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想要什么,就立即满足他的要求,否则,他就会养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在未来就会经受更多更大的挫折。

5.鼓励孩子拿出勇气面对困难。

在学习和生活中,孩子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时,作为父母,除了要帮孩子认真分析具体情况,还要不断地鼓励孩子拿出勇气面对困难,鼓起勇气努力向前;告诉孩子,面对失败,也应该毫不气馁,要勇敢地迎战它;还要使孩子明白,在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没有永远的一帆风顺,要正视困难与挫折。在孩子做出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他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困难。

6.父母要以身作则。

培养孩子的耐挫力,还需要父母以身作则,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日常生活中,父母也会经常遇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困难和挫折,这也是给孩子上耐挫教育课的最好时机。父母要知道,身教胜于言传,父母的振作、乐观的态度、坚强的意志,等等,都是给孩子的无声的影响和教育。当然,父母还应该经常与孩子沟通,以便了解孩子的想法,同时也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想法。

善于对孩子进行激励

没有激励,就没有孩子的成功;没有激励,就没有孩子的进步。激励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剂,激励是他内心的迫切需要。

美国哈佛大学威廉·詹姆斯教授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自身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也就是说,一个人在通过充分的激励后,所发挥的能力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

每个人的内心中常常存在着需求激励的欲望。一个人无论多么坚强,都需要勇气、力量和希望。因为,缺乏激励就会导致对任何事都不会有足够的热情。一个人潜在的能量是巨大的,只要及时得到鼓励性的建议和表扬,他就有可能鼓足力量去做事。

激励,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孩子的成长需要激励,就像幼苗的成长需要阳光一样。可以说,没有激励,就没有孩子的成功;没有激励,就没有孩子的进步。激励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剂,激励是他内心的迫切需要。

乔治·巴顿是美国著名军事家,在他的长成过程中,父亲老巴顿一直向他灌输巴顿家族的光荣历史。受父亲的影响,少年时的小巴顿一直认为,他的祖先是弗吉尼亚地区的名门望族,他的家庭有高贵的血统,所以,从小他就有一种优越感。

在父亲的长期激励下,小巴顿形成了有信心、有理想的个性,但也有粗犷、急躁的一面。他认为自己的家族很高贵,是天生的领袖之家,他总是信心十足,一定要成为伟大的将军、统帅,否则,就是辱没了家族的名声。父亲给儿子灌输的这种家族荣耀,激发了小巴顿的自信心,也激励着小巴顿不断追求和奋斗。

少年时代的巴顿心性非常高傲,自认为高人一等,从骨子里散发出一种优越感。上学后的小巴顿看不上任何同龄的孩子。但是,因为“阅读失常症”,他经常遭到同学的嘲笑,每当这时,他就紧握拳头,不停地咆哮。可是,他的同学根本不在乎他的愤怒,依然揭他的短,所以,小巴顿只能一个人生闷气。

很快,老巴顿就知道了这个情况,他耐心地跟儿子谈心,并用贵族的精神和祖父(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上校)的故事来激励他,他告诉小巴顿:如果不能克服这个障碍,把学业坚持下去,就是辱没了巴顿家族的荣耀。父亲的话深深地激励了倔强的小巴顿,他坚定地对父亲说:“您瞧着吧,我一定不会辱没家族的名声!”

第二天,重新找到自信的小巴顿上学去了。他为了学会一个单词,常常要不断地拼读几遍,甚至几十遍,而其他孩子只要拼读两三遍就记住了。尽管小巴顿克服重重困难坚持读书,不过,在学期结束时,他在班里的成绩是倒数第一名。小巴顿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为什么比别人多付出这么多,而成绩却是最差的呢?

父亲了解到小巴顿的困惑,就对他说:“一次成绩的好坏并不能决定一生。学习就像爬山,有人从山脚往上爬,有人则从山腰处出发。刚开始,山脚下那个人爬得再快,也比不上山腰上开始爬山的人。如果你坚持不懈,两个人的距离就会越缩越短,也许先到山顶的正是那个从山脚出发的人呢!”

父亲的激励让小巴顿获得了极大的信心。他曾在《我的父亲》中这样描述父亲对自己的激励:

“在家的时候,周日中午的那顿饭都上一点儿白葡萄酒,妮塔和我也能喝一点儿。我20岁的一天,我和爸爸待在办公室里。爸爸从酒橱里给自己倒了一杯酒。那个酒橱里还有一些含酒精的酒,他给我倒了一杯饮料,说:‘儿子,这个柜不上锁,什么时候你想喝酒就自己喝吧。’

“爸爸不在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自己喝过酒,我想他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威尔逊家的两兄弟从小被管得很严,长大后都变成了酒鬼。他是想让我知道喝酒是很平常的事,所以就不会很看重它了。爸爸还常说:‘一个有志气的人,不应该喝酒。’

“还有一次是我还很小的时候,人们要把一棵橘树连根拔出来,有一棵怎么也拔不动。我告诉他们说应该把绳子系在树上,再把绳子系在马身上,这样就可以拔得动了。爸爸在那天晚上吃饭时说了这件事,还夸奖我说:‘如果没有这孩子,可能我们还弄不倒那棵树呢。’”

在父亲的激励下,小巴顿克服了心理障碍,克服了“阅读失常症”,对自己的学习逐渐树立了自信心,学习成绩也明显进步了。老师为他颁发了“学习进步奖’,同学们也不嘲笑他了,小巴顿因此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在学校开设的课程中,小巴顿最喜欢上历史课,课外尤其喜欢看历史人物的传记。在小巴顿看来,那些战争中指挥有方、果断自信、成功显赫的将军都是他学习的楷模。这促使他形成了一种个人英雄主义意识,使得他志向远大、野心勃勃,奠定了他一生为了巴顿家族的荣耀而奋斗的意志,同样也成就了他极强的自信心和成就欲。

处于逆境中的孩子,他的内心都存在着需求激励的欲望,只有激励才能激起他的激情和热情。对孩子而言,通过激励可以提高自我形象,从而使他能够有良好的表现,而良好的表现反过来又促进孩子激励自己,从而促进孩子不断进步。

有智慧的父母也应该是善于激励孩子的艺术大师。很多父母都明白激励孩子的重要性,但真正做起来却一直不得要领。要么一味地赞赏和夸奖孩子,要么对孩子的鼓励和表扬过于简单,等等,这不仅起不到激励孩子的作用,甚至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成功的激励一定要遵循科学的激励原则,父母只有灵活地运用激励的方法与技巧,因人而宜,因时而宜,才能真正达到激励孩子的目的。为了孩子,请父母慷慨地给孩子以激励吧!

挫折教育建议:

1.要注意及时激励孩子。

一位优秀老师,他在一个学期内就把全校成绩最差的班带到了全校第二名。当有人问他是怎样做的时,这位教师回答:“我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补习,我只是每天上课前对我的学生说‘你们每个同学都可以取得好成绩,只要你每天督促自己多做一道题,多背一个单词。’事实上,学生们每天都向前进,一个学期下来,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激励孩子其实很容易,只要及时、适时激励孩子,让孩子产生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对孩子的激励也就产生了。父母要注意,激励的语言要有讲究,要蕴含着父母的信任和期望,同时又对孩子提出更高要求,促使他努力进取。

2.选择恰当的激励时机。

激励孩子,要选择恰当的激励时机,只有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激励孩子,他才会冷静思考自身的问题,愉快地接受父母的教育,从而按父母的要求努力奋斗。

3.鼓励孩子自己表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