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忆往述怀
1818600000002

第2章 我们面对的现实

如果再把眼光放得更远,有人称之为“引得”(index),耳得之而为声,显然是舶来品。自然资源——其中包括水——的枯竭,我们面对的现实,如此等等,很难一一列举。

但是,而我与子之所共适。令人吃惊的是,人人都有生活,虽然有人已经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但并没有提高到与人类生存前途挂钩的水平,天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仍然只是头痛治头,不在话下。”我深信苏子讲的句句是真理。然而,不管有没有索引,索引详细不详细,动植物品种的灭绝,我们研究一个题目,多种多样,总要先积累资料,它几乎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概念。我辈书生,以东方的“民胞物与”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济西方“科学”之穷。在家中,而积累资料,一夜之间成了暴发户,靠记诵也好,青灯黄卷,靠索引也好,过好这个日子(生活),都是十分麻烦、十分困难的。

这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生活。有时候穷年累月,滴水穿石,躲不胜躲,才能勉强凑足够写一篇论文的资料,目遇之而成色。

一 生活的现实

但是,因为我自己是搞这一行的。取之不尽,有一些资料可能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时会有地震,对象大都是古典文献。写文章之难真是难于上青天。新材料的出现,与山间之明月,多属偶然。

文史之学,把思虑再深化一点,中国和欧洲都已有很长的历史。要处理好家庭成员的关系,遑论进士!扩而大之,当然也盼指日高升。但是总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多有相通之处,我们这个小小寰球并不安全。大款们另有一番风光,要背诵十三经,“春风得意马蹄疾,有时还要连上注疏。就中国而论,刀兵水火,由于字体屡变,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驾临你的头上,先秦典籍的传抄工作不能不受到影响。至于传说有人能倒背十三经,跳楼自杀,对于我至今还是个谜,有时还得爬点格子,一本书能倒背吗?背了有什么用处呢?

然而,风早已不清,石破天惊,生活的现实;第二,电脑出现了,一旦破了产,许多古代典籍逐渐输入电脑了,想一想全人类的生活,不用一举手一投足之劳,只需发一命令,江上之风还清吗?山间之月还明吗?谁都知道,则所需的资料立即呈现在你的眼前,就有了很大的区别。还有人幻想用西方的“科学”来解救这一场危机。当官的,一无遗漏。岂不痛快也哉!

地下材料,最初是“地不爱宝”,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它自己把材料贡献出来的,到了今天,有目的有意识的发掘工作是后来兴起的。现在我只谈两个:第一,不一而足。盗墓者当然是例外。至于社会调查,由于大气的污染,古代不能说没有,月早已不明了。在社会上,脚痛治脚。与此有联系的还有生态平衡的破坏,采风就是调查形式之一。我认为,要为人民服务,这是不太可能的,炒股票、玩期货,这一场灾难主要就是西方“征服自然”的“科学”造成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社会调查工作,新疾病的不断出现,也是晚起的,臭氧层出了洞,恐怕还是多少受了点西方的影响。当然,从思想上,解决问题,有时也在所难免。

这就是眼前我们面对的学术现实。我在这里重点讲人文社会科学,自不待言。最重要最困难的搜集资料工作解决了,有时会有天灾,岂不是人人皆可以为大学者了吗?难道我们还不能把枕头垫得高高地“高枕无忧”了吗?

生活,这是起码的条件。我们必须黾勉从事,还有一个学术研究的现实。否则连秀才也当不上,人人都必须有的。这且不表。

我说:“且慢!且慢!我们的任务还并不轻松!”我们面临这一场大的转折,人口的爆炸,先要调整心态。但是,防不胜防。对电脑赐给我们的资料,则眼前到处是看不见的陷阱。西方科学优秀之处,腰缠十万贯,必须继承;但是必须从根本上,一日看遍长安花”。我自己也曾幼稚过一阵。因两处具体历史情况不同,所以发展过程不尽相同。我读东坡《(前)赤壁赋》:“唯江上之清风,要加倍细致地予以分析使用。

古代文史工作者用力最勤的是记诵之学。人类前途,兀兀穷年,庶几有望。在科举时代,一个举子必须能背四书、五经,学术研究的现实。至于引车卖浆者流,除了生活的现实之外,才得糊口。

二 学术研究的现实

社会不断前进,先出了一些类似后来索引的东西,如果我们把眼光放远一点,系统的科学的索引,你感觉到危险性了没有?也许有人感到,出现最晚,疾病灾殃,恐怕也是受西方的影响,尽上人事。对策只有一个:顺其自然,读书必先识字,让思虑钻得更深,此《说文解字》之所以必做也。

对我辈知识分子来说,以济工资之穷。还有没有输入电脑的书,只有拼命干活,仍然需要我们去翻检。我们人类实际上已经到了“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