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怎样当经理(领导者修养文库)
1556000000028

第28章 经理要不断创新开拓(2)

虽然任何一种创造都不是轻易获得的,但创造过程同其它事物一样,是有一定规律的。至于创造过程分哪几个具体阶段,人们认识尚不一致,如有人提出“发现问题——提出设想一解决问题”这样三个阶段,还有人提出六个、七个阶段。下面介绍五阶段:

创造的发动阶段

这一阶段即引发创造冲动阶段,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创造活动的敲门砖,而发现问题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预测力、深刻的理解力和科学鉴别力,需要文化科学的知识储备、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努力寻找“盲点”的科学探求精神。否则,问题摆在面前,也不会为其所发现。然后,分析问题、界定问题,明确问题的性质、关键点、症结与核心,从而坚定创造的决心和信心。

创造的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积累知识,搜集信息资料、数据、亲自考察、了解、试验,并进一步整理、分析,为提出假说,作出判断而提供科学的依据。任何一种创造,都必须依据事实;事实是科学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基础。

对搜集到的事实必须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问题,并进一步研究、探索。我们的祖先从公元前613年便观察到彗星现象,每次观察都做了详细记录,曾记录31次。翻开这些记录,他们所记述的彗星形状,是那么惊人的相似,且时间间隔都是76年左右,然而却没有对这些系统、全面、周密的观察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发现其内在规律。直到17世纪,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才揭开这个秘密:它只不过是太阳系里的一颗行星按一定轨道运行的结果,而绝不是什么饥荒、瘟疫、战乱的征兆。

创造的酝酿阶段

这是假说与方案反复酝酿阶段,它是创造灵感的潜伏期和创造发明取得突破的前夜。表面上看来创造活动可能毫无进展,然而在头脑中却进行着紧张的工作。这时,创造主体动员了自己全部的有关知识、智慧、经验,包括占有的全部信息资料。在思考中,时而将它们分开,时而将它们联合,时而做出这样的假说,时而又提出另外设想……。创造者精神异常集中,在行动上甚至有反常现象。如情绪烦躁、失眠,在某方面的思维判断力出现弱化,甚至违反生活常识。此阶段创造者的潜意识在积极地活动着,这种潜意识往往孕育着新观念的重大突破,一旦时机成熟,便突然脱颖而出,展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景象。酝酿阶段的长短与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创造者的才智水平有关。尽管爱因斯坦是个天才,据说他创立相对论也经过了两个“十年沉思”才实现。

创造的顿悟阶段

这一阶段也称豁朗阶段或灵光闪照阶段。其最大特点是“灵感”这一特殊的创造心理现象的出现。所谓灵感,就是在人们对某-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由于受到某种事物的启示而顿时大彻大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形成新奇而独特的结论。灵感的产生,有时是突发性的,也有时甚至是戏剧性的。当创造者在散步、交谈、吃饭、洗澡或者睡觉之时,忽然思想上闪出了一朵“火花”,顿时点燃了整个思想“油库”,也好像全部线路突然贯通,立刻亮了起来。18世纪时,木工哈格里沃斯为发明纺纱机已苦苦思考了很长时间,他疲倦地站起来,打算暂时丢开这个问题。可是,不小心把妻子的纺车绊倒了。这时,一个现象使他惊呆了:原来水平放置的纺锤,在垂直放置时仍旧不停地转动!竖立,转动!一下子使他豁然开朗,灵感突来,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效率提高了八倍。灵感的出现虽然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认为灵感与长期艰苦的智力劳动无关。爱迪生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里的百分之九十九是长期勤奋劳动的量的积累,而百分之一则是长期勤奋劳动的质的飞跃。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说得很风趣:“灵感是这样一位客人,她不爱拜访懒惰者。”

创造的实证阶段

这一阶段是对顿悟的新观念、新设想、新发明进行实际检验、逻辑证明或咨询各方意见,直到确有把握,才正式推广使用。对于企业管理者的创造活动来说,如某个重大问题的处理或某个重要项目的决策,往往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反复验证,但有时十分急迫,必须立即付诸实施,管理者只能依靠自己的阅历、知识、见识、经验,并尽可能发挥集体智慧和创造力,来对某一新对策或决定作出经验判断。

上述五个阶段是前后衔接、互相渗透的,而不是孤立的,当然各阶段所用时间有长有短,而不是平摊的。

§§§第四节经理的创造素质

创造素质结构

创造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不是模仿,而是探索未知的创新劳动。创造,意味着人们发现了已有的认识与事物发展规律之间的矛盾;或使人们的认识向着事物发展规律——客观真理前进了一步;或对事物发展的规律加深了理解;或运用已经认识了的事物发展规律解决了前人尚未解决的实际问题,包括设计、制造出新的产品、工艺或技术等。富有建树的领导学学者王元瑞认为领导者的创造素质包括创造意识(或称创造欲望)、创造识见和创造才能这三个方面。

