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美满的亲子关系
1904200000031

第31章 大学时期引导未来的方向(4)

这种君王与百姓的关系,究竟是天意,还是人为?依据我们中国人的智慧,是把天意和人为合起来想,并不分开来看,可以说既是天意,也是人为。天意要给贤人,天意要禹的儿子成为贤人,天意就是要给禹的儿子,让他来继位。禹的儿子,必须有良好的表现,才能获得大家的拥戴,而他的表现,属于人为的具体事实。天意和人为,其实是一体两面,合而为一的。

同样的道理,子女并不是父母所制造,就好像制造一个木偶或稻草人那样。实际上父母也不能制造子女,如果老天不允许的话,就算再努力,再费心,也不一定生得出来。很多人希望自己有个孩子,却偏偏没有。这种事实,充分证明并不是单凭父母的意志,就能够决定要不要生育、生男子女从哪里来和人从哪里来,实际上是同样的问题。人从哪里来?答案如果是从母亲的子宫生出来,相信大家都不能满意。人从哪里来?西方的答案是:人是上帝创造出来的。这种神本位的说法,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接受。于是达尔文说:人是动物进化而成的。这种物本位的说法,迄今并未获得证明。中国人一向秉持人本位,最通俗的说法莫过于:人是自己搞出来的。

我们常说,你怎么把自己搞成这个样子?意思是说,我们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搞出来的。

人是自己搞出来的,却不是父母制造出来的。可见子女的出生,决定权不在父母,而在子女自身。子女要来,有时候父母想挡都挡不住。要来的是儿子还是女儿,同样由子女自己决定,父母只能够企盼而已。

子女怎么来的呢?这迄今仍然是一个解不开的谜。有了父精母血,不一定能够成孕;就算怀了孕,也未必就生得下来。生男育女,到底是必然还是偶然的?

我们仍然依据中国人合起来看的智慧,将必然和偶然合起来看,却不分开来想。既是必然,也是偶然;既不是必然,也并非偶然。那么是什么呢?把必然和偶然合在一起,合出一个自然。会生的自然会生,不会生的也是自然不会生。进一步追问什么叫做自然?其实也相当简单,不知其然而然,即为自然。凡是知其然而然的,人为的比例必然增大,也就越来越不合乎自然。

如果父母可以控制要生或不生,能够决定生男或育女,请问,人类能不大乱?父母可以表现自己的意志,坚定其必然的决心。子女要来或不来,合不合乎父母的企盼?据统计显示,仍然难以掌控,偶然的比率甚高。

偶然之中有必然的成分,必然之中有偶然的可能,这就是自然。孔子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里所说的天,其实就是自然。我们常说:子女是上天所赐,上天也就是自然。但是,我们最好进一步明白:子女是上天托付给父母的宝贝。上天作为媒介,把这样的子女托付给这样的父母,必定有相当的道理。而其目的则是要求这样的父母把所托付的子女教养成为有用的人。父母承受上天的托付,就必须尽心尽力把子女教养好,不辜负上天的好意,也不抹杀子女的潜能。

子女各有不同的潜能,只有上天最知道。上天为子女找到合适的父母,便是希望父母善尽启发子女潜能的教养责任。父母应该秉持上天的意愿,就子女的潜能,启发出不一样的子女,而不是通过统一的教材、一致的标准把子女培育成为制式的“平均人”。可惜我们现在的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很明显就在严格地执行这样的模式。父母也为了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专心专意发展事业,却将教养子女当做副业来看待。甚至为了满足父母的虚荣心,把子女看成展览品或装饰品,认为反正是自己的孩子,依照自己的方式来养育便是。

人生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父母的责任

我们经过很长时间的考察,认为人生只有一条规律,那就是:自作自受。就亲子关系来说,父母自作自受,子女也同样自作自受。

薪水网站Salary.com曾公布一份研究报告,估算出全美540万位家庭主妇的薪水,把加班费也算进去,年薪应该为13.1471万美元,相当于高层主管的行情。网站表示,依据北美人力市场的薪资标准,每周工作44小时,基本工资就有827美元,年薪约为4.3万美元。而一周超时工作60小时的母亲,一年应该获得8.8万美元的加班费。报告出炉后,引起极大的反响。许多主妇高兴地说:“终于有人把我们的辛苦付出换算为实质的金额,让全职母亲的辛劳获得实际的肯定。”母亲具有这样的念头,其所作所为所包含的爱心,可以说完全被抹煞了。子女长大以后,发觉母亲有这样的想法,顶多以物质来回报,也就是孝而不敬,最终还是母亲自己要承受这种恶果。幸好有更多的母亲认为自己为子女付出的心血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这种母爱无价的观念,同样会引起子女母恩难报的响应。孩子的心和怀念,永远不是婴儿的游戏主要在运动身体和拨弄玩具。父母只需要让他穿上宽松的衣服,以免束缚他的自由活动。然后拿一些可以敲击、摇摆、抛掷、撕捏的简单玩具,只要安全,不至于割伤婴儿,并不需要什么正式的玩具。未满周岁以前,提供给婴儿的玩具不能因婴儿随意加以损坏而予以禁止。父母给他,就是要他充分拨弄,从中获得身体的运动和手足的活动,并且进而认识东西的粗细、软硬、坚韧度、易碎性以及其他特性。现代父母过早提供固定的玩具,反而不能达到这样的效能。

