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上最诡异的人性陷阱
183300000154

第154章

第六十九章 固守信义,枉丢性命

第六十九章第1节或战或降,利弊权衡下的抉择

历史回眸:伐齐烹郦

郦食其,秦朝陈留县高阳乡人,年少时嗜好饮酒,常混迹于酒肆中,自称为“高阳酒徒”。毛泽东曾在一首七言诗中写到:“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不料韩信不听话,十万大军下历城。齐王火冒三千丈,抓了酒徒付鼎烹。”

郦食其首先献计招降陈留县令,不费一兵一卒占领了陈留,后郦食其又屡献计策,为刘邦一统天下作出了贡献。但可惜的是,郦食其在领刘邦之命与齐国和平谈判成功后,因韩信乘机攻齐,为齐王所误解,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他,遂将郦食其烹杀。

对于郦食其之冤死,世人认为是因为他与大将韩信关系不好所导致,因此韩信就成了郦食其之死的罪魁祸首。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地追问到底是谁默许韩信攻城的呢?毫无疑问是刘邦。可见,郦食其之死是另有隐情的。

秦朝末年,有一个奇人郦食其。他非常喜欢读书,但家境贫寒,穷困潦倒,连供自己穿衣吃饭的产业都没有,只得当了一名看管里门的下贱小吏。但是尽管如此,县里的贤士和豪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县里的人们都称他为“狂生”。刘邦起兵后,他前往投靠,靠着自己的聪辩得到刘邦的赏识,赐给郦食其“广野君”的称号。

郦食其自己常常担任说客,以使臣的身份奔走于诸侯之间。

后来,刘邦和项羽在瓜分天下的问题上未能达成共识,两人开始交战,郦食其建议刘邦说服齐王田广,争取同盟力量,刘邦听从了他的计策,派他前往齐国。

他到了齐国,对齐王说道:“您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向吗?”齐王回答:“我不知道。”

他说:“若是您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向,那么齐国就可以保全下来;若是不知道天下人心归向的话,那么齐国就不可能保全了。”

齐王问道:“天下人心究竟归向谁呢?”

他说:“归向汉王。”

齐王又问:“您老先生为什么这样说呢?”

他回答说:“汉王和项王一起向西进军攻打秦朝,已经明白地约定好了,先攻入咸阳的人就在那里称王。汉王先攻入咸阳,但是项王却背弃了盟约,不让他在关中称王,而让他到汉中为王。汉王拥立以前六国诸侯的后代,攻下城池立刻就给有功的将领封侯,缴获了财宝立刻就分赠给士兵,和天下同得其利,所以那些英雄豪杰、才能超群的人都愿意为他效劳。而项王既有背弃盟约的坏名声,又对别人的功劳从来不记着,对别人的罪过却又从来不忘记;将士们打了胜仗得不到奖赏,攻下城池也得不到封爵;不是他们项氏家族的没有谁得到重用;对有功之人刻下侯印,在手中反复把玩,不愿意授给;攻城得到财物,宁可堆积起来,也不肯赏赐给大家,所以天下人背叛他,才能超群的人怨恨他,没有人愿意为他效力。因此天下之士才都投归汉王,汉王安坐就可以驱使他们,这并不是靠人的力量,而是上天保佑的结果。”

听了他这番长篇大论,齐王已经渐渐被说服,便问自己应该如何做才能顺应天意。郦食其见时机已到,便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现在汉王已经据有敖仓的粮食,阻塞成皋的险要,守住了白马渡口,堵塞了大行要道,扼守住蜚狐关口,天下诸侯若是想最后投降那就先被灭掉。您若是赶快投降汉王,那么齐国的社稷还能够保全下来;倘若是不投降汉王的话,那么危亡的时刻立刻就会到来。”齐王认为郦食其的话是对的,就听之信之,撤除了兵守战备,天天和郦食其一起纵酒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