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2335900000023

第23章 淮南子(1)

【原文】

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注释】

选自《淮南子·原道训》。堕:落下。

【译文】

善于游泳的人容易被淹死,善于骑马的人常常落马而摔伤,他们各因自己的爱好特长而招致灾祸。

【赏析】

这两句话表面看来似乎有悖于常理,但仔细思考一下便觉得它极富生活哲理。人们往往对自己所熟悉的事情或熟练掌握的技术掉以轻心,不加重视,从而遭到失败。这两句话就是告诫人们不论是做自己熟悉还是不熟悉的事,都要谨慎小心,尤其是做那些带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更要加倍重视。

【原文】

夫惟能无以生为者,则所以是生也。

【注释】

选自《淮南子·精神训》。:修,长。

【译文】

不过分追求生活条件优厚,就是长生的原因。

【赏析】

庄子养生的一大原则就是节欲。如果面对物欲而不能自拔的话,心力就会疲惫,精气也会散逸,何谈能够享尽天年。因此,人们应控制无限的欲望,即“贱之而弗憎,贵之而弗喜”,对外界物质的引诱具有极强的抵御性,使心气固守。如果无法控制欲望的诱惑,往往会堕落。其次是不要让自己的生活条件太优厚,要经常为自己创造一些艰苦的生活环境来磨炼自己。

【原文】

夫仁者,所以救争者;义者,所以救失也;礼者,所以救淫也;乐者,所以救忧也。

【注释】

选自《淮南子·本经训》。乐(yuH):音乐。

【译文】

所说的“仁”是用来防范纷争的;“义”是用来纠正狡诈不讲信用的;“礼”用来规范淫乱的;“乐”是用来疏通忧愁的。

【赏析】

仁、义、礼、乐是一种教化百姓的工具,也是君主治理社会的准则。仁,是积累宽厚的恩惠,将慈爱恩惠施及民众,用声誉和荣耀爱抚百姓。义,是建立丰功伟绩,树立显赫名望,确立君臣关系,端正上下之礼,明确亲疏远近,挽救国家危亡等。礼、乐,是用以明君之道,使百姓懂得上下尊卑。所以作者认为“德”衰以后才有“仁”产生,品行败坏后才有“义”出现,性情失去平和才会用音乐来调节,淫荡风气盛行才会有法度的治理。所以仁义礼乐不仅能够匡及社会的衰败,也能通过教化使人民的“道德”逐渐提高。

【原文】

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注释】

选自《淮南子·主术训》。澹:淡。薄:泊,漠。制断:裁决,指明断是非。

【译文】

所以,没有淡泊就不能显示美德,没有宁静就不能维护长久,没有宽大就不能容纳一切,没有仁慈就不能怀拥民众,没有公正就不能明断是非。

【赏析】

自古以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都是君子所追求的修身目标。诸葛亮更是以此来告诫他的儿子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不被外物所诱惑,做一个不慕名利的高尚之人。

【原文】

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

【注释】

选自《淮南子·主术训》。衡:衡量。绳:约束,衡量。曲直:是非。

【译文】

衡量左右的人,任用他们没有偏私,所以可以说是公平的;衡量朝廷内外,判别是非没有偏颇,因此可以说是正直的。

【赏析】

“亲贤臣,远小人”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后主刘禅的劝谏。后来众多英明有为的皇帝也基本上能做到任人唯贤。如果任人唯亲的话,国家就会衰亡。唐玄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唐玄宗早年执政,励精图治,广开言路,任人唯贤,使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高峰,但是到了后期,他不理朝政,闭目塞听,偏听偏信,先后任用嫉贤妒能的奸臣李林甫和杨国忠,致使唐朝政治腐败,最后爆发了安史之乱,国家陷入一片混乱,从此唐朝由盛转衰。

【原文】

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注释】

选自《淮南子·主术训》。

【译文】

食物是人民生存的根本;人民是国家生存的根本;国家是君王统治的根本。

【赏析】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在此作者以递进的手法为我们展示了食、民、国、君之间的辩证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食物链一样,一环套一环,一环制约着一环。就是说,君王要注重农业生产,上循天时,下尽地利,中用民力,才能使人民有充足的时间发展生产,满足人民的食物需求。当人民物质利益得到满足以后,要加强对人民的教化,这样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会安定稳固,君王的统治才会长久。否则,民无食,则国必乱,国乱,君主的统治必然会受到威胁。

