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1774900000043

第43章 小说(9)

北京老派市民的典型,在他身上集中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精髓”。一脑子的中庸之道,主张一切事情“忍”为先。都快当亡国奴了,他还想着自己的生日,“别管天下怎么乱,咱们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尽管自己只是平头百姓,心里却总忘不了把人严格的地分为尊卑贵贱,忠实而真诚地按照祖传的礼教习俗办事,处处讲究体面与排场。他怯懦地回避政治与一切纷争,甚至当日本人打到北京时,他也认为只要准备一些粮食与咸菜,堵上自家院门,就可以万事大吉。他奉行着“和气生财”的人生哲学,“善良”到了逆来顺受的地步。他向来抄家的便衣微笑、鞠躬,和蔼的领受“训示”;他非常同情邻居钱默呤受日军凌辱的遭遇,又怕连累自己而不敢去探望。

祁瑞宣。

祁瑞宣是一个生长在新的知识环境中,受过新式教育,却要为旧的传统尽忠的矛盾形象。他受过现代的教育,有爱国心,也有某些现代意识,但他又是北京文化熏陶出来的祁氏大家族的长孙,在他身上体现着古老的北京文化在现在新思潮冲击下产生的矛盾与困扰。整个八年抗战,他都在极其悲痛的自我折磨中度过,新与旧,抵抗与软弱,逃离与苟活构成了他在八年里基本的心理状态。弟弟当汉奸,他没有办法,邻居做走狗他也只有躲着他们,这唯一的办法。他曾骂自己:“讨厌,而不肯教训;死了,倒还希望活着;只会敷衍,掩饰,不会别的。”这是一位软弱的资产阶级文人的鲜明代表和矛盾形象。

祁瑞全。

祁瑞全在国难深重的时候他离家参加了抗日组织。瑞全可以被视为摆脱了传统束缚的新一代的代表,老舍将这位年轻的革命英雄作为善的道德倾向的例子。

瑞丰。

二孙子瑞丰是一个没有道德脊梁的软弱男人,他是一个投机分子和趋炎附势者,他的懦弱和巴结权贵的欲望导致了他的死亡,在哥哥和弟弟之间长大的他,即不受传统道德的约束,也不盼着新的社会秩序。

五精彩文段推荐。

祁老太爷什么也不怕,只怕庆不了八十大寿。在他的壮年,他亲眼看见八国联军怎样攻进北京城。后来,他看见了清朝的皇帝怎样退位,和持续不断的内战;一会儿九城的城门紧闭,枪声与炮声日夜不绝;一会儿城门开了,马路上又飞驰着得胜的军阀的高车大马。战争没有吓倒他,和平使他高兴。逢节他要过节,遇年他要祭祖,他是个安分守己的公民,只求消消停停地过着不至于愁吃愁穿的日子。即使赶上兵荒马乱,他也自有办法:最值得说的是他的家里老存着全家够吃三个月的粮食与咸菜。这样,即使炮弹在空中飞,兵在街上乱跑,他也会关上大门,再用装满石头的破缸顶上,便足以消灾避难。

为什么祁老太爷只预备三个月的粮食与咸菜呢?这是因为在他的心理上,他总以为北平是天底下最可靠的大城,不管有什么灾难,到三个月必定灾消难满,而后诸事大吉。北平的灾难恰似一个人免不了有些头疼脑热,过几天自然会好了的。不信,你看吧,祁老太爷会屈指算计:直皖战争有几个月?直奉战争又有好久?啊!听我的,咱们北平的灾难过不去三个月!

七七抗战那一年,祁老太爷已经七十五岁。对家务,他早已不再操心。他现在的重要工作是浇浇院中的盆花,说说老年间的故事,给笼中的小黄鸟添食换水,和携着重孙子孙女极慢极慢地去逛大街和扩国寺。可是,卢沟桥的炮声一响,他老人家便没法不稍微操点心了,谁叫他是四世同堂的老太爷呢……

节选自《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

六文学成就。

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是老舍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老舍先生以深厚精湛的艺术功力和炉火纯青的小说技艺刻画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晓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展现了风味浓郁的北平生活画卷,至今传读不衰,历久弥新……

《四世同堂》刻画了一幅沦陷了的北平社会全景图。它的笔触遍及北京的小胡同、大杂院、街头、戏院、监狱、刑场、旅馆、妓院、古庙、学校乃至日伪机关、大使馆;从人物类型来说,全书描写了130多个人物,其中有名有姓的就有60多个,三教九流,无所不有。广阔的生活场景,复杂的矛盾冲突,众多的人物形象,使得小说在广度、深度、力度和气度上都富有史诗的魅力。它的镜头虽然只集中对着那个不见经传的小羊圈胡同,但这个具体、特定、有限的小天地却牵连着整个社会、涌动着无限的风云。

