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1727100000003

第3章 元太宗窝阔台

窝阔台,成吉思汗第三子,作为成吉思汗的继承人,在位十三年(1229—1241)巩固并发展了成吉思汗开创的庞大帝国。窝阔台颇有自知之明。他曾评定自己在位时的执政得失,主要有四功、四过。其四功为:一、攻灭金朝,拓宽疆域;二、设立站赤,成为定制;三、凿井于沙陀无水处,以利居民;四、置探马赤军,以监临四方,镇戍边远各城。其四过为:一、沉湎于酒;二、偏信妇人之言;三、因私憾阴害忠义之臣;四、筑界墙以围兽,招致邻部怨言。所云既无虚誉之言,亦无饰过之辞,尚称公允。正如许多史学家所认同的:在蒙古国的诸汗之中,其武功或不及成吉思汗之盛,然其文治之举,却超过了乃父,而为诸汗之首。

1、继位之谜

成台思汗第一次面临继承问题是在1219 年入侵花剌子模前夜。他的幼妻指出了在即将发生的战役中他所面临的许多个人危险,在她的劝说下,这位蒙古领袖决定立即解决这一紧要问题。在接下来发生的宫廷辩论中,一场激烈的争吵很快就在两个主要候选人,他的两个较年长的儿子术赤与察合台之间爆发。察合台为了实现他夺取汗位的愿望,公开对术赤的血统表示怀疑,他提醒人们注意这样一个事实,即他的哥哥是在孛儿帖被蔑儿乞人俘虏一段时间后逃出来不久出生的,术赤肯定是蔑儿乞种,根本不是成吉思汗的儿子,无权作大汗的继承人。术赤闻言大怒,拉住察合台,要和他决斗,好在被大将博尔术和木华黎拉开。他们的父亲看出,很显然他们的个人不睦是不可调和的,谁也不会接受对方继承汗位。为了避免一个有争议的继承人,成吉思汗即而转向他的第三个儿子窝阔台。这是一个折衷的候选人。而对他的其他三个儿子来说这一解决方案证明是可以接受的,他们都公开庄严地向他们的父亲发誓:他们将尊重这一决定,在窝阔台即位时,他们将毫不犹豫地忠于和支持他。为了消除对这一点产生怀疑的任何可能性,成吉思汗在他八年后临终前又重新肯定了窝阔台继承汗位的权利。

1227年,成吉思汗病死于第六次征西夏期间,本应遵照成吉思汗1219年的安排,由窝阔台继任大汗之位,然却由拖雷监国达二年之久,直至1229年窝阔台才得以正式即位。何以出现既指定了却又不能立即继位的结果呢?这必须从蒙古选汗制度说起。

按蒙古人的传统,幼子有优先继承父业的习惯。一户蒙古家庭,长妻所生幼子,蒙语叫斡赤斤,意即守炉灶之主,是留守家业之人,而他的兄长成年则要另外成家。若循此习惯,成吉思汗的幼儿拖雷在继任汗位上拥有极大优势。然而成吉思汗凭着他的成就和威望,打破了这一传统,没有以拖雷为继承人,而是选定了窝阔台。

成吉思汗为何要如此做呢?据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记载:成吉思汗从窝阔台的言谈举止中,时时看出他是皇位的适当人选,并发现他治理朝政和卫国御敌的才干。于是,成吉思汗经常把这个念头的印象铭刻在他诸子的心里。而他的其他三个嫡出儿子却没有如此的才能和特长。成吉思汗之所以视传统习惯而不顾而选窝阔台为继承人,实出于才能与特长的考虑。换言之,成吉思汗在择立储君的标准上做了大胆变革。而对于其他三子,他经过慎重考虑也做了适当安排:长子术赤管狩猎,次子察合台掌法令,幼子拖雷统军队。

在四子中,汗位究竟谁属?成吉思汗心中亦曾经犹豫过。实事上,成吉思汗最宠爱的是幼子拖雷,每有战争必携其俱往,且称其为那可儿(即伴侣)。就军事才能而论,窝阔台亦自认不如拖雷,因此成吉思汗也曾想因循传统传位于拖雷。但是最终他还是否定了这一选择,为弥补拖雷失去汗位的损失,成吉思汗采取了一种折衷做法,即一方面将治理国家的重任交给了窝阔台,另一方面,则将他的大斡儿朵的管理权和绝大部分军队的统辖权交给了拖雷。如此做的结果虽然在二子之间做了一定的平衡,缓和了其间的矛盾。但从长远看,却为后来窝阔台系和拖雷系之间的汗位之争事先做了倾斜性的实力分割。然而,在以后的几十年里,正是拖雷对这支军队的控制,对成吉思汗家族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的权力问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拖雷作为另一位候选人曾被提出过,但他的奋斗目标并不迫切。他被提为候选人很有可能不是为了对窝阔台进行一次严重的挑战,而是为他今后的称汗打下基础。后来拖雷系之所以能从窝阔台系手中夺去汗位实有赖于其所握有的军队与财富。

对于汗位这一敏感性问题,四子间形成两大营垒,矛盾深伏其间。察合台和窝阔台为一党,术赤与拖雷为一党.当成吉思汗向诸子透露他的选定时,术赤与拖雷党虽没公开表示异议,但内心是不服的。其不满情绪首先由术赤表现出来。当成吉思汗命令除拖雷以外的三个儿子西征花刺子模的都城兀笼格赤时,术赤与察合台发生冲突,致使攻城不下。术赤遣使向成吉思汗请示:“如今俺三人内听谁调遣?”继位人选既已明确,为何还要请示以谁为首呢?这只能说明术赤根本就是反对窝阔台为继承人的。除此之外,不可能有其他根本原因。后来在窝阔台的调解下,两人委曲求全。.三子暂时团结起来,终于攻克其城。察合台和窝阔台往塔里寒与成吉思汗会师,但是术赤则违反父命径赴他在也儿的石河的营地。对此成吉思汗非常生气,认为他反迹已明,准派兵备要亲征,后因术赤死讯传来,方才罢兵。术赤的早亡使汗位之争暂时平息下来。由此可见,那种认为诸子对成吉思汗的决定皆心悦诚服的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

成吉思汗也察觉到诸子间为此事而耿耿于怀。唯恐几个儿子因此而彼此结怨从而影响到帝国的统一大业,所以在临终前特召诸子于帐前,谆谆教诲,要他们团结一致,服从窝阔台领导。他一再给他们讲一箭易折,多箭合在一起难折以及一头蛇和多头蛇的故事。后者是说在一个严寒的夜晚,多头蛇想进洞御寒,但诸头相互反对,相互牵扯,结果哪个都没进去,皆冻死洞外;另一条一头蛇却顺利进洞。其用意再明白不过。