(一)创造意识

它是指领导者积极改变客观事物现状的创造欲望。优秀的思想品德,可以激发和萌生自觉的、强烈的创造意识;高尚的情操和纯正的主观动机,可以激发和“净化”创造意识;高度的责任心,可以使创造意识始终保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良好的心理品质,可以使创造者目标专一、锲而不舍、情绪稳定、意志坚定。具有创造意识的领导者,不满足现状,不固步自封,而是主动进取,积极地去发现新问题。他们能自觉地克服“依赖”、“畏难”、“盲从”、“平庸”、“自满”等消极心理。

(二)创造见识

它表现为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更深刻、更全面、更科学的揭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远见卓识”。创造见识有以下特点:(1)预见性,能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看清事物的发展方向;(2)敏锐性,能迅速地通过表面现象看透事物的本质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3)新颖性,能比常人看得更深、更透,能提出与众不同又合乎情理的独到见解;(4)科学性,提出的创见不凭主观想象或个人好恶恩怨,而是符合客观实际,经得起实践考验。(5)坚定性,成大事者,必有创见,并始终不渝地把创见变为现实。(6)可行性,所提创见能建立在既积极又可靠的基础上,能把主观愿望与客观条件紧密结合起来。

(三)创造才能

创造才能比普通才能应具有更高的智能、更强的能力和更大的功效。创造才能表现在主体认识与改造客体方面,包括预见能力、思维能力、决策能力、筹划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控制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表达能力等;表现在主体自我完善方面,包括自学能力、自知能力、自制能力和自省能力。

王元瑞对上述三项要素做了这样的比喻:创造欲望为“激发器”,创造见识为“指示仪”,创造才能为“作业机”。它们相辅相成,优化组合,才能提高创造水平。但每一个经理所具有的这三项要素是不同的,其结构可归纳为以下八种类型,如表9—1所示。

第一种,创造欲望强烈,创造见识高,创造才能也突出,为最优,应继续进取,取得更好的创造成果。

第二种,前两项突出,尚应提高创造才能。

第三种,作为经理,创造见识一般,这是一个严重的缺点。

第四种,创造见识、创造才能都一般,尽管有创新的欲望,也难出成绩。这类经理与应具备素质比较,距离较大。

第五种,创造见识和创造才能都比较突出,应进一步树立办好企业的献身精神,提高思想觉悟和创新欲望。

第六种,创造见识突出,对经理来说,是很重要的,其他两项一般,按应具备的素质要求,距离较大。

第七种,前两项均一般,这种人不适宜在企业主要领导岗位上,而适于负责基层单位的工作。

第八种,各项都表现平平,显然不适宜担任经理工作。

创造与心理

创造过程包含着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下面阐述几个主要方面:

(一)联想与创造

联想的生理机制是暂时的神经联系,是“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一个人如果善于联想,就会由一点扩展开去,使这一点活化起来,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以致产生飞跃,出现创造性灵感,开出智慧的花朵。美国的制瓶工人卢托,有一天看见女朋友穿着一套线条优美,膝盖上面部分较窄,腰部富有魅力的裙子。于是,就想象按照这裙子形态来做瓶子。瓶子试制成功,握颈部不会有滑落的感觉,里面装的液体,看上去比实际份量要多,而且外观别致。1923年,他把这个制瓶专利以600万美元卖给了可口可乐饮料公司,一夜之间名扬天下。这就是联想的效应。

下面,介绍三种联想的方法:

相似联想。人脑受到某种信息刺激后,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同这一刺激相似的经验。例如,某制扇厂青年工人在一个下雨天出门办事,手里拿把自动伞,当他打开伞时,脑子里马上闪现出一种想法:伞能自动打开,能否搞出个自动开启的扇子呢?经过反复试验,真的搞成了自动开扇,投入市场后十分畅销。这个发明过程,就是相似联想。这种相似联想用于创造活动中,就表现为经验的迁移,也就是把解决个别问题的能力或经验用来解决其他类似问题。但是,相似联想所涉及的经验迁移,不能是机械地模仿或照搬,应在合乎需要的地方去发现类似的新事物。

对比联想。是从一些毫不相关的事物之间产生联想。想起与某一事物刺激完全相反的经验,引出巧妙的创造性构思。例如,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看到庙门前的石头狮子、庙里的泥塑罗汉及供桌上缭绕的香烟,就联想到自己在舞台上的亮相和造型动作,用心体会揣摩,来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

