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江户时期有一个著名的茶师。有一天,主人要去京城办事,让茶师也跟着一起去。那时的日本,浪人、武士横行无忌。没有武功的茶师很害怕,主人就让他挎上一把剑,扮成武士的样子。到了京城,茶师一个人在外面闲逛。迎面走来一个浪人,见他挎着一把剑,便向他挑衅。茶师吓呆了,便急中生智说:“你等我几个时辰,待我把主人吩咐的事情做完,下午我们在池塘边见。”浪人答应了。茶师直奔京城一家最著名的武馆,拜见大武师,请求赐教一种最体面的死法。大武师要茶师为他泡一壶茶,然后再告诉他方法。茶师就认真地照办了,他在整个泡茶的过程中,不疾不徐,异常从容。大武师品一口茶,笑着说,你已经不必死了,用泡茶的心去面对那个浪人吧。茶师若有所悟,谢过大武师就出发了。武士早在那里等他了。茶师笑着看了看武士,从容地把帽子取下来,又从容地脱下宽松的外衣,再从容地拿出绑带,把里面的衣服袖口扎紧,把裤腿也扎紧。最后从容地拔出剑来,气定神闲地挥向半空,慢慢地停在那里。武士越看越慌张,最后扑通一声跪在茶师面前说,求您饶命,您是我见到过的武功最高的人。
面对强者,从容笃定,镇静自然。这应该算是一个以柔克刚的经典案例吧。
不肖者不自谓不肖也,而不肖见于行,虽自谓贤人,人犹谓之不肖也。愚者不自谓愚,而愚见于言,虽自谓智,人犹谓之愚。
语意:品行不好的人不说自己不好,可是他不好的品行却表现在行为中,即使他说自己品德高尚,但众人还是说他品行不好。愚蠢的人不说自己愚蠢,可是他的愚蠢却表现在他的言谈中,即使他说自己聪明,但众人还是说他愚蠢。
语出《鬻子·道符武帝三王传政甲第二》。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是做人的最起码要求。有了自知,一个人才能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才能知道自己的工作能力、学识水平、社会关系、家庭及社会背景等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下,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来把握自己的人生旅途,人才能得到自信,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生活才能充实。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总是在理想中生活,做人、做事好高骛远,夜郎自大。我们都在现实中生活,大家不妨对身边的人和事观察一下,看是否有些人在做着一些不现实的努力。有的望子成龙,对子女的自身情况不了解,一味地给孩子施加压力,到头来事与愿违,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有“自知”,才可能知其该做不该做,怎么去做。只有明白自我,才能悟出做人不走弯路的道理。自知之明是通过多年人生风雨修炼而得到的一种素质,有自知之明,人生才能进入更高的境界。
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要正确对待自己,分析自己,看清楚自己,把自己摆正放平。要有一个平常人的心态,要学会用变化的眼光看世界,理性看待别人,对一些你自认为社会上的不公,或导致自己得不到公正的评价和待遇的外在因素,也不要一味抱怨,要从自身上找原因,要放松自己,要用理智去分析原因的所在,做到心宽量大,对任何事情都要学会换位思考。有自知之明,才能在遇到困难时看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语意:能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能克服自己弱点的人才是强者。
语出《老子·三十三章》。自强意味着有主见,有能力和别人合作,其中合作能力理应包涵在自强里面,成为自强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说一个人要自强,就应该单打独斗。这里面也有一个度,把握不好这个度,要么就是依赖别人,要么就是孤芳自赏,而这两者都不是真正的自强。
自强的核心是图强。如果没有“回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于将倾”的宏志,自强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舟,完全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有一句流传很广的俗话: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说的就是要人们建立人生的图强意识。
因此,要真正做到自强,必须有三个条件。一是要自觉。做任何事情,尤其是要实现自我的目标,只有自觉,才能主动,只有主动,才思进取。二是要勤奋。有了勤奋,才不会满足,只有不满足,才能保持旺盛的斗志。三是要有毅力。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克服困难的过程,没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只会半途而废。没有这三条,自强终究是一句空话。
圣人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取此。
语意:有道的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所以要舍去后者而保持前者。