作为消除他后代之间紧张与冲突关系的一项补充措施,成吉思汗在他去世前的几年时间内,分配给他每一个儿子一份领地及属民。在理论上,他们每人均要留在各自的领地内,但要承认成吉思汗所选择的继承人的最高权力,积极与后者协力,进一步扩张帝国的疆界。按照蒙古的传统习惯,长子术赤于1207 年或1208 年的某一时间,第一个获得了他的领地——额尔齐斯河地区。依据成吉思汗的命令,他的领地后来扩大,包括了欧亚草原西部地区和斡罗斯诸公国。其他儿子分授领地的时间不清楚,但极有可能是在13世纪20 年代初期。在这次分配中,察合台获得突厥斯坦西部、塔里木盆地和天山地区西部;窝阔台获得准噶尔和阿尔泰山西麓;最小的儿子拖雷,作为他们家庭的守护者,获得蒙古本土。中国北部,据我们所知,并没有被包括在那时的任何分配方案中;也许这是成吉思汗保留在其自身权力之下的领土之一,随后传给了他的继承者。

造成汗位空虚达二年之久的另一个根本原因是汗国时仍残存的原始民主制。成吉思汗虽然打破了幼子守业的习俗,却把另一个可能直接对汗位顺利交接产生重大影响的传统保留了下来,这就是“忽里勒台”(忽里勒台原来是部落或者部落联盟的首领参加的一种议事会议制度,也就是部落议事会,是蒙古族在社会进化过程中军事民主制的一种残余)。早期的忽里勒台主要用来商议推举首领、决定征战等有关诸部的重大问题,贵族们必须按时到会,不参加或迟到者要受到处罚。而且有法令规定:如果任何人由于骄傲,自行其是,想要当大汗,而不经过诸王的推选,那么他就要被处死,决不宽容。这种会议形式在成吉思汗时期演化成为蒙古宗王大会,重要大臣同时与会。成吉思汗在遗训中恰恰保留了忽里勒台选举大汗的权力。由蒙古宗王共同推选德高望重的黄金家族成员出任蒙古帝国的大汗,在理论上可以使所有人都服从会议决定,心悦诚服地接受新的领袖,这似乎是一种使国家长治久安的好办法。但实际上这恰恰给子孙们争夺汗位提供了一个合法的途径,为蒙古帝国的内讧乃至分裂埋下了祸根。即使是成吉思汗他也不能完全摆脱传统的束缚和影响。所以窝阔台要正式即位.必须要例行忽里勒台大会的推选。因为成吉思汗时期留下的种种隐患,使得从窝阔台到蒙哥乃至后来的元世祖忽必烈的继位都颇费周折,宫廷斗争屡屡出现。

1227年成吉思汗在出征西夏期间在六盘山病逝,幼子拖雷按照幼子守产的旧俗暂时摄政,全面管理蒙古帝国。按理,成吉思汗既然已经在生前确定汗位继承人,监国摄政的拖雷就应该及早召集忽里勒台,在大会上正式推举窝阔台为大汗,履行一下法定的程序。但是直到1229年春天,在汗位虚悬了两年后拖雷才召开忽里勒台,使人不得不怀疑监国摄政并握重兵的拖雷在这二年当中是不是做了有利于自己的布置。按照拉拖特《史集》的记载;1229年春天,拖雷召集蒙古贵族和重要大臣召开忽里勒台。前三天大家欢饮娱乐,然后按照成吉思汗的遗诏,大家一致推举窝阔台继承汗位。窝阔台再三谦让不成,终于接受了大家的拥戴,继承了汗位。作为兄长的察合台支持他,自愿居于臣属地位;幼弟拖雷也极力推举窝阔台作大汗。根据这条记载,似乎窝阔台即位非常顺利。但实际上忽里勒台一共开了40天,除前3天用于狂欢之外,其余37天都在讨论选汗的事。既然大家都诚心拥戴窝阔台,怎么可能费这么多天呢?拉施特是拖雷后裔的臣子,他的记载明显是在为拖雷美化。

其实,会议预定开40天,前三天照惯例,大张筵席,狂欢滥饮。此后便开始讨论汗位问题,经过37天的争议,仍“议犹未决”时任监国的拖雷本就不愿窝阔台即位,而他作为忽里勒台大会的主要召集人和主持者,内心对忽里勒台大会就怀有异意,所以他计谋在拖,不愿交出大权。拖雷可能给亲王们做了很多工作,所以很多人在忽里勒台上依旧推选拖雷当大汗。但察合台系宗王和窝阔台系宗王都以成吉思汗已经选定窝阔台为继承人为由,反对改立拖雷为大汗。两方争执不下,以致使大汗迟迟选不出来。拖雷手握重兵,又有幼子守产的习俗作依据,这使窝阔台自己也变得有些心虚,他不得不表示说虽然父汗的遗命是让我继汗位,然而还有很多叔伯和兄长更胜任此职。按照蒙古风俗,拖雷作为幼子理应是父亲的继承人。而且拖雷日夜侍奉父亲,耳闻目睹和熟知成吉思汗的所有律令。既然叔伯兄氏和幼弟都不信服窝阔台,窝阔台怎么能顺利且安稳的继承汗位呢?但是察合台等人坚决反对窝阔台放弃汗位继承权,两方面依旧争执不下。耶律楚材深明其中奥妙,知道旷日持久的争议可能会造成内讧从而影响统一大业,故而挺身而出,禀奏拖雷“宜早定宗社大计”拖雷对曰:事犹未集,别择日可乎?”楚材以今日正是吉日,请求立断,错过“无吉日矣”众人一向敬服耶律楚材,闻此言纷纷附和,拖雷见人心所趋,自知敌不过众人,只好退让,表示支持乃兄继位。窝阔台循旧俗再三推让,最后才表示同意。窝阔台就此正式登上汗位。拖雷为避免一场宫廷内乱,主动退让,是顾全大局之举,但不等于他就此放弃了争夺汗位。因为按照蒙古兄终弟及的原则,他仍然有机会作大汗,何况术赤系宗王依然支持他和自己大权在握呢?这些都为后来血雨腥风的斗争埋下了伏笔。