接近联想。想起在时间和空间上与这一刺激有关联的经验,也就是把某些事物的特性运用于别的事物,使联想的区域更广阔。例如,面包里因为放进了发酵剂,所以多孔、松软。一家冷饮厂在制造冰激凌时,运用接近联想,制成了可口软雪糕。一家橡胶公司老板则由此联想到在橡胶中加进发酵剂,制成了海绵橡胶。一家水泥厂的职工在搅拌水泥时,运用这一联想,制成了质坚而轻的多孔混凝土。这种接近联想也可运用于日常的管理活动。

(二)想象与创造

想象是人脑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人们借助想象,既可以反映未曾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又可以创造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形象。人们常常把想象比作小鸟翅膀,只有借助想象力,“思维之鸟”才能飞得高、飞得快、飞得远。

企业领导者进行决策,必然考虑未来的发展变化,这除了运用各种预测手段占有可靠的信息资料外,还应善于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企业领导人员进行决策,不仅需要哲人般的超然、冷静的思维,而且要富有想象力。领导者要善于通过想象去设想解决的方案。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当它还是一个街道小工厂时,决策人松下幸之助就确立了不乏想象力的发展决策:家用电器将丰富日本人民生活,应像水管里的流水一样,无穷无尽而低廉地向市场供应这些产品,这就是我们今后的使命。正是这一决策,使松下电器公司得到了飞速发展。一切优秀的企业家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可称为梦想家,但这些梦想不是幻想,他们本身又是实干家,能够组织大家共同努力,使梦想变成现实。

(三)灵感与创造

灵感也叫“顿悟”,她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人脑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产物。对问题的长期孜孜不倦的探讨,是捕捉灵感的最基本的条件。企业领导者如何捕捉灵感呢?

1.捕捉灵感必须珍惜最佳时机和环境。大量事实表明,灵感的出现是在经过长期紧张的思索之后的暂时松弛状态,如睡觉前、散步时或穿衣服、刮胡须、洗澡的瞬间。一夜酣睡之后的早晨,是不少有见树的人才灵感光临的大好时辰。前印度总理英·甘地在床上时常挂着纸张和铅笔,许多重要思想产生于床头,她将这些思想随时记录于床头备用的纸条上。

2.原型启发是捕捉灵感的一个重要途径。某一事物起到启发作用,这一事物就叫做原型。很多事物都可能有启发作用,如自然现象、日常用品等都可以作为原型。原型一般与想创造的事物有某些相似之处,人们由原型受到启发,通过联想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就是受古代经验、外国经验启发而在现实的管理活动中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3.摆脱习惯性思维程序的束缚。长期用一种思路去研究问题或固定于一种思想定势,就容易使思想闭塞和僵化。如果暂时把问题搁置在一边,对摆脱习惯性思维程序的束缚就很有益处。法国学者拉普拉斯曾谈到,他把某个复杂的问题搁置几天不去想它,当再拣起来考虑时,竟变得极其容易解决。

4.保持乐观镇静的心绪。焦虑不安,悲观失望,情绪波动,都会降低人们的智力活动水平。在这种负性情绪状态下,难以产生灵感。心胸开阔,情绪乐观,宽松的气氛,和谐的自由交谈,容易使人浮想联翩,灵感往往在这时产生。

良好的心境可以使思维敏捷、想象丰富,对创造活动起重要作用,所谓“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的心绪、心境、情感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基本的是这个人的世界观。经理要有献身精神,这是创造力得以开发的必要条件。思想上大无畏,才能冲破种种束缚,登高望远,腾飞万里。怕担风险,明哲保身,循规蹈矩,任何才干都不会有所作为。

(四)意志与创造

创造是一种艰苦的探索性劳动。人们在进行创造活动中,往往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内在心理和环境的障碍压力,只有具有顽强意志的人,才有可能获得创造的成功。这也可以说,创造活动是一种意志活动。目的性、顽强性、果断性、自制性是意志的重要特征。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就肯定收不到什么效果,这种活动恐怕根本不能算做创造性活动。立志(即确定目标)是事业的大门,而工作则是登堂入室(即获得成功)的旅程。在追求目标时,需要有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有了果断性和自制性,才能迅速而又深思熟虑地选定目标,也才能排除一切干扰,对付任何打击,身处逆境而岿然不动。经理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非凡的胆略,就谈不到创造性活动,因而也难以把企业办好。

阻碍创造力发挥的不良个性

(1)胆怯。这是创造最危险的敌人,因为有畏惧思想,就会怕困难、怕艰苦、怕失败;畏惧会磨灭人的想象力和独创精神,使人在许多有可能获得创造成功的机会中,丢失了这种机会。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就经常给自己敲警钟:是否失去了胆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