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信息不对称5
沉锚效应:成败就在于第一印象
【沉锚效应】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适用场景】经营者——与顾客的讨价还价,父母与老师——对孩子的引导教育,博弈者——进行一次性博弈
一个穷困的书生为了维持生计,要把一幅字画卖给一个财主。书生认为这幅字画至少值200两银子,而财主认为这幅字画最多只值300两银子。从这个角度看,如果能顺利成交,那么字画的成交价格会在200~300两银子之间。
此时,书生的第一要价很重要,如果财主的开价是230,书生要价280,刚好没有超过300,财主就有可能接受。同理,还有另一种情况,如果书生不是很贪心,当财主出价230,书生认为在其底线200以上,也可能以此价格成交。所以说,财主的第一出价和书生的第一要价都很重要,是因为它是对方接收到的第一信息。这一信息足以让对方的心里产生强烈的反应,甚至让对方在这一信息的引导下作出对己方有利的决策。
这就是“沉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具体到讨价还价过程中,就是某方的第一报价或要价会将对方的思维固定在某一处,进而让对方根据这一信息作出相应的决策。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场博弈,如果财主懂得博弈论,他会改变策略:要么后出价,要么先出价,但是不允许书生讨价还价。一次性出价,如果书生不答应,财主就坚决不再继续谈判,也不会购买书生的字画。这个时候,只要财主的出价略高于200两银子,书生一定会将字画卖给财主。因为200多两银子已经超出了书生的心理价位,一旦不成交,就一文钱也拿不到,只能继续受冻挨饿。
由此可见,当博弈回合是单数时,先出价者具有先发优势;是双数时,后出价者具有后发优势。也就是说,先出价和后出价都有利弊之处。谈判中是选择先声夺人还是后发制人,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而作出灵活处理。
关于这种沉锚效应许多销售商们深知其妙:当顾客是一个精明的家庭主妇时,他们会采取先出价,准备着对方来压价;当顾客是个毛手毛脚的小伙子时,他们大部分会先问对方“给多少”,因为对方有可能会报出一个比自己期望值还要高的价格,如果先出价的话,就失去了这个机会。
除了报价还价,沉锚效应还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就是它在社会生活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求职时,给面试官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往往会决定这轮面试的通过与否;谈朋友时,许多女孩在与男孩初次见面后,由于对对方有着不满意的第一印象,便不愿再交往下去。在先入为主方面,也有很多例子,比如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就是这方面的高手。
一天,邻居盗走了华盛顿的马,华盛顿也知道马是被谁偷走的,于是,华盛顿就带着警察来到那个偷他马的邻居的农场,并且找到了自己的马。可是,邻居死也不肯承认这匹马是华盛顿的。华盛顿灵机一动,就用双手将马的眼睛捂住说:“如果这马是你的,你一定知道它的哪只眼睛是瞎的。”“右眼。”邻居回答。华盛顿把手从右眼移开,马的右眼一点问题没有。“啊,我弄错了,是左眼。”邻居纠正道。华盛顿又把左手也移开,马的左眼也没什么毛病。
邻居还想为自己申辩,警察却说:“什么也不要说了,这还不能证明这马不是你的吗?”
华盛顿利用那句“它的哪只眼睛是瞎的”的暗示,致使邻居认定马有一只眼睛是瞎的。他成功地给邻居设置了这个“沉锚”陷阱,使其漏出了破绽,邻居的辩解也就不攻自破。
在生活中,我们同样也可以运用这种沉锚效应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孩子一个劲儿闹着要吃巧克力时,如果用强制的手段拒绝,他肯定哭得更厉害。如果在拒绝巧克力的同时,又问他:“你是想吃香蕉还是苹果?”孩子就可能顺着这个引导重新做出选择。
在生活中,我们要避开沉锚陷阱。不要以貌取人,不要草率地凭着第一感觉去作决策,不要习惯用过去去预测将来,头脑中留有深刻记忆的事件同样会成为沉锚,使我们的思维离开正道而偏向陷阱方向。沉锚是把双刃剑,使用它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趋利避害,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