2、八大政策与南北分治

窝阔台即位后,参谋设计,在蒙古国家政权机构建设上作出重要贡献,因而获得窝阔台信任的非蒙古人官员主要有契丹人耶律楚材、女真人粘合重山、汉人刘敏以及克烈部人镇海。格外重用功臣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在蒙古陷中都后,被成吉思汗招致,处之左右,任以文书巫卜之事。窝阔台即位后,遂见亲任。《元史·耶律楚才传》记载他条陈便宜十八事:郡宜置长吏牧民,设万户总军,使势均力敌,以遏骄横。中原之地,财用所出,宜存恤其民,州县非奉上命,敢擅行科差者罪之。贸易借贷官物者罪之。蒙古、回鹘、河西(即西夏)诸人,种地不纳税者死,监主自盗官物者死。应犯死罪者,具由申奏待报,然后行刑。贡献礼物,为害非轻,深宜禁断。这些意见,切时务之急,在某种意义上讲,它也是蒙古国时期建制行政机构的纲领。窝阔台正是采取多方面措施,从而大大推进了蒙古国家政权的发展。

八大政策

定朝臣跪拜之礼 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契丹大臣耶律楚材深知,想树立大汗至高无上的权威,先从礼仪始。因此他为窝阔台即位制定了跪拜之礼,并要察合台率先试范,直性子的察合台因系窝阔台同党,便爽快地同意。史称“元朝尊属有拜礼自此始”

颁布大札撒 为了约束蒙古贵族等的行为,窝阔台即位后。即先后两次在忽里台大会颁布大札撒(即法令)。1234年他在达兰达芭之地召开的忽里勒台大会上,进一步重新申明条令,对诸如参加大会,出人宫廷,军甲长的权限、妄议公事、军官违礼犯罪和贵族的日常生活等方面都做出严格的规定。违者皆有一定的处理方法。这些法令维护了大汗的权威,巩固了窝阔台的统治。

定赋役 窝阔台初即位,有人向他提议尽去汉人,使华北空为牧地的主张时,楚材乘机进言道:以天下之广,四海之富,何求而不得?因奏地税、商税、酒醋、盐铁、山泽之利。君臣开始商讨税利问题。规定:蒙古民有马百者输牝马—,牛百者输牸牛一,羊百者输羒羊一为永制;河北汉民以户计,出赋调,由耶律楚材主持;西域人以丁计,出赋调,由麻合没的滑剌西迷负责。

置仓廪 宫帐的需要,卫士的供给以及军事器械、燕赏贡入的物资,均不可无专门的储备。于是设仓库,并选派司库,司粮以任看守。

设驿传 置邮传命,本是立国的大计。在人迹稀少,居处无定的草原地区,驿传的设置尤为紧要。它不单是行政的神经,而且也是商运的血管,因此窝阔台决定由诸王各派专职的官员负责。在各兀鲁斯(诸王领地)内,根据需要开辟驿道,分拔站户。每站设马夫二十人,每一百户置汉车十具。站户每年纳粟一石以供使者膳食之用。使出必须持圣旨、牌符乘驿往来。如此联络帝国的信传系统初步形成了,这对帝国的统一大业的完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改进生产 接济平民 窝阔台规定,百姓“每一百羊内,可只出一个羊,接济本部落之穷乏者。蒙古许多地区无水,只有野兽,无人住,如今召集百姓让人教他们穿井,以保证水源充足。窝阔台以政权的力量用来济贫乏,限制他们的过量榨取,并且采取积极措施,扩大对草原的利用,改善牧地的供水条件,以促进畜牧业生产的发展,从根本上来稳固并增强自己的统治基础。”

改官制 成吉思汗时期官制初创,非常简陋。随着窝阁台征服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征服华北地区以后,原来的统治手段已无法适应需要,为此,窝阔台采纳耶律楚材等人的建议,开始关注官制建设。1229年帕置课税所,创建了专司赋税征收的主管机构。1231年,始设中书省,改侍从官名,以耶律楚材为中书令、粘合重山为左丞相、镇海为右丞相。这样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已经从内廷中分离出来。

营建都城和林 窝阔台汗即位后,首先率军攻灭了中原强大的金王朝。于是效仿历代中原王朝之政体,在(1235 年春天,开始在蒙古大草原上,建立起第一座帝国的都城。窝阔台汗在确定都城的位置上,是费了一番斟酌的。如果按照常理,都城的位置不用多考虑,就应安放在成吉思汗的大斡耳朵所在地。这里既是整个帝国的中心位置,又是蒙古族赖以起家的大本营。然而,在成吉思汗生前,曾把这里分封给幼子拖雷。拖雷虽然已经死去,但他的妻儿一系的势力依然十分强大。作为窝阔台来讲,是绝不愿意把都城设置于此的。

若是把都城安放在自己封国的中心城市叶密立,又偏离了整个帝国的中心,容易招致其他宗王的反对。不得已,窝阔台汗乃将都城选在了和林(今蒙古共和国哈尔和林)这里既脱离了拖雷系所驻守的成吉思汗大斡耳朵,又与之相距不远(有十日的路程)还不失为帝国的中心部位。同时,要想监视拖雷系的政治动向,也比较方便。

1235年窝阔台正式在鄂尔浑河上游东岸他的帐幕所在地和林附近建城,作为蒙古国的帝都。该城富丽堂皇,雕梁画栋。每边宽约一射程。正中建有—座雄伟高大的宫殿,称行宫,作为自己的御位所在地,并令宗王权贵们在京城外围营建邸舍,方圆约五里,初具帝都城规模。虽然蒙古汗国时期,大汗始终保持四时迁徙的习俗,然和林城已逐渐负担起固定的政治中心的作用。

大漠南北的异法分治

成吉思汗在1206 年建立大蒙古国之时,其势力虽已遍及大草原,却尚未扩张到漠南的中原地区。此后不久,他虽三次率蒙古军马南下攻金,兵锋侵扰,已达黄河一线,但其目的,仅在于抢掠中原的财富、人口等,故而所到之处,屠杀民众,残破邑舍,攻城略地,旋即离去。直到攻占金中都后,成吉思汗才开始有意要在中原地区站住脚跟,扩张其势力。于是,任命大将木华黎为国王、设都行省于燕京(即金中都)开始有计划的攻夺金朝之城邑。木华黎在经略中原的过程中,已经感觉到,如果仍然采用在大草原上那种抢掠财产、屠杀民众的办法,其对中原的征服,将是十分困难的。而且即使能够占住这里,也将一无所获。于是,采用了与大草原上的征服战争有所不同的方法,开始大批招降中原地区的地方割据武装,将其势力收为己用,利用他们来统治民众。这一作法果然见效。经木华黎收降的史秉直父子等地方割据武装,为攻占金朝城邑,安定当地百姓,巩固蒙古帝国的统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窝阔台汗即位后,调动大军攻灭金朝,长江以北的中原大地,基本上都已控制在蒙古帝国的手中。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来统治一个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较高水平的地区,就成为蒙古统治者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显然,仅仅依靠成吉思汗所创立的军政合一的千户制度,以及少数大断事官的权力,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蒙古贵族对于中原无限制的强掠豪夺,也是中原百姓所无法容忍的。而解决这些重要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大漠南北的分治。即在中原地区借鉴前朝的行之有效的统治方法来进行治理。当时人所谓的“以汉法治汉民”即指此。除此之外,别无出路。

