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238100000071

第71章 日日涅槃,有悔有进

第十一章7 日日涅槃,有悔有进

到了悲悯的心境,自己就高超了一层;自己不打架,不矛盾冲突,这是就无物挡住自己,于是真能够“忏悔”“自新”,开拓新生命了。

——《忏悔——自新》

白璧上有瑕疵,终归是不舒服的;一个人看到自己身上有毛病而产生厌恶的心理也是正常的,说明他有上进心。但是如果以偏概全,因为一点瑕疵而丢弃一块美玉,实在是得不偿失,很多出家或者是自杀之人就是因此而偏执于一端。

梁漱溟先生说,内心有矛盾冲突的人,我们可以让他去“忏悔”“自新”。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但是另一方面,要看到这个毛病并非是不可饶恕的,不要一味地用批判、憎恶的眼光盯着自己或者是他人,如此犀利的匕首不仅会去除瑕疵,可能还会毁了美玉。要知道人本就是容易犯错的,虽然不能以此作为犯错的借口,却可以让人怀着悲悯之心看待。在忏悔的时候,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是可以摆脱那个自己不喜欢的自己的。

梁先生很喜欢古人袁了凡的话:“以往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既然看到了自己身上的毛病,那就应该去努力改正,让自己像刀片一样刮去自己身上的陋习。而袁了凡也是在受到开导后才这么做的。

袁了凡是明朝人,他曾经遇到一个算命很准的人,算得他未来的事情都一一应验了。袁了凡因此就有了一种“顺天应命”的人生态度,认为一切都是注定的,既然无法改变,也就不需要刻意追求。

有一年,他去拜访云谷禅师,表达了这个想法。

云谷禅师说,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修养内心,增进品德,就可以改变命运。

袁了凡告诉禅师,按算命的说,他自己考不上进士,而且没有儿子。

云谷禅师问:“你自己想想,你能考到进士吗?应该有儿子吗?”

袁了凡想了很久,说“不应该”。他承认说他自己性格上有很多缺陷:性格急燥,心胸不开阔,不能容人;有时还仗着聪明来压别人,任性,说话不注意。以及太喜欢干净、脾气不好、冷漠、说话多、喜欢喝酒、喜欢彻夜常玩,不保养身体等……他认为这都说明自己德行不够,所以不应该有福气。

云谷禅师先肯定了袁了凡的说法,随后说,“你今天既然已经知道自己的错误,就可以改正……务必要积德,务必要宽容,务必要有爱心,务必要爱惜身体。从前的种种,就像昨天的你已经死了。以后的一切,就像你是今天刚出生的,这就是你精神生命的再生……”

袁了凡相信云谷禅师的话,诚恳接受了他的教导。在佛前做了忏悔,并且表露心愿,发誓要做三千件善事,以报答天地祖宗。云谷禅师给他一个“功过格”,让他每天记录自己做过的事情。做了善事就记录上去,加一个数;做了坏事就减一个数。

他说:“提高自己的修养,促使命运的转变。什么叫‘修养’?就是有什么缺点,都要想办法消除。能做到这一点,就达到了‘先天的境界’,这是真实的学问啊。”

从那天起,袁了凡每天都提醒着自己。感觉生活和过去不同了。过去是放任自己,而现在是时时警觉。就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不敢做不好事情,害怕得罪天地。遇到别人恨他、诋毁他的时候,也能有肚量宽容了。他做了一本空表格,起名叫“治心编”。每天做的事情,大大小小都有记录,看自己做的善事有多少。后来,他的性格大大改善,而命运也越来越好。

当一张白纸上染了黑墨后,我们应该做的不是任其停留,或者以为这个黑墨可以遮住整片白纸,而应该努力把它去掉。凤凰可以集香木自焚而得重生,人也一样。云谷禅师承认袁了凡有不足,但是知不足是为了改不足,而不是让人陷在不足之中自怨自艾。

1951年与1952年,梁漱溟先生分别发表了《两年来我有了哪些转变?》和《我的努力与反省》两篇长文,对自身的不足做了深刻的反省。此前,他一直坚持着改良路线。在文中,他承认说:“假如不是今天有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成功,我始终会认定我走的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之道路,始终不会发觉自己是改良主义。在今天勘对起来,我之为改良主义,正无可否认。”

发表第二篇文章的时候,正值毛泽东的《矛盾论》发表,梁先生在研究之后,认为自己正是因为没有搞通矛盾论,因此在分析中国社会的问题时才会有偏差。

正是在对自己如此的一次次的审视之中,才能更为接近自己所追求的理想的自己。

每次自省后的自己,都是涅槃后的凤凰,都是一个新的生命。梁漱溟先生说,这时候的自己,回头看过去,就知道当初自己的私意私欲是多么可笑又可悲。如恶恶臭,把自己好的和不好的东西都摆出来细看,知道了哪些是臭的,“才能看不上,才能够舍弃”;去浊扬清,生命之水才能焕发生机,才能长流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