【原文】

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

【注释】

选自《淮南子·主术训》。心:指思虑。欲:希望,引申为应该的。志:指志向或胸襟。员:通“圆”,指了解和认识事物没有困难和障碍。方:指为人有棱角而不圆滑。

【译文】

思虑应该小心谨慎,志向应该远大宏伟,智慧要通达灵活,行为要端正方直,才能广泛,处事简约。

【赏析】

作者认为这是统治天下应具备的主观条件,也是我们每个人为人行事的原则。这里所说的考虑问题要小心谨慎,是指面对祸患要有防患于未然的见识,从而能把它扼杀在萌芽状态。所说的志向远大,就是要胸襟开阔,兼容万物。所说的智慧圆通灵活,就是智慧像圆环那样反复运转,无始无终;像江河那样四处奔流;像深渊泉水那样永不枯竭,这样万事没有不响应随从的。所说的行为端正,就是要做人不卑不亢,朴素洁白,穷困时不改变操守,通达时也不放纵自满。所说的才能广泛,就是文武兼备,动静适宜,举止恰当。所说的处事简约是指处事能驾御繁琐,以少制多。所以说志向远大者无所不容,智谋圆通者无所不知,品德端正者无所不为,才能广泛者无所不能,处事简约者无所不通。能够做到这些的话便可以使国家大治了。

【原文】

夫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

【注释】

选自《淮南子·主术训》。举:提倡。

【译文】

那些圣人对于善事,无论多小也要提倡;对于过错,无论多小也要改正。

【赏析】

“勿以善小而为之,勿以恶小而不为。”因为积羽能沉舟,群轻会折轴。所以说做每件事都应谨诫于细微之处,虽然做一件令人愉快的好事还不足以形成美德,但坚持做好事,天长日久必能形成好的品德。做一件坏事还不足以败坏品德,但经常做坏事,就会成为害群之马,因而,要防微杜渐,把坏事扼杀在摇篮中。

【原文】

怨人不如自怨,求诸人不如求诸己得也。

【注释】

选自《淮南子·缪称训》。求:找寻原因。诸:之于,指在别处寻找原因。

【译文】

埋怨别人,不如埋怨自己,从别人身上找原因,不如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赏析】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君子的道德准则。他们当中修养高的一日三次省察自身,当出现问题时首先会从自身去寻找原因,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而不会埋怨别人,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如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公元228年春,诸葛亮开始第一次北伐,派大将马谡把守街亭,并再三告诫马谡一定要守住街亭,因为街亭是非常重要的军事要地。但是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作战部署,不听副将王平的劝阻,弃城不守,舍水上山。魏将张将蜀军包围在山上,切断水源,蜀军不战自乱,马谡大败,街亭失守。诸葛亮只好暂时退兵。回到汉中,诸葛亮上疏蜀主刘禅,称街亭失守,完全是由于自己失职用人不当造成的,要求贬官三级。同时诸葛亮为正军法,挥泪斩马谡。

【原文】

日滔滔以自新,忘老之及己也。

【注释】

选自《淮南子·缪称训》。日:时光,时间。滔滔:水广大的样子向前流去,比喻时光流逝。自新:自我更新,即进步。及:到来。

【译文】

虽然时光不断地流逝,但是应不断地追求进步,忘却衰老将降临自身。

【赏析】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孔子不仅感叹了时间的一去不复返,也慨叹了生命的有限知识的无涯。当有限生命去学习无涯的知识时确实很悲哀,所以人们应该珍惜时光,不断地学习。不要因为自己有了一定的知识就停止追求,因为渊博的知识是要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更新才能实现的。清代学者顾炎武说:“君子做学问,生命结束就算停止了。”魏源又说:“有志气的人爱惜一年的时光,有德才的人爱惜一天的时光,德才极高的人爱惜每小时的时光。”中国古代的圣人、大学者们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为什么不珍惜时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呢?不要再抒发那些无意义的感叹了,加油吧!

【原文】

心哀而歌不乐,心乐而哭不哀。

【注释】

选自《淮南子·缪称训》。哀:悲痛。乐(lH):高兴。

【译文】

内心哀痛的人,歌唱也没有欢乐的表情;内心高兴的人,即使痛哭,也没有悲痛的气氛。

【赏析】

情感流露是一个由内到外的复杂过程。内心有所感悟时才会产生情感,而情感的外露与其内心是一致的,即外在的表情与内在的心情是一致的。就像作者所说的“情先动,动无不得”。作者例举了先秦艾陵之战中吴王夫差的话,吴王说:“我们吴军士气高昂、呼喊声激昂喜悦,吴国准能打胜仗。”从吴王的说话中可以感受到吴王喜悦的心情。又例举了孔子说闵子骞弹琴的例子,当时闵子骞刚刚守孝期满,孔子说:“琴还是这琴,但弹出的琴声音调却不一样了。”孔子强调的是当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到外物上时,外物也具有了像人一样的感情。

【原文】

故日月欲明,浮云盖之;河水欲清,沙石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

【注释】

选自《淮南子·齐俗训》。:同“秽”,污浊。嗜:贪。

【译文】

所以,日月总是想光芒四射,但浮云遮盖了它;河水总是想清澈见底,但泥沙污浊了它;人的本性是平淡节制的,但贪欲损害了他。

【赏析】

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在此,作者与孟子的观点一脉相承,但作者更强调后天教育对人性改变的重要性。他认为人性之所以变得杂乱污浊而不清净,是因为受到外界灰尘的污蒙,长期生活在不良习俗之中而受到濡染,一旦沾染上不良习俗,就会忘掉原来的本性,变得贪婪了。

【原文】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