1233年,窝阔台以阿同葛等充宣差勘事官,首次对华北户口进行检括,得户七十余万。灭金之后,又多次检括,得户数约一百—十万之多。在户口调查的基础上,耶律楚材重新规定了税法,盖仿唐之租庸调之法,但因蒙古国时期无所谓田制,缺乏唐代税制的基础,因此难以实行。另外,蒙古统治者此时亦开始建立自己所特有的民产户籍制度。1237年,命术虎乃、刘中考试诸路儒生,以论、经义、词赋为三科,中选者得占儒籍;同年又遣马珍考试天下诸路僧道,通过者给牒受戒,许居寺观,亦另立户籍。

窝阔台在取得众汗之汗的大位后,立即下令,命中原人耶律楚材主持中原地区的财政, 1234年灭金以后,窝阔台又进一步强化政权建设,任命胡土虎那颜为中州断事官。综领华北地区的刑狱、财赋与军事。由于其衙门设在燕京金海陵王所建的琼林园内,所以人称之为“司琼林园之台人”时人则曰“行台”稍后,一般人即以燕京行尚书省称之。它实为蒙古统治华北地区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与在和林汗庭的中书省相表里。针对华北地区各路长吏兼领军民财赋,往往恃其富强,“肆为不法”耶律楚材提出,请以长吏专理民事,万户府总军政,课税所掌钱谷,各司其职。此地方政权三权分立的建政原则于是为窝阔台采纳,成为定制。

耶律楚材还极力说服窝阔台改行文治路线,他进言说:天下虽得之马上,不可以马上治之。在他的主持下,1235年奏设编修所于燕京、经籍所于平阳,编集经史。任儒生粱陟主管其事。王万庆、赵著副之,1237年,窝阔台义命术虎乃、刘中分别考试各路儒生。中选者得入儒籍,并选充本籍贯议事官。为表示祟儒,诏以孔子五十一世孙元措袭衍圣公。耶律楚材乃大行“汉法”统计中原民众之户数,制定户籍;又选出能吏,设立十路征收课税使;并大力提倡儒学,设置编修所和经籍所等等。中原政局,由此大治,百姓亦得其安。

当蒙古统治者占领华北以后,针对定居农户的被占领者。镇守方式自然不能不与游牧部族统治的方式有所区别。1236年,窝阔台始以五部探马赤军分镇中原,从而构成蒙占对华北地区军事统治的主要体系。同时由于疆域扩大、战线延长,原有军力已不足需要,为此窝阔台决定从各被征服民众中征兵。并正式建了二十汉军万户。这些军事行为对后来蒙古统一中国无不有重要作用。

1236年完成了中州的户口检括后,窝阔台汗又在中原颁行分封之制,将中州人户分给诸王、贵戚和斡耳朵,作为汤沐邑或采邑。习惯上,即当时人通称之为“投下”或“头下”这既是对诸王、大臣、将领在华北地区占有民户这一既得利益的承认,同时也是对其私占人户的限制。耶律楚材曾以尾大不掉之虑谏阻分封,不准。便退而建议,受封者在其投下只设达鲁花赤,而由朝廷任命官吏征收租税,规定投下民户,每两户出丝一斤以供官用,五户出丝—斤以与受封者。封户之外,不得擅招民户;五户丝之外,封主亦不得额外征收。因此此次分封与以前的分封实有很大的不同。

窝阔台汗死后,乃马真皇后摄政,任用回回商人奥都刺合蛮主持中原财政,排挤耶律楚材,而实行西域“扑买”之法,聚敛民财,致使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及贵由汗即位,乃将奥都刺合蛮罢职,重新起用熟悉“汉法”的牙老瓦赤,与汉官刘敏等,共同主持中原财政,悉除奥都刺合蛮之弊法,中原乃稍得安定。

3、继承父业:灭金伐宋

1227年,成古思汗病故前仍念念不忘灭金大业,并制定了灭金的战略大计: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攻破。若假适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军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惫。虽至而不能战,破之必然。

联宋灭金 窝阔台继位后,决定遵行成吉思汗上述遗策,亲率大军伐金。1229年太宗窝阔台遣克烈亦惕人速哥出使金国,劝谕金哀宗向蒙古纳岁贡,遭金哀宗拒绝。1230年秋,窝阔台于战前视察军队。当他看到整兵储饷已经完成,马壮草肥,正是游牧民族出征的好时机,便决定偕同幼弟拖雷及拖雷之子蒙哥等人率师亲征,入陕西,连破栅寨六十余所,进取风翔。金将完颜合达、移刺蒲阿奉命赴援,但听说蒙古兵势甚强,料非所敌,兵互半路乃停滞不前,转而将军队带往有天险之名的潼关。以固自保。金太子完颜守绪明知底细,却也无可奈何。

次年五月,蒙古军攻克风翔,完颜台达等决定弃守京兆,从此潼关以西非复金有。不久,窝阔台迁至官山九十九泉驻夏避暑,召集诸王将领商议灭金的部署。决定以战略大迂回,实施“联宋灭金”的计划,井决定兵分三路进军。中军由窝阔台率领,由凤翔回军河东,攻河中府,然后转向洛阳;左军由斡陈那颜率领,进攻济南;右军由拖雷率领,自凤翔八宝鸡,进入宋境沿汉水而下,达唐、邓转攻汴京,预计三军于次年春会师于汴梁城下。

十月,窝阔台军进攻河中府,金将完颜讹可以三军兵力,拚死拒守,别将以万人来援,双方力战,至十二月,蒙军方攻下河中府城。拖雷右军南下取宝鸡,九月攻克大散关进入宋境,攻破饶峰关,由金州向东南挺进,攻取房山,再挥师东下,兵锋指向邓州、汴京。金主闻讯,急派完颜合达、移刺蒲阿率部驻屯邓州。十二月,金将杨沃衍率部八千,武仙率部万人亦向邓州靠拢,屯驻于顺阳。时金军在邓州一带防线的兵力达20万之多,由完颜合达、移刺蒲阿任总指挥,力图与蒙军决一死战。

1232年正月,两军相遇于钧州三峰山。此时,窝阔台已得知拖雷东下后转而北上的消息,即遣天塔思(木华黎之子)与诸王阿刺赤歹、口温不花先行渡过黄河,至三峰山,与拖雷合兵。窝阔台本人则率军由白坡涉渡黄河,进军新郑时天降大雪,拖雷挥师乘机击占,金军大败,合达走避钧州,蒲阿就擒。窝阔台又乘胜进破钧州,斩合达,又攻占许州。三月。窝阔台与拖雷撤兵北还,留速不台围攻汴京,令塔思与忽都虎统兵略定河南各地。

