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挫折教育: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爱
1539000000003

第3章 挫折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2)

而在我国,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心理:为了孩子,自己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殊不知,这种代办式的溺爱只会害了孩子。试想,如果孩子事事都抱着对父母依赖的心理,他会成为时代需要的英才吗?

如果父母真正爱孩子,就放开孩子臂膀吧,让他在蔚蓝的晴空展翅高翔!要知道,自由的鹰远比禁锢在笼里的小鸟飞得更高、更远。每个孩子都会跌倒,但一次次跌倒后自己爬起来,他就会站得更稳;同时,他幼小的心灵也会更深切地体会到:不能哭,要自己爬起来!

3.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一位做父母的,都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他和父母一样,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而存在的,应该从小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处处依赖别人。

要让孩子自己处理问题,就应该让孩子学会自己生活。著名文学家朱自清曾说:“要让孩子在正路上闯,不能老让他们像小鸡似的在老母鸡的翅膀底下,那是一辈子没出息的。”

不可否认,今天有太多的父母为孩子包办代替,这也是孩子形成软弱性格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什么事情也不让孩子做,舒适、平静和安稳的生活,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方式,让孩子丧失了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一位中学生说:“我一直相信妈妈是非常爱我的,她希望用自己的肩膀为我挡住所有的风雨,安排好每一步路。可是,在她每天为我忙忙碌碌的时候,她不知道,我所有的勇气和自信都丢失在这份特殊的关爱里了。”可见,要想让孩子成为生活的强者,父母首先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问题,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让他学会自己生活,把握自己。

4.给孩子实践的学习与机会。

今天很多孩子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依赖性强,没有自主性。这种现象归根结底就在于父母的包办代替,使得孩子缺乏自信心,能力低下,让孩子丧失了自我实践的机会。

孩子刚开始学习穿衣、穿鞋时,会笨手笨脚,磨磨蹭蹭的,父母过来很快就帮他穿好了;孩子小时候学着自己吃饭,可能掉得满桌子都是饭菜,没有吃到嘴里多少,父母看着很不耐烦,于是就亲自喂孩子吃饭……父母的做法看起来利索、痛快,但却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养成了孩子凡事依赖父母的习气。所以,父母应该给孩子实践与学习的机会。

给孩子设置一些障碍

在孩子的平时学习和生活中,父母不妨有意识地给他设置一些障碍,以此来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如果父母永远把孩子置于自己的“羽翼”之下,替孩子挡住伤害与失败,那他就永远也学不会如何在打击到来时独自承受。所以,父母要稍稍克制一下“想帮孩子一把”的冲动,给孩子一个“遭遇”挫折的机会。

在孩子平时学习和生活中,父母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一些障碍,为孩子创设一些受挫的机会,也就是多提供机会让孩子经历挫折,利用自然情境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冬冬是个11岁男孩,十分讨人喜欢,对人有礼貌,学习成绩也不错,而且他的美术作品经常获得各类奖项,所以,冬冬经常受到老师、邻居的夸奖,当然还有同学的羡慕。

但是,冬冬的父母意识到,在这种情境下,孩子容易形成傲慢的心理。为了让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冬冬的父母经常给他设置一些障碍,增加他受挫的机会。

一天,妈妈特意带冬冬去同事家玩。因为这位同事的儿子新新比冬冬更优秀,冬冬的妈妈希望冬冬知道“人外有人”,不要骄傲自满。

两个孩子见面之后,玩得十分投缘。但不大一会儿,冬冬就显得有点不高兴了。原来,冬冬和新新玩智力游戏时,总是输。尽管新新十分热情地邀请冬冬再玩,但冬冬却坚决要求妈妈带他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妈妈对冬冬说:“冬冬,妈妈知道你不高兴,是不是因为玩游戏总是输呀?”

冬冬瞥了妈妈一眼,没有接话。

“你知道吗?新新也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他比你小一岁,但已经跳级了,和你读同一个年级。”妈妈说。

冬冬觉得有点好奇:“是吗?那他倒真是挺厉害的。”

“是呀,新新学习十分优秀,但他从来不炫耀,总是很努力地学习。”妈妈微笑着对冬冬说,“你也是个优秀的孩子,但学无止境,你也不要骄傲哦!”

冬冬领会了妈妈的意思,点了点头。

为了使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能有良好的个性,这位母亲真可谓是用心良苦。实际上,这种巧设障碍的方法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益。

一位伟大的父亲曾说:“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一定要给他设置一些他能够独自跨越的障碍。如果你一味地让他在顺境中生活,等长大后,一旦他遭遇挫折,就一定经受不住挫折的打击,从而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后果。”

每个人都经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对于孩子来说,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要遇到苦难、阻碍,如果孩子平时走惯了平坦的路,听惯了顺耳的话,做惯了顺心的事,那么,一旦他遇到挫折,就会不习惯,从而束手无策,情绪紧张,容易失败。所以,在孩子的平时学习和生活中,父母不妨有意识地给他设置一些障碍,以此来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在外出游玩的时候,一位妈妈和4岁的儿子一起去爬山,山路高低不平,对于4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难走的。但是,妈妈却有意识地让孩子跌跌撞撞地走,直到孩子踩到一颗小石子摔在地上,妈妈才对孩子说:“呀,摔倒了!勇敢的孩子要自己站起来哦!”

