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8节恐惧是可以征服的
如今重视口才与交际能力的人越来越多了,但许多人只重视如何掌握方法与技巧,而不是着重于改变心态,这就没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卡耐基早就强调“语言的突破”是突破心理障碍,发展积极心态。我们应当认准这条规律,口才的问题从敢说到会说,再到妙语连珠的巧说,都是由心理状态所决定的。
在卡耐基训练班有一位年轻姑娘,初次站到讲台上,脸涨得通红,两腿微微颤抖,说话的声音变调,呼吸也显得急促起来。演讲开始后她刚说了几句就忘词了。她越发感到恐惧,感觉所有人的目光都像利箭一样射向她。她想尽快躲避,但又不甘心临阵脱逃,她不想当众出丑,可她唯一能感觉到的是心跳加快,脑子里一片空白,早已背熟的词句全都飞得无影无踪。最后,她只能丧气地跑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
这位姑娘的失败在于自卑心理与消极心态引起的胆怯病。胆怯病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精神失常的病态,一种是个性上的自卑心理。对大多数人来说不是生理上有什么毛病,而是紧张的心理引起了脸红、心跳、胃痉挛和出汗等生理上的变化。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必然会刺激感应神经系统,使之开始分泌出过多的肾上腺素,使机体处于警觉和紧急状态。于是,人体内就发生了异常的变化,而一系列的生理变化都会在人的面部和身体表现出来。
一般来说,这是心理素质问题,并不是天生如此,而是包括家庭在内的各种因循守旧的精神文化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胆怯恐惧心理比世界上任何事物更易击垮一个人。这不是生理病态,而是心态消极。这说明解决口才与交际的问题,改变消极心态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在演讲交际中出现的过度羞怯和紧张的情绪,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一个人害怕当众表现,或是缺乏临场的经验。实际上并不是所处的环境造成的压力,而是一种害怕自我形象受到某种威胁和损害的消极心态。
有人专门研究了聊天和在正式场合谈话的各自特征。分析比较这些特征,也许对帮助说话胆怯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会有一定的作用。
与朋友聊天的特征大致如下:
1.聊的主题未必连贯。
2.话题要从哪里开始,到何处结束,都是随意的,没有人会强求。
3.大家可以各说自己喜欢谈的事,也可以各说自己所熟知的事。
4.不必注意自己的用语是否妥当。
5.可以用日常生活的语言来交谈,就算毫无条理,谈话也可以继续下去。
6.可以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提起同一个话题。
7.在同事或习惯相同的人之间,可以用一些符号或代替的语言,彼此的意思仍然能够沟通。
8.即使中间有一段长时间的沉默,也没有人会感到不安。
9.就算你说了一些听起来粗暴、坏心眼的话,大家也可以放开心胸来沟通,了解你真正的意思为何,不至于产生误会。
10.聊天以后,没有人会特别追究或记下你的话(当然,特殊情况又另当别论。
因此,日常生活的闲聊,让人感到轻松,没有约束,不需要担心,没有一个人会在聊天的时候,觉得紧张或压抑。
而在正式场合谈话的特征大致如下:
1.先得注意讨论的事情为何。
2.要依照某些规定或约定来发表意见(且需符合时间和场所)。
3.不能随自己高兴任意发言,也不能随便改变话题。
4.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把该说的话说完。
5.自己要尽量把所有的话以最准确简洁的方法说出。
6.不能随意使用方言。
7.要注意自己的用语。
8.不可使用不常用的代表性符号或暗号,应考虑到所有的人。
9.在公开场合所说的话,常会被记录下来,所以应尽量避免重复。
10.说话之前要多考虑,以免让人误会你所隐含的意思。
11.必须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如果引起别人的反驳或质问,要能加以补充或说明。
12.有时候,你所说的内容会被留着记录,日后被“文字化”或“印刷化”。
13.不宜有含糊不清的言语、不负责任的说法以及不实的传说或笑话。
可见,在正式场合谈话前要花大力气做许多准备工作,而在一般的情况下,人们都来不及准备,或者即使准备了,自己也很难感到满意,于是往往说话前没有把握,这样就必然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并出现喉咙干涩、呼吸急促的现象。
所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说什么样的内容,也就是如何组织演说或公开发言的内容,是我们在发言之前所必须先要想到的。很多人都为此感到过困惑,不知从何着手进行组织。其实,并没有什么好害怕的。只要我们牢记了正式场合谈话的特征,并灵活自如地运用它们,就一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总之,对一般人而言,在人前发表谈话,最好的态度就是:不要太高估自己,不要在乎别人,就算献丑,又何妨。如果能这样大胆地放下包袱,放松自己,就一定能消除紧张、恐惧的不健康心理,大胆地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