速不合率军猛攻汴京十六昼夜,城内外金兵死伤以万计。全国将帅面对强敌,无计可施,只好接受蒙古使者的和谈条件,向蒙古请和。然守城军民却誓死不降,抵抗到底,他们用“震天雷”和“飞火枪”对付蒙古军,速不合军遭到严重危胁,被迫终止攻城。

七月,窝阔台派唐庆为议和使,率三十余人赴金,金王闻讯,托疾于床榻上召见唐庆。唐庆颇为不满,出言不逊。当晚,金飞虎兵头目申福,袭杀唐庆一行,议和告终。窝阔台决定再次亲征,自率师屯于居庸关,拖雷为援。金主闻后,立即让各处勤王,然金军不堪一击。汴京重又陷入极度混乱之中。事有凑巧,时窝阔台忽然患病,使摇摇欲坠的金都,几落几起,又得苟延残喘。

再说金汴京无援,粮草告急,而蒙军压境之势丝毫也没减弱。金哀宗决计出走。随召集手下,封官封爵以打气壮威。但这些都已无法挽救金亡的厄运。 十二月。哀宗逃往归德。不久,汴京守将崔立发动政变,投向蒙古,速不台随即入汴京。

哀宗到归德不久,蒙军又至。蒙军将领撒古思卜华在归德城北,临城背水扎营。哀宗令准备火枪,乘夜劫营成功,蒙古兵退。哀宗认为归德不可久留,决意逃往蔡州。

为了彻底消灭金军,蒙古军遣使至宋,约宋组成联军攻金,宋以复仇为谋,同意借助蒙古势力对付金朝,蒙宋一拍即合。1233年八月,宋军由孟珙率领。蒙军山塔察儿率领,联合进攻蔡州。九月,蒙军至蔡州城。筑长垒作久困之计。十一月,孟珙以襄阳兵运粮30万石来会。十二月,败武仙于息州。金军虽仍有抵抗,但哀宗自度亡命在即,隧于1234年元月,慌忙传位于元帅承麟,不久,城陷,哀宗自缢身亡,承麟亦被乱兵诛杀。至此,金朝亡于蒙古。

金国灭亡后,按照蒙、宋协约,蔡州以南归宋;蔡州以北归蒙古。于是,蒙古大军北还,留速不台镇守河南。可是南宋淮东制置使赵葵却建议乘蒙古撤军之机,出兵收复中原。这一建议得到宋理宗的允准,命赵葵率军6万取汴京,徐敏子西攻洛阳。速不台率军击退了宋军的进攻,使南宋收复三京(汴梁、归德、洛阳)的举动遭到失败。这次交战,成为蒙古决心讨伐南宋的导火线。

三路侵宋 1234年五月,宋理宗以灭金事备礼祭告太庙,感谢祖先的保佑,灭国大仇终于报了,靖康之耻终于可雪了。但令宋室君臣意想不到的是前门才拒虎,后门又进狼。刚才还是盟友的蒙古转眼间就向河南境内的宋军发起了攻击。

“唇亡齿寒”是中国古籍中常用到的词汇,在儒学笼罩下的末室君臣不可能不知道。那为什么在蒙古军屡次恩威并施,以武力攻击为后盾要宋室支援或借路时,南末决策层依旧做出助敌灭“友”的愚蠢决定呢?

应该说,南宋君臣对“唇亡齿寒”的结果是考虑到了。1214年金宣宗迁都汴京时曾要求南宋继续交付岁币,南宋政府不顾舆论的强大压力,虽然未付岁币,但依旧迫使通好,同时也回绝了蒙古使臣“联合灭金”的建议。这对于处在衰微危急之时的金朝无疑是一种支持。但是南宋政府的大度并未得到应有回报。1217年,金军为弥补失地河北的损失,悍然发动对江淮地区的大规模进攻,南宋政府被迫迎战。但由于南宋政府畏虏之病深入骨髓,在有利的条件下没有必胜的信心,致使双方战争成拉锯状态,胶着在一起。南宋政府采纳了与蒙古联合的建议,蒙古人对议和向来是作为向他请降来看待的。既然投降就必须在蒙古出征时助兵助粮,所以才会出现拖雷出兵宋境,借道东进,实现战略大迂回的情况。

金哀宗南逃蔡州后曾派人对南宋说过“唇亡齿寒自然之理”但此时的金朝已灭亡在即,不可救药,与金合作抗蒙已经不可能。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加强战备,固守边境,坐观成败。如果不顾大局,徒然为报昔日灭国之仇,出兵合攻,既要劳民伤财,又会透露自身虚实,直到使自己处在直接与蒙古正面对峙的状态,实在不可取。在蒙使提出联合灭金的建议时,权相交弥远、大将孟拱为迎合愚蠢的宋理宗想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错误想法,极力赞成出师助蒙攻蔡州,他们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和蒙古和好,防止蒙古兴兵讨伐南宋。他们幼稚地认为和蒙古和好后蒙古就会放弃伐宋,从而使南宋政权可以继续偏安一隅。但是蒙古军队并没有那么仁慈,在灭金的当年就对宋军发动攻击,由此展开了长达43年之久的蒙宋战争,在百余年前北宋政府联金灭辽反被金灭的教训尚且记忆犹新之时,南宋的愚帝蠢臣又一次重蹈覆辙,引狼入室,作出了齿助唇亡的荒谬决策。

1235年,窝阔台汗在答兰答入思召集“忽里勒台”并宣称:先可汗成吉思汗创业垂四十年,今河西、女真、高丽、回鹘诸国皆已臣服,唯宋人尚负隅败盟。遂议决出兵宋朝。从此双方拉开40多年的战争序幕。

1235年6月,窝阔台决定兵分二路南下:西路军由窝阔台次子阔端与塔海率领入蜀;中路军由窝阔台三子阔出与呼图克等指挥直驱荆襄;东路军由口温不花与降将史天泽统领,挺进江淮。三军自四川至淮河间向南宋展开了正面攻势。

西路军首先进入大散关,经过几次战斗,拔除蜀边的宋军据点, 10月,西路军攻克成都。1236年正月间,包括成都、利州、漳州在内的五十四州皆被攻破,所存仅夔州及潼川、顺庆府而已。不久,阔端除留塔海继续攻掠四川外,自率主力于1236年底离开四川。

