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盛世中国:秦汉卷
2373200000015

第15章 从亭长刘四到大汉天子(2)

秦将章邯成功击破陈胜吴广义军之后,势头大振,继续东进,试图彻底消灭反秦武装。此时他面临的对手是南方“江东子弟兵”的统领项梁。项梁是楚国大将项燕之子,项羽的叔父。最初在秦国统一六国时,名将王翦攻灭楚国,项燕兵败自杀,项梁便一直想重建楚国。他的侄儿项羽(公元前232—公元前202),名籍,身材魁梧,力大无比,跟他学了不少本领。他们本是下相(今江苏宿迁境内)人,因为跟人结仇,躲避到会稽郡吴中。项梁能文能武,吴中的年轻人都很佩服他,把他当老大哥看待,跟着他学兵法、练本领。公元前209年陈胜发动起义后,项梁觉得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就杀了会稽(今浙江绍兴)郡守,占领此地,并建立自己的部队,号曰“江东八千子弟兵”。项梁、项羽叔侄俩带兵渡过长江,攻克广陵(郡名,今江苏扬州),接着又渡过淮河,向北进军,一路上又有各地起义队伍前来投奔。翌年(公元前208年),当时正转战丰、沛一带的刘邦与他的小部队也投靠了他们。刘邦自沛县起兵,先后攻取附近的胡陵、方舆,又还军守家乡丰邑。秦朝的泗川监平,曾领兵围攻丰邑,但被刘邦迅速击败。于是,刘邦命令部将雍齿守丰邑,自己则率兵东进薛县。不料雍齿怀有戒心,竟以丰邑叛降周市。刘邦闻讯,立即还军,却未能攻取。这时刚好北进的项梁入据薛县,刘邦亲往求见。项梁派5000人马,由五大夫将10人统率,帮助刘邦攻下丰邑,雍齿无奈逃往魏地。就这样,大树底下好乘凉,刘邦依附了项梁、项羽叔侄。他们仨再加上英布、吕臣、蒲将军、陈婴等义军,便汇合成了一支强大的反秦力量,是继陈胜吴广之后推翻秦朝统治的主要队伍。

战争初期,章邯的30万大军明显处于优势地位,此时他已控制中原地区。然而项梁接受谋士范增的建议,拥立曾受秦王之骗死在秦国的楚怀王之孙心(当时已是放羊娃)为王,仍号楚怀王(即义帝),都于盱眙(今江苏境内),以便笼络人心。项梁又封势力强大的陈婴为上柱国,而自号武信君。由此,最初的战争中,项梁的队伍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先是败章邯于东阿等地,此后项羽与刘邦又在城阳、雍丘等地打败秦军,斩三川郡守李由。此时项梁的弱点开始暴露出来,他骄傲轻敌,听不进手下宋义的劝告,被章邯偷袭于东部交通中心名城定陶(今山东境内),项梁战死,其军大败。项羽、刘邦等收集余部退到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义帝也迁来此地试图直接掌握起义军。

而此时章邯乘胜追击,以为楚军毫无回旋余地,不用再担心,便渡过黄河,北上击赵,很快大破赵军,占领其都城邯郸(今河北境内)。当时陈胜派去的武臣已在内部斗争中被杀,掌握政权的为赵王赵歇。他率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城内,章邯派王离、涉间等围之。赵歇盘踞不出,并向楚王义帝求救。另几支援军则畏惧章邯威风,不敢轻举妄动,只是按兵不动,徘徊观望。义帝派遣在前段战事中表现卓越的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军救赵。而宋义却试图等待秦赵交手,坐收渔人之利,停留安阳(今河南境内)46天不进。项羽奉劝不得,怒杀宋义,威震楚军,被拥立为上将军。最初,项羽派遣英布、蒲将军率军2万渡河,初战获胜,切断了章邯与王离的联系。紧接着项羽毅然率领全部楚军度过漳水,而且下令“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破釜沉舟”的典故。兵将皆知自己若是失败也没有退路,因此一心杀敌,楚军战士个个勇猛无畏,以一当十,喊杀声震天动地,令敌人心惊胆颤,度过漳水之后九战九捷,大败秦军,杀秦将苏角,生擒王离,迫使涉间自杀。项羽在这场战争中充分发挥了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不仅战略战术无懈可击,以少胜多,而且充分掌握兵将心理,将其潜能发挥到极致。

此时,一直持观望态度的齐、燕等军亦纷纷助战,巨鹿之围终被项羽所破。战争胜利后,项羽召见诸侯援军将领,他们进入辕门,个个跪下移动行进,不敢抬头看他。在这场战役中,项羽战胜的不仅是秦军,也使得北方各路诸侯纷纷臣服,确定了其反秦首领的地位。是为公元前207年10月。

