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选择了这10个人
199100000017

第17章 政治角斗场

第4章第2节 政治角斗场

帝位旁的风云

新帝登基并不意味着一池浑水重归平静。相反,围绕着龙椅这个炙手可热的位子,一群人展开了篡位和反篡位的斗争。霍光辅政以来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平息这场政治斗争。让人预料不到的是,他的对手是和他一同辅政的上官桀、桑弘羊,还有武帝的儿子刘旦。这些口口声声在武帝面前发誓当好忠臣、儿臣们的虚伪人物都在武帝死后纷纷露出了丑恶狰狞的面孔。他们要面对的不再是强悍威武的先帝,而是刚刚上台尚未站稳的小皇帝和霍光, “清君侧”之类的堂皇借口足够他们借来一用,既不会背上“反贼”的骂名,同时还省了不少博弈的成本,现在出手无论从道德代价还是力量代价上都要少得多,篡位也容易得多。所以,他们不惜把斗争推向白热化,愈演愈烈。

上官桀为了谋取最高权力,依附于昭帝的姐姐盍长公主。他首先巴结公主的近宠丁外人,极力为丁外人求官晋爵。这样上官桀就得到公主的宠幸,他们结成死党。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利用公主的关系,把年幼的孙女送入宫中,封为婕妤,想通过公主和孙女,来取代霍光与昭帝的地位。

另一位辅政大臣,御史大夫桑弘羊搬出在汉武帝时期立过的功劳,即制定过盐铁专营的政策,使国家富强起来,不甘心让霍光占了头把交椅。于是他想推倒小皇帝和霍光,和上官桀一起当头。由于燕王刘旦还在为得不到立嗣耿耿于怀,计划着谋反。这就逐渐形成以长公主和燕王刘旦为首的两大反动势力。他们估计单独作战还不足以推翻汉昭帝,便联合起来,结成“统一战线”。

为了分赃而建立起来的关系,往往因为贪心、嫉妒而走向崩溃。上官桀的分赃名单里,刘旦是没有分的。他们打算先利用刘旦的身份,发动政变,在政变成功之后,再除去燕王刘旦,自己来掌握朝政。不管怎样,这个暂时联合起来的政治集团,把矛头首先指向他们夺权路上的绊脚石——霍光。

上官桀们关于篡位的风险评估太小觑小皇帝和霍光的能力了。

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上官桀、燕王刘旦等人加快了步伐。燕王刘旦前后派遣十多人,带了大批金银珠宝,贿赂长公主、上官桀、桑弘羊等人,希望他们支持他夺取帝位。一天,霍光出长安城去检阅御林军操练,并且调了一个校尉到大将军府里来工作。上官桀等人认为这是整垮霍光的好机会,他们袭用“清君侧”的老方法,令人以燕王刘旦的名义上书昭帝,捏造说:“霍光正在检阅京城军备,目前主要道路都戒严;霍光把被匈奴扣留19年的苏武召回来,任为典属国,想和匈奴攀关系;而且还擅自调动所属兵力。所有这些无不显示:霍光要自立为帝。”仅仅诬陷还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忠诚和重要性,他们还往自己脸上贴金,声称燕王为了防止奸臣变乱,要入朝保卫皇帝。

上官桀打算等霍光外出休假时,将诬陷霍光又表自己忠心的一纸文字送到昭帝手中,而后宣布霍光的“罪状”,收拾霍光,霍光倒了,汉昭帝就更好处理了。事情的发展偏离了他们预设的轨道。当刘旦的书信到达汉昭帝的手中后,就被汉昭帝扣压在那里,懒得理睬他们。第二天早朝,霍光也得知上官桀的举动,就站在张贴汉武帝时所绘“周公负成王图”的画室里,不去朝见昭帝。他要是急于辩解,反而会造成满朝文武的误解。他想看看小皇帝怎样处理,想听听他的表态。

汉昭帝见朝堂下没有霍光,就向朝臣打听,上官桀说:“因为燕王告发他的罪状,他害怕,不敢来上朝。”昭帝表现得很平静,随即召霍光入朝,当着大臣的面说:“我知道那封书信是在造谣诽谤,你是没有罪的。如果你要调动所属兵力,时间用不了十天,刘旦远在外地,哪里能知道?况且,你如果真的要推翻我,何必这么大动手脚?”

皇帝的举动出乎大家的预料,几句话给上官桀等人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所有在朝大臣对昭帝如此聪明善断无不表示惊叹。皇帝都这么说了,下面的人即使有再大的想法也不敢随意捣乱,以免龙颜大怒,自身难保。小皇帝和霍光两人是唇亡齿寒的关系,霍光被除,小皇帝随时都可能面临下岗。汉昭帝是否明白这个道理,不得而知,但平息谣言对他和霍光有利无害。

阴谋夭折

上官桀等人陷害霍光的目的没有达到,不会就此罢休。他们还是经常在昭帝面前说霍光的坏话,昭帝不仅不听他们的,反而大发脾气,放话警告他们:“大将军是忠臣,先帝临终前托他辅佐我治理国家。他帮我办了很多好事,大家都看到了,以后谁要是老在我耳边嘀咕,我一定严惩不贷。”上官桀等人想借皇帝的手来除掉霍光的阴谋破产了。

上官桀们看诬陷无果,拿出第二套计划,准备血拼。他们安排一场鸿门宴:长公主设宴请霍光,厅的四周埋伏武士,等长公主向霍光敬酒时,刺杀霍光。幸亏在危急关头,长公主门下一名管田租的官员将上官桀等人的阴谋向大司农杨敞告发,杨敞转告了谏大夫杜延年。昭帝、霍光迅速掌握了事态的最新动向,先发制人,将上官桀、桑弘羊等主谋政变的大臣统统逮捕,抄家灭族。长公主、刘旦先后自杀身亡。这场由上官桀发动的政变胎死腹中,最后被霍光彻底粉碎,他在朝廷危难之际,冷静、果断地帮助昭帝平定了政变,避免了朝廷的动摇。

平定了这场政变后,霍光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心投入工作。他请大臣推荐德才兼备的人到朝廷任官,以补官员的不足;严惩违法犯罪的人,而对百姓却尽量宽和,避免过多地使用武力,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

大汉处在相对安稳的时期 ,年轻聪明的汉昭帝却撒手而去,时年二十一岁。他正值青春年华,霍光已经能较放心地让汉昭帝执掌朝政,十三年的辅政生涯应该快到尾声了,如今现实和霍光开了个玩笑,昭帝死了,又没有生下太子,新皇帝成了一大问题。历史再一次拉住了霍光,他必须担负起责任,实现皇位的安全过渡,继续在辅政位子上干下去。所以才有了废刘贺,辅佐汉宣帝的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