中路军1236年正月指向襄樊,3月宋京湖制置使赵范向蒙古军献襄阳仓库投降,蒙古军不战而得襄阳,此后,随、枣阳等地皆被攻占。不久,阔端死于军中。此时,江陵宋将孟珙救援,蒙军失败。此后数年,荆襄战场,除小规模战役外无大战可言。

东路军于1235年7月进取唐州后,为掩护中路向江淮方向进攻,于次年十月,才开始向江淮方向发动攻势。首先占领淮西固始县,淮安宋将吕文信、杜林等率数万军队投降。11月,蒙军急攻合肥不下。次年冬,蒙军攻光州,另掠黄州,为孟珙击退,遂攻安丰,又被迫退兵,宋淮右以安。1238年9月,察罕率兵再攻庐州,又为杜杲所败,东路军遂引兵北还。此次三路掠宋,并未有据而有之之意,盖因金朝初灭,北方统治未稳,加之蒙军主力西征,因此,掠宋之举,主要出于对南宋收复三京之举的报复。

4、欧洲之末日审判:千年王国的阴影

窝阔台在位时继承成吉思汗的遗志,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西征,震惊了整个亚欧大陆,欧亚诸国的历史记忆被改写,他们牢牢记住了自己所遭受的磨难和那个草原帝国的丰功伟业。

绰儿马罕西征平定叛乱 成吉思汗征服花剌子模国后,对河中地区进行了恢复治理。西辽人成帖木儿作为术赤的代表统治着河中地区。在阿姆河以南地区,成吉思汗令诸子各留一部分军队受成帖木儿的指挥。由于蒙古人占少数,无力予以控制,使社会秩序一片混乱。窝阔台即位时,整个地区的骚乱尚未平息,又发生了花剌子模国太子札兰丁的复辟活动。

札兰丁逃到北印度后,组织了1万余人的武装力量,图谋复兴。但他一面遭到蒙古军的追击,一面又遭到当地人民的反对,在北印度没有能建立牢固的根据地;另一方面,传来消息说,残余军队依然拥护自己,希望他能回到本土复兴。由于这些原因,1223年,札兰丁离开北印度向伊朗东南部的乌克兰进发。因气候恶劣,许多军卒死于途中,他只带领所余的一部分军队与1225年,占领阿塞拜疆首府帖必力思。1226年三月向格鲁吉亚进兵,占领其首府第比利斯,札兰丁在格鲁吉亚境内进行了大肆烧掠。

窝阔台即位后,令绰儿马罕率3万军队去波斯,整顿社会秩序,征讨札兰丁。同时他又颁布了一道旨意,命汪古部人称帖木儿为副统帅;诸地区的长官和八思哈亲自出征,受绰儿马罕指挥。据拉施特《史集》和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记载,绰儿马罕首先来到呼罗珊,对叛逆者进行镇压,其结果反而使呼罗珊呈现一片骚乱状态。他攻占一些地方,置八思哈镇守,但另一些地方尚未俯首臣服。叛军和突厥人在四方出现,给百姓制造骚乱;同时乱民和暴徒占了优势,使一个已经平定和归顺的地区,在灾害和动荡下,重陷混乱。

绰儿马罕于1230年末抵达阿塞拜疆,札兰丁闻讯,惊慌失措,于当日半夜蒙古军袭来时独自逃走。绰儿马罕率军继续向伊拉克进军,到达底格里斯河两岸。因军卒不能适应当地的炎热气候,又转向高加索山南地区,进攻阿美尼亚和小亚细亚。1240年,阿美尼亚国王到蒙古帝国政治中心和林都城拜见窝阔台大汗,窝阔台命其仍统领原故地。1241年,绰儿马罕逝世,拜住那颜继任其职。拜住上台后,主要用兵于小亚细亚、叙利亚、伊拉克。第二年蒙古军攻下今土耳其中部的西瓦斯城,塞尔柱王朝向蒙古军求和,愿纳岁贡40万金币;叙利亚北部的阿勒坡亦求和纳贡。下半年,蒙古军开始向巴格达边境进袭,首先摧毁了可儿别剌城。报答哈里发派军前去援助。蒙古军得知后,决定撤军。但蒙古军的侵袭,使阿拔思朝的哈里发非常吃惊,他动员全国人民进行圣战,在报达城周围修筑沟渠,架起投石机,做好迎战准备。蒙古军在报达城州区,大肆抢掠烧杀。哈里发木思丹昔儿出报达城,召集贵族和平民誓死奋战。最后,蒙古军在以札马剌?忽失帖木儿为统帅的哈里发军队的打击下,败退。

长子出征与钦察汗国的建立 1235年,窝阔台在和林召开了忽里勒台大会,决定遣军西征,以完成其父末竟之西征大业。蒙古西征军由四系(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诸宗室长子为统率,总兵力约20万人左右,诸王以拔都为统帅,大将速不合任副统帅。故史称“长子出征”

1236年春,各部诸王沿着乌拉尔山的南端,沿里海北侧向西挺进。至伏尔加河下游草原地带后,拔都召开首次作战会议,通过分析敌情,认为首先排除两大威胁:保加尔和钦察,再集中全力击破俄罗斯,而后向中欧挺进。

1236年春,西征军在布里阿尔首战告捷,随即进攻钦察。钦察诸部中的八赤蛮部落酋长,十分勇敢,造成蒙军的重大损失。速不台气愤至极,遣大军压境,击败八赤蛮,活捉其妻,然八赤蛮却逃入里海中一个小岛上。蒙哥率军乘大风水浅涉渡,生擒八赤蛮,布里阿尔等部被征服。

是年冬,速不台率军进攻保加尔,尽降其众。次年春夏之交,蒙古西征军陆续到达伏尔加河畔,并迅速渡到对岸,对钦察进行猛烈进攻,蒙哥消灭钦察一部,另一部西逃,余众投降。

1237年12月,蒙古西征军在土著人的引导下,分三路沿着顿河和顿涅茨河,攻入俄罗斯。1238年,大军进逼莫斯科城,经五天激战,攻下了莫斯科。然后大军又向公国首都弗拉基米尔方向进攻。大公尤里二世责令其二子留守都城,自己则撤至伏尔加河上游,组织抵抗。拔都鉴于此种形势,决定让前锋向北挺进,而由蒙哥率大军猛攻弗拉基米尔城,六天后攻占此城。不久,尤里大公在锡季河地区受到蒙古大军的包围,全部受歼。由于春天将至,冰雪融化对蒙军作战不利。故蒙军及时做出决定:南下再次入侵钦察。钦察酋长霍都思罕,逃入匈牙利。于是,蒙军所经之处,无不纷纷献城纳款。

