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读与行的风景
2371800000011

第11章 秋色书香

金秋长假,别人南下“行万里路”;我北上去“读万卷书”。走的也不远,从哈尔滨出发,向东北行,穿过小兴安岭五色斑斓风景大道,就望见闪现在金色的三江平原腹地、依偎在银色的松花江畔的明珠之城佳木斯了。此行的目的是应邀到这座城市的一家名为“长城”的书店签售我的新书《没有墓碑的青春》。对每一个作家来说,现场签售新书是很危险的,特别是到非文化大都市。因此,我相当迟疑。这本书的出版单位武汉大学出版社的张社长对我说,你去看看吧!在全国的实体书店不景气的情况下,这家民营书店却越办越大,那真是个奇迹!为了猎奇,我就不顾名节了。

佳木斯这个城市,对我的一生都很重要。1970年那个难忘的夏天,我从大小兴安交界处的大山深处的一个建设兵团连队起程,扛着行李走下火车,到这个城市的黑龙江建设兵团总部报到时,竟被它的高楼林立和车水马龙所震惊。其实佳木斯当时只是个30万人口的小城,所谓高楼也不过二三层高而已,全市找不到一家像样的饭店和书店。当时,这座中国东北边疆最大的城市,和它属辖的县区还处于老少边穷的境地,有民谣为证:“两个花子一碗汤,三个小卒守边疆。老大富了要单过,只靠娇儿养爹娘。”这里所说的两个“花子”为桦南和桦川,一碗汤指汤原,当时都是贫困县;三个“小卒”为富锦、同江和抚远,都是临松花江和黑龙江的边境县;“老大”是经济情况稍好的富锦;“娇儿”为郊区,财政情况比各县强一点。

现在的佳木斯可今非昔比了,这座总人口259万的中国“东方第一城”,交通便利、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已成为黑龙江东部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桦南、桦川和汤原已从“花子”成了富足繁荣的新城,那三个无名的“小卒”富锦、同江和抚远,已经是中国对俄罗斯的重要经贸口岸,它们周边就是号称“中华大粮仓”的农场群。经过产业调整的佳木斯城区,更显出新的活力,新的优势产业正在形成,新商服区遍地开花,新的住宅区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立。

走进这个生机勃发的城市,我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目不暇接,惊叹不已。我从火车站沿和平路向松花江边走去,再也找不到昔日的模样,旧房被新楼取代,肮脏的杏林河上建起花园大道,富丽堂皇的宾馆一家连着一家。站在江边宽阔的知青广场,望着耸立江天的雕像,我竟泪眼蒙眬,想起了那些为建设和保卫这片土地洒下热血的知青战友。这时江畔广场欢快的音乐吸引了我,成群结队的“佳木斯快乐舞”是江边最夺目的风景,节奏明快动作潇洒的舞步让人望而心动,不分老幼的舞者那庄重而饱含欢悦的表情令人感动。发源于此的“佳木斯舞”,像春风一样吹遍全国城乡,这欢乐幸福之风是这个城市文化心理的诗意表达。正如古人所云:“谢恩拜德,舞蹈欣跃,欢乐受福。”

在佳木斯繁华的中山路最繁华的中段,我找到了那座四层高、营业面积三千多平方米的长城书店。因许多市民外出度假这条大街有些许的冷清,而这家书店却有几分热闹,楼上楼下买书看书的人,还真是不少。走进一楼大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沐浴书香,传递文明”几个大字,接着让我注目的是刻有“文泉”字样的一池清水有金鱼游动。旁边的“畅销书”展柜上,陈列着一排新书,如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可能出于客情,我的那本《没有墓碑的青春》也忝列其上。来到二楼,米黄色的墙上雕着“读书改善命运,知识成就未来”几个大字,抬头望见环形天花板上装饰着世界地图。其下陈列着一排排的书架,上面按《中国图书大纲》摆放着政治、法律、经济和文学等各类书籍。而特别吸引我的还有他们专设的“领导干部书架”“家庭书架”和“少儿书架”,上面摆放着适合对象的最新图书,如受领导干部欢迎的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适用家庭的《世界文学名著典藏》《中国通史》,适用孩子的《逻辑狗》《爱心书》等。这几个书架旁就是座席环桌而立又设有茶饮设施的“书吧”了。我看见已经有读者在那里埋头看书了。伴着书香度假,对许多人来说如游山玩水一样惬意。

三楼为“店中店”的专业书屋,工农医学商无所不包的专业图书,卫生保健餐饮娱乐等方面服务类图书也是应有尽有。陪同我的市文化局的副局长孙笑娥说,这家长城书店销售图书4万多种,和大城市书店不相上下;而藏书24万册,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图书馆了。我看到一位白发大姐正坐在书架旁抄录一本关于《本草纲目》的大书,我上前询问:“你不买书而抄书,没有人管吗?”那位从医院退休的王大姐说:“怎么不管呢?看你抄书,没带笔的服务员送笔,没有纸的他们送纸,还送你块硬纸板垫着!”她把我说笑了。我看到周围长椅上已有多人坐着看书。陪同我的市图书馆的馆长焦野说,长城书店代替了不少我们的功能。这个书店的服务员70%是大学毕业生,很专业很热情,做得比我们好。

