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李嘉诚做大的12字箴言
2198300000025

第25章 “借”字箴言:借力打力求大利(2)

对包玉刚来说,他一下予从李嘉诚手中接受了九龙仓的1000万股票,再加上他原来所拥有的部分股票,他已经可以与怡和洋行进行公开竞购,如果收购成功,他就可以稳稳地控制资产雄厚的九龙仓。而从李嘉诚这一方面来说,他以10元到30元的市价买了九龙仓股票而以30多元脱手给包玉刚,一下予就获利数千万元。更为重要的是,他可以通过包玉刚搭桥,从汇丰银行那里承接和记黄埔的股票9000万股,一旦达到目的,和记黄埔的董事会主席则非李嘉诚莫属。

只有李嘉诚这样的脑袋才想得出来的“绝桥”!包玉刚在心里不禁暗暗佩服这位比自己小但精明过人的地界新贵。

两个同样精明且干脆利落的人一拍即合,秘密地订下了一个同样精明的协议:

李嘉诚把手中的1000万股九龙仓股票以3亿多的价钱,转让给包玉刚。包玉刚协助李嘉诫从汇丰银行承接和记黄埔的9000万股股票。

就这两个顶级华商的“窃窃私语”就决定了两家英资企业的命运,而且最终的结果又是皆大欢喜的双赢,他们都坐上了英资洋行的老板坐椅。

3.善借外脑,善听意见

把事业做大的人,一方面要有自己的主见,另一方面还需要能够听进别人的意见。李嘉诚虚心坦诚,不但善用身边的人,而且极会善用外脑的智慧。

《明报》记者在一次采访中,问李嘉诚:“您的智囊人物究竟有多少?”

李嘉诚说:“有好多吧!凡是跟我合作过,打过交道的人,都是我的智囊,数都数不清,比如,你们集团的广告公司就是。”

这位记者大感惊奇,不知李嘉诚此话从何而来。

原来,当初李嘉诚在发售新界的高级别墅群时,曾委托《明报》旗下的广告公司做代理商,这家广告公司便派人去别墅现场察看。

广告公司的人见到这些高级别墅已全部落成,确实十分漂亮,颇具欧洲的典雅风格,又不失中式的豪华。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四周的道路还没修好,而且恰好这天下大雨,走起路来泥泞不堪。

李嘉诚这些日子很忙,也没去看过,知道已建成了就打算立刻发售。

广告商到现场查看过之后,向李嘉诚提议:能不能稍迟些日子,等路修好,装修好几幢示范单位之后再正式出售?这样不但售得快,售价也可标高。

“对对对!”李嘉诚忙不迭地答道,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你们比我更聪明,我入行这么多年,本该想到这一点,结果还是忽略了,多谢你们的提醒,我们就照你们说的办。”

李嘉诚马上按照广告商的建议去办,效果果然不错。

后来在修建大坑龙华花园时,李嘉诚接受了这一经验教训,在发售前就修好路,还在四周种植上了美丽的花木,楼卖得更是出奇地好。

广采博纳,融汇众智的“绝桥”(好主意),便是李嘉诚超人智慧之源泉。

李嘉诚自己不仅善于广采博纳,融汇众智,而且也这样要求下属。他说:

“决定大事的时候,我就算百分之一百的清楚,我也一样召集一些人,汇合各人的资讯一齐研究。因为始终应该集思广益,排除百密一疏的可能。这样,当我得到他们的意见后,看错的机会就微乎其微。这样,当各人意见都差不多的时候,那就绝少有出错的机会了。

“我很不喜欢人说些无聊的话。开会之前,我会预先几天通知人准备有关资料。到开会时,他们已经预备了所有的资料,而我自己也已准备妥当。所以在大家对答时,不会浪费时间。”

即使是超人和天才,终究也是人,也有力所不及和大意疏忽的事。

李嘉诚以稳健着称,其超人之处在于他善于以其超人的脑袋集思广益,力求圆满。

人的强大不仅在于提升自身智慧,凝聚众人智慧更重要。如果我们能够总是抱着一颗坦诚谦虚之心,善纳忠言,广采博纳,凡人也可能成为超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善集众人之智慧于一身者,方可把事业做大。

4.移花接木,用他人的钱做生意

移花接木,借力打力是成功商家常用的经营手段,这种手段的根本目的是“用他人的钱作本钱赚钱”。

其实在卫星电视出现之前,香港已有两家电视台“无线台”和“亚视台”。鉴于西方有线电视的发展,港府计划设立第二电讯网络,并于1988年正式予以批准。第二电讯网络将提供有线电视和其他非专利电讯服务(如移动电话、无线寻呼等)。已经拥有做专利电讯业务的和黄集团,快人一拍,迅速与英国大东电报局、香港中信公司等集团组成新财团,力夺第二电讯网经营权。