1240年,蒙古军经过休整后,决定再次西进。秋,蒙古军连克两城,直趋基辅,先遣使谕降,遭拒绝,蒙古军遂攻破其城,居民遭到屠杀。再西进至加里西亚,攻陷其都城弗拉基米尔沃伦斯基城。然后再分军二路,一路向南进攻加利奇;一路西北进攻霍儿姆。次年春,二城皆下。从此,蒙古西征军全部占领了南俄罗斯,并集军于加利西亚境内,休整后准备进攻波兰和匈牙利。

1241年春,蒙军分兵两路,主力由拔都、速不合率领入侵匈牙利;另一路由拜答儿、兀良合台率领入侵波兰。—个月后,蒙军大败波兰军,乘胜南进。至波希米亚边境,遭到顽抗。蒙军伤亡惨重,被迫退往匈牙利,与拔都军会合。拔都所率主力三路入侵匈牙利,击败别勒四世大军,别勒支身逃走。夏秋之际,蒙古军驻营多瑙河以东,分兵四掠。恰逢此时,窝阔台死讯传至军前,拔都由于内部汗位继承问题而急于撤兵东还。历时近七年之久的西征结束。

蒙军在大败波兰军的时候,德国诸侯震惊不已。在蒙军进攻匈牙利,匈牙利国王遣使求援的时候,德皇因和教皇发生政教之争,难以分兵出援,只能派兵驻守边境。这样,蒙古骑兵在东欧纵横驰骋,却没有遭到过激烈的抵抗,从而使欧洲人患上了“恐黄症”在欧洲人中,蒙古人的到来预示着世界末日的来临,上帝的世纪末的审判即将开始,千年王国的领袖——魔鬼撤旦登基之日在即。这使很多欧洲人特别是教士们纷纷自杀,以逃避上帝的审判。蒙古西征所留下的可怕的记忆后来为西方侵略者所利用,炮制出所谓“黄祸论”至今阴魂未散。

蒙古人占领匈牙利的时间颇短,但是,俄罗斯南部草原和俄罗斯本土却沦为蒙古人的藩局长达几个世纪。这些征服的受益者是拔都,他使其势力又伸到了黑海北边位于伏尔加河河东的广大地区。长子西征之后,拔都在钦察草原及其邻近地区建立了一个大帝国,即钦察汗国(又称作金帐汗国),它是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一。这也可算是拔都西征的成果吧。

钦察汗国虽然是蒙古人占统治地位,但其人数并不占优势,为了维护蒙古人的特权,拔都采取的是分而治之的政策。诸公国因为取得“全俄罗斯大公”的称号而展开激烈争夺,最终则全部听命于钦察汗。但是这种做法在客观上促进了分裂的俄罗斯公国逐渐走向统一。后来莫斯科公国的倔起在某种意义上讲正是蒙古人统治结出的一颗硕果。如果没有蒙古人居高临下的统治,恐怕俄罗斯人在几个世纪内仍不会走出自相争斗的泥潭。蒙古人的统治对俄罗斯民族的政治、经济乃至民族心理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至今仍有人把俄罗斯落后于西欧的根源归结于蒙古人的西征。

5、拖雷之死与窝阔台之死

拖雷的政治才能的确不如窝阔台,尤其在处理敌友关系和人事关系上,但军事才能犹有过之,即使在成吉思汗时代,也是很突出的,拖雷性子很刚烈,近乎残暴,在西征中,兵分三路,成吉思汗领一军,拖雷独领一军,而他的三个哥哥却是同领一军,显然在成吉思汗眼中,拖雷的军事才能是在三个兄长之上的。拖雷在西征中很少吃败仗,屡屡屠城,十分残暴,但他刚毅果断、铁血无情的作风,却是一名天才军事家特有的才能。后来灭金之时,使节为宋将杀害后,他横扫川鄂,残破无数,直打到十堰,进逼武当。如果不是窝阔台出于联宋灭金的考虑,命令拖雷停止进军,天晓得他要打到什么地方。

在讨伐金朝的过程中,窝阔台得病后没几天便昏迷不醒人事,迷信者召巫士前来占卜。一天,窝阔台忽然睁开眼,要水喝,又问巫师吉凶如何,巫师因言道:可汗片得病愈,必须以亲人代之。时恰好拖雷来探病,请求代兄事神,巫师取来一施过咒语的水,拖雷饮毕,立即死亡。拖雷之死,朝廷上下颇有议论,或言神祗显灵,或言别有阴谋。史官记载此事时,一方面给拖雷之死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一方面又都大肆渲染拖雷代死饮用咒水之事。

蒙古人极度迷信,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因此当时窝阔台病重而有此通过巫咒之水来转移病害,由其亲人饮之代死的提议,道理上是说得通的。只是目前关于拖雷之死的争议,主要在于拖雷当时饮下的所谓“巫觋祓除衅涤之水”到底是不是窝阔台乘机在其中下了毒,还是真的只是水质不干净,导致拖雷死亡。

蒙古的巫师是怎么作法的,我是不得而知的,不知道在与蒙古有关的史料中可否找到一些相关的记载?所谓“巫觋祓除衅涤之水”会比较脏,是大有可能的。如有些作法是把烧衣纸后剩下的灰烬用水兑开了喝,烧的过程中如果含有杂质,经过氧化作用形成可溶于水的有毒物质,那当然是有可能导致人生病而致死的。另一方面,即使没有什么有毒物质,但这样的水含菌量想必比一般的饮用水要高。拖雷长年驰骋战场,体质当然是健壮的,但如果当时他本人也有点什么伤风感冒的小病在身,身体的抵抗力下降,喝下不卫生的水而致死,亦非奇事。对病学有所了解的人都会知道,越是平日不多病的体壮如牛之人,一旦病起来很容易就“一次玩完”可能是因为平时少病而导致身体的免疫系统比较弱,免疫力缺乏多样性。

另外,西方的史书所载,却是指拖雷死于饮酒过度而致的酒精中毒。蒙古人酗酒的情况很厉害,这是事实。这估计是因为大漠的苦寒天气造就的民族性格,如现在的俄罗斯人酗酒之厉害也是举世知名的。酗酒过多而导致突然发生酒精中毒而暴毙的情况,在医学上也并非少见。蒙古上层贵族中似乎不少人都是这样死的。当然,说一千道一万,最大的疑问仍然是,为什么会这么巧?怎么会刚好就在这个时候拖雷暴毙?更由于联系到后来拖雷的后人夺权成功,也就更令史家不愿相信这是意外;而容易入信于“谋杀论”认为是人为的刻意安排。在拖雷死之前,最有可能说明拖雷有夺权之心的事件,就是上面详细分析的拖雷监国达2年之久,才召开选举大汗的忽里勒台大会,而且大会持续了40天之后才能达成共识。在这人们很难相信手握重兵又有监国之权的拖雷不会对汗位有所觊觎,而且他的后代也是这么做的。