接着,我签售新书的活动在四楼的“大讲堂”进行。这是个敞开式教室,前面立着投影屏幕,后面摆着五十多个座席,旁边就是少年儿童读书买书的地方,还专设了一处幼儿游戏的场地。还好,“大讲堂”座无虚席,来捧场的人不少。我做了“我为什么写知青故事”的简短讲演,然后为排长队买书的人签名。其中,当地文化界老朋友让我温暖,知青们让我充满老友重逢的喜悦,佳木斯大学的师生让我感动,特别是几位爷爷领着小孙子来买书的更让我难忘!我郑重地在他们的书上写道:“从小爱书,长大成才。”“书是你们长大成人最好的营养品。”这么多的读者来买关于知青的书让我大喜过望,也许这个城市对知青有着特殊的感情吧!丑媳妇不要怕见公婆,真诚写作的书总能找到知音。

更没想到的是,这个城市文化窗口的建设者和经营者张崇民总经理是位不善言谈的中年人。1992年二十几岁的他辞掉市图书馆采编部令人羡慕的公职,租了个20平方米的门市房,开始了为在自己的家乡开办一家最好的书店而奋斗的征程。也许从在图书馆当学员开始,他就明白了书对一个人的成长、对一个城市文明的重要意义;也许从在国有书店工作了一辈子的父亲那里感受到卖书的快乐和不易。他把租来的20平方米房子租出去10平方米,然后用剩下的10平方米摆摊卖书。夏暑冬寒,春华秋实,整整20年过去了,这个默默卖书的小伙计,如今成了本地最大、也是全省屈指可数的书商。这个和全国各大出版社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的长城书店,不仅有了中山路这家“旗舰店”,还在全市有6家分店,还在邻近的鹤岗和双鸭山市建立了长城书店。

采访中,我发现张崇民的经营之道很简单,赚钱盘房子,然后租出一半挣钱,剩下一半办书店;然后再赚钱后,再盘房子,再一半出租,一半办书店。他的最佳业绩,是把本市一家大企业的3000平方米的俱乐部买下,现在成了本省东部最大的图书物流中心。这期间,张崇民也有赚大钱的机会,但是他从来没有得陇望蜀,一心经营他的书店,因为这是他永远不变的梦想,因为他是个“书迷”:他相信知识的力量,知识能改变人的命运,起码可以改善一个人的命运!几年前,他看到全市最大的国营书店被“挤出”最繁荣的中山路,很痛心。他发誓要靠自己的力量,收回失地,办一个全市最大最好的书店!他通过“蠢食”的办法,就在原来国有书店的旁边买屋开书店,然后再把旁边的房子买下,终于从小到大建成了这座“新的长城”。而就在这几年正是全国实体书店不景气的时候,他却在这个边远的中等城市创造了奇迹!来此参观的山西出版集团总裁齐峰先生说:“佳木斯的长城书店在全国中等城市中也属一流书店!”

最近在《人民日报》上看到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的一篇文章《筑牢人民心中的长城》。他在文章中说,当年康熙站在长城上说:“秦朝筑长城以来,历朝不断修理加固,但挡不住大兵长驱直入,可见,守国之道,唯在修德安民。”这位官员说:“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筑牢人民心中的长城,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如果不能做得更多,至少要担负起一个最必须、最简单、最容易的责任,那就是拿起书本,陪着孩子、领着家人、带动他人,一起读书吧!”

要读书,先买书;买书就要有书店。看来张崇民和他的同事们全力打造的这座长城书店是件功德无量之举。我想这项文化建设,将比“佳木斯舞”的发明和推广更有意义。

离别前,张崇民问我还想参观什么名胜,我说你拉我去看看“最美教师”张丽莉出事的那条街吧。于是我们来到了胜利路第四中学门前,只见宽阔的马路旁的学园像黎明一样静悄悄。谁也想不到一个惨烈的悲剧就在这里发生,更没有想到一个悲剧造就了一个感天动地的英雄。我对同行的朋友说,张丽莉美在形象,美在德行,美在心灵。其大美大爱之源是她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在她的博客中,我看到了这样的话:

书不仅是一把打开人类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书更是一颗丰富人类爱心情感的妙药灵丹。

书是理想中的一朵彩云,智是书中的一泓清泉;爱是情感中的一支劲歌,魂是生命中的全部精髓。让我们读书启智,用爱铸魂,相信它会帮助我们创造别样的人生!

我想,张丽莉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很多,如果能像她那样爱读书爱知识,我们也会成为最美的人,当然我们这个城市也会成为最美的城市。因为一个城市由穷变富、由弱到强,归根结底要靠有文化有知识的市民。

长城书店的朋友说:“现在到我们书店看书的人越来越多了,市委书记和市长也是我们的常客!”

在饱尝一座英雄城市的书香之后,在返程的路上,我看到远处的山色一片金黄。

2012年10月于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