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沃尔玛家族全传
1679400000046

第46章 第二代掌门的传承之路(13)

1997年,沃尔玛公司的营业额达到了1179亿美元,利润达到了35亿美元。而曾经造成公司陷入困境的存货问题已经解决,在那一年只增加了4%,沃尔玛也因此节省了14亿美元。

1999年的时候,沃尔玛公司的营业额增加到1375亿美元,利润为44亿美元。

在汤姆和李的带领下,公司形势一片大好。而坐在公司首席执行官宝座上的戴维终于可以欣慰地退休了,他从这两个人身上看到了自己和唐·索得奎斯特的影子。

1998年,李·斯科特凭借出色的表现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从商品营销副总裁晋升为沃尔玛商店部门的总裁和首席执行官。这样的变化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紧接着,1999年,李·斯科特又被任命为沃尔玛公司的副董事长兼首席运营管,这样的进步让人们看到了他获得公司第一把交椅的可能性。同年,一直被看好的另一个接班人马丁退休了,他的离去更加印证了人们对李·斯科特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的猜测。

很快,李·斯科特又接替了唐·索得奎斯特的职务,而唐则转任公司的资深副董事长了。汤姆·库格林成为沃尔玛公司商店部门的总裁兼市席执行官。事已至此,一切似乎已经明确地摆在那里了。2000年1月,沃尔玛公司郑重宣布,由李·斯科特接任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或许是因为所有人都在关注接班人的事态发展,早已料到这样的结果,或许是因为所有人对李·斯科特接管之后的沃尔玛公司并未抱太大的希望。总之,在他接任之后,公司里人们并未做出太大的反应,甚至可以说是十分平淡。另人感到欣慰的是,这次的交接并未引来什么险恶的局面,戴维十分顺利地将接力棒交到了李·斯科特的手上。对于沃尔玛公司领导人的交接,股市并没有太大的波动,只是跌了12美分。

人们都说李·斯科特是幸运的,因为在任何一家企业的历史上,都少有首席执行官在上任之时,能够面对业务如此兴盛的局面。与此同时,沃尔玛公司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第二大企业。对此,沃尔玛公司做出推断,如果在未来的一年中,没有出现大公司相互并购的事情,沃尔玛一定可以在次年荣登美国第一大企业的宝座。

沃尔玛公司的新一届领导班子诞生了,即董事长罗布·沃尔顿、首席执行官李·斯科特,还有商店部门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汤姆·库格林。公司的另一位“开国功臣”唐索德奎斯特已经决定在于2000年夏天退休了。

此时,沃尔玛公司的成长动力十足,业务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国际计划进展顺利。在食品业方面,沃尔玛公司也逐渐比那些强劲的竞争对手们略胜一筹了。所以,李·斯科特所面对的挑战已不再是上一届领导班子所面临的沃尔玛公司的成长问题。而是,如何落实公司的企业文化,并且主持好一个越来越复杂的组织。于是,他开始着手于这方面的工作。首先,他秉承了山姆·沃尔顿建立的传统,亲自到各个地方的沃尔玛商店进行巡视。然而,这么做确实也有一定的难度——沃尔玛商店的数目太多了,分布的区域又过于广泛。其次,李·斯科特延续了戴维·格拉斯的风格,主要致力于促进落实企业文化的措施,他和其他一些主管们切实地监督起各个地方的地区经理,并督促他们勇于承担责任,敢于冒风险,主导公司的文化信息传播。

当李·斯科特刚刚上任的时候,人们就发现,他的管理风格十分适合庞大的沃尔玛公司。他的管理方式绝对不会专横武断,更不会藏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当他渐渐地适应了自己的首席执行官工作之后,比从前更喜欢和同事们交流了,在传达他对某些事情的看法的同时,也会在作决定之前征求员工们的意见。让同事们喜欢他的一点是,他能够耐心地倾听别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无论它们对公司的发展是否具有实质性的作用。尽管他并不想成为另外一个山姆·沃尔顿,或者刻意模仿他去做一些事情,但是仍然不可避免地从山姆·沃尔顿学来的一些管理经验还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比如,他在刚刚接手商品营销业务的时候,对它根本就是一窍不通,但是抱着多听多学多尝试的态度,还是将其做得非常不错。另外,他喜欢到处走走,经常到那些高级主管的办公室或是附近沃尔玛公司的百货大楼里转转。他更喜欢在周六晨会上坦诚地交换意见。不过,与山姆·沃尔顿不同的是,李·斯科特喜欢自己主持会议,在向参会者发表讲话的时候,他的声音十分轻柔,虽然很少表露自己的感情,但是语气中充满了权威。