之后,章邯军与项羽对峙,章邯始终在退兵和投降之间犹豫不决。而此时的秦朝大阉赵高专权,可谓奸臣当道,朝野一片混乱,他们连章邯派来汇报和求援的人都不见。再加上谋士司马欣的劝说,章邯最终率军20万投降项羽,被封为雍王,而司马欣为上将军。秦军主力投降,秦朝于是再也没有反击的力量。曾经恢宏的秦王朝,也不得不面临着灭亡的结局。已是楚军隐患的20万秦降军,最终在新安(今河南渑池)被项羽偷袭并坑杀,成为继长平之战后的又一大惨剧。项羽人性中的暴戾也在此展露无疑。而且,他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成果,为推翻秦王朝作出了贡献;但是在政治上却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坑杀20万秦军遭到关中人民的切齿痛恨,反为其后刘邦的兴起帮了大忙,为大汉王朝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在项羽奋力救赵的同时,刘邦也奉楚义帝之命,乘机西进攻取秦朝统治中心首都咸阳城。较项羽面临的秦军主力而言,这一路所遇到的障碍要大为减小,所向披靡。然而,刘邦军队的实力也不可与项羽相比。由此,他在西进的同时,也尤为注重扩充自己的实力。

刘邦继续发挥其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优势,拉拢人心。此时已绝非在沛县一个小县城,不是仅仅数十名壮士的追随。而今,陈胜吴广散落的部将以及各地零散的反秦武装,纷纷归顺刘邦。很快,刘邦组成了一支10万余人的军队,实力大为提升,这也为其日后与项羽楚汉之争奠定了基础。

在此期间,刘邦还遇到了又一批日后能助其成就功业的大才,儒生郦食其就是很典型的人物。据说他初次请求与刘邦见面,欲与其共论天下大事时,后者听说来者是一儒生模样,便心有不悦,拒之不见。郦食其听后十分恼怒,再令侍者上报“我是高阳酒徒”。刘邦听后,方知此人绝非等闲之辈,立即召见。郦食其一见到刘邦便大骂:“你不是在考虑天下大事吗?可是没有读书人又怎能得天下呢?”刘邦顿时连声道歉,请其传授夺攻秦之计。郦食其只一句话,就解决了刘邦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夺取陈留!”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乃是当时的交通要道,又是粮食储备地。夺得此地,方有抗秦的资本。郦食其不仅为刘邦出谋划策,而且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不用一兵一卒即帮助他夺取了陈留,一时名声大振。

不久,在攻打宛城(今河南南阳)时,刘邦又一次听取谋士们的建议,对秦朝地方官员采用招降封赏的形式。这样既减少了战争中的消耗,又扩展了自己的队伍,可谓一举两得。更重要的是,刘邦在秦国百姓中留下了“仁爱之君”的良好印象,这笔无形的财富实际上更为难能可贵。由此之后,途中几所城池均十分顺利就被他招降,这一切顺利得几乎有点让人疑惑其真实。与项羽“破釜沉舟”的悲壮相比,刘邦着实是幸运的。

当然,当时还有一个客观因素,就是秦王朝内部的问题。正如章邯投降项羽一样,秦朝各守城也早已对嬴氏朝廷有所不满。尤其奸臣当道,赵高垄断政权,群臣敢怒不敢言。而这时候来了刘邦,于是众人索性将希望寄予在他身上,更何况,刘邦本就是极具个人魅力的领袖,这样的人日后若成了君主,岂不是百姓的福气!

公元前207年8月,刘邦攻打武关(当年楚怀王槐被骗之地)。赵高发动政变,杀死秦二世,立子婴为秦王。不久子婴又杀掉赵高,自立为秦王,并又在更近的峣关设防。刘邦采取张良计策,派少数兵丁在附近山头插上无数旗子,迷惑秦兵;而大部队则在周勃带领下,绕过峣关,攻入蓝田,进驻关中,秦军大败。公元前206年,刘邦进军灞上(今陕西西安郊区),子婴以绳索系颈,素车白马,向刘邦投降,秦朝就此灭亡。

曾经,小小的泗水亭长刘邦面对始皇的车队慨叹“大丈夫当如此”,而今始皇的子孙向他跪降。若是始皇九泉之下知道其后代如此的下场,又会作何感想呢?