在人物关系的设置上,作品以祁家四代人生活和命运为中心呈辐射型、网络状展开,推动其他家庭和人物命运的发展,展现纷繁错杂的矛盾冲突。全书结构严谨,脉络清楚,头绪繁而不乱,人物多而不混,叙事极有层次,充分显示了长篇小说大家的雄健笔力。

在人物塑造方式上,老舍大量运用对比法突出人物性格,同是老派市民的祁老人与钱默吟之间处世待人、气质修养、反抗方式的不同,同是祁家第三代的瑞宣、瑞全、瑞丰兄弟的性格也判然有别,同是汉奸的大赤包与冠晓荷之间的区别也很明显。

在老舍创造的艺术世界里,最为突出的特点,也是别人难以企及之处是他的幽默艺术。在《四世同堂》中,祁老人让家人用装满石头的破缸顶上大门抵御日寇的侵略铁蹄,常二爷将血汗钱攥在手里以逃避日本兵的搜查等等。这些愚朴简单并被事实证明无济于事的措施以及反映出的幼稚可笑与严酷的环境是如此不协调,让人在忍俊不禁之时,又引起深思。

在情节的演进中,老舍又常以北平沦陷前后的景物和风俗描写,增强了作品的情感力度。昔日的北平明净、古雅,高矗的苍松,耀眼的金瓦,而今却那样污浊、混乱、没有光彩;昔日有各种应时小吃、瓜果桃李,如今是百物无踪、满目凄凉,连绿豆汤、小葱拌豆腐也无法弄到;昔日逢年节、寿日和丧事都自有一套规矩,现在却无法操办。种种地方景物和风土人情,在抗战的特定情境中显示出浓烈的时代色彩。

七名家点评。

老舍的《四世同堂》不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中国出版的最好小说之一,也是在美国同一时期所出版的最优秀的小说之一。

美国《星期六文学评论》

在许多西方读者心目中,《四世同堂》的作者老舍比起任何其他的西方和欧洲小说家,似乎更能承接托尔斯泰、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巴尔扎克的“辉煌的传统”。

著名评论家康斐尔德。

《金锁记》

传奇女子的传奇文章。

作者:张爱玲。

文体:小说。

成书年代:1943年。

一作者介绍。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本名张瑛,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张爱玲结识作家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

张爱玲。

二作品档案。

《金锁记》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作者将现代中国心理分析小说推向了极致,细微地镂刻着人物变态的心理,那利刃一般毒辣的话语产生了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小说后改编有同名话剧、舞台剧、电视连续剧等。

张爱玲在本书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现了现代社会两性心理的基本意蕴。她在她那创作的年代并无任何前卫的思想,然而却令人震惊地拉开了两性世界温情脉脉的面纱。主人公曾被作者称为她小说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拥有着“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社会,她用最为病态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随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

《金锁记》在叙述体貌上还借鉴了民族旧小说的经验,明显反映了类似《红楼梦》之类的小说手法已被作者用来表现她所要表现的华洋杂处的现代都市生活。

三内容概要。

小说中心主人公曹七巧,是个麻油店主的女儿,曾经有过美好而自由的青春,但小市民的习气也不可避免地污染了她的性格,曹七巧哥哥为了攀上高宅大院的姜家,也为了省掉一笔嫁奁,将亲妹妹曹七巧送进了姜家瘫痪少爷的新房里。因为金钱,她牺牲了自己的青春,爱情和正常人的生活,被迫守着一个活如僵尸的丈夫。黄金象尸把沉重的枷锁窒息住了她正常的呼瓦废人的丈夫不但不能给她以情欲的满足,而且也不能庇护她们孤弱的母子。从上到下。老老小小都因为她出身低贱而看不起她,抑郁她自她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娘家兄嫂只知道从她这里哄取更多的钱财,却不懂她会因此会受到更多的侮辱;她想抓住小叔子姜季泽。但那个花花公子却调起她的情欲,却又以家族的名义斥责她,回避她。

《金锁记》封面丈夫死后,这个情欲得不到满足的少妇为了黄金,熬了半辈子,才熬到“夫死公亡”的时刻,分得一大笔遗产。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环境的压抑,激起了她争强好胜的性格的。同时,也使她那小市民习气以加倍的力量爆发了出来。她讲话俗气,待人刻薄,人缘很差。而当丈夫死后,她以青春、爱情以至人生的代价赢得了黄金后,她却已被枷锁压得扭曲了人生。她把过去所遭受的一切,全部变本加厉地报复在子女身上:破坏儿子的婚姻,拆散女儿的情侣。“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四主要人物形象。

