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活着,因你而美丽
1838400000031

第31章 师爱与人格的教诲(5)

针对肠源性感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国内外科研设计模式,他采用逆向性思维的研究方法,通过从减少内毒素来源、中和血液中内毒素及抑制内毒素介导炎症介质产生等不同环节人手,观察阻断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对机体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的影响。在多类动物、多种致伤模型和不同层次上,以确凿的证据在国内外第一次系统阐明了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多脏器损害具有本质的因果关系,进一步提出了动态监测血液中内毒素含量及其可溶性受体水平,对于预警严重创伤后多器官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一定临床意义。从而使多器官衰竭的早期诊断和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姚咏明成功了。

盛志勇院士从姚咏明的研究成果中深切感受到,我国在内毒素和多器官衰竭研究领域,比西方国家并不落后,何我们的研究成果大都是用中文发表,没有引起西方学者的注意。他建议姚咏明把研究成果整理后尽快以英文发表。

“这是我第一次用英语写论文,写得很艰苦,没有电脑,就一台打字机,像和尚甫定坐禅敲木鱼似的,一天到晚嗒嗒地敲,每敲出一篇就交给盛老来改。200多页呀,他都要逐句逐段的反复修改。哪怕一个逗号、一个句号,他都要琢磨,很严谨。盛老说,你的文章发表后,不知也多少人要看,如果是错的,这就叫人误入歧途,误人子弟……”

就这样,用了3个月的时间,姚咏明写出了《内毒素在多器官功能衰竭中作用的初步探讨》和《Re型内毒素抗血清对实验性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防护效应》两篇英文论文,经过盛志勇院士逐句逐段的反复修改,分别在1992年《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和《中国医学科学杂志》英文版发表,很快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欧洲创伤休克学会创始人、奥地利维也纳路德维希·菠尔茨曼创伤研究所所长希拉格教授认为,姚咏明的观点具有独到见解,研究方法也很有创新性,对彻底揭示内毒素同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的本质联系具有导向和方法学作用,并邀请姚咏明到他的研究所进行为期两年半的合作研究。

8.大音稀声,落泪熔金

1993年6月,姚咏明应希拉格教授的邀请,到维也纳路德维希·菠尔茨曼创伤研究所做访问学者。这个研究所是欧洲最大的创伤专业科研机构,在国际创伤、休克学界享有盛誉。该研究所技术条件与设备堪称一流,是欧洲惟一能够长期进行狒狒(与人类比较接近)试验的研究机构,每年吸引了大批来自欧洲、北美及日本等国家的学者到这里进行合作研究。姚咏明刚去时,一些西方的留学生似乎总爱那么自豪地翘着高高的大鼻子,用凹陷进去的蓝眼球斜视这位黄皮肤的中国人。他感到他们很可笑,心想长一只高高的大鼻子值得这么高傲吗?中国有句俗话:骑驴看唱本,嘿嘿,咱走着瞧。

希拉格教授一生从事创伤休克的研究,在国际创伤界亨有盛誉,何对于脓毒症和多器官衰竭的防治研究,一直苦于没突破性的进展。他很喜欢这位中国年轻人,希望姚咏明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但到底有多大把握,他心中没有底。他要考考这位年轻人。他给姚咏明的第一个研究课题就是《创伤脓毒症防治新方法的研究》,要求他用14个月的时间完成。

姚咏明也很清楚,这个课题带有考查的色彩。姚咏明在国内一直进行与此相关课题的研究,对这个领域并小并陌生。他以惊人的勤奋和超人的聪明才智,仅用了不到6个月的时间就完成这一课题,比希拉格教授要求的时间提前了8个月,而且把实验报告写成了4篇论文。

1993年圣诞作前夕,当姚咏明将4篇论文同时交给希拉格教授的时候,他非常惊讶:“太不可思议了!这东西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并兴奋地对大家讲:“这是姚给我最好的圣诞礼物。”

姚咏明出国前曾做过一个《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多器官衰竭分子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课题,国内尚未有人涉足,国际上也属学科前沿,但由于经费和实验条件所限,无法继续进行。1994年,他利用回国休假探亲的机会,把这一课题的相关标本及全部资料带到所在的研究所,想利用国外先进的设备和实验条件,继续这一课题的研究。希拉格教授再一次被这位年轻人的勤奋拼搏精神所打动,他用一个科学家的目光,发现这一课题具有很好的研究前景,不仅同意了姚咏明的要求,而是主动与另外两位教授联合向路德维希·菠尔茨曼协会极力举荐,为姚咏明独立申请《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多器官衰竭分子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课题,并破例获得批准,资助资金为15万美元。这在该研究所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欧洲国家的科研基金明确规定,只有本国籍的科研人员才具有独立申请课题的资格,而且科研思路必须有很大的创新性,课题水平必须是国际领先。因此,就是本国科研人员,独立申请课题的难度也是很大的,对于像姚咏明这样的外国学者则根本无权问津。

这一课题获得批准,表明姚咏明所开展的这项研究,已经在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内毒素和多器官衰竭研究方面已有充分能力参与国际竞争。姚咏明为中国人赢得了尊严。研究所的专家及西方留学生不得对这位黄皮肤的中国年轻人刮目相看,有的还心悦诚服地到他的课题组做助手。

在短短两年半时间内,姚咏明围绕内毒素血症完成了15个相关课题的研究,运用逆向思维和反证方法,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

1995年10月,国际首届内毒素免疫治疗专题会议在德国汉堡召开。姚咏明应大会主席、国际内毒素学会常务副主席瑞切尔教授的邀请,作为中心发言人向大会作了近半个小时的学术报告,介绍了有关核心内毒素抗血清、单克隆抗体、脂多糖替代物、脂多糖受体拮抗剂及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等最新的研究进展。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这个国际舞台上作大会中心发言,表明中国在内毒素和多器官衰竭防治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的近百位学者纷纷给他写信索要论文单行本或探讨相关的学术问题,部分通讯内容被美国创伤杂志转载。

姚咏明以他无可置疑的研究成果,在世界屄学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插上了中国的旗帜!

留学期间,他11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发表论文46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在《外科学纪事》、《美国生理杂志》、《危重病急救医学》等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20余篇。两篇论文分别获第6届欧洲休克会议、第3届国际休克大会青年研究优秀论文奖。美国纽约科学学会、欧洲休克学会先后吸收他为会员。

1995年12月,世界音乐古都,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沉浸在圣诞节的欢乐之中。坐落在市中心的希尔顿大饭店内灯火辉煌,不时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30岁的中国学者姚咏明归国欢送会正在这里举行。

71岁的希拉格教授亲手将奥地利科学促进会和维也纳路德维希·菠尔茨曼创伤研究所联合颁发的博士后证书授予姚咏明,并再次诚挚地表示希望:“以后姚能经常到我的实验室进行客座研究,创伤研究所的大门将永远向你敞开。”

是年5月,姚咏明的国内导师盛志勇教授到奥地利参加第5届维也纳国际休克论坛会议。希拉格教授当面对姚咏明的工作大加赞赏:姚是我带过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中最优秀的年轻人之一,他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课题工作量及发表的论文,相当于研究所45人的工作总和他还风趣地说:“如果研究所的工作人员都像姚这样努力,我只需要6个博士即可,其余20多人就得失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