幼儿比婴儿的需求更加复杂。除了玩弄之外,还要开始简单的制作。譬如穿珠子、剪纸、用沙做月饼、用软土和积木做成各式各样的东西。无论作品怎样幼稚,都是幼儿想象的结果。现代父母为求方便,不鼓励幼儿自出心裁,多方尝试。受到玩具业者的宣传,指定既成的玩具,或者提供固定的模型,要幼儿跟着去完成。等到幼儿的创造力丧失殆尽,再想尽办法来启发、培育孩子的创造力,一切都已晚。父母自以为是,也将自作自受。

子女也是一样。依据调查,逾四成孩子表示,很少或从不向妈妈吐露心事。他们宁可闷在心里,或者向朋友吐露。长大以后,更觉得专家学者所说的“代沟”确实存在,因此更加和父母保持距离,不敢吐露心声。

有一位华裔加拿大人,童年时常被她的华人妈妈责备,觉得十分沮丧。长大后,她成为一位社会学者,还特别安排了一段“学术寻亲之旅”,远赴上海研究华人的孝道行为,把研究的结果和西方的数据相比较。结论认为中国人和西方人对父母一样孝顺,只是表达的方式并不相同。这位加皮尔教授(Neena Chappell)在香港大学“孝的中西文化”讲座中,坦承她在加拿大的小镇长大,父亲是白人,母亲则是福建人。她自幼和父亲的关系比较亲近,认为妈妈和她比较疏离,而且不容许她有自己的意见,为此她曾向母亲挑战。在她的记忆当中,妈妈从来没有夸奖过她,使她一度以为自己真的又蠢又丑,难怪妈妈很不喜欢她。一直到自己长大成人,结婚当了母亲,教导漂亮的女儿如何面对男孩追求时引起女儿的反驳和抗拒,这才恍然大悟,当年母亲对待自己的方式相当有道理。原来她的漂亮女儿,大声批评加皮尔教授,不应该称赞自己的女儿长得漂亮,以免使她因而骄傲,难以取得男孩的欣赏。子女如何看待父母以及如何与父母因应,事实上也是自作自受,丝毫没有例外。

既然亲子关系是这一家人中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由这一家人自己互动,产生某种关系。外人并没有权力,实际上也没有必要加以干预或批评。

除非这一家人出现某些偏差现象,产生危害社会或违反法律的行为,我们才有责任提出控诉,或者报警取缔。否则清官难断家务事,不如由这一家人自作自受。家有家风,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大概就是如此。

上天把这样的子女托付给这样的父母,想来一定有上天的道理。我们不是上天,也不是上天的代表,只好尊重上天的选择和媒介。要怎样教养子女,应该是父母自己凭良心做出来的决定,我们用不着担心,也毋庸操心。长久以来,我们并没有《慈经》,恐怕与此有关。

但是,出于笔者的自作自受,我们愿意提出若干建议,当然也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勉为其难地提供参考。

首先,我们认为,既然子女不是父母制造出来的成品,而是受上天托付,希望父母将其教养成为有用的人,父母就不应该喜欢怎样教养便怎样教养。我们必须转换一下教养的观念,以应该怎样教养才合适来取代自己的喜好。对自己的产品,可以凭着自己的喜好来加以处理,对上天托付的宝贝不可以如此。

其次,我们认为教养子女必须具有相当的权威。子女和父母吵架,虽然说并不是好事,却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如果不加以斥责,那是父母的修养良好。若是斥责也没有用,责备也阻止不了,请问父母如何教养子女?身为父母,不一定就具有权威。有些孩子就是不听父母的话,如果父母认为自己一定有教养子女的权威,根本就是笑话。教养子女的权威是上天所赋予的,上天把这种教养子女的权威赋予父母,是要父母好好教养子女,把子女培育成为有用的人。如果不是这样,父母就不能动用上天赋予的权威,否则便是滥用权威,必须自作自受,谁也帮不上忙。

同时,我们认为上天把子女托付给父母,同样赋予父母教养所需的权威。可见在合理的情况下,父母对子女加以责备、处罚、教育、指导,不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父母对待子女,多问应该不应该,少问喜欢不喜欢。因此应该责备的时候,一定要加以责备;应该处罚的时候,也不应该马虎放过。现代父母接受不可体罚的新主张,竟然一下子就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打不成材”的古训全部抛诸脑后,是不是过分喜新厌旧呢?应该不打时,当然不能打;非打不可时,怎么可以逃避应该打的责任呢?