语出《老子·七十二章》。世上绝不存在不恋慕虚荣的人。街头流浪汉会因为多讨得一枚硬币而向同伴炫耀;幼稚园的孩子会因为老师的一句夸奖而喜笑颜开。但是对于一个聪明的人,虚荣心会使他有意识地克服自身的许多弱点。生性粗鲁的人会学得彬彬有礼,心胸狭隘的人会学得慷慨大方,轻浮的人会学得自重,自卑的人会学得振作,懒怠的人会学得勤奋,邋遢的人会学得卫生……爱好虚荣的人,为了证明自己比他人更能干,会学习多种技能;为了能得到比别人更多的荣誉,会加倍努力工作。适度的虚荣心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加色彩,对学习和工作有所促进,但终不能长久。
因为虚荣心毕竟和进取心不同。虽然虚荣心也是对赞扬的渴望,在其促使下,人们会在一定的时期和阶段付出努力,向他人证明自己的价值,使自己和他人具有可比性。但是当虚荣心一旦得到满足,人就会飘飘然起来,所以炫耀常常是虚荣心的表现形式之一。虚荣心追求的是一种并不存在的或者不可持续的光荣或荣耀。而进取心则是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做的锲而不舍的努力,虽然它的目标也有阶段性,但它同时具有持续性,而且是踏踏实实的,一丝不苟的。即使预定的目标一时无法达到,也绝不会弄虚作假,欺蒙世人。虚荣和进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过我们也很难界定一个人的行为究竟是受进取心的激发还是被虚荣心所驱使。只要这种行为对个人和集体都是有益的,就应该得到肯定和支持。
虚荣心是人的天性之一。对于一个头脑发热的人,适当泼点冷水也是必要的,但是冷水毕竟不宜多泼,所以我们强调教育应以表扬为主,表扬正是为了满足一个人对于虚荣的渴望。它可以鼓励进步、激发热情,使人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出更大的成绩。但是虚荣不可以脱离实际,过度的虚荣心很容易使人采取不道德或者不合法的手段,去攫取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从而走上罪恶的道路。
博学而不自反,必有邪。
语意:学问很大却不知反省自己,也就必定会有邪恶行为。
语出《管子·戒》。是说知识渊博的人在道德层面上如果不能常常自我反省的话,就会成为有才无德之人,这样的人学识越渊博,本领越大,对他人的危害也就越大。管子这里所强调的正是反省的必要性。
反省其实是一种学习能力,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前提。对我们来说,反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一个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往往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够扬长避短,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而一个不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则会一次次地犯同样的错误。
人遭遇挫折和低潮都是常有的事,在这种时候,反省能力和自我反省精神能够很好地帮助你渡过难关。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对我们而言,问题不是一日三省吾身、四省吾身,而是应该时时刻刻警醒、反省自己,唯有如此,才能时刻保持清醒。自我反省的能力被认为是成功者必备的一项素质,但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培养。如果你能够从现在做起,时时反省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你的成功则指日可待。
行善不以为名,而名从之,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利不与争期,而争及之,故君子必慎为善。
语意:做好事不是为了名声,而名声却跟着来了;有名声不是希望获得利益,而利益也跟着来了;有利益并不希望同别人争夺,但争夺就会跟着到来。所以有德行的人做善事也一定要谨慎。
语出《列子·说符篇》。善有大小、善有真伪、善有愚明。都说好人难做,有一颗善良的心本是好事,但是真正的善良是有智慧的善良,而超过了善良应有的度则成了愚善。伪善不辨,是为愚善;善而不得法,亦是愚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善良之心,然而这善良之心也常会被人利用,所以“善”是我们提倡的,但“愚善”是要摒弃的。
走在大街上,我们常会遇到一些勤工俭学的学生,他们会摆地摊来换取生活费。对于他们,我们多去光顾便是在行善,这种善是利己利他的善。相比之下,也有些年轻人在大街上行乞,说一些可怜的话来骗取人们的同情,这时我们就不要发善施舍了,那不仅会助长他们的贪欲,而且会使其滋生野心和惰性。
“愚善”跟愚忠、愚孝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它的大意是善恶不辨,是非不分,对坏人坏事一味放纵、宽容、无原则的善良,这样的善良是基于对邪恶的无知。愚善与罪恶,是一对孪生姐妹;愚蠢的善良,其实是看得见的罪恶。行善是一个人美好品德的展示,但是行善也是要讲究原则的,不能一味地不分真假善恶地做善事,要谨为之。
称身之过者强也;治身之节者惠也。不以不善归人者,仁也。
语意:敢于列举自身过失的人,是强大的表现;修养自己的节操可以得到好处;不把错误归于别人的人,就是仁人君子。