还有一个8岁的孩子,要参加夏令营活动,妈妈提醒他一定要带好必备的东西,要他自己准备好。第二天早上,因为时间比较紧张,孩子就匆忙出门了。结果,这个孩子只记得带自己的玩具而忘了带吃的,不用说,孩子在外面自然忍饥挨饿了。但是,这位妈妈却说;“有了这次经历,他下次就不会忘记了。”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功地抗击生活的暴风雨,关键在于父母是否给他创造了合适的机会。所以,一位合格的家长一定会给孩子设置一些障碍。

在孩子前进的道路上,父母可以故意给他制造一些小麻烦,把平坦的大道变成小道,让孩子勇敢地走过去,这样,孩子就会重视挫折,敢于战胜挫折。

吴昊今年12岁,上小学六年级。吴昊学习特别用功,当然成绩也非常好,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各种竞赛,也获得了很多奖。但是,吴昊有一个小缺点,就是在考试成绩比较好时,爱骄傲地翘“小尾巴”。吴昊的妈妈也意识到,这样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并没有好处,于是,她就想给孩子上一堂挫折教育课。

正巧,吴昊这次代表学校参加全市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又得了第一名,拿回了奖状和证书,当然,又在妈妈面前美滋滋地翘了一下“小尾巴”。这时,妈妈说:“吴昊,真棒!又得奖了啊,呵呵!妈妈知道你数学学得好,我想考考你古诗文,看看你能不能也像数学一样答得那么好。”

吴昊说:“没问题,妈妈,你说吧!”

因为妈妈早有准备,就说了一句古诗,让吴昊接下句。这回,任凭吴昊怎么冥思苦想,最后还是没有答上来。他感觉很不好意思,但又不好让妈妈告诉他。于是,他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好好想想,想出来再回答怎么样?”

“好的!”妈妈微笑着。

吴昊的妈妈就这样给孩子制造了一点小麻烦,创设了一次挫折教育的机会,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以后,吴昊几乎不翘“小尾巴”了。

其实,给孩子制造一些麻烦就是在给孩子设置障碍。父母应该明白,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给孩子制造一些麻烦或困难可以磨练孩子的意志,有助于孩子挑战挫折,克服挫折,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一般来说,孩子没办法预料自己的认知行为将带来怎样的后果,但是在受挫之后,孩子就会想,为什么会这样?他就会去找原因,这恰恰是提高孩子认知能力的重要时机。如果父母不让孩子成长的路上经历一些障碍,那么他也就不会增长排除障碍的智慧。

挫折教育建议:

1.明确设置障碍的对象。

一般来说,设置障碍的对象是经常受到表扬的孩子。因为这些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总会是一帆风顺,所以要给他增加一些挫折,创设一些障碍。而对那些受挫较多、性格内向而又脆弱的孩子,则不适宜采用这种方法。

2.设置障碍一定要适度,要循序渐进。

因为孩子受挫的经历比较少,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因此在设置障碍时,孩子的年龄越小,设置障碍应该越少,难度也应越小,障碍发生的频率应该越低。对于受挫较多的孩子,设置障碍应少,甚至可以不设障碍。

另外,障碍的设置应该循序渐进。也就是说,障碍应该由小到大,由少渐多,切不可一开始就给孩子一个下马威,否则就会摧毁孩子的自信心,达不到教育目的。

3.设置障碍把握好目的性与针对性。

父母在给孩子设置障碍时,一定要把握好目的性与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利于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增强他的韧性,同时又不会超过孩子的心理承受限度而使孩子丧失信心,当然,父母还要及时鼓励孩子进一步努力。

比如,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如果他拿不到想要的物品,父母不要马上拿给他,而要让孩子动脑筋,想想怎样才能拿到物品。对于年龄稍微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让他参加各种劳动,在劳动中体验生活的艰辛;当然,也可以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游戏,在游戏中让他体验到失败和不如意等。

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障碍是孩子的特殊财富,而这恰恰又是父母容易忽视的。因为面对简单的常识,父母很容易过早地或不经意间就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去做,而不是让孩子去体验和思考。设置障碍会产生正反两方面的效应,如果运用得不好,反而会刺伤孩子,抑制孩子的积极行为。