由于担任过公司各个部门的领导工作,所以他对维持沃尔玛公司运作的整体业务层面具有广泛的概念。比如,他不止了解商店内部的业务,更加熟悉物流管理、运输系统、配送及科技等重要业务。或许是艺多不压身,李·斯科特自信十足,他和此前的两任首席执行官一样,对沃尔玛公司成为零售业霸主充满信心。完成了最初设定的挑战任务之后,李·斯科特开始计划让沃尔玛公司快速地成长。与此同时,他认为公司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只有几个人为公司作决定,而不能搜集更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那么公司在成长过程中就会遇到瓶颈。所以,他对沃尔玛公司的管理团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各个部门的领导人除了学习本身的业务外,还要熟悉公司的全盘业务,这样在公司需要他们出谋划策的时候,才能获得他们的想法和反馈。

实际上,这样的作法主要是为了给公司培养新人,以便在日后能够从中筛选出一些中坚力量。

2002年4月,沃尔玛公司终于首次登上了美国《财富》杂志500强企业的冠军宝座。这让刚刚担任沃尔玛公司首席执行官两年多的李·斯科特高兴极了。他和沃尔玛公司的新团队一起经历这一欢欣鼓舞的时刻,实现了创办人从未经历但渴望至极的飞速成长。1997年的时候,沃尔玛公司的销售额突破1000亿美元,四年之后,营业额已经翻了一倍还多。2002年,公司的净利润达到了60多万美元。

自此,沃尔玛公司的新团队终于能够挑起公司的大梁了。而沃尔玛公司的形势一片大好,它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条件,可以继续让未来几年的业务大幅增长。然而,沃尔玛公司一样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而公司的领导者也不可避免地将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非议。李·斯科特在沃尔玛公司日益强大的发展过程中所要面临的新挑战则是:怎样处理公司在外界所引起的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的争议呢?

◎谁来定义沃尔玛?

现在的沃尔玛公司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体系,对于一个外人来说,要想全面地了解它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如果有人想要了解沃尔玛公司,首先想到的问题一定不是这家公司为何如此庞大,而是——有谁能够管理如此庞大的企业呢?如果我们单纯地分析创办人时代的沃尔玛公司,自然可以清晰地知道这家公司的具体情况,比如公司的运营方式,管理者理念和运营模式,以及公司的业务范围等等。然而,经过沃尔玛家族继承人及两届首席执行官的主持,沃尔玛公司早已更换了三批管理团队,企业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根本不在乎是否有人给它下定义,而所下的定义是什么了。

李·斯科特对外界如何定义沃尔玛公司的名义问题并不怎么关注,他只是比较在乎公司在进入地方社区、处理员工问题时所引起的越来越激烈的争议。这与沃尔玛公司之前的传统大相径庭,因为沃尔玛家族从不会公开谈论有关公司所遭受的攻击问题。这么做也是为了避免那些借机炒作、无事生非的媒体或个人有机可乘。同时,这样的传统延续下来,沃尔玛公司员工似乎对此也十分的敏感。除了沃尔玛公司的部分高层领导之外,很多人都很有自知之明地闭口不谈。

所以,沃尔玛公司的高级主管们对公司充满争议的名声早已心知肚明了。然而,在90年代的特定时期,没有人公开地谈论这个问题,但是在现今这个同样特定的时期,沃尔公司在开会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反复地讨论、辩论和思索这个问题。

是的,沃尔玛公司应该由谁来定义呢?是那些批评它的人还是褒奖它的人?

李·斯科特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应该由谁来制定基调,由谁来定义所有人对沃尔玛的看法。他不希望被过于复杂的问题缠住,比如沃尔玛公司因为外界的影响而被迫改变某些东西。在未来的无数个日子里,这个问题都引起了沃尔玛公司内部的频繁讨论。不过,问题从未得到解决。他们此时需要面对的强有力对手已经不再是同行业的零售商,而是神通广大的媒体。既然无法表态,高级主管们暂时将其搁置一边了,因为他们确实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去做。毕竟,媒体会报道外界对沃尔玛公司的批判,但是尚未借此大做文章,也没有更深层次地挖掘沃尔玛公司对这些外界争议的想法。尽管,即便媒体报道的都是一些关于沃尔玛公司的负面消息,但是这也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沃尔玛公司的成功之处,或者可以说,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沃尔玛公司都是成功的。然而,如果媒体只注重报道那些对沃尔玛公司具有争议性的新闻,高级主管们必会承担很大的压力。而看似成功的沃尔玛背后,实际上正在展开一场心灵上的斗争。

虽然,山姆·沃尔顿在世的时候,“名声”问题对公司来说根本算不上是什么大挑战,商店、顾客、工作人员与李·斯科特任职的时候都要少得多得多,但是他却早已预料到了这个问题,并且说过这样的话:沃尔玛公司越成功,引起的猜忌越大。随着更大的成功到来,更大的麻烦也藏在成功的后面不断地冒了出来。或许,在不知不觉地情况下,沃尔玛公司会一夜之间变成了“全民公敌”——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也并非言过其实,要知道,每个人似乎都以攻击位于顶尖位置的人为乐趣。

