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梦在数学里
2385400000002

第2章 课标解读(2)

选修1-1圆锥曲线与方程对抛物线、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的要求由掌握降为了解

选修1-2

选修2-2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对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的要求由掌握降为了解

选修2-1圆锥曲线与方程对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的要求由掌握降为了解,对其有关性质由掌握降为知道

选修1-1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要求通过使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优化问题,体会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选修2-3计数原理对组合数的两个性质不作要求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对原大纲未作要求的直线、双曲线、抛物线提出了同样的写出参数方数的要求原大纲理解圆与椭圆的参数方程降为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它们的参数方程

四、《新课标》中的若干新理念

1课程具有基础性和选择性

课程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是国际上课程发展的潮流。高中数学课程由必修系列课程和选修系列课程组成,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新课标》通过模块式的课程结构,以数学课程内部为不同基础、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了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0

0

2改进与丰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新课标》把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作为追求的基本理念。倡导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过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注意适度的形式化

形式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是不能只限于形式化的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否则会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新课标》倡导数学课程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追求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

4关注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科学观的形成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新课标》把数学文化作为与必修和选修课并列的一项课程内容,并要求非形式化地贯穿于整个高中课程中,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学科与人类推动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开阔视野,探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提高文化素养,养成求实、说理、批判、质疑等理性思维的习惯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真理的精神。

新《课标》凸显人性化教育

——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有感

2003年4月,教育部制定颁布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它要求课程内容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学习方式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学习思维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同时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学生实际,具有更科学、更合理、更为人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新《课标》倡导一种人性化、生命化的温暖人的教育。

一、《课标》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课标》把“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作为与“知识与技能”同等重要的目标尺度,使知识学习在过程中融合学生的经验与感悟,彰显出对学生的精神建构和人格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发现、敢于批评争论,让周围环境成为学生灵感的激发场所;教师应发挥“集思广益、智力互激”的优势,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平等、宽松、民主的讨论,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他们的合作者、朋友,教师处处显示出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教学民主、情感共振。另外,通过“数学史选讲”等内容,可丰富学生的数学史料,体会数学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价值,焕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中国古今的数学家们在学业上的志坚如磐、锲而不舍;在治学上勤奋刻苦、严肃认真;在品格上刚正不阿、诲人不倦等,都会在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上唤起学生崇高的奉献精神。

二、《课标》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制上符合学生的认知与发展规律

《课标》重视在“必修课”中加强最基本的数学知识的教学,根据社会发展、学生发展、学科发展的需要选取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作为课程内容;抓住数学知识的主干部分,突出通性通法,构建简明的数学知识结构,打好共同基础,让所有高中生获得必需的数学。在设计“必修课”以满足所有高中生的共同需求的同时,充分关注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需要而设计了“选修课”,体现出数学课程对全体学生的适应性,有助于不同的学生打好不同的基础,从而都能获得最佳发展。《课标》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与认知规律,对相应知识的了解是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比如在“立体几何”这一部分必修内容,要求从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认识空间图形;再以长方体为载体,直观认识和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能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关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制定,并对某些结论进行论证。选修内容则把平面向量及其运算推广到空间,运用空间向量解决有关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图形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三、《课标》在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提出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的变革

《课标》为改变灌输式学习向探究性、自主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过去受传统教育思想和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生几乎都是接受式、填鸭式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只不过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的自主能动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和张扬。《课标》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注重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它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数学知识渗透在生产、生活、社会等多个方面。教师要积极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知识,提高实践能力。《课标》还提出:“教学中,应鼓动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包括思维的参与和行为的参与。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动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四、倡导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和实施者。《课标》所倡导的一系列课程理念的实施,热切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课标》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重心转化为促进学生个性和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现代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生活过程。《课标》要求教师有力组织好这一特殊的学习活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采用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实践探索、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阅读理解、讨论交流、撰写论文等活动。《课标》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的思想,把促进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使学生个性发展作为出发点,把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作为重点,来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五、学习评价人性化促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

《教学大纲》在教学评价中指出:“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应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改进教学。”因此,不难看出《教学大纲》在教学评价中侧重于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考核,强调的是“对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而这种评价往往是静态的、终结性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全面发展。学习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课标》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以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在数学素养方面的共同发展,又更有利于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

《课标》在评价目标方面,提出了“实施学分管理,进行综合评定”,采用学分管理有很强的实用性,学生可根据自身要求,完成10个学分的必修课程,在数学上达到高中毕业要求,对于不同需求的学生还可选学若干数学选修课程模块。这种同一级别不同水平要求的编制,充分体现了《课标》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课标》在评价方式上实施多样化,主要包括纸笔测验、学习档案袋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等。学习档案袋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是《课标》的又一亮点。