另一方面,拖雷的死亡也许是归于功高震主之祸,灭金之战是他军事生涯的颠峰。在三峰山一役,他独自歼灭金国主力二十万,当时的金国的名将几乎无一幸免。就是金军被困三峰山,大势将定的时候,有谋士劝说拖雷,让他缓兵一时,待窝阔台大军来了之后再进攻,意思就是让他把大功让给皇帝,但拖雷出于兵法家的考虑,认为军机不可懈怠,立意及时进攻,全歼金军,完成了成吉思汗灭金的遗愿。当时蒙古人对金国的痛恨是难以想象的,所以说,灭金的意义对窝阔台来说,远远胜过任何一次西征。窝阔台赶来后,口头认为拖雷的做法很对,但心里却十分不舒服,甚至畏惧。

也许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巫师与窝阔台合作演了一台戏,暗中在咒水中放了毒药。拖雷饮咒水时没有丝毫防备,中毒后于几天后死去。拖雷死后窝阔台封锁消息,直到返回蒙古草原后才予以宣布,这种举动只能说明他心里有鬼。拖雷临死前说的几句话无异于在乞求窝阔台手下留情,不要再加害他的妻儿。窝阔台之所以利用萨满巫师来毒杀拖雷,目的在于当时蒙古人都迷信萨满教,不会怀疑他的死因。反之,如果窝阔台公开找借口除掉拖雷,在当时拖雷新立大功,声望正隆的时刻势必招致谴责和反对,甚至有人会借机发动武装叛乱。窝阔台指使身边的人在拖雷死后大肆宣传拖雷为兄长献身的精神,实际上是为了堵住众人之口,也为了平息拖雷系的不满情绪。以上的多种说法只能是我们根据各种情况所做的分析和推测,毕竟没有可靠的证据。要找可靠的证据大概只能等考古工作者在拖雷的封地内找到他的墓地时对他身体遗留的头发、指甲之类进行化验了。

拖雷之死,并没有这样的结束,他的妻子该登场了。拖雷的妻子唆鲁和帖尼量一位非常聪明干练的女性,志费尼曾称赞她说:如果女人都像她,那女人就赛过了男子汉,在她听到拖雷的死讯后曾哭闹道:“我那心上人,他为谁牺牲自己?他为谁而死?”可见,她是怀疑拖雷的真正死因的。但是,这位能干的女性并没有就此罢休,她苦心抚育四个儿子长大成人,并且注意收揽人心。她经常请客送礼,犒劳军士,赢得了各方面的爱戴,使人心都归向于她。窝阔台为控制拖雷一系,曾按照蒙古收继婚的风俗,建议唆鲁和帖尼下嫁自己的儿子责由,被她婉言拒绝。又一次,窝阔台擅自把拖雷属下的二千户军士赐给自己的儿子阔端。拖雷部将领愤愤不平,纷纷要求唆鲁和帖尼向窝阔台要回这二千户军士。唆鲁和帖尼安抚他们说:我们无所短缺,军队和我等本人都属于大汗,大汗的职责是发布命令,我们必须服从。众人听后默然作罢。她这么处理使阔端大为感激。窝阔台弄巧成拙,未能削弱拖雷系的力量,反而把儿子推到敌方阵营去了,使拖雷系如虎添翼。面对这位聪明的弟媳,窝阔台只得放弃了削弱拖雷系力量的打算。

但是对窝阔台毒杀自己丈夫的行为唆鲁和帖尼是不会善罢干休的。有种种迹象表明,窝阔台也是被唆鲁和帖尼以牙还牙,投毒致死的。

唆鲁和帖尼有个姐妹,叫亦八哈,她的儿子是个厨师。按照唆鲁和帖尼的安排,亦八哈每年都要带着儿子从她的驻地前去侍候窝阔台,为他安排宴席,并在席间为他斟酒。在窝阔台即位后的第13个年头(1241年)亦八哈像往年一样携子来充当窝阔台的上酒人,夜里,窝阔台因为酗酒过度而在睡梦中死去。到凌晨时,他的妃子、大臣都指控亦八哈和她的儿子,说他们是上酒人,肯定在酒中下毒毒死了大汗。可窝阔台的族兄弟按赤台却说:这是什么蠢话?亦八哈的儿子是上酒的宝儿赤(厨师),台罕(指窝阔台)则经常酗酒。为何我们要诽谤台罕,称他死于他人之手?他的大限巳到。不要再说这些话。于是人们这才解除了疑虑。

虽然关于窝阔台的死因大多数史料都称他是饮酒过度而死,但我们确实无法排除她故意让他长期潜伏,在得到窝阔台的充分信任后再下手毒杀他的可能性。欧洲使者也有传言窝阔台是死于非命,但暗杀者变成了窝阔台的一个婶子。这至少说明窝阔台系的大臣中有人怀疑窝阔台是被拖雷系的人毒死的。按赤台不准当时的妃子大臣怀疑一是无证据在手,二来大概他清楚拖雷的死因,窝阔台被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算是报应。如果再追根究底,二系冤冤相报,黄金家族内势必会严重内乱。为蒙古国的大计,既然窝阔台已死,那就一切都掩盖掉算了。

虽说窝阔台被人害死的舆论也就逐渐销声匿迹了,但窝阔台系与拖雷系的斗争以后却越演越烈,不过因为拖雷一系的兵力很强,而且拖雷在政治上比较恬淡,与兄长争斗较少,最后其后代蒙哥得到了拔都的支持,成为了大汗,阿里不哥、忽必烈亦然。窝阔台一系的失败,还是在于他本系兵力不够,而且得不到术赤系的支持。而且这时的大汗,仍带有旧时部落联盟体共主的性质。诸王各承产业,据有自己的军队,大汗除代表整个黄金氏族的共同利益,掌理汗庭朝政之外,凡属征伐,审谳皇族成员等大事,都必须由忽里勒台经诸王共商决议。诸王的私产,大汗无权支配。因此,窝阔台在军队上,除对他从父亲那里承继来的四个千户外,对于其他诸王所有的蒙古军,他只是根据已存在的习惯,按照他的命令,其他诸王的军队也都参加出征。战事一经结束,军队就散归原属。窝阔台对于蒙古国的军队,绝大多数只拥有征调权,而没有领属权。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中,拖雷系和术赤系的兵力最强。后来的蒙古内战,也主要是这两系和窝阔台,察合台系的战争,打得很惨烈。蒙古的君权之争一直很成问题,蒙古衰落的直接根源正在于此,这也许是成吉思汗所未预料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