◎如何避开外界的眼光

早些时候,山姆沃尔顿一直强烈地要求员工们不要奢侈生活、不要张扬度日、不要将沃尔玛公司当作大企业,实际上都是为了避免遭人嫉妒,从而落入一场或许非常可怕的“口水战”当中。的确,当沃尔玛的规模不是很大的时候,员工也不是很多的时候,外界的批评似乎很少,媒体根本不关注它。这主要是山姆·沃尔顿的功劳,他聪明地化解了外界可能对沃尔玛公司带来的抨击。他一直宣称沃尔玛公司是一家小企业,在残酷的行业竞争中一直扮演“弱者”的角色。而且,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控制着公司的成长,不希望它过早地出现在众人面前。正是因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策略,沃尔玛家族和沃尔玛公司一直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因为他们牢牢地藏好了底牌,偶尔散布出来的消息只会让那些投资者更加殷切地渴望加入,让那些喜爱沃尔玛购物方式的顾客更加频繁地光顾他们的商店。

一旦有人找沃尔玛公司的麻烦,便会有很多人喊出来为其说话,这主要是因为沃尔玛家族的名声实在是太好了。同时,只要沃尔玛公司能够让媒体和抗议团体,例如工会组织对自己保持漠视的态度,就一定可以做到深藏不露。

然而,沃尔玛公司不可能一直抑制自己的发展,而且它的管理者都是一些雄心勃勃的战略家。所以当它以势不可挡的势头突然发展成为一家大型的跨国企业时,势必会引起外界和媒体的注意,这是任何一个伟大的商人都不能避免的现象。于是,沃尔玛公司不可能继续像从前那样,对外界的态度置之不理了。比如,当山姆·沃尔顿被《财富》杂志评选为美国首富的时候,记者们向本顿维尔蜂拥而来,这让他非常的反感和头痛,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应该怎样对付这些不能得罪的人们。把他们赶走?那么所有人都将在第二天的报纸上看到一大堆有关于沃尔玛公司创办人狂傲不羁的报道;把他们留下来?那么在场的所有记者都将不遗余力地挖掘沃尔玛家族的隐私和财务秘密。正是因为早就预料到了这些,山姆·沃尔顿才会本能地将自己打扮成土财主的模样,以求将外界的争议降到最低,以求那些大城市的竞争者们只把沃尔玛公司当作是一群乡巴佬突发奇想的梦工场。

在成为美国首富的事件之前,山姆·沃尔顿还曾面临过另外一件与工会有关的事情。当时,他认为好好照顾员工们的生活对沃尔玛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也相信其他公司之所以会出现很多问题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店员们获得的报酬太低,给了工会组织一个有力的借口,它试图与沃尔玛公司的员工里应外合,以阻碍公司与员工之间建立良好而巩固的关系。对此,山姆·沃尔顿开始和工会斗智斗勇,尽量避免正面交锋,因为他深知不能染上这方面的麻烦,如果工会被其他竞争对手利用,沃尔玛公司的名声便会受损。

他对工会成人公司对员工的要求过于苛刻,并展示了除工资之外的其他福利,比如随着沃尔玛公司股价的升高,公司的盈余分红使许多低薪的员工们身价增长了不少。那一次,山姆·沃尔顿成功地抵制了工会对公司进行的渗透行动,刚好这件事发生在媒体并不感兴趣的时代,所以对沃尔玛公司来说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或许是受到这件事的影响和启发,沃尔玛公司直到2002年还没有任何一家商店完全加入工会。

另外一件事的发生让外界的投诉和抗议有了转折,使之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那便是1992年,创办人去世不久之后。媒体似乎认为他们没有必要继续为沃尔玛公司保持太平盛世的局面了,或许他们认为只报道一些关于沃尔玛公司如何伟大的事情已经不能满足读者,又或许他们认为只报道好的事情凸现不出来他们身为媒体人的才华,所以一夜之间全部原形毕露了。其实,那些了解并一直观察沃尔玛公司的人一定会发现,当创办人去世之后,沃尔玛公司并没有什么动静,实际上它正在韬光养晦,尽量不露锋芒。尽管在山姆·沃尔顿去世之后,公司的营业额已经达到了430亿美元,但是公司一直保持低调的行事作风,避免引来太多的关注。早在公司年收入只有10亿美元的时候,便有人不断地对其进行分析和攻击,称沃尔玛公司会难以为继,停止增长。当它突破1000亿美元的时候,同样的话再次出现了。所以说,煽动是非的乌鸦嘴一定存在,但是数量并不多,沃尔玛公司坚信自己可以度过任何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