曹七巧。

《金锁记》的女主人公。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人了没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个自小就卧病在床的废人,七巧出身平民,有着勇敢刚强直爽的一面,突然进入了死气沉沉、勾心斗角的封建家族,而且嫁着一个废人,这个矛盾注定这是一个悲剧故事。在姜家她处处遭到排斥和冷眼,因此她不断反抗,在别人眼中,她恶名昭著。后来丈夫和老爷相继死后,姜家分了家产,七巧带着儿女搬到外头住。在七巧的下半生,虽然没有了压抑的生活,而且有了经济基础,可是她的后半生过得并不如意。旧时曾托以幻想的意中人三爷季泽来找她,她毫不犹豫揭穿了他的骗财的把戏,把自己生命中唯一一点的爱情葬送了;儿女长大要成婚出嫁了,可是七巧偏要和儿媳过不去,终于气死了儿媳;女儿三十岁了仍未婚嫁,好不容易找了对象,七巧偏从中破坏……

五精彩文段推荐。

季泽脱下了他那湿濡的白云纱长衫,潘妈绞了毛巾来代他揩擦,他理也不理,把衣服夹在手臂上,竟自扬长出门去了,临行的时候向祥云道:“等白哥儿下了学,叫他替他母亲请个医生来看看。”祥云吓糊涂了,连声答应着,被七巧兜脸给她一个耳刮子。

季泽走了。丫头老妈子也给七巧骂跑了。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真长,这寂寂的一刹那。七巧扶着头站着倏地掉转身来上楼去,提着裙子,性急慌忙,跌跌跄跄,不住的撞到那阴暗的绿粉墙上,佛青袄子上沾了大块的淡色的灰。她要在楼上的窗户里再看他一眼。无论如何,她从前爱过他。她的爱给了她无穷的痛苦。单只是这一点,就使她值得留恋。多少回了,为了要按捺她自己,她迸得全身的筋骨与牙根都酸楚了。今天完全是她的错。他不是个好人,她又不是不知道。她要他,就得装糊涂,就得容忍他的坏。她为什么要戳穿他?人生在世,还不就是那么一回事?归根究底,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她到了窗前,揭开了那边上缀有小绒球的墨绿洋式窗帘,季泽正在弄堂里望外走,长衫搭在臂上,晴天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褂里去,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

七巧眼前仿佛挂了冰冷的珍珠帘,一阵热风来了,把那帘子紧紧贴在她脸上,风去了,又把帘子吸了回去,气还没透过来,风又来了,没头没脸包住她一阵凉一阵热,她只是流着眼泪。

节选自《金锁记》第六章。

六文学成就。

张爱玲的作品受到了《红楼梦》的很大影响。喜欢以大家族为题材,喜欢描写大家族中人物尤其是女性的命运。她特别注重对大家庭的装饰、人物穿着以及色彩的描绘,往往是大红大紫特别鲜明。且看七巧的装束:“窄窄的袖口里垂下条雪青洋绉手帕,身上穿着银红衫子,葱白线香滚,雪春闪蓝如意小脚裤子,瘦骨脸儿,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四下一看,笑道:‘人都齐了’……”

作者将现代中国心理分析小说推向了极致,细微地镂刻着人物变态的心理,那利刃一般毒辣的话语产生了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金锁记》在叙述体貌上还借鉴了民族旧小说的经验,明显反映了类似《红楼梦》之类的小说手法已被作者用来表现她所要表现的华洋杂处的现代都市生活。

小说中给人的印象特别深的还有意象的描写。有时用来点染人物的心理。如季泽来算计七巧的钱的时候,七巧虽然对昔日的欢爱还有些留恋,但又看破季泽在欺骗她,她恨季泽,狠心把他骂跑了,这时候,被打翻的“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滴,一滴真长,这寂寂的一刹那。”这“酸梅汤”就是七巧当时复杂心情的描写,而且一滴一滴,跟七巧漫长的一生融合在一块儿。有时意象描写又用于定格、点题,突出印象,增强联想。如文中,共六次写到月亮,每次的含义都有不同。注意分析自然景物的的意象化描写,如何象征地烘托人物的情绪,营造作品的氛围。

小说的语言特有韵味。张爱玲的语言文白相济,雅俗结合,特别是工笔描绘的写实,带有浓艳、繁复的效果,又往往有些苍凉的意味。

七名家点评。

毫无疑问,《金锁记》是张女士截止目前为止的最完满之作,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

傅雷。

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夏志清。

《围城》

20世纪的“新儒林外史”

作者:钱钟书。

文件:小说。

成书年代:1947年。

一作者介绍。

钱钟书(1910~2000),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著名小说家、学者。曾就读于清华、牛津、巴黎等著名大学,归国后任西南联大等校教授,建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社科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