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活着,因你而美丽
1838400000032

第32章 师爱与人格的教诲(6)

希拉格教授再三恳请盛志勇教授,劝说并同意姚咏明能继续留在研究所工作。

这寸的姚咏明才真正感受到关于命运、前途的抉择是多么重要!“也只有这时候,你才真正感到一个海外游子对自己的祖国的那份情感,祖国在他心中的那份重量……”

他忘不了出国时,盛志勇院上对他讲的一番肺腑之言:“我们的国家还不发达,还不富裕,祖同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需要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希望你能早点回来。”

他懂得,正是自己的这位导师为什么早年放弃因外优越的条件,冒着生命危险回到祖国……在姚咏明的心目中,盛志勇院士一直是他仿效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应该说,从小时受父辈故事的熏陶和成才时得到导师的教诲,塑造了他的尊严和人格。

“你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有何感想?”

直到今大,仍有人包括同行、同学和朋友对他发出这样的疑问。

“我不后悔我的选择。请相信,我一点也不后悔。”他平静地说,“国外的研究条件和报酬的确比国内好得多,单从个人的发展来讲,可能在国外会更好一些。但是,我是一个中国人,虽然家穷些,决不能像逃难一样逃避对国家承担的责任。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靠本民族自己的力量。国外条件再好,成果再多,那也是人家的啊!只有我们自已的同家强大起来,我们才能扬眉吐气,才能叫人家瞧得起,不受歧视。”

姚咏明回国后,把在国外取得的成就作为新起点,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军杰出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全军“九五”医药卫生科研基金、中国工程院科技奖励基金、国家“973”课题分题等多项研究课题,取得多项令世界同行瞠目的前沿性成果。

以往的研究已经证明,创伤后多器官衰竭与内毒素移位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内毒素又是怎样引起全身多器官损害呢?

姚咏明认为,只有彻底揭示多器官衰竭最关键的发病环节,才能有针对性地寻找相应的防治措施。

他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创伤后内毒素进入血液可以导致内毒素血症,伹患者血液中内毒素含量很低。如此微量的内毒素,不足以损伤全身器官而诱发多器官衰竭。他推测,在人的体内可能存在一个内毒素的“放大器”(增敏效应),把患者血液中微量的内毒素,放大到足以导致全身器官损害的程度,这寸能才是多器官衰竭发病的关节点。

于是,他选择内毒素增敏这一重要环节,作为研究诱发多器官衰竭的突破口,这在国内外还没有先例,在研究思想上也具有很大的创新性。他带领课题组采用多种动物创(烧、战)伤模型,并结合严重多发伤、烧伤等临床病例的前瞻性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在围内外首次提出“内毒素增敏假说”,系统阐明了创伤后内毒素的致病机理,并对其临床防治进行了初步探索。这一研究成果在1997年第6届维也纳国际休克论坛和1998年2月第27届美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年会上报告后,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认为内毒素增敏机制的研究,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多器官衰竭研究的理论体系,而且为其早期防治开辟了新的途径。

着名国际创伤免疫权威、德国慕尼黑大学怀斯特教授将这项成果收入他的专着《创伤休克和脓毒症中机体免疫功能障碍研究进展》,国际烧伤外科学会吸收姚咏明为该会会员。

在深人研究多器官衰竭发病机理的同时,姚咏明又开始攻关多器官衰竭防治这一世界性难题,率先在闻内外采用普遍存在于人及哺乳动物白细胞中、具有杀灭革兰氏阴性菌和中和内毒素双重特性的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左后在多种动物模型中进行多器官衰竭防治研究。在国际上首先报告了杀翁通透性增加蛋白对失血性休克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诱发的多器官衰竭有治疗作用,早期应用可抑制严重出血性休克动物组织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的基因表达及减轻急性肺损伤。这一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对临床防治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多器官衰竭的发生率从80年代的33.4%降低到8.3%,多器官衰竭的病死率由原来的88.4%下降到现在的47%,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总病死率从原来的29.7%下降到3.9%。相关论文在国际权威期刊《外科学纪事》和首届国际内毒素免疫治疗会议报告后引起广泛关注,先后被国内外学者引用60余次。国际内毒素学会副主席瑞切尔教授称赞:“此研究成果,为人类战胜严重感染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带来新的希望。”

在短短的几年中,姚咏明在国家级杂志和国际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151篇,被国内外科学家引用230余次。据美因《科学引文索引》查寻证实,其中《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对严重失血性休克大鼠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影响及机理》一文,在近3年中就被国外学者引用52次。他还参加编写10部国内、国际大型学术专着。作为主要成员之一,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三等奖3项,担任《中华烧伤杂志》、《急诊医学》等期刊编委,《中华外科杂志》特约英文编审,硕士研究生导师。1998年被评为总后勤部科技新星。

1999年11月14日,一场瑞雪把美丽的音乐之都维也纳打扮得银装素裹,冰清玉洁。第7届维也纳国际休克论坛大会在这里举行。

这是国际休克论坛本世纪最后一次盛会。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专家、学者汇集在这里,共同商讨21世纪如何向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顽敌--脓毒症、多器官衰竭发起冲击的妙计良策。

为纪念为世界创伤休克研究做出卓越贡献的欧洲休克学会创始人希拉格教授,本届大会首次设立了希拉格纪念芡,旨在表彰、鼓励在创伤休克、脓毒症和多器官衰竭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和创新的中青年科学家。经欧洲休克学会、美国休克学会资深专家联合评审,5名青年科学家获此殊荣。其中惟一的一位黄皮肤的亚洲人,就是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〇四民院的姚咏明研究员。

当这位刚过时立之年的中国军医从欧洲休克学会主席戈瑞斯教授手中接过金光灿灿的奖牌时,他眼里噙着激动的泪花,在雷鸣般的掌声中,他胸膛里奔涌的阵阵波澜像鼓像号角拍击着拳拳赤子的心灵之岸!

在谈到他取得的成就时,姚咏明说,我与同龄人相比,天资算不上多么聪明,只是比别人付出的更多一些。

也许这就是他对自己成功的最好诠释:天才是有无止境刻苦勤奋的勇气的人。要想获取超常的成就,就必须要有超常的付出。

在进行《家兔实验性多器官衰竭感染动态研究》时,他把床搭在动物实验室,一天二顿泡方便面。兔子生性好动,稍不注意,就会把输液的针头挣脱掉,整个实验就要从头再来,他晚上从不敢踏踏实实睡上-觉。一年多的时间,做了158只兔子,每一组兔子都要连续观察96个小时,不论是酷暑,还是严冬,就像一个母亲侍候婴儿那样侍候每只兔子。

最使他感到愧疚的是父亲的病故。1996年2月他从国外回来,导师盛志勇立即要他打报告申请全军“九五”医药卫生基金课题。还给他配了两名助手,建立了实验室。盛老说:“要让年轻人早点脱颖而出,早点成才挑大梁。”但是,本年度的经费已用完,最终只搞到5万元,就这就令他十分感动,有5万总比没有强啊!

谁知就在这当口,父亲病危。而此时离课题申报最后期限仅有一周时间,许多资料都要抓紧准备,实在离不开。几天后,这位老赤卫队员、乡苏维埃政府主席终于没能最后见到儿子一时,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兄妹8人中,父亲最疼我。父亲去世前一直喊着我的名字,想能再见我一面,但他老人家最后这个小小的心愿我都没满足……”

他哽咽了。

大音稀声,落泪熔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