语出《管子·小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在世没有人会不犯错误,有的人甚至会一错再错,但是可怕的不是错误本身,而是不敢承担责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发现错误的时候,不要消极逃避,而是积极面对,用自己的行动弥补过错。事实上,应对犯错的最佳对策便是勇敢承担责任。对待错误的态度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人的敬业精神和道德品行的体现。是自己的责任就要全力承担,要诚恳地承认错误,并积极地寻求补救的办法。如果不是由于自己的过失造成的,也不要急于替自己辩白,应首先着眼于他人的利益,等事情得到了妥善处理,事情的真相自然会浮出水面。只有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做成大事。人的一生可能犯的最大错误,是对事情因怕犯错而不敢去做。遇到问题不要畏惧,要勇敢地去面对,只有抱有这种想法的人才不会与失败相伴。
赢家不怕犯错,更不怕承担责任。勇于面对自己的过失,并从中吸取教训是成功人士的共识。
人之所职者精也,去欲则宣,宣则静矣;静则精,精则独立矣;独则明,明则神矣。
语意:人应该做到的是思想专一,如果去掉欲望,思想就会单纯;思想单纯,就能保持平静;保持平静,就能专一;做到专一,就能独立于万物之上;独立于万物之上,就能明察事物;明察事物,就能掌握自然规律。
语出《管子·心术上》。我们判断一个人的价值,常常是以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等比较“数字化”的指标来看的。但一个人对自己的判断,却更为复杂。他常常是拿已经获得的和希望获得的去比,这之间如果落差太大,就会觉得失败。所以,“希望获得的”是一个人成就感和快乐度的最重要的指标。希望,就是人生的目标,指引着人的行动,衡量着人的成败,影响着人的心情,可以说是人生幸福与否的重要因素。
树立人生目标,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有目标才可能有理想、有信仰。在这个世界上,值得追求的东西很多,如果什么都想要,就什么也得不到。只能选定一个目标,盯紧它,全力追赶它,不受其他目标的诱惑,才有可能达成心愿。这就好比狮子追赶猎物。狮子会盯紧前面的目标穷追不舍,即使身边出现其他猎物,它也不会改换目标。这是为什么呢?狮子追赶猎物,不仅是速度的较量,也是体能的较量。只要盯紧前面的目标,当猎物跑累了,十有八九会成为狮子的美餐。如果狮子改换目标,新猎物体能充沛,跑得会更快,更持久,捕捉到的可能性更小。如果狮子不断更换目标,累死了也不会有收获。
干事业也是如此,人的精力有限,能办成的事毕竟很少。如果精力分散,到头来只会两手空空。对一个目标穷追不舍,才可望有所收获。
中情信诚,则美誉美矣;修行谨敬,则尊显附矣;中无情实,则名声恶矣;修行慢易,则污辱生矣。故曰邪气袭内,正色乃衰也。
语意:内心的感情真实,名誉就美好;检点自己的行为,对人谨慎、恭敬,尊显的声名就随之而来;内心的感情不真实,名声就坏;轻视品行的修养,就会招致别人的污辱。所以说,邪气如果侵袭了内心,那正气也就减少了。
语出《管子·形势解》。真正的教养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的教养源自一颗热爱自己和热爱他人的心灵。这就是一种人的精神,人的内心深处的自我。没有了它,人就失去了依托,就像水上的浮萍,只好任由风的摆布。现在很多人,过分地追求肉体的享受和满足,而内心和灵魂却十分的空虚。他们不明白,只有珍惜灵魂的价值,使之崇高而充实,我们的躯体才能堂堂正正地立于天地之间而不感到羞愧,从而进一步体味到人生的幸福和乐趣。否则,灵魂空虚而只剩躯壳,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所以只有灵魂崇高而充实的人,才算得上完整的人。
然而,控制一个人的肉体是很容易的,要控制一个人的灵魂却很难。我们可以把自然界一切肆虐于人类的东西变成人类的财富,使它们听命于人,为人所用,无论是雷电和洪水,还是地球深处的熔浆或者变幻莫测的太空,但是我们却无法控制一个人的灵魂。有些人你可以消灭他的肉体,但是他的浩然正气却会长留人间,为后世所敬仰。我们同样也很难根除人类自身所滋生的邪恶,将它纳入道德的范畴。人生在世,最难把握的就是自己的灵魂。而最需要把握的,也正是自己的灵魂。灵魂可以使一个人遗臭万年,同样也会让人流芳百世。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语意: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办事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
语出《论语·学而篇》。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许不难,但要用一颗坦诚的心去面对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则是大勇。只要心地光明磊落,自省的勇气就会倍增。
古人说:“日食过后,太阳更加灿烂辉煌;月食复明,月亮更加皎洁明媚。”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人人都看得见,但是改过之后,会得到人们更崇高的尊敬。实际上,我们不用做到“三省”,能在每天晚上夜深人静之时,对照着道德规范反省自己一次,就已很好。只有学会自省的人,才能成为自己的园丁。只有善于自省的人,才能通过检点自己的荣辱得失来激励自己。懂得自省的人,才能在自省中找到解开人生谜团的钥匙。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