(第四节)约法三章

刘邦终于得以进入大秦王朝的巍巍宫殿。一时间,皇宫内的奢华让他眼花缭乱,大为震撼。回想自己一路走来,少年时代的平民生活以及之后在深山里的逃亡岁月,无疑使他对面前如此的尊贵物象充满占有欲。更何况,我们在前面就已经提及,刘邦生性好酒好色。皇宫之中美酒佳酿处处皆是,美貌女子更是数不胜数。刘邦纵是生来有“异相”,但毕竟也只是凡人,难免不受诱惑。

此时的刘邦,定想将一切抛之脑后,先尽情享受一番,再做以后的安排。

然而,他身边的众多谋士,大有清醒之人。冷静分析一下此刻的局势,刘邦虽率军先行进入关中,依据当初楚怀王“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大可称王。只是战争动乱之时,绝对不是可以单凭约定论事。此时的刘邦,虽然在西进时一路收留闲散军队,但不过区区10万。而此时的项羽拥兵40万,而且凭借其非凡的军事才能,若是他想攻打咸阳,大概易如反掌。

而刘邦若想要在这场争夺之中取得最后的胜利,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要将他的优势充分发挥。一直以来,良好的人际关系、精明的政治头脑是他成功的重要基础。当然,此时他的人际关系网络中最重要的一环是秦朝的民众。若想成为这座皇宫真正的主人,在民众中树立良好的威信便是其必不可少的砝码。

刘邦确实是渴望享受,而萧何、张良、樊哙的轮流劝谏,却将他一下子敲醒。大丈夫自应有大丈夫的气魄,岂能因为暂时的钱财美色而断送前程呢?既然时机还未到,就要耐得住诱惑。刘邦的人格魅力,很大程度体现在他听得进劝谏。人非圣贤,难免有过。然而甘心听取下属劝谏并立即改正,大概也很难做到。刘邦却可以,此人在年轻时就表现出极高的悟性,此时更是分得清孰是孰非。刘邦立即下令封闭皇宫,派人保护宫中财物,秋毫无犯,还军灞上。

不久之后,刘邦又依据萧何的建议,召集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对他们说:“秦朝的严刑峻法,已使大家饱受其苦很久了。我与诸侯们有约在先,先入关中者为王,因此我理所应当成为关中之王。我现在与父老约法三章,以严明我军纪,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此外的秦朝所有苛刻法令全部废除。我入主关中的原因,就是为百姓除害,而非侵扰百姓,大家从此可以安居乐业了。我之所以还军灞上,是等待其他诸侯来到,再重新修订法令。”

刘邦的约法三章可谓大得人心。刚刚经历战争的惊扰,百姓最为渴求的就是稳定的生活。君主的改朝换代,与寻常百姓又有多大关系呢?百姓不过是希望家有几亩薄田糊口,一家人平安即可。他们争先恐后带着酒肉来慰问军士,而沛公又不接受,并告诉百姓军中已粮食充足,自己不想耗费民资,百姓听后更为高兴。此时关中人的心中,刘邦早已经是他们的王了。

而另一边,萧何在大军一进入咸阳时就开始他的工作,从秦王朝丞相、御史府,把秦朝的图书、律令、档册都抢救出来,从而掌握了秦朝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强弱形势、风俗民情等。这对于日后楚汉战争中刘邦的军事战略决策有着重要影响。而西汉建立后,这些资料又成了治国安邦重要的参考依据。

刘邦及其身边的谋士,有条不紊地做好了对该地区长久统治的准备。而很快,这一切被随后来到的项羽打乱。该地区刚刚稳定的统治秩序,也迅速终结了。

项羽,秦末农民起义军著名领袖,一代英雄,气魄非凡,却也有致命弱点。他来到函谷关,准备消灭刘邦以解除后患。对于刘邦的威胁,项羽的谋士范增看得最为清楚。他对主子说:“曾经的好酒贪色之徒,如今面对无所不有的秦宫却丝毫不取,这说明刘邦有称王的志向,我们一定要趁机将他消灭。”范增清楚,刘邦的约法三章使其大得人心,此股势力若继续任其发展,必将对项羽的统治产生巨大威胁。之后就有了我们所熟知的《史记》中那段惊险曲折、扣人心弦的函谷关外“鸿门宴”的故事,并留下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等著名成语,刘邦又一次依仗人际关系的力量得以逃此一劫。那是因为项羽的另一个叔父项伯曾为张良所救,与之交好,又得刘邦厚重贿赂,他暗地里帮助了刘邦;加之项羽自己没脑,傲慢轻敌,没把刘邦放在眼里,且刘邦表面上也装得很温顺、臣服,避开了项羽的杀机,当时并没有听范增之言“做”了他,纵虎归山,从而有了后来的楚汉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