4.鼓励孩子勇于克服障碍。

在给孩子设置障碍的同时,父母也要鼓励孩子勇于克服障碍,并帮助孩子分析受挫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时勉励他正视现实,勇于进取。

要积极鼓励孩子克服障碍,就应该让孩子向障碍发起挑战。那么,有没有鼓励孩子克服挫折的具体方法呢?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曾教给父母用“3C”帮助孩子度过困境。所谓“3C”,是指control(调整),challenge(挑战)和commitment(承诺)。

“调整”是为了帮助孩子认识到“障碍并不等于绝境”,这是指在孩子心理和情绪上的调整。给孩子“挑战”的感觉则是为了让他学会在不高兴的事情中看到快乐的一面,这是给孩子一种心理挑战。“承诺”指的是用承诺的方式帮助孩子看到生活更为广大的目的和意义。所以,父母一定要对孩子的努力和行为作出正确评价,同时让孩子也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这才是鼓励孩子克服障碍的关键。

当然,除了鼓励之外,还应该有表扬。当孩子克服障碍后,父母一定要及时表扬孩子,以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增强孩子战胜苦难的信心与勇气。

5.不要太在意孩子的情绪反应。

孩子在面对障碍时,感到委屈是难以避免的,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反应也很正常,父母应该对此做好心理准备。在孩子受挫后,父母可以不理会他的一般的情绪反应,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然后振作起来;如果孩子情绪反应太大,父母则应该给予孩子温情的鼓励,在心理上给孩子必要的支持,让孩子及时摆脱失望、伤心等不良情绪,及时树立信心。

让孩子为错误承担责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还必须让孩子懂得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养成可贵的责任感,他才能独立应付生活的考验。

孩子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他将来人生的成败,如果父母想让孩子的未来更美好,就要重视培养他的责任感,让孩子为他的错误承担责任,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没有责任感的人,是缺乏理想的,他只想索取,不想付出,因为他没有认识到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没有责任感的人,在工作和学习中只能应付别人,但同时也是在应付自己,他会注定一生无成。只有积极主动地担负起他应该担负的责任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CCTV《实话实说》栏目曾做过一期节目,在节目中,特约嘉宾讲述了一个令人感慨的故事。有一次,他到瑞士访问。在一个洗手间里,他听到隔壁小间里一直有一种奇特的声响。由于这声响时间过长,而且也过于奇特,因此不觉中引起了他的好奇心。

于是,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他通过小门的缝隙向里探望。然而,就是这一看让他惊叹不已。原来,小间里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小男孩正在修理马桶的冲刷器。他向前一问才知道,这个小男孩上完厕所以后,因为冲刷器出了问题,没有把脏东西冲下去,所以他就一个人蹲在那里,试图修好那个冲刷器。而当时,他的父母、老师并不在他身边。

这件事令这位嘉宾非常感慨:一个只有七八岁的男孩,竟然有如此强烈的负责精神,负责精神已经渗透到了男孩的每个细胞。从这个男孩身上,可以看到他受到的教育是多么成功。

无独有偶,在国内某著名高校浴室里,许多水龙头的水在哗哗地流着,在里面洗澡的有很多同学,正在进出浴室的也有很多同学,他们却没有一个人过问。后来,一个韩国留学生进来后,什么也没说,就把所有多开的水龙头都关掉了。什么原因?是一种对社会的责任。

面对这些,父母想到了什么呢?必须让孩子有责任心。应该让孩子明白,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要对周围的人负责,还要对国家和社会负责。要让孩子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努力使他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一个负责任的人,面对责任,无论大小,他都不会推卸,因为他知道负责任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责任也是一种付出,负责任的人在付出的同时会感到快乐,这种快乐会让他的心胸开阔,会让他冷静、成熟。

作为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所犯的错误负责。事情的结果即使很坏,只要是孩子独立行为的结果,就应该引导并鼓励孩子勇于承担责任。父母一定不要替孩子承担责任,否则,就等于给孩子提供了逃避责任的机会,会淡漠孩子的责任感。

1922年,11岁的里根因为燃放爆竹被警察罚了12.50美元。在当时,一美元能买10只生蛋的母鸡,这些罚款相当于125只母鸡的价钱。父亲替他交了罚款,但却要他归还,也就是让他自己挣出这笔罚款。后来里根回忆说:

我11岁那年7月4日(美国国庆节)前夕,我用某种方式得到了一些禁止燃放的爆竹,其中包括威力很大的掼雷。下午,我来到罗克河大桥旁,背靠桥边的一堵砖墙,甩响了一支掼雷。随着一声巨响,震耳欲聋。我正在洋洋得意时,一辆汽车驶过来,汽车司机命令我上车。

人们教导我不要上陌生人的车,于是我拒绝了。他(司机)亮出了警徽,我只好听命。此时,我犯了第二个错误:车子开起来时,我说,星星、星星眨什么眼睛,你以为你是个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