再没有现代知识的父母,也深知“既然把子女生下来,就应该负起责任,把子女教养成人”的道理。因为做与不做,有效与否,基本上都一定我们常说:娶媳妇先看她的妈妈。看见母亲,就可以知道女儿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女儿的缺点通常就是母亲的缺点。母亲为了女儿结婚以后减少和丈夫吵架,在任何场合都要格外尊重父亲,让女儿从小耳濡目染,将来对丈夫十分尊重,自然家庭更加和谐。如果母亲在女儿面前,毫无顾忌地批评父亲,什么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不会赚钱、没有出息、不像个男人、赌徒、酒鬼的话都骂得出来,女儿就会丧失对父亲的尊敬,对老师、对同学、对朋友也会失去信心,连带着不久之后,对母亲也不尊敬了,这才是自作自受。

有些人对男女不平等耿耿于怀。看到妻子百般迁就丈夫,十分尊敬的样子,便以为重男轻女。其实,真正聪明的妻子,在公开场合,也就是有第三者在场的时候,会处处尊重丈夫,她也就同时获得了一定的权威。妻子可以在夫妻单独相处时,给丈夫一些劝告,甚至埋怨。公开让丈夫没有面子,相信吃亏的必然是妻子,这是很多高唱男女平等的妇女一直没有搞清楚、弄明白的地方,这也难怪妇女运动始终没有成效。

教育是长期的,不能求急效。严父在短时期内,由于引起子女的害怕,通常备受委屈。往昔主张严父慈母,实在是牺牲男性、爱护女性的好意,想不到又被男尊女卑的成见曲解为父权至上。父亲除委屈之外,又添增许多冤枉。不求甚解却又自以为是,令人至感无奈。

在现代家庭,几乎都是母亲喜欢斥责孩子,为子女所厌恶,反而平时不大接触孩子的父亲偶尔买些东西回来,逗得子女十分喜欢。难道这样的改变是好的吗?

笔者出生于三代同堂的复式家庭,由于长孙的缘故,祖父每天清晨就牵着笔者的小手,到外面买早餐吃。回家后攀爬到庭院中的含笑树上,用不着下来,祖父就会叫人送东西给笔者享用。母亲一生不出恶言,在笔者记忆里,她从来没有骂过谁,也没有说过任何人的坏话。父亲处在这种境况中,如果再不扮演严父的角色,笔者真的不敢想象会变成什么样子。父亲不但严厉,而且丝毫都不放松,打骂不断,出口绝不留情。笔者年幼时,有一段时间只想和母亲说话,看见父亲总是敬而远之,随时准备听从命令和指示。但是,长大成人以后,一直对父亲十分尊敬,父子之间也越来越有话讲。经常有人询问笔者,这一辈子最受益的老师是谁?笔者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父亲。可见严父只要当得合理,终究会赢得子女的理解。做父亲的,不得不如此啊!

教养子女的艺术

陈龙安教授热衷于“创造力”的研究,认为创造力对今日的人类,不仅限于科学研究的工作。实际上,受到科技成就的启迪,人们正尝试着运用神奇的创造力来解决我们所有的难题,包括父母亲所遭遇的教养问题。他认为父母的创意是子女快乐的源泉,拥有创意的父母,便是具有创造力的父母,他们有很多新点子、新方法,活像伟大的魔术师那般造就了甜蜜和谐的亲子关系。

他把教养子女的艺术,归纳出十大法则。兹简述如下,以资参考。

父母在气头上不斥骂子女

情绪化的父母很容易破坏亲子的感情。孩子有时候故意惹父母生气,父母最好不要中计,只要父母情绪稳定,责骂时能够顾及孩子的自尊心,大多能够促使孩子反省改过。小家庭的母亲,经常独自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由于孤独地封闭在家中,缺乏共同分担责任的人,母亲往往紧跟着子女,把教育子女当成商场上的竞争,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让大家刮目相看。这样的母亲,最容易在气头上斥骂子女。因此父亲必须负起责任,帮助妻子脱离这种“只有孩子”的生活,制造与其他母亲交谈的机会,切磋教育子女的方法,以解除子女带来的困扰。

子女有怪癖或遇到挫折时父母不应该斥骂

孩子的怪癖可能是不适应行为或情绪困扰的表现,父母最好深入了解,妥当处理。子女遭遇挫折时,父母若是加以斥责,会让孩子害怕失败而趋于消极。子女闯祸时,自己也觉得难过,父母如果忽视子女的挫折感而加以斥责,表示父母不信任子女,子女也因此对任何事情都产生怀疑,

父母不应该唠唠叨叨地责骂子女

最好的办法是制定一个“检讨时间”,以避免母亲及孩童情绪上的激动。如果检讨时间定于每天下午七时十五分,母亲最好在七时以前,考虑好当天要纠正的事项。有了充足的准备时间,就可以冷静思考,避免冲动。又因为检讨的时间,只有十五分钟,最好每回只提出一个主题。由于母亲必须针对这个主题,做好周全的考虑,当然就不会唠叨。

父母不做忽视子女人格的斥责

尊重孩子,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孩子的行为,以建立互信的亲子关系。信赖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建立的,必须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让孩子发挥个性特质,不滥用父母的权威来对待子女。譬如不强迫子女沟通,孩子收藏宝贝不要加以责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