睿智的李嘉诚看好的是有线电视广阔的发展前景,有线电视实行向用户收费制,与免费的无线台冲突不大。

1988年2月24日,和黄、中信、大东合组的亚洲卫星公司成立,宣布投资发射、操作经营第一枚专为亚洲提供电讯服务的人造卫星,计划利用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送入东南亚上空同步轨道。

李嘉诚双管齐下,一手欲夺第二电讯网,一手放卫星覆盖亚洲,显示出“超人”的一贯睿智大气的作风。

1989年初,港府初步选定有实绩的和黄为第二电讯网的经营者。另一个强大竞争对手,是包玉刚的九龙仓与郭得胜的新鸿基地产合组的新财团。

和黄集团的首脑,在是否在港重点投资问题上意见分歧,举棋不定。结果,港府转手把牌照给了九龙仓有线传播公司。李嘉诚的如意设想遭到沉重挫折。李嘉诚并没有退出角逐,而是面对现实,亡羊补牢,绕路上山。

按亚洲卫星公司与中国航天部的原有协议“亚洲卫星一号”人造卫星,于1990年4月7日成功发射上天“亚洲卫星一号”的原用途是以电话服务为主,由和记通讯负责经营。该卫星共24个转发器,全部出租年租金约2500万美元。鉴于目前的使用率很小,李嘉诚“移花接木”,把未尽其用的卫星改用在刚刚起步的电视计划上。

李嘉诚与和记黄埔各占一半股权,成立了“卫星广播有限公司”,开拓了卫星电视的新领域。

1990年8月,李嘉诚说服港府,放宽有关条例。新条例规定,若使用碟型天线收看卫星电视讯号,只要不涉及商业用途(指向用户收费等)或再行转播(指向无线台、有线台有偿提供服务),便无须申请批准及领取牌照。条例又规定,只接驳一部电视机的独立卫星碟型天线可豁免领牌;若一座大厦共有卫星碟型天线及室内系统,则需持牌公司安装及操作。

据统计,全港至少有15万座大厦符合安装卫星天线标准。这对九龙仓的有线电视是个莫大的威胁。

九龙仓有线董事局主席是包玉刚的女婿吴光正,他禁止安装卫星天线的持牌公司进入该家族所控的大厦安装碟型天线及室内系统。李泽楷则针锋相对,以牙还牙。他不准九龙仓打进长实系兴建和管理的大型屋村、大厦楼宇安装有线电视。

很难确认是谁最先挑起战火。

1990年12月,卫星电视正式获得营业执照,但有两个苛刻的附加条件:一是不可播放粤语节目,二是不得向用户收取费用。李嘉诚深知,第一个条件是无线、亚视、有线等3家电视台向港府施加压力的结果,是要置卫视于死地的狠毒一招。不许播粤语节目,等于丧失最庞大最重要的香港市场。这与要卫视的命无异。李嘉诚李泽楷父子频频出入港府,要求解除禁播粤语节目的条例。李氏父子还轮番上阵,借助传媒,指责港府规定的荒谬性:一家香港本地注册的电视台,却不准许播放本地话的节目,此乃无稽之谈……

李嘉诚委托一家独立的调查公司,搞了一次民意测验,接近百分之百的卫视用户都赞成播放粤语节目。李泽楷将测验结果呈交港府广播事务管理局,作为修改条例的参考。李泽楷对九龙仓穷追猛打,欲置对手于“死地”。其势之锐,比当年乃父逼迫置地有过之而无不及。九龙仓以放弃有线电视计划威胁港府。九龙仓采用哀兵之术,以争取公众舆论和港府有关官员的同情。李泽楷继续攻其“死穴”,既要港府解除禁播粤语节目的条例,还要求准许向用户收取费用。

在这场电视大战中,双方的后台都是香港顶尖的华资财团,双方的投资都达几十亿港元。因此,港府哪边都不想得罪。态度自然就采取中庸,一方面放宽对粤语节目的限制,另一方面只维持一家收费电视。李泽楷力撼吴光正,已初步达到预期目的。一位评论家说:“李泽楷采取的是进尺得寸的战术,欲借五百,则开口一千,否则借五百都要打折扣。”

对付港府荒谬的禁播粤语的规定,李嘉诚采用争取民心的对策,利用民众数量庞大的优势,向港府施加压力。

1991年3月,卫星电视公司成立。李嘉诚任主席,马世民、李泽楷任副主席,陈庆祥任行政总裁。总投资为4亿美元。

实际上,卫视的管理大权由李泽楷统揽。

李泽楷把其父“用他人的钱作本钱赚